x6plusa:成立“监委会”专管食品安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14:50
王继富. 成立“监委会”专管食品安全——政协委员“五大建议”直指问题核心,让违法者“罚不起”,让检测“有钱花”[N]. 半岛晨报,2011-06-22(A14). 市政协常委民建大连市委副主委
宋承勤
    对那些为追求暴利,在受到经济和行政处罚后仍铤而走险的不法分子,予以从重处罚,使违法者付出更多违法成本,甚至是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
    食品安全到底该怎么管?市政协组织6个专题调研组,进行了两个月的明察暗访。昨日,市政协14名常委、委员公布了调研结果与建议,回答了很多市民心中的困惑。
问题 农贸市场存在不少隐患
    大连现有农贸市场207处,其中城区市场102处、农村市场105处(含农村大集),经营者共39771户。 2010年,本市农副产品交易额达162亿元,占市场交易总额的68%。
    农贸市场方便了百姓生活,但问题也不少。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检测投入不足、食品来源不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威胁和影响市民的“餐桌”安全,难以令广大百姓放心。
建议:屡教不改者应被“终身禁入”
宋承勤建议,首先应该对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治理整顿,这需要工商、城建、质监、农业、卫生等部门联合行动,对零售市场、早夜市、偏远市郊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也要进行抽检,并通过媒体公开检测结果。各家市场最好能实行统一的食品安全台账登记、索证索票等制度。
    对在检查和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要严格商品退出制度,问题严重的要由执法部门进行严肃查处;要改变以往处罚主要对“物”不对“人”的做法;对发现多次经销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要令其终生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应建立消费者最低赔偿制度,鼓励消费者主动追究不合格农产品经营者的经济责任。
市政协常委民革大连市委副主委
李景晔
    成立“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全面履行对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保证整条“食物链”实现无缝对接,避免互相推诿。
问题 “谁都管,谁又都不管”
    在此次食品安全调研中,不少委员最强烈的感受是,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战线拉得长,在实际监管中存在监督资源分散、职能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致使制度难落实、市场难监管、责任难分清、百姓难放心。
    国内专家此前形容,这种监管实际上是“谁都管,谁又都不管”。
建议:成立“监委会”并赋予处罚权
由于不少监管部门在执法时没有执法权,导致遇到问题企业、问题食品时只能“干瞪眼”,既不能没收物品,也不能控制违法人员,这也造成一些“黑窝点”、“问题作坊”有恃无恐。
    李景晔建议借鉴上海、青岛等城市的做法,把分散在各机构中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剥离出来,合并重组,在各级政府设立有机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同时赋予“监委会”相应的行政处罚职权。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出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打破监管瓶颈。
    成立“监委会”后,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政府、监管部门、企业负责人的问责范围,不管谁出现了问题,都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市政协常委民盟大连市委副主委
郭连喜
    目前,全市尚未建立检测信息互通共享和预警平台,以后可建立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网络平台,定期公布检验检测成果。
问题 检测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
    据了解,大连目前大型集贸市场、超市内均有快速检测机构,市内还设有水产品、农残检测中心,但一些检测机构每年几十万元的人员工资、试剂费并不能完全保证,有的机器设备已经落后,不能精确完成农药残留等检测任务。资金投入不足使检验检测在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科学化水平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受到制约。
建议:检验检测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
2010年,市财政投入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经费达3000万元,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郭连喜认为,投入还应该再加大。
    郭连喜建议,应将检验检测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批复到位。市政府可将区市县食品安全经费投入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保障基层食品安全经费足额投放。
    大连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总量基本充足,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市县两级检验机构配置水平差异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存在无有效设备检测的隐患,因此应及时更新、更换检测设备,同时要注意设备的科学流动,避免闲置浪费。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王鼎恩
    可引导鼓励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甚至小商小贩直接到 “绿色食品工业园区”采购食品,使小作坊、黑加工点失去竞争力。
问题 小作坊、小餐饮店“包围”城乡
    王鼎恩调查发现,城乡食品安全现在面临着被不安全、不卫生的小作坊、小餐饮店“包围”的尴尬,这对市民餐饮安全构成很大威胁。据记者了解,虽然一些品牌企业也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但更多的安全隐患潜伏在证照不全的小作坊、甚至是无任何许可的“黑窝点”。
建议:可考虑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园区”
王鼎恩认为,大连可以规划一个“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与全国已经建立起来的食品工业园区错位发展,使之成为集食品生产、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工业园区。对入园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用地价格、税收政策、投资融资、人才引进、技术革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应包括粮油、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等加工企业以及仓储物流和生活服务区等,产品应基本覆盖百姓餐桌95%以上的食品种类和数量。在园区内实行工商、公安、税务、质检等政府监管部门联合挂牌办公,提供先进的检验检测设施,打造一批放心、绿色食品。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丁金军
    通过立法,建立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制度,规范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抽样检查、预防措施制度,公开检测结果,用法治手段和市场手段共同约束企业行为。
问题
“无法可依”给监管制造不少麻烦
    在本市现行有效的172个政府规章中,食品安全行政立法只有1999年公布的《大连市生猪屠宰及产品流通管理条例》和2000年公布的《大连市生牛奶管理办法》。作为重要行政执法依据的现行有效的44部地方性法规中,竟无食品安全的专门立法。“无法可依”给食品安全监管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建议:鼓励业内人“自曝家丑”
    丁金军认为,首先应确认市级“食安委”的行政协调职权,以联席会议等形式集中决策、协调关系、调解矛盾、联动执法,做到“大局稳得住、问题管得了”。不仅要明确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监管职责,还要对初级产品、一些职能交叉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
    除了一些有效的监管制度外,大连今后还应强化食品监管执法综合协调机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监管效能考核评价机制、失职渎职问责追究机制。
    丁金军建议,应规范食品安全公众举报制度,与金融部门联合,建立食品安全奖励基金;聘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担任食品安全的信息员、协防员,鼓励业内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完善食品安全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制度,依法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食品安全案件。
    另外,还要从重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活动,不仅要用行政执法,必要时要与刑法对接,让法律手段变成以后的“常态监管”。
首席记者王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