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荣耀7咋样:“陵谷山原”的考释   文 / 赵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7:25
读钱老的《围城》最让人困惑的地方就是作者的博学多才,并且还时不时的大丢书袋,这让我们这些时常以读书人自居的家伙的自尊心大受损折。而这其中最让我牵挂了五六年的问题就是“陵谷山原”到底是何人的困惑。 
  据小说中讲,有一次赵辛楣请客,同请的有赵的意中人苏文纨小姐,诗人董斜川,以哲学家自居的褚慎明,还有他的假想情敌方鸿渐。席间论及诗歌时,苏小姐道:“我也是个普通留学生,就不知道近代的旧诗谁算顶好。董先生讲点给我们听听。”于是董斜川就说:“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年来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词来包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我相信不止是我本人,恐怕读过《围城》的一般读者都特别头痛杜少陵以外的山陵原吧?至少我当时就只知道杜少陵黄山谷李义山王半山元遗山诸人,其他几个无论说什么都是不知道的。于是我觉得有必要细细的疏理一下这些人,免得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对这么著名的人物都有点陌生。 
  杜少陵,当然大家都知道他是杜甫了,由于他是京兆杜陵人,又曾在诗中(《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自称为少陵野老,故后世多有杜少陵的说法。至于王广陵么,想来比较陌生,其实他是北宋很有名的诗人,王广陵(1032~1079)名令,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胸怀济世之志,识度高远,见知于王安石。诗学韩孟,追求奇、硬,内容多写胸襟抱负及当时社会现实,气魄雄壮,风格奇崛豪放,峭拔劲健。著有《广陵先生文集》。如果讲到诗歌的奇,我们又不得不提一下有诗鬼之称的李长吉(790~816)了吧!贺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县)。其诗歌幽奇冷艳,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其《李贺集叙》中认为李贺诗是“骚之苗裔”,而且“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侈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吞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今有《李长吉歌诗》存世。
  梅宛陵(1002~1061)是比王广陵稍前的北宋又一大诗人,名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世称梅宛陵(宣城古名宛陵),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里称他是宋诗“开山祖师”,是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重要的承传者。诗歌注重社会现实问题,《宋史.梅尧臣传》说他:“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其巧”,对宋诗风格的转变甚具影响。今存《宛陵先生文集》四十卷。比梅宛陵稍后,宋诗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位大家,这就是钱老所谓的二谷中的黄山谷(1045~1105)了,名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早年诗文很受苏东坡的赏识,《宋史.黄庭坚传》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其做诗师法杜甫,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开江西诗派,今有《山谷集》存世。与黄山谷一起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称的陈后山(1053~1102)也是北宋又一大诗家,名师道,字履常、无已,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史.陈师道传》称其“于诸经尤邃《诗》、《礼》,为文精深雅奥。喜作诗,自云学黄庭坚”,与苏东坡关系甚密,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作诗讲究苦吟,宗法杜甫,律诗尤见锤炼工夫,精严高古,亦兼平淡自然,著有《后山先生集》。陈后山诗歌以苦吟著称于世,但是他的诗歌并不是不好理解,相反在唐代却有一位造句炼字一般而诗歌非常难以理解的大诗人,其诗歌字意简单却余味无穷,这就是有玉溪生之称的李义山(812~858)了,名商隐,袁行霈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把他和李白杜甫并列了起来,说他是仅次于李杜的大诗人。至于他在诗歌史文学史中的地位问题我觉得这不是我能够讲清楚的,这里姑且免谈吧!我们只要知道李义山确确实实是一位大诗人就行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确实是无可争议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位无论在诗歌上还是政治建树上都特别有争议的但又当之无愧的大家级的人物(其实他在诗歌史上地位问题的争议主要还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因为宋以后人们关于宋诗的争议是非常大的,故有此一说,至于起政治地位问题留待研究历史的人去解决吧!),他就是钱老笔下所谓的王半山(1021~1086)名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根据其诗的变化可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诗多写政见抱负及社会现实问题,雄奇劲健,颇有骨立;后期诗以写闲居恬淡生活为主,深婉不迫,雅丽清新。其绝句小诗成就尤高,意境高远,精美工巧,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半山体”,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有人说“春秋战国多士,唐有诗人,宋出文人,明清多小人”,论理说在宋代中原文化如此发达的时期与此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应该被灿烂辉煌的中原文化比的毫无探头的机会才对啊!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不是,而元遗山的出现就是这个例外中的特例咯。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系出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诗歌多感伤时事,反映金忘前后战乱现实,风格沉郁悲壮,苍劲雄健,成就卓越,在金代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与清除之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一道可谓金人里不世之文学家。晚年隐居秀容,以著作自任,于家建“野史亭”,著述其上,收集记录金代史料,编纂金诗总集,《金史》纂修,多本其所著,著有《遗山先生全集》。 
  至于“同光体”以及陈散原,我想很多现代人会纳闷吧!这是由于近代特殊的政治环境造成的,我们不能自怨。其实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是应该知道陈散原先生的,如果没有他,梁任公所谓的中国继司马光之后一千年来最伟大的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也就不会存在了,诚所谓虎父焉有犬子。而实际上“同光体”是清末非常著名的诗歌流派,而陈散原先生又是“同光体”非常突出的三派中江西派的代表诗人。那么下面我就多方面的介绍一下这位近代诗坛巨擘吧!
  陈散原(1852~1937)名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戊戌变法时曾协助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创新政、倡新学,与谭嗣同并称“两公子”。政变后被革职,隐居不出,1937年北平沦陷后绝粒而死(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读书人,是为我等之楷模)。为同光体代表诗人,成就亦大。其诗恶俗恶熟,造句炼字力求新警,有凝炼奥衍之致,但其真情实意,又未尝不在文从字顺中,追求一种精思刻练、奇崛不俗而又能达于自然不见斧凿痕迹的境界。散原最有名的一联诗为饮冰室主人所录残句:“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其民国元年之前的诗确存有风云之气,如写庚子国难、日俄战争诸篇。其寄情于景之作,对自然之感觉,新鲜锐利,颇具近代感,然而《围城》中董斜川说他是近五六百年来第一位诗人,到底是不是,这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值得商榷。 
  那么接下来我们得看一下在小说中董斜川举的他心目中的这些大诗人有个什么特点?杜少陵、梅宛陵、黄山谷、陈后山以及他自己特别推崇的陈散原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大家都知道唐之后有个非常重要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而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又是谁了?一祖指杜少陵,三宗分别是黄山谷、陈后山、陈简斋三人,如果没有梅宛陵我们实在无法把杜甫和江西诗派联系起来,因为梅宛陵是联系二者的一个过度带。清末的陈散原又是江西诗派的一个极力效法与推崇者,明白了吗?
  那么李昌谷、李义山、王半山、王广陵、元遗山之间有没有什么可寻的痕迹呢?我个人认为是有的。据杨绛女士在《记钱钟书与<围城>》里讲道:“《围城》是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他就像原《序》里所说:‘两年里忧世伤生’,有一种惶急的情绪,又忙着写《谈艺录》……”大家应该都知道《谈艺录》是一部关于唐以后诗歌的学术力作,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不难理解钱老在与其同时期写作的小说里随手引进这些人的用意吧,更何况这些人作诗的特点以及诗风都多多少少与江西诗派有点关系!故而我觉得《围城》中关于“陵谷山原”的论述不是偶然的随意的现象,应该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于“陵谷山原”做了一个小小的考释,错误难免,不当之处尚请方家批评指正。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