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pro2拍照对比:认知表征与功能构造:探索情绪奥秘的两条进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7:56

认知表征与功能构造:探索情绪奥秘的两条进路刘高岑2011年12月14日1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年来,情绪成为认知科学、心智哲学和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关于情绪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种进路,一是占主导地位的认知表征型传统研究,二是近些年兴起的功能构造研究。

  第一种进路是伴随着认知科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其核心内容包括:一是认为情绪就是诸如恐惧、羡慕、愤怒等典型性情感,研究情绪就是研究这些具体的情感;二是以认知科学的认知表征理论来研究情绪的本质和形成机制,认为情绪与信念、愿望等意向状态一样,是在同样的精神层面上进行表征—计算操作的结果。该研究进路首次把人类情绪问题纳入科学探索的架构,面临三个严重困难:首先,情绪与具体的典型性情感有着实质性不同。典型性情感状态是对象性的,但情绪是主体的精神活动。处于特定情绪的人会把所遇到的一切都“涂抹”上这种情绪的色彩。其次,各种典型性的具体情感往往是即时性体验,而情绪则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顽固性”。看到对象A你可能会即时性地产生厌恶的情感,转眼看到了B你则又可能随即产生喜欢的情感。但如果你处于忧郁的情绪中,即使看到以前令你感到愉快的对象也将会对之了无兴致。再次,这种研究把情绪限制于信念、愿望等意向状态的精神操作层面,不仅无法对人类情绪作出解释,反而会陷入矛盾和循环。由于典型性情感是对象性的意向状态,因而对典型性情感反应可以作出合理性的辨明。例如,对向你走来的持刀陌生人产生恐惧这种情感反应,是因为你相信向你走近的持刀陌生人是危险的,使你感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而当你逃离危险时,你的恐惧情感也就随之消失。但情绪具有非理性的特征,难以在意向表征的层面上作出合理性的辨明。例如脚部受伤所引起的忧郁情绪,其影响要远远大于脚部从正常到疼痛的变化。情绪的这种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显然是难以合理性辨明的。

  第二种进路是近年来形成的研究情绪的功能构造进路及一种新的情绪理论。其代表人物包括莫里斯(W. Morris)、戴维森(R. Davidson)、格里夫斯(P. Griffiths)和席泽尔(L. Sizer)等。他们认为,情绪研究必须关注“思想的模式”和“概念化的方式”,而不是指向对象的精神状态的语义内容。因为使情绪具有特征的东西是我们“怎样”思想,而不是我们思想“什么”。由于情绪是非意向的变量,识别和解释情绪的是产生或影响这些状态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他们提出:第一,情绪是在功能构造层次运作的、认知上不可穿透的精神现象。第二,情绪是作为整体的认知有机体的功能建构过程,是非认知的自我调节系统,其回应的是主体的整体状态,而不是对特定对象的回应。第三,情绪在功能构造层次上的运作方式的改变对于表征层次的状态和过程具有普遍影响,而且这种改变独立于这些状态的语义内容,广泛地影响各种思想、感情和态度。第四,情绪作为改变信息处理模式的首要机制,其功能是调节认知,使之具有某种倾向,而认知对情绪影响的实质是间接的。第五,情绪通过影响处理规则和启发规则对诸如记忆、注意配置、概念和应用等基本认知过程发生影响。第六,情绪原则上能够通过特定的神经化学状态来识别,一种情绪状态就是一种神经化学条件,该条件改变神经事件的倾向,进而改变主体的功能类型。

  情绪是普遍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其他精神活动的重要精神现象之一。它不仅影响我们记忆什么和怎样记忆,还影响我们怎样分类和怎样理解我们所知觉的东西。正向情绪对我们的认知、思维等精神活动具有积极影响,而负向情绪则有消极影响。关于情绪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当人们处于正向情绪时大脑将被更加灵活地组织,倾向于接纳更广泛范围的信息,作出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并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更加频繁的联系;而当人们处于负向情绪时,脑活动的组织僵化,更倾向于拒斥信息,反应也更加缓慢和迟滞,思想则被限制于更狭小的范围。对情绪的形成机制、运作机制和影响机制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情绪的本质,掌握控制负向情绪和激发正向情绪的方法。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