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n4移动版用联通卡:《病由心生》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25:09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
《病由心生》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1)
跳脱虚荣的华丽樊篱
虚荣心理,一种扭曲的自尊心
心理学认为,虚荣心理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通过满足自己的自尊,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虚荣心实质上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生活中的人,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弱点公布于世,都想把自己最耀眼的部分展示出来,以获得他人的赞扬,让自己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但是,偏偏有不少人没有多少可以向他人炫耀的资本,于是虚荣心理者作为在群体中的个体便很自然地凸显出来。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曾经的辉煌或今日的荣耀,喜欢炫耀有名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喜欢炫耀自己有多少财富,喜欢看到众人对他露出羡慕的目光。从表面看,虚荣是对某种实际上并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作为精神目标的追求,用夸大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现象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从本质上说,虚荣是对某种既得利益或期待利益的占有企图。
与嫉妒心一样,虚荣心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性格弱点。生活中,没有谁会愿意和虚荣心强的人打交道,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或多或少的虚荣。要想在世界上寻找一个毫无虚荣心的人,其难度相当于大海捞针。我们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男人信口开河地吹嘘自己根本不值一提的业绩,女人满面笑容地夸耀自己并不优秀的孩子,富人充满优越感地嘲笑穷人生活的俭朴,长相出众的人挖苦别人相貌的缺陷……可以说,虚荣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虚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常常翘起拇指说:“老子从前比你阔多了”,只能说是自欺欺人,对自己或他人并不造成什么伤害。但倘若虚荣变成了虚伪,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从而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就需要警惕了。
女性更易爱虚荣
人人都有虚荣心,但总的来说,女性的虚荣心要强过男性。因此,虚荣心带给女性的痛苦也远比男性要大得多。一个人虚荣心的背后,往往掩藏着强烈的自卑,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的缺陷,他们表面的虚荣与内心深处的心虚总是不断地进行斗争:一方面,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他们为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所折磨;另一方面,即使达到目的之后,也唯恐自己真相败露而心生恐惧。在这样的折磨中,如何会有幸福可言?
虚荣心在女性中具有普遍的倾向,是众多女性的通病。例如在聚会上,从未谋面的两个女人初次交谈。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请多指教!”其中一个彬彬有礼地问候道。
“你太客气了,互相关照。”另一个在说话的同时,眼睛顺势将对方上下打量一番。
就在这短短几秒钟里,她俩已经彼此从头顶打量到足尖,以确定对方的“价值”。比如服装、饰品等,都是被估计的对象。如果对方有钻戒的话,那就会更为认真地“研究”一下,确定它是否是真品,价钱多少等等。而男性一般不会如此耐心仔细地打量对方,他们甚至不记得对方领带的颜色!
随后,她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也会随着对方的“价值”而发生变化。女人,永远都是如此让人不可捉摸!
有些虚荣心比较严重的女人,甚至以“虚荣”两字度过一生。例如,到处吹嘘自己的容貌、才能,不招来他人的“惊叹”决不罢休;在感情问题上,虚荣心极强的女性宁可放弃爱情,也要选择“体面”作为衡量未来丈夫的标准;结婚后,她们会到处吹嘘老公的能力、社会地位;有了孩子以后,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都要求他们学钢琴、学绘画,以此来显示自己生活的富足和优越。
《病由心生》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2)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把虚荣心一棍子打死。只要是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女人,都会有虚荣心,这不足为奇。女人天性爱美,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给自己买昂贵的包、衣服、首饰、化妆品等,看着镜子里靓丽的自己,自然会有一个好心情。嫁个有钱人做老公,当然,前提是夫妻相爱,可以省去白手起家的打拼,不用为生活的每项开支精打细算,可以享受香车豪宅,可以周游世界……这样的日子的确很有吸引力。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过于注重外在的东西,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超出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就会走向极端;而在婚姻大事上,如果仅仅把金钱和权利作为择偶的标准,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爱情的。
虚荣心需要正确面对。如果能够让虚荣心成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任其盲目膨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实实在在才是真
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晓蓝,工资待遇一般,却是个花钱高手,属于典型的“月光”一族。一个周末,她与同事逛商场,看中了一件名牌连衣裙,虽然这个月她已经买了两条价格不菲的裙子了,可还是爽快地刷了880元钱把它买了下来。看到同事羡慕的目光,她感到特别满足,一时忘却了已经超支的烦恼。第二天上班后,晓蓝穿着新裙子在各办公室到处显摆,听到大家的称赞,她的情绪相当高涨,眉飞色舞,如果有人反应平淡,她立刻变得闷闷不乐,心里还认为是人家嫉妒她。
晓蓝这样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代表了不少80后年轻人的共性。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年轻人爱美、好胜、追求卓越的缩影,但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实际,从自身情况出发,不可一味去纵容自己的虚荣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因为追求美而忘乎所以。穿着前卫、装扮时尚,本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忘了,在购入奢侈品的同时,要想到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像晓蓝这样不讲实际地透支经济,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除了一身债务,恐怕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也很不堪,盲目的消费和四处显摆只能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作风轻浮、内心空虚、不求进取的人。
爱美、追求美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能作为我们生活的一种装点,一种陪衬。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创造生活,主宰生活,而从来都不是虚度生活。生活,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态度;人,需要实实在在地活着。
虚荣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不是一种罪过,却能激发人性中恶的源头;它不是一种荣耀,但可以以此为起点,书写自己崭新的人生。我们不必为自己的虚荣而自责,人可以被自己的虚荣压垮,也可以以虚荣作为向前的动力,关键看自己如何把握。
穿过自私的狭隘空间
自私心理:不知如何去爱真正的自我
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心理的产生源于对生命缺乏目标以及不知如何去爱真正的自我,通常情况下,“自我”是属于社会的“自我”,是一个被社会所固定后而不得不依样去扮演的“自我”,毫无自主的余地。因此,人在这种呆滞的社会形态下往往会去找寻漏洞,企图寻求利己的事物,“自私”心理由此产生。自私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轻微一点的自私只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或不讲公德;严重的自私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杀人越货、铤而走险。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病状心理现象,自私有深层次性、下意识性和隐秘性的特点。
《病由心生》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3)
人有诸多需求,如生理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社会需求等等。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人的许多行为就是为了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需求又受到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令的制约,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和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隐藏在个人的需求结构之中,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正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所以它的存在与表现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能够及时意识到他正在干一件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还会心安理得。所以,自私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有的人因自私行为而引起公愤,但一时又无法改变这种习惯,为了逃避舆论谴责和社会惩罚,他们便常常口唱高调,故作姿态,将内心自私的本性隐藏于谎言和假象之中。自私是一种羞于见人的病态行为,由于自私的人常常会以各种手段掩饰自己,因而自私又具有隐秘性。
目前,由于社会制约机制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确实从中捞到了某些好处,使得自私之风更加盛行不衰。不可否认,自私会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衍生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它使得社会风气败坏,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
学会给予,把自私踩在脚下
印度有这样一句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给予是一种利己行为,在付出的同时,也将收获一份助人后的快乐。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不仅能让接受者走出困境,也能使给予者获得心灵上的洗礼。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名为伽里里海,里面有鱼儿欢快地畅游。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儿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儿的欢跃,没有树叶,没有鸟儿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这里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
这两个海彼此相邻,何以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决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
另一个海则精明得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决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世上有两种人。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乐善好施,一种自私自利,你是哪一种?
学会给予吧!给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给予成功以清醒,给予失败以冷静;给予孤独以思考,给予冷漠以热情;给予朋友以真诚,给予爱人以信任;给予强者以尊重,给予弱者以谦和……学会给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耶稣基督说:给予,是快乐。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到自己快乐的诀窍,也这样说:“我发现生活很令人兴奋,特别是你为他人而生活”。学会给予,将自私踩在脚下,生活才会更精彩,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人生需要宽容
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零风险高回报的善念。人生如果没有宽容,睚眦必报,必定树敌过多,处处受阻。假如你斤斤计较,对方就会耿耿于怀;假如你绝不放过,对方就会永无饶恕。宽容是理解并接受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为,是对他人的错误不计较,是对伤害自己的行为不萦怀。世界因为有了宽容才五彩缤纷,失败因为有了宽容才走向成功,人生因为有了宽容才远离抱怨。
《病由心生》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4)
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一议员有所不满,对他“好言相劝”:“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消灭了我的敌人吗?”林肯的宽容为他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也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领袖之一。
宽容的人,终将收获来自宽容的回报。
战国时期,楚庄王一次在殿内宴请众将领,酒到酣处,火烛突然灭了,殿内漆黑一片。此时,有一个人因先前一直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便乘机上去抱美姬,美姬大惊,奋力挣脱,情急之下扯落了该人的帽缨,并请求楚庄王惩治那个帽上无缨的人。楚庄王没有照美姬说的去做,而是在未掌灯之前,命令宴席上所有的将领都把帽缨摘去,继续纵情欢饮,直到尽欢而散,维护了那位将领的冒失之举。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位将领常常冲在前面,奋勇杀敌,屡建奇功。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为何在打仗时如此卖命?”那人回答:“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缨的人。”
可以看出,楚庄王是驾驭群臣的高手,他用宽容换来了将领为他拼死效力。
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在自己的就职典礼上,特意请来曾囚禁自己的监狱里的三名工作人员。来宾感叹于曼德拉宽容他人的非常之举,也有人提出疑问,曼德拉这样回答:“当我走出囚室,走出禁锢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如果不能将痛苦和仇恨抛到脑后,我就会仍在狱中。”
人生不能没有宽容,宽容不仅仅给了他人一方空间,更是给自己一方空间。
抛弃完美的迷人光环
莫让完美耽误一生
完美主义是一种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端性格,虽能驱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达到目标,但有时也因为标准过高而徒增负担和压力。完美主义者往往以完美作为为人处事的标准,习惯于给自己和他人设定过高的标准,一旦事与愿违,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对他人充满厌恶。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其实内心深处往往有一种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他们十分害怕被别人拒绝或否定。
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ewin曾经把完美主义性格分为三种类型:
1.要求自我型
给自己设下完美标准,而且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出于自己。
2.要求他人型
为别人设下高标准,无法容忍别人犯错误。
《病由心生》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5)
3.被别人要求型
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总是感觉自己被期待着,因此时刻都要保持完美。
心理学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会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完美主义者在做一件事情时,由于担心失败,从事情一开始就辗转不安,这会妨碍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如果真的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失败。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
专家警告,过分追求完美可能会造成心理障碍并有损身体健康。目前,追求完美成为许多职场精英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相关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白领被对“完美”的过分追求而压得喘不过气来,深受职场完美主义之累,身心俱疲。
一位心理咨询师说,有完美主义倾向的职场白领,大多有强烈的成功欲。“这本是一个优势,说明他们办事认真,但过犹不及反而引发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如果白领的上司或者客户是个追求完美的人,那么在苛刻的工作环境中,一些个性内向的女性白领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产生工作与健康隐忧。”
其实,追求完美并没有错,应当辨证地看待人类对完美的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完美的期待,做事情就可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但是,假如过度追求完美,以完美的标准来苛求一切,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为了避免不完美,不惜多花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事,大大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效能。
世事本不完美
据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乔纳博士估计,全美有一半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追求完美主义心态。其中,有10%的人正在遭遇由过度追求完美而引发的抑郁、暴饮暴食和企图自杀等状况,且不为外人所察觉,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丽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工作得心应手,一路高升;与上下级关系融洽,在纷繁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事前均会做出妥善安排;多年来一直保持苗条身材,体重上下幅度精确到1斤……即使是这样,丽莎却从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成功。她相当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候甚至一句小小的抱怨,也会让她长时间地感到局促不安;而当别人高度赞扬她时,她却会说,那是因为对手太弱了,等等。甚至有好多次,她因为不满意自己精心准备的衣装和发型,最终取消了与朋友的约会。更加糟糕的是,近期以来,她竟然开始暴饮暴食……
完美主义者往往非常挑剔,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缺点和不足。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流露出不自然的表情,所以每到发言时,他们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情绪,结果越克制反而越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病由心生》 拨开心灵迷惘的云雾(6)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其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完美的人,一个人,即使缺陷再大的,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的人生。
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不是要求自己完美,只是每次都尽力而为,正因为不要求完美,所以才能完美。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反倒让我们更加清醒。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同样,没有遗憾的过去,也就无法链接精彩的人生。
认识自我,跳出完美的迷宫
曾经有一位国际知名的女影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憾,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坦然待之,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
过分苛求完美,无异于追求痛苦。如何从追求尽善尽美的诱惑中摆脱出来呢?有专家这样建议完美主义者:
1.正确估计自己的潜能
正确认识自己,既不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更不必过于自卑。如果你事事要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会成为你做事的障碍。不要用自己的劣势去与人竞争,而是要在自己的优势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对工作的兴趣。苏黎世大学的皮特拉·维尔茨说,完美主义者的处世高标准完全是自我强加的,如果完美主义者能使自身标准更贴近真实情况,那么他们就能增强信心,并减少社会压力带来的影响。
2.重新认识失败
偶尔乃至多次的失败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从不经历失败,你能真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吗?成功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念,而失败则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贵经验。一个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打击才能步入成功的殿堂。不要因为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而自怨自艾,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劳而无功,徒增烦恼。
3.尽自己所能
把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尽量做得完美,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也会感到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做其他事也将更有成效。实际上,当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你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绩。
4.学会说“不”
遇到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时,要坦然面对,不要为面子而硬撑着,否则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完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不断向上的动力的同时,也给人在心理上留下沉重的压力。只求完美,害怕失败,只能使我们处于瘫痪的境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跳出完美的迷宫吧,你会发现,其实阳光依旧灿烂,外面的世界依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