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2的质量问题:从温州教会的牧区现象看教会的牧养管理(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3:28:37

温州教会除了在前面提到的四个特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全国各地的教会中也是唯一的,那就是温州教会在发展和管理中的牧区现象或叫牧区管理模式。

(一)温州教会的牧区模式

虽然至今很多教会同工或教会管理人员不欣赏牧区的管理模式或否定温州教会牧区现象的存在,但事实上温州教会在管理和牧养之中确实是按照牧区的模式在开展工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温州教会的牧区现象或者牧区管理模式是由来已久的,在解放以前就已经存在,那个时候自然是受到外国差会的影响,在牧区的管理中是根据自己教派的特点来开展工作。由于温州教会就算在文革期间也没有停止聚会、加上温州教会义工同工的尽心竭力,一直没有停止对教会的侍奉;再说,温州教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有温州人自己的特色,比如其中一个特色是具有家族性的现象,也就是说,一般来讲在一户人家里,只要一个人先信仰了耶稣基督,那么基本的结果就是全家人一起来信仰基督教了,甚至是连亲带友的一大群人都信仰耶稣基督。这种现象自然也反映在温州教会的管理之中。之所以温州教会发展得比较迅速与这个特色也有关系。随着温州教会人数的不断增加,在牧养和管理之中教会在实际的操作中就渐渐恢复和采取了牧区的管理模式。

温州教会的“牧区”概念一般是指两个方面的含义。牧区的第一个意思是指对牧养管理范围的一种描述,就像一个地区的行政划分一样。但是温州各地教会的牧区划分并不是严格按照行政规划来区分的,有的是按照行政来划分,有的是按照以前传承下来的乡镇或是从教会管理方便起见来划分的,有的是按照教会教务的联络、圣工上联络的需要来划分,而不是按照行政区划分。也有的牧区是以一个镇为单位,比如:温州苍南县的“龙港牧区”就是以龙港镇[1]的26个堂点组成的。[2]一般来讲,在一个牧区下面包括了几个堂点、十几个堂点、或几十个堂点不等。就是说,温州的各个牧区是有大有小的。这里“牧区”的概念是对当地整个教会(几个堂点、十几个堂点、甚至几十个堂点)的统称,比如温州苍南县的矾山牧区下辖7个堂点、赤溪牧区下辖13个堂点,[3]永嘉县的“碧莲牧区”就下辖46个堂点。[4]牧区的第二个意思是指教会的管理机构(管理模式)而言,它是区别于堂点管理,也区别各区、县(市)“两会”一级管理机构的牧区一级的管理组织。比如“碧莲牧区”有46个堂点,每一个堂点有自己的管理组织,而46个堂点所组成的“碧莲牧区”就有牧区管理组织,叫“碧莲牧区教务会”,这个碧莲牧区教务会就是管理着46个堂点的组织。在牧区上面的管理组织就是区、县(市)“两会”,但是目前就牧区的管理形式往往是在默认之中实施的,没有明文规定牧区的管理工作的权限,所以牧区一级的教务管理机构没有“公章”(公章象征着对外联系行政工作所需的一种权限。目前有的区、县(市)“两会”也正在考虑是否给牧区发放公章的问题,并且也在酝酿这枚公章的实际权限到底有多大?),没有对外联络的行政权力。这也是牧区与“两会”之间存在着有形无形的张力,也是温州教会在今后的牧养管理中需要探讨的一个当务之急、也是很棘手的问题。

目前温州地区的教会根据不完全统计有67个牧区,[5]在这些牧区中有的是与区、县(市)“两会”有联系的,也有的牧区与各级“两会”是没有来往的。[6](特别要提到的是,温州老城区的“花园巷堂”和“城西堂”是在温州市基督教两会的直接管理之中,故不属于任何一个牧区。)每一个牧区所分管的堂点也有多少之别,有的管理几个堂点,有的要管十几个堂点,也有的要管理几十个堂点,工作量和工作任务自然也就有大小的区别了。

温州教会牧区管理组织的存在由来已久。牧区管理人员的数量是根据牧区的大小而定的,也即大的牧区参与管理的人员就多一些,小的牧区参与管理的人员就相对少一些。一般来讲,这些牧区负责人是由各堂点推荐,“牧区”就是代表管理小组,从同工会议、义工会议当中选举产生出来的,同工会议第一部分是由讲道义工,第二部分是各参加的堂点负责人。牧区管理小组以前的称呼为负责人。牧区一级的管理组织任期不等,一般为3-5年,下设的小组也不尽相同。一个牧区管理小组一般有7人、有9人组成;小的牧区只有5人组成一个管理小组。比较大的有几十人组成,比如永嘉县J牧区就有25名成员组成管理小组。[7]牧区每一年一般需要召开小议会和大议会,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各召开一次小议会,一般是讨论和安排主日派单的工作,交流一些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到第四季度需要进行年度总结并对来年的工作进行展望。牧区的决定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信息通过牧区管理小组的成员下达到各个堂点,然后各堂点根据牧区的会议精神开展具体的工作。牧区管理小组的产生一般是在大议会中以无记名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的,被选举的对象是堂点负责人、讲道义工和专职同工等。任期以前为三年一届,现在一般是3-5年作为一届。以永嘉J牧区为例,按照不成文(非正式)的规定,在选举的时候要照顾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堂委负责人代表原则、妇女(女信徒)代表原则、地方布局代表原则和义工代表原则。也就是说,在选举过程中,每一位义工投票人在选举时,一定要兼顾到这几个方面。“堂委负责人代表原则”是指在候选人中一定要有堂点的负责人;“妇女代表原则”是指在候选人中一定要有女性信徒代表;“地方布局代表原则”主要是为了照顾两类堂点:一个是每一个片[8]内信徒人数比较多的堂点,也就是说在候选人代表中得有这些大堂点的负责人或义工;第二是在边远山区的小堂点,候选人中也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义工代表。“义工代表原则”主要是为了保证那些信仰虔诚、对教会工作热心的义工参与到牧区教务组[9]来。候选人的产生基本上是由上一届相关教务组的成员推荐,而且一般是等额推选的,然后由他们集体协商讨论,最后再征求被选者本人的同意,因此这些原则往往不是落实到选举过程,而是只体现在推荐的过程中。这当然在目前的牧区工作中也只能以这种方式为主。

牧区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主日的讲道派单、日常事务管理、协助堂点各项具体事工的开展。牧区主日派单事实上是一项教务事工,主要是安排全牧区范围内统一进行礼拜天的讲道安排。其他的功能大部分在有的牧区只能说是象征性的,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来决定,对各堂点没有实在的约束力,只是通过负责人的个人人格魅力以及各堂点相关负责人的意愿进行协调而已。

牧区教务组成员产生以后,还要根据本牧区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如恩赐、特长、年龄等)进行分工。每一个牧区负责人要具体参与到牧区管理的每一个小组之中。各大牧区下设的组别和具体名称不尽相同。就如永嘉县基督教两会下属的牧区一般分为五个具体的管理小组:堂委治理小组、财务管理小组、义工传道小组、青年事工小组和探望牧养小组。其各自的功能和职责是负责管理各片堂点的一些工作。片在原则上也是堂点和牧区教务组联系的桥梁,但实际上片的这一功能是很难得到体现的,因为片的负责人是很难深入到堂点开展工作的。以永嘉县J牧区为例,牧区下设的各个小组[10]具体的职责如下。[11]

堂委治理小组:负责筹划全牧区性的大会议程和其他安排,协助各堂堂委会的换届选举等工作事宜;平时也会参与相关堂点的重要堂务会议,帮助各堂物色相关圣工人员和侍奉人员;对于某些堂委会不便出面的问题,如某些义工触犯了教义教规教会必须要进行处理的;治理小组还可以代为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对于各堂点日常的内部事务,牧区的堂委治理小组一般不会随意干涉。堂委治理小组的另一项工作就是进行全牧区堂点之间的协调工作,有时在人员配置、资源分配上各堂点会有自己的意见或利益,为维护各堂点之间的团结和工作的一致性,堂委治理小组就需要出面进行必要的调节。

义工传道小组:主要职责有几种:第一是负责安排义工在主日去各堂点的传道事宜,包括讲道人员的配置,有关差旅安排等,也就是当地的“派单”。主日派单就是安排主日讲道的工作,说明在牧区内的讲道圣工是统一安排的,这中间可以起到相互帮助和支援的作用。牧区会先指定有一位同工负责这项事工,他集中全牧区所有的传道义工,也包括专职传道人,按照堂点的数目、义工人数以及各人的讲道恩赐和时间等情况在全牧区范围内统一调派、安排,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各堂点讲员资源不均衡的缺点,也就是说即使某一个堂点没有一位传道人也不会出现主日崇拜没有讲道而停止的现象。义工传道小组的第二项职责是推荐青年信徒为传道实习,提高义工的传道素质。因为从正规的神学院校毕业出来的神学生很少,根本就满足不了那么多堂点传道的需要,所以大量的讲道工作就自然落在了义工传道人的身上了。怎么样选拔和培养新的义工传道人就成了牧区义工传道小组的一项重要任务了。

青年事工小组:这个小组的事务是比较繁杂的,大体来说,这个事工组的职责是辅助各堂点信徒查经学道,培养义工传道接班人,提高教会音乐水平,举办青少年团契活动,协助堂点的主日学等事工的开展。

探望牧养小组[12]:这个组的工作主要是调度牧区探望“长期工”[13]为有需要的信徒祷告和看望安慰这些有需要的信徒。牧区探望的工作是可以弥补讲台工作中没有办法照顾到的问题,可以具体的了解和关怀信徒生命的成长和实际生活当中的困难。这也是各区、县(市)“两会”的工作所无法替代的,在教会的牧养中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探望的义工是联系一般平信徒和教会的重要纽带,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信徒的信仰和生活状况,也防止信徒在信仰生活中出现偏差。牧区的探望人员一般来说是跨堂点性的,由片或者牧区统一来安排。因此,在探望的要求上也是比较高的,需要探望人员有虔诚的侍奉精神和探望的技巧。

财务管理小组:这个小组主要是管理牧区内的自养经费,协助各堂点健全财务制度,提供给有特殊需要的信徒以帮补,支付和调整专职教牧人员的薪水,合理安排牧区各事工小组的工作费用等事项。这个小组是直接接受牧区堂委治理小组的监督,同时也负责指导各堂点的财务工作。相对于堂点来说,由于牧区只是一个管理相对比较松散而且是一个协调管理机构,一般不直接接受信徒的奉献,但是为了保证牧区一级管理组织的各项事工能够正常的开展,按照各个牧区的规定,各堂点必须要将本堂收入的部分上缴给牧区,上缴的数额不等,一般是将本堂收入的10-25%上缴给牧区。牧区有专门的财务人员(一般有会计和出纳两人)进行管理。这笔款项主要是用于支付牧区一级机构专职义工的工资、办公文具的采购、跨片性团契(也即牧区的培灵会、学习会、看望信徒所需费用、夏令营、冬令营费用等)的开销、牧区圣经培训班、属于本牧区推荐的在读神学生的生活补贴、义工被派去非本堂教会讲道的交通补贴费、年终的时候对本牧区内有困难信徒的帮补费用、同时也要开支支援外地教会发展的款项以及规模不大的赈灾资金等。当然在这些费用的开支过程中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牧区一级的财务管理小组直接是受牧区堂委治理小组的管理。除了一些例行的日常开支之外,每一项开支在原则上是需要一定的规定和程序。

原来牧区的管理是直接指导下属的各个堂点工作的开展,但是因为随着工作的深入,大家就意识到牧区直接与下面的几十个堂点联系工作比较困难,而且也比较复杂。再加上整个牧区的范围比较大,工作量也就比较多、也较为繁杂,所以牧区就会基于地理位置以及管理上的方便等因素进行考虑,需要再将一个牧区的堂点集中分成几个片,如永嘉县的J牧区下设4个片,分别为东片、西片、上片和中片,J牧区的42个堂点分别在四个片之中。到了“片”一级就不再设立任何的专门行政机构,主要是由牧区的各个事工小组的相关负责人员分别兼管。

牧区的工作运行模式一般来说是通过大小的“议会”来开展的,基本上是安排一个季度一次议会。也有因为工作和时间等原因压缩成一年两次,主要是完成讲道圣工安排。第二个议程是汇报各堂点教会的情况。第三是对受洗和重大的节期的一些工作安排。一般来说信徒受洗是集中在一个堂,以牧区为单位举行的。节期有的牧区或者堂点需要统一安排讲道的人。第四是安排牧区同工学习和培训等工作。第五,在本牧区内确认同工、提拔同工也是由牧区管理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决定的,包括专职同工的按立问题牧区也有参与意见的。

牧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接受信徒的直接奉献或捐款;第二是各堂点按照规定将本年度奉献收入的一部分上缴给牧区财务小组;其他还有每年的利息等资金来源。牧区的资金主要是用于牧区各小组的运作经费以及全牧区性的帮补和大型活动的开支等。其中有一点值得一提,在经费上“牧区”的实力往往会比“两会”更强,更有经济操作权。

(二)对牧区模式的评论

1、牧区模式的优点

第一,牧区模式体现在教会管理上是比较民主的。因为牧区在决定一些重大事情的时候需要通过大小议会的讨论来决断。牧区有季度的议会(即小议会),主要是安排各堂点的主日讲道派单,商议一些堂点的联合圣工。每年牧区还有一次大议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召开),大议会主要的职责有审议牧区的工作报告;主要讨论和决定在牧区中的重要工作,如:商讨并落实各项圣工计划的相关措施;决定牧区提报的有关人事增补与罢免;通报教会中急待防备与制止的混乱现象;受理与审核有关教会工作的提议;向牧区提出有关管理与牧养的建议;传达与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举行传道义工就职与退休仪式等。由于参与的堂点比较多,议事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吸取各堂的长处,并且也可以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在议事和决策的问题上做到更加明智和合理。任何的管理工作,包括教会的事工是复杂的,而参与决策和领导的人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因此教会在做决策的问题上必须借助于大家的力量。因为“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多人参与决策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集思广益不仅可以避免因领导者个人知识的有限而造成决策失误,而且也可以通过鼓励参与,有效地激发同工们积极性。[14]牧区的议事规则就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资源,这样也可以相对使决策的时候更加民主。

温州的牧区管理中对教会义工的考评也是经过议会讨论,经过大家的评议。教会的管理和发展中是需要民主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使参与教会侍奉的同工们的积极性不减少,也是让广大信徒信服的一个有力的根据。包括对经济的开支,也是有一定的程序。其实温州牧区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一直都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中,这种调整的过程也是教会管理民主化的体现之一。

第二,可以使教会牧养工作做得更加仔细,以弥补“两会”工作中不能做到家的欠缺。因温州教会堂点特别多,工作量就显得特别大,势必就导致“两会”一级的教会管理机构是没有办法做好和做细教会堂点的具体工作,尤其是对信徒的关怀和帮助更是如此。对教会和信徒具体情况的了解在通过牧区一级的管理机构以及大量的义工才能做好才能做仔细。而且在牧区的管理中是比较教会化的。“两会”是一个团体,牧区往往是在“两会”之前的。由于各种工作的开展和历史的原因,牧区与教会的感情是比较浓厚的,“两会”工作中不可能照顾得到的,比如信徒家里有困难,红白喜事比较能够照顾得好。牧养和关怀方面比较有优势,在对待信徒的具体需要,在安慰信徒的具体困惑之中做得比较及时也比较好,这主要是通过探望关怀来了解具体的情况。

教会的管理和牧养必须要这么做,这样可以使教会工作做得比较仔细,一个地区有那么多的堂点不可能都由“两会”一手去抓。根据历史的经验,堂点多必须要分区分块来进行牧养和管理。这种牧养管理也是符合圣经原则的。《出埃及记》中告诉我们:“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15]因为摩西听了他岳父的劝告,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当时诺大的一群人马也就被管理得有条不紊。

教会的发展是需要管理的,管理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管理的目的是要产生更好的效果。要一个机构在营运上能顺畅而达致目标,在管理上是有所讲究的。圣经的简单例子告诉我们:早期教会由12位使徒来打理,连饭食也管了。后来发现需要分工合作、专业经营,但仍在上帝的律中定出选派弟兄姐妹们代为打理的办法。而管理正是针对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复杂、多元和多变的境地,各样的组成机构,如何做到妥善经营的一门学问。[16]教会通过管理就可以提高教会各项事工的效率,可以促进教会的不断增长。效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来得到最大的效果,要产生高的效率就需要有好的管理,教会的管理就是带动别人去完成教会事工的一种艺术。[17]教会管理就是把教会的人力和资源,通过运用事工计划、教会组织和控制等方法来完成一定目标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众多的要素,来促进它们之间相互进行密切配合,发挥它们的最高效率,来达到教会事工中预期的目标。[18]

第三,因牧区的管理模式有别于“两会”的管理模式,牧区层面更加容易发动教会的义工力量参与到教会的各项工作中来。虽然牧区是在两会的框架下,但是牧区在工作中往往是有更多的自主权,这种模式的起因也很特别,运作又有群众化。温州教会人数多、教务和事务等工作量又很大,需要大量的义工来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说牧区是教会发展和牧养中很好的一个模式。牧区形式更加能够让广大的信徒对上帝家里的事工有参与意识,有奉献的意识。这是教会兴旺的一个很重要的群众基础。牧区发展的生存环境又很特别……这中间当然是离不开温州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个大环境。

2、牧区模式的不足

第一,牧区模式很容易造成“两会”与牧区和堂点之间关系的紧张。根据笔者的了解,在温州的牧区管理可以分几种类型:有些牧区是在“两会”的管理之下,“两会”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牧区的负责人。这个时候,“两会”和牧区之间的关系自然协调得很好。有些牧区和“两会”是协调得还可以,牧区和“两会”之间是可以相互配搭侍奉,这个时候的牧区就类似于“两会”下面的“三自联络小组”或是协会的教务小组一样。还有的牧区是独立的,不在“两会”的管理之下,也不反对“两会”的管理。还有的是反对“两会”的,不听“两会”的管理,没有与“两会”有任何的来往,这样的牧区一般来说是一个“自由王国”,没有人管,主管部门也不能管,“两会”也不能管。有些是在“两会”的管理之下的,但是不一定听“两会”的,他们是独来独往的,他认为是对的就听,认为是错的就不理睬。但是当他出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比如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又会推到“两会”来,请“两会”出面调解。

牧区的发展往往在很多的时候就使得各区、县(市)基督教两会的权利就少了、就小了,或者用有的同工的话说是把“两会”给架空了。牧区和“两会”的关系就自然变得紧张起来,相处也就变得困难了。有“两会”也就不能有牧区组织,有牧区组织就不能有“两会”。牧区和“两会”无法配搭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矛盾。

第二,牧区无意之中带有排外的思想。包括对专职传道人的排外,对神学生的使用上也存在着问题:比如待遇问题、担心专职传道人(神学生)的水平。很难体现“两会”的优势,牧区掌握了教务权、人事权、经济权。对那些与两会没有联系,或者是联系很少的牧区,主管部门颁发的政策、管理方面对他有利的他支持、不利的他就反对。显得自由散漫,在管理上不规范,在教会的规范管理中是一块空白。

有些牧区不喜欢神学毕业生,因为神学毕业生在教会工作要领取工资,而义工传道人是义务参与教会的工作,这样就势必导致起用神学生的话教会的开支就比较大,很多牧区的负责同工觉得这不合理。另外,如果神学生的威信在教会中、在牧区中由于工作出色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就威胁到牧区的负责义工,这样干脆有的牧区就不欢迎专职的神学毕业生。这种情况当然也影响到专职传道人的圣职按立问题。同时在教会的圣事礼仪中也出现了混乱的现象,举行圣礼的时候不是通过按立的圣职人员,这就严重地影响到基督教的圣礼体制和传承。

第三,牧区模式中义工的素质往往难以提高。大量的义工讲道是凭着自己的理解、没有经过正规的神学训练去讲解圣经,没有按着正义分解真理的道。这样的话就不能提高教会的整体素质,反而是混淆了信徒的视听,误导了信徒,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讲台灌输出来了。这对教会的危害很大。反过来可能又产生一个不良的现象,正规的讲道就变得“没有亮光”,就变得“没有供应”了。

虽然,牧区管理中有民主的成分存在,但是由于当今的温州教会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比较大,甚至也影响到教会牧区的管理组织的选举之中,在选举中争权争名的现象也不时产生,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教会的混乱。有家族(庭)势力的倾向严重,金钱的势力也影响到教会的选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