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乐充值卡多少钱:知青情结是割不走、抹不掉的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27:45
',1)">


1
2
3
4
5
...
10
编辑:基本建设工程兵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的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是当时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
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我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
我们领悟了人生艰辛,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我们的一种“资格”。
为了知青岁月进入共和国历史的正册,共和国应该留有我们知青的历史地位,
建议把“知青节”改为“知青纪念日”,若干年后知青群体、个体都将不复存在,可以使后人纪念“知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将每年12月22日作为《中国知青纪念日》。
自从2008年纪念毛丅泽东同志“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以来,全国各地知青的纪念活动、联谊活动如火如荼,越演越烈,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虽然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已过去了那么多年,但这深入人心的历史潮流是根深蒂固的,是无法抗拒的,尤其是在每个中国知青的心目中,这种挥之不去的知青情结更是割不走、抹不掉的。
翻开近年的中国日历,各种各样的节,五花八门的日,数数足有五十之多,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唯独没有一个知青节(日),这不得不让人深感遗憾。
光阴荏苒,知青老矣。当年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如今都已两鬓斑白,步入老年的行列,其中已经有不少知青淡出了社会,还有不少知青因病或意外离开了人世。为此,留存一段知青的历史,留存一代知青的风貌,留存一辈知青的精神,不仅是仍然健在的知青刻不容缓的责任,更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我想,全国的知青一定都有这样的心愿,希望党和国家能肯定知青一代的贡献,能给知青定个纪念日,从而让知青精神流芳百世。
客观地说,四十年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毕竟是一千七百万人的经历,曾经牵动着成千上万的家庭、震撼着整个中国大地的大事件。尽管结果是“四不满意”,但作为知青一代人,他们确实是为国家分担了困难,作出了贡献。而今,知青作为一段历史已渐行渐远,但是作为每一位知青来说,无论当时是以怎样的形式下乡,也无论后来的生活状况如何,对于那段知青生活的记忆,无不刻骨铭心。因为,那段经历浸透着我们在广阔天地付出的青春和汗水,记录在我们面对现实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承载着我们的苦乐年华。正是这段经历,锤炼了我们的意志,造就了我们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千百万知青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知青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使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地成为了撑起共和国大业的钢铁脊梁。
其实,设立一个知青节(日)的主要目的,无非就是想通过这个节(日),让人们记住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涉及每个中国家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让人们记住曾经有过这样一代“爱国分忧”的热血知青。提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党和国家有史以来的基本国策(延安精神的延续),难怪今年的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阐明观点,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去,这与过去毛主席提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当时好多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而已。
换句话说,设立一个知青节(日),不仅有益于弘扬当年知青爱国为民的精神,也利于今后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去的就业思路,这与当前我们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是相吻合的,是有益无害的,这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又有何不为呢?又有何难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知青们共同发出一个声音,设“知青节”附合时代朝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囗号仍然有现实意义,中国的富强仍需要一大批有志青年脚踏实地的去拼博,去付出.当代的知青更应该以祖国强盛为已任.创立“知青节”具有承前启后的实际意义.愿我们的想法能成为现实.
“知青节”的创立一可告慰近二千万亲厉实践的老人,又可开创以有理想,有知识,有作为,有贡献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这一代人以我是一名知识青年为自豪.
 【诗文杂感】知青题材电视剧40部名片集锦
涅盘(知青影视集)
回忆知青年代  作者:章勤
毛主席诗词和语录歌曲
这一代人随着水月的流逝,该走的人走了,蹉跎的人蹉跎了,也唯有发出“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慨,正所谓青山几度秋,徒留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