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连锁品牌店:地球环保的资料,简单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39:34
地球环保的资料,简单些浏览次数:1275次悬赏分:5 | 提问时间:2010-10-14 20:45 | 提问者:742661980 推荐答案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一方面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直接间接影响、制约人类生活。因此,我们人类与环境互为联系,没有人类就无所谓环境,离开一定的环境人类就难以生存。保护环境就是要保护我们的人类环境。都在逐渐下降。中国方面以过去5年为对象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米。今天水量不断上升。在用息。据洪菊生介绍,现在全世界传统意义上的难民只有二千二百万人,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被过度砍伐,全球许多地方水旱灾害严重、风沙肆虐,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的“环境难民”现已达到了二千五百万人。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变,这一数字将在二0一0年翻一番。(二)情况分析:联合国环境署的统计数字表明,本世纪初,当地球上只有十亿人口时,淡水资源是够用的,而目前全球人口激增到了六十亿,淡水资源已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洪菊生说:“森林是地球巨大的绿色水库,它可吸收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降水量,对用水有巨大的调节作用。现在,全世界每年消耗三十多亿立方米木材,消失的森林是一千二百万到一千八百万公顷。目前,全世界的天然林面积只剩下了三十点四亿公顷,比八千年前减少了百分之六十二。森林这个大水库被严重破坏了。”森林不光是地球的绿色大水库,而且是“氧气制造厂”和“物种储存库”,每生长一吨木材,可吸收一点四七吨二氧化碳,在世界上经签订命名的一百四十万种动植物物种中,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都栖息在森林中。洪菊生教授呼吁,森林的退化已经对全球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采取有效措施拯救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森林迫在眉睫。六.国家环保机构重视:(一)我国的环保现状: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坦承当前中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的污染趋势没有得到控制;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六百六十八个城市的大部分存在水源、大气、城市垃圾和噪声的严重污染;森林草原生态功能急剧衰退,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更令人难堪的是,在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的城市占了一半以上,中国的首都北京赫然在列。这就是世纪之交中国环境问题的图景:一方面,危机重重,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国人、特别是未来一代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又在危机中孕育着希望。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时,中国也将面临环保这个最严峻的挑战。(二)   环保法规的制定颁布执行中国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据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介绍,迄今共制定了十五部环境与资源法律、一百多项环保法规和九百多项地方性环保法规。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年间,全国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六万多家;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对江河湖海的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展开。特别是去年的大洪灾教育了政府和人民,洪灾过后实施了禁伐天然林、退田还林、还湖等措施。中国政府已把环保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本方针,视之为关系到子孙后代福祉的千秋大业。(三) 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和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令人欣慰。但在环保主义者看来,这距离新世纪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认为,近五年国民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关注环保不在于认识到环境问题有多么严重,而是表现在个人的具体行为上,从这方面讲,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还很差。他举例说,有多少人买菜时自觉不用塑料袋?又有多少人看见电灯长明、龙头漏水却不去关上。不随地吐痰的口号从孙中山时就喊起,一百多年过去了,不也进步不大吗?当一些国家连部长都放弃开私人轿车,以步当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时,国人还以拥有私车为荣。这位秉承了其先辈梁启超、梁思成的风骨的教授说,环保不是靠政府的几条命令、或几个绿色英雄的振臂一呼,而是靠千万个人的点滴行动。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和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各种无污染、安全、营养类的绿色食品需求与日俱增。国家内贸局总经济师黄海指出,目前,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和水果等六种“菜篮子”产品的总产值已占整个农业产值的52%;人均占有肉蛋奶已超过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人均蔬菜占有284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黄海说,此次“三绿”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落实货源的统一组织协调,建立多种运输网络,以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避免绿色食品在途中污染。七.保护环境,人人有则(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提起三江源,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新鲜词,但说起“三江”,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就是这三条大河的源头。可三江源到底什么样?8月14日,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8月19日上午9:30,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第四套节目同时现场直播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的立碑揭幕仪式制 作的特别节目《源头的呼唤》。在两个小时里,观众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卫星地面站传来的信号,仿佛亲临美丽的青藏高原,欣赏世界屋脊上的盛大立碑仪式和享誉海内外的玉村藏族歌舞。同时,还可以看 到记者从冰天雪地的三江源头发回的现场报道,以及他们拍摄的大量珍贵镜头。中央电视台搞这次电视直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唤起全社会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和关注,让人们都来重视环保问题。建 设三江源,就是要为它多增加一些草、一些树、一些水,而少在它身上采摘、挖 掘、砍伐和污染。由于该保护区的重要意义,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碑名。石碑现已安置完毕。这次直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媒体都不惜版面对“三江源”进行了详细地报道。中央电视台也将用两个频道同时直播这个盛大的活动,青海当地群众听说此事后,也纷纷来到玉树,要求参加此 次活动。估计当天围观群众会在万人以上。 生态保持和生态建设已经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课题,三江源是中国生态系统的制高点,有“中华水塔”称号。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的生态,对于整个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生态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其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二)廖晓义---北京“地球村长”获欧洲环保大奖廖晓义是我国民间环保人士获得国际最高荣誉第一人-获欧洲环保大奖 。索菲奖有欧洲“诺贝尔环境奖”之称,奖金为10万美元 。索菲基金会认 为:“中国在环保方面作出的抉择将影响全人类的未来。廖晓义生于1954年,曾获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系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负责人。她主持的电视节目“环保时刻”每周 在CCTV—7播出,观众数量约4000万人次。自1996年3月起,廖晓义发起创立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开始实施一系列环保计划,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环保活动家。1 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她作为中国七位民间环保人士之一,曾受到邀请参加了总统的圆桌会议。今年4月,“地球村”又与多家单位组织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系列活动,从而奠 定了她在国际环保界的地位。据“地球村”工作人员介绍,廖晓义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期间曾得到过“绿卡”,后因需要长期在中国作环保活动又将“绿卡”放弃。此次她是以中国公民身份得到国际环保界的 承认。据悉,索菲奖是关于国际环境与发展的奖项,始于1998年,每年颁奖一次,奖金为10万美元,前两次共有四人获该奖。廖晓义是今年惟一的获奖者。(三)   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1.北京中学生的建议:北京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地理环保小组的同学们在给总理和国家环保总局的信中说:“经过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上的环保宣传,我们深感世界和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深感全社会有必要立即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他们还提出八项建议: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编制大中小学及成人教育的环保教材,使环保教育成为全民的必修课;养成全民每年植树习惯,提倡婚丧、重大活动等植树留念,提倡骨灰埋入树下,以树木代替墓碑,规定任何地方砍大树必须申请,砍掉几棵必须补种几棵;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改用长期木筷或铁筷;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规定统一、科学的马桶抽水箱的容量,以节约水资源;推广喷灌、滴灌农业,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发展公共交通;取缔河湖沿岸污染严重的小矿山、小工厂。朱镕基在同学们的来信上批示:“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实令我等长辈惭愧。”他请有关新闻单位予以报道,“以促进全国人民提高环保意识”。北方交大第二附属中学自一九九六年起开设环保课,同学们一直坚持在学校附近清除白色污染、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参加义务植树、考察河流的污染情况,并经常向社会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初二六班学生熊锋说:“我们要从小养成环保习惯,为祖国变得更加美好作出自己的贡献。”2.湖南教育界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新闻出版部门获悉,从2000年开始,湖南省中小学教材在全国率先采用无污染封面。我国中小学教材封面原采用覆膜技术,就是将塑料压盖在封面上。塑料对中小学生健康有潜在威胁,在纸张回收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封面还容易起皱,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因此,北美、西欧和日本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取消这一生产技术,而采用紫外光固化材料取代之。新华社的报道称,湖南大学从1994年开始,开发出这种无污染新型涂料系列,已在印刷、建材、机电、光盘等领域的表面涂层方面广泛运用。1998年9月,湖南大学与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共同开展了教材无污染封面的研究并获得成功。据了解,这一技术还有效地降低了教材成本。(四)焦点透视:走访第一家绿色大学校内设立汽车尾气检测点;利用学生浴室用过的洗澡水来冲洗厕所;不利于环保的科研项目不予立项……去年,清华大学提出要建设国内首家“绿色大学”。自从清华大学的食堂改造后,用方便餐具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只带一张饭卡就可以吃饭了,多方便!”一开始,清华学生对此很满意。可最近,在清华的一些食堂门口,悄然竖起了“少用一次性筷子”,“避免白色污染”的宣传牌;在餐具取放处,贴着“请尽量用勺子吃饭”的提示条。发出倡议的环境系的同学们带头不用一次性筷子,随身带着小勺去吃饭,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加入这一行列。这是清华大学推行“绿色大学”示范工程以来,在校园中涌动的绿色潮流中的一朵小小浪花。1998年6月23日,“绿色大学”示范工程正式推出。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要把清华建设成为一所绿色大学,要让清华人变成一颗颗绿色的种子,撒向祖国各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之一的郝吉明教授介绍“绿色大学”创意的初衷时说:“现在我们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环保意识不仅决策者要有,普通民众更要有,这是全民族的大事。科教兴国,教是基础。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