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L加95号油还是92油好:马其顿校车事件的情感与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47:07
我估计很多网友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会郑重地给我贴上“五毛”的标签,对此我表示无奈的“理解”。倘若你能认真把它看完,并试着去理解作者的逻辑,然后在回复中写上:楼主说的看似有点儿道理。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新闻一:2009年9月8日,河南邓州幼儿园校车坠河,5人死亡、3人重伤; 2010年12月28日,湖南衡南县松江镇校车坠河,14人死亡、6人受伤; 2011年9月26日,山西灵石一校车与货车相撞,7人死亡、5人受伤;11月16日甘肃校车安全事故,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11月26日辽宁校车安全事故,35名儿童受伤(本文作者注:以上信息均来自网络,数据统计可能有出入)。
  
  新闻二:11月25日,在马其顿总理府举行的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上,中国政府代表、中国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作为此次援马校车的制造商,宇通公司的代表出席了当天的仪式,并介绍了校车的功能情况。
  
  新闻三: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必须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切实的解决此类校车安全问题。温总理敦促中央政府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并承诺帮助地方政府购置安全校车。
  
  我之所以把这个三个事件放在一块,是因为现在媒体上特别是网络上正沸沸扬扬地谈论着这些事情,但大多数参与讨论的人还只停留在感性的、情绪化的层面,并未深入到事件的本质之中。其中涉及到外交这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很多人对此有认识上的误差,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当一回“五毛”,帮大家厘清一些事情。

一、这是一个“悲剧性的”巧合

不合适的时间发生了不合拍的事情


  
  因为工作缘故,作者对无偿援助这个事情相对比较熟悉,知道大概怎么个回事。一般来说,无偿援助之前两个政府间有个换文(双方互换换文就组成一个协议)或协议,大多数时候是国家级别较高的领导人出访受援国期间决定给该国一定数额人民币的无偿援助。涉及到执行这笔无偿援助款时,当然不可能直接给现金、现汇,而只能是让对方报需要援助的物品(如车、医疗设备、电脑等等),然后由国内主管部门进行招标,从符合条件的最理想的国内供货商处采购,之后按规定期限运送至受援国交付。以上这些程序事先都有双方严格的协议安排。
  
  因此,外交部和宇通公司对此事的解释是客观的和值得相信的。也就是说,此次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一事,实际上是一个正常的外交无偿援助,是中国政府履行之前与马其顿政府签署的无偿援助协议的交付行为而已。令人感到难以接受之处在于它选择的时机正好是国内发生了重大校车事故,死伤很多学生的时候。这种强烈的情境对比让人在情感上很受冲击。我也很不例外。因此,这是一个“悲剧性的”巧合,让人哭笑不得。

二、国内民生与对外援助的关系

长久执政需两者火候拿捏得当


  
  客观说,中国向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相比欧美国家来说少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收入处于世界中下游。另一方面,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少了如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的慷慨和霸气。以我所在国为例,近十年来,德国和美国对我所在国的援助(包括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等)最多,两者的数额都在10亿美元左右。中国的无偿援助,近十年总和不到1个亿人民币。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民众仍然反感呢?包括我自己也很反感。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国内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天天谈论援助他人云云。所以我们在情感上受不了。
  
  一国援助他国应不应该。答案是肯定的:应该,且不论这个国家多穷。穷,你可以少援助点,可以选择在他国发生灾难时援助;富,你可以多援助点,一年四季随时援助。所谓外交,就是利益交换,至少在全人类还没有形成全球民主的情况下这一点丝毫不会改变。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利益交换,谁会跟你交朋友?美国那么多盟友,我看大多是靠金钱砸出来的,外加军事威胁。因此,个人认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力度应该加大,这是国与国之间打交道的利益衡量。与其把巨额的外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并天天贬值,不如将这部分钱用于国内民生和对外援助。我们讲和平崛起,放弃使用武力威胁,那么外交援助就是为数不多可供选择的结交盟友的手段之一。而且我认为还是最好的手段。
  
  有的朋友也许会问:援助也得看援有所值嘛,像我们到处撒钱,但是我们的国际地位却一点都没有提高啊。实际上,中国的国际地位确确实实在提高,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对我们处处设槛、围追堵截的根本原因——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崛起是他们的最大威胁。另外,我认为中国撒的钱还不够,多撒点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句话很多人不爱听)。当然,我们遵循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以及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致使我们的外交很孱弱,我们还没有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还有的人也许会问:很多小国,没什么军事实力,经济也不怎么发达,但是免签国家反而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家并没有靠到处撒钱获得国际支持。首先,中国的情况与一些小国不能类比。打个不贴切的比方:中国、俄罗斯等是世界政治中的最大反对党联盟,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是执政党联盟,剩下的一大片小国都是双方可以争取的中间力量。而这些小国本身不会成为最大执政党联盟和最大反对党联盟的威胁,但在联合国中同样有一个席位和投票权,因此他们就会受到双方的拉拢,特别是执政党联盟的拉拢。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大家应该能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中国和那些小国有这么多的不同。
  
  当然,对外援助的程度应该与我们的经济实力相匹配,它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过度了对国民是一种伤害,不够了对外交是一种伤害,最终还是对国民的伤害。在这里我不可能给出一个确当的比例——国内民生与对外援助的比例应该是多少。但是我可以列出一些条件,只要按照这些条件去做,我想大概会两全其美。
  
  第一,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比受援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高。如果受援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比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高,而我们仍然去无偿援助他们,那么有违正常的逻辑。
  
  第二,在施予援助的特定领域,我们应当保证自己已经做得很好。比如我们自己的校车这么烂,而用质量很好的校车去援助他国,我看这个主意不是很好(当然,如上所述,这个选择权在对方,不是我方能控制的,这是事情的另一方面,大家要辩证的看)。如果马其顿政府和国民知道中国发生校车事故频率如此之高,不知道他们会对中国援助的校车有什么想法?
  
  第三,国家应当优先或同时对国内急需支持的各类弱势群体进行援助。应该援助的弱势群体有:下岗失业无业人群、残疾人、低收入群体、农民等等。
  
  当然,当出现涉及到国家安全、民族存亡的事件之际,上面的几个条件可以暂不考虑,比如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除此之外,如果一个国家和政府只顾对外交往中的面子,而不顾国内老百姓的感受,那么它必是一个不成熟和不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

三、外交也应考虑民众情感

让“理性”惠及国民,国家倡导理性才有意义


  
  如前所述,目前中国的对外援助与我们的经济实力对比来说,显然是滞后的,还应该加强。问题的关键在于,老百姓觉得难受而且理由是正当的,他们的理由是:自己没吃饱,送别人馒头,这种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咱承受不起。的确,我谨慎支持这种观点,但也对其做些修正。
  
  大家知道,虽然经济总量不等于经济实力,但我们的经济总量确确实实已经是世界第二了。2010年,中国的人口是134100万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鸡的屁)是397983亿人民币,人均鸡的屁大概是3万元人民币。如果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进行公平分配的话,凭借这3万元,我想我们全体国民应该都能顺利进入小康生活水平吧?
  
  可是,为什么没有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方面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到失控,极少部分人占有相当比例的社会财富,而这部分人已经移民或正在积极考虑移民;另一方面,国家的腰包太鼓了,拿出来给国民分配的那部分太少了,致使全球经济危机之际,西方国家盯着中国的腰包不放。这两点才是国民误以为“自己没吃饱,送别人馒头”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如前所述,如果分配相对公平了,那么我们应该能吃饱了,并且应该能给予贫困兄弟国家更多的援助。因此,我想说:国家必须吐钱,藏富于民。
  
  我理解民众对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之事不合时宜的反感。如果我是那位大使,我会这么做:找个合理正当理由与对方交涉,推迟一段时间交付;或者交付了不做任何宣传。毕竟外交也要考虑到国民的感受,正当国内发生校车事故,死伤这么多小孩,全国都处在悲痛和声讨之际,这个合法但不合情理的行为无疑等于在民众的伤口上撒盐。我恶意揣测:要么是这位大使不了解国内时事,要么就是这位大使和宇通公司希望大力宣传此事彰显工作成绩,结果闹出了这出“悲剧”。
  
  我也理解国民对于没有解决好国内民生而“慷慨”援外的愤怒。不过,如果我们的思考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无济于事。当作者深入事件内部抽丝剥茧,并费尽口舌道出上面这么多道理之后,我希望大家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深入调查、理性思考才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结束语

  
   我反复在强调一个不够理性的观点:看一个国家和国民是否有道德,首先看这个国家和国民如何对待小孩和老人。当小孩轻而易举地在一次次校车事故中被上帝带走的时候,当摔倒老人孤立无援被活生生围观致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国家和国民是没有道德的。
   国家没有道德,要求国民有道德是很困难的。即使是这样,我仍旧衷心希望亿万同胞们能理性、客观的思考,让自己首先有道德,并一起努力让这个政府有道德,让这个国家有道德,最终让整个社会充满道德。
   好吧,权当我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