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鲁兹工作台拆装视频: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53:50

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1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遵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茶艺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有利于形成茶艺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有利于促进茶艺事业的发展。

3.茶艺师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文明用语是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如说话的语气、表情、声调等。因此,茶艺人员在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语气平和、态度和蔼、热情友好。

5、传说早在神农时代,就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而在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也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6、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按产地分为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南千两茶、四川康砖茶、湖北老青茶等。

7、明代初期,明主下诏书“罢造龙团,唯芽茶以进”之后,团茶、饼茶生产被散茶全面代替。

8、清代时,六大茶类品类齐全,茶叶、茶具以及茶的冲泡方法基本和当今相似。

9、唐代陆羽精心于茶学研究,所著的《茶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10、唐代制茶,陆羽《茶经》述,“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见唐代的茶叶似饼茶。

11、宋代制茶工艺的改革使到茶叶品质有了很大提升,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团茶名冠天下,成为当时贡茶的主产地。

12、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深刻地描述了饮七碗茶的七个不同层次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弧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3、宋徽宗赵佶,钟爱饮茶,对点茶法很有研究,并著有茶书《大观茶论》。14、宋代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

更讲究。

15、茶树生长喜温暖、湿润,大叶类品种尤其明显,这是茶树适宜我国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

16、茶树扦插育苗属于无性繁殖,能较好地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而且取材方便,成本低,有利于良种的推广。

17、宋代有五大名窑,即为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各生产不同风格的瓷器。官窑在杭州;哥窑在浙江龙泉;汝窑在河南临汝;定窑在河北曲阳;钧窑在河南禹县。

18、元代的茶具特色表现在,青花瓷茶具出现,声名鹊起。

19、进入明代,茶具有景瓷宜陶之说,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成为明代茶具的代表。

20、盖碗的组成,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哲理。

21、景德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景德镇因此而成名。

22、冲泡不同茶类要求水温不同,冲泡绿茶要求水温80℃左右;冲泡红茶要求水温90℃;冲泡乌龙茶要求水温95℃以上。

23、茶艺中的有关因素包括:选茶、择水、备器、冲泡、品尝等。

24、唐代的择水要求,陆羽《茶经》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25、奉茶的礼节,应双手将盛有香茗的茶杯奉到客人面前,以示敬意。

26、在茶叶的冲泡程序中,茶叶的用量、泡茶水温和浸泡时间被称为泡茶三要素。

27、舌头各个部位的味蕾功能不同,舌尖最易感受甜味;舌心对鲜味、涩味最敏感;舌侧前部对咸味较敏感,后部对酸味较敏感;舌根对苦味较敏感。

28、茶叶中的主要药用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类、矿物质、氨基酸等。

29、咖啡碱的药理作用有:使神经中枢兴奋,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抵抗酒精、烟碱的毒害作用;对中枢和末梢血管系统及心波有兴奋和强心作用;有利尿作用;有调节体温作用;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兴奋。

30、茶多酚的药理作用: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降低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杀菌、消炎;抗癌、抗突变等。

31、绿茶中维生素含量比较丰富,茶叶中维生素一般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只有水溶性维生素能被吸收。

32、茶叶中茶多酚物质主要由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类组成,其中以儿茶素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

33、日本的茶道有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所谓的抹茶道,叫做“茶之汤“,使用末茶,其饮法是由宋代饮茶演化而来;至于煎茶道,则是直接由明代饮茶法演化而来的。

34、韩国茶道分为煮茶法和点茶法两种。煮茶法是把茶叶放入石锅里熬煮,然后舀到碗里喝。点茶法是把研膏茶研磨成茶末,投入茶碗,倒入开水,用茶筅搅拌形成乳花后饮用。

35、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不吉祥;忌荷花图案。茶艺服务人员应注意不能用绿色茶具或有荷花图案的茶具为他们泡茶。

36、新加坡人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与他们谈话时忌谈宗教与政治方面的问题,不能向他们讲“恭喜发财”的话。

37、马来西亚人忌讳黄色,认为单独使用黑色是消极的。因此,在茶艺服务中要注意茶具色彩的选择。

38、碧螺春是我国名茶,产于江苏吴县洞庭东、西山,故又称洞庭碧螺春。

39、西湖龙井扁平尖削挺秀,光滑匀齐,色泽翠绿或嫩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杏黄明亮,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

40、扁平形名优绿茶有代表性的如龙井茶、大方茶等。

41、卷曲形名优绿茶有代表性的如碧螺春、都匀毛尖等。

42、针形名优绿茶有代表性的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等。

43、安溪铁观音的外形紧结卷曲重实,色泽砂绿油润,内质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甘,音韵显。

44、冻顶乌龙茶的外形是半球形,色泽青绿,略带白毫,兰花香,滋味甘醇爽口。

45、供春是使紫砂壶走上艺术的第一位名家。供春之后有董翰、赵梁、元锡、时朋四人,号称“四名家”。

46、供春创作的“树瘿壶”开拓了紫砂壶的艺术世界,其后制壶名家辈出,陈鸣远创作的瓜果壶艺术精湛,传世款式有“梅干壶”“梨皮方壶”等。

47、维吾尔族饮茶,南北地区所用茶具有所不同。北疆的维吾尔族多用铝锅烹煮奶茶,用大茶碗喝;南疆的维吾尔族喜欢用铜制或陶瓷搪瓷、铝制的长颈茶壶烹煮清茶,喝茶用的茶碗较小。

48、中国功夫茶艺按照地区民俗可分为潮汕工夫茶、台湾功夫茶、闽南功夫茶和武夷山功夫茶四大特色,也有人称四大流派。

49、在中国四大特色功夫茶中,潮汕工夫茶配有“茶房四宝”,程式讲究,影响深远,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50、潮汕工夫茶程式中有“刮沫淋盖”之说,其操作是用壶盖轻轻刮去泡沫,盖上,再用开水淋净盖上的泡沫。淋盖的作用还有助于为壶加温,充分逼出茶香。

51、潮汕工夫茶称斟茶为“洒茶”,“洒茶”很讲究技艺,要求将茶汤低斟到各个小茶杯中,又有“高冲低斟”之说。

52、各地对斟茶的叫法不一,台湾人把斟茶称为投汤。

53、擂茶习俗流行多个地区,在广东,擂茶习俗主要流行于客家人聚集地区。

54、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以新鲜的茶叶、生姜、花生米为主要原料一起研磨后,加沸水冲泡而成。因所用的主要是新鲜原料,所以又叫“三生汤”。

55、“三道茶”是云南白族人的饮茶习俗,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教育晚辈的人生道理。

56、藏族酥油茶制作是将砖茶或沱茶捣碎放入铁锅,掺水熬煮,几度沸腾后,撒入少量土碱,催出茶色。

57、蒙古族咸奶茶采用青砖茶,配加鲜奶和少量食盐。

58、打油茶是侗族的饮茶习俗,其方法是将铁锅烧红,下油,投入茶叶轻炒,倒入水煮开,将此茶汤冲入盛有腊肉丁鸡丁葱花香菜等的大碗中即成。

59、“龙虎斗”是纳西族的饮茶习俗,还有治疗感冒作用,是纳西族人治疗感冒的秘方,效果显著。

60、冰茶饮料,常用的茶叶原料有红碎茶、绿碎茶或袋泡茶。用碎茶的目的主要在于能快速浸提出茶叶里的有效成分。

61、调饮红茶千姿百态,根据调料的不同主要类型有牛奶红茶、柠檬红茶、蜂蜜红茶、白兰地红茶等。

62、唐代宫廷的饮茶活动表现在清明节敬神祭祖、皇帝款待群臣以及喜庆宴等宫廷礼仪活动中。

63、文人品茗比较讲究雅兴,往往在品茶室内摆设书、花、香、石、文具等。

64、文人品茶,对茶友的选择极为讲究,要求人品高雅,有较好的修养,所谓“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

65、在文人相聚的品茶活动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清言漫谈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

66、古时文人品茶,往往喜欢选用汤味淡雅、制工精良的茶叶,如阳羡茶、顾渚茶等。

67、“吃茶去”一词,是唐代赵州高僧从谂的口头禅,他每次说话之前,总要说上一句“吃茶去”,认为吃茶能达到悟道。由此“吃茶去”成为佛教界的一句禅林法语。

68、僧侣们对茶事很投入,自己种茶、制茶、煮茶,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修行,即物求道,不离物言道,身体力行,形成了禅师茶艺特点。

69、禅师茶艺对茶室的要求有如禅室,力求简朴,配以茶、花、香、画即可,但要设有祖师真容。

70、按茶类的泡饮要求,茶艺形式可分杯泡绿茶茶艺、壶泡红茶茶艺、紫砂壶工夫茶艺和盖瓯工夫茶等。

71、宗教茶艺的特点为气氛庄严肃穆,礼仪特殊,茶具古朴典雅,以“天人合一”“茶禅一味”为宗旨,并讲究修养心性,以茶释道。

72、宋代上流人士的品茶生活,其内容包括挂画、插花、焚香、点茶艺术,并称品茶“四艺”。

73、茶艺馆服务中的“三看”顾客是指:一看顾客的来意,是专门品茶还是饮茶与休闲(如棋牌),根据不同来意予以安排茶室;二看顾客的打扮,判断其身份、爱好,据此推荐其消费水平;三看顾客举止谈吐,琢磨其心理,判断需要的茶艺师水平。

74、茶事服务中,“接待三声”是指茶艺人员主动向顾客打招呼的惯例,通常把“迎客之声”“介绍之声”和“送客之声”称为茶艺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必须使用、必须重视的“接待三声”。

75、惠孟臣是清代紫砂壶名匠,善制小壶,所制小壶十分名贵,以“孟臣罐”著称。“孟臣罐”是潮州工夫茶茶房四宝之一,成了小壶的代名词。

76、若琛杯,即品茗杯,指精美的白瓷杯,潮州工夫茶茶房四宝之一,成了小杯的代名词。

77、紫砂壶有许多优点,其一,泡茶不失原味;其二,茶汤不易霉馊变质;其三,耐热性好,冷壶注入沸水不裂,还可文火顿烧;其四,传热缓慢,泡茶提携不烫手;其五,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

78、不同茶类香型各异,绿茶香气一般为绿豆香、板栗香、烘烤香或清香型;红茶香气呈甜香型;乌龙茶香气有花果香型。

79、白茶的品质特征,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态伸展,叶缘垂卷,芽叶连枝,毫色银白,叶色灰绿或铁青色。内质汤色杏黄明亮,毫香显,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80、滇红的品质特征,外形肥壮重实,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有特殊的地域香,类似桂圆香或焦糖香,滋味鲜浓醇,收敛性强,汤色红艳,叶底肥厚红亮。

81、包种茶是乌龙茶类中发酵最轻的茶类,呈条形,色泽深翠绿,带有灰霜点;汤色蜜绿,香气有浓郁的兰花清香,滋味醇滑甘润,叶底翠绿。

82、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僮约》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83、茶叶中的维生素含量在不同茶类中有明显差异,绿茶中含量多于乌龙茶,乌龙茶中含量又明显多于红茶和黑茶。

84、茶叶品质鉴赏的内容包括五项因子:一是观外形;二是闻香气;三是看汤色;四是尝滋味;五是察叶底。

85、凤凰单丛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壮直,茶色褐润,匀整,净;香气花香清高;汤色金黄清澈;滋味浓醇回甘,显‘山韵’;叶底柔软,淡黄红边。

86、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优茗的总称,典型代表有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又称四大名枞。具‘岩骨花香’,显“岩韵”。

87、君山银针原产岳阳市洞庭湖君山,为历史名茶。冲泡时,芽基重心向下,游移上下,所谓‘三起三落’者,最后竖立底,似春笋竞发。这种现象,是君山银针的一大特色。

88、宋代的点茶技艺源于茶品质竞赛的“斗茶”。由此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上至君王大臣,下至文人雅士,无不热衷,并提升成为“茶百戏”和“分茶术”两项富有情趣的艺术。

89、宋代点茶的技艺特点:一是注重艺术形式,如宋徽宗提出,击拂要“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二是强调技艺水平,如茶百戏要求“使汤纹山脉成物象者,禽兽鱼虫花鸟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

90、中国茶德

庄晚芳教授提出,概括为“廉、美、和、敬”四字:

“廉”提倡推行清廉,勤俭育德;

“美”,指茗品为美,共闻清香,共尝美味,共叙友情,康乐长寿;

“和”要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要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91、茶艺表演要体现美学特征,表现在:仪表仪容美;茶具运用姿态美;茶艺演示静态美;茶艺演示动态美等。

92、茶艺表演的表情美学要求:把握好最初的表情;以表情传播友好;善于恰到好处地运用眼神;充分发挥微笑的魅力等。

93、茶艺表演解说的美学特点:声调细柔;节奏适度;内容充实精辟;要投入情感。

94、文明用语体现在说话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外在表现形式,茶艺人员在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语气平和、态度和蔼、热情友好。

95、泡茶对水温有较高要求,古人认为,沸腾过久的水已“过老”,未沸腾的水 “过嫩”,均不适用于泡茶。沸腾过久,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大为逊色;水未沸腾,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方便。

96、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形似雀舌,肥壮匀齐,色如象牙,叶金黄,香气清高高长带花香,滋味鲜醇甘厚,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壮成朵,嫩黄明亮。

97、祁红的品质特征,外形细紧挺秀,色泽乌润有毫,香气带蜜糖香,滋味鲜醇嫩甜,汤色红艳,叶底红匀明亮。

98、禅茶是我国宗教茶事的一大特色,“以茶禅定”体现禅师品茶的禅宗文化思想,泰山降魔师是“以茶禅定”的提倡者。

99、民族茶艺表演要体现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包括泡茶方式、民族风俗、民族服饰等。

100、陆羽茶经中提出,煮水有三沸之分,“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