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款福克斯改内饰:尼布楚条约 》与俄罗斯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3:07:05
大家知道,元朝时期,世界上是没有一个叫俄罗斯的国家的,但为什么现在不但有了,而且其领土面积反而大大超过中国呢?[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史书记载:在元朝时期,还没有现在的俄罗斯国。元朝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在西部成立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及伊儿汗国这四大汗国。当时只有莫斯科小公国,隶属于元朝的钦察汗国之金帐汗国。这个莫斯科小公国,只管辖附近几个城市,还没有台湾大。只是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俄罗斯才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时俄国的领土却只有280万平方公里,东部边界还在鄂毕河以西。到了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宣布自己为沙皇(“沙皇”系罗马皇帝恺撒的变音,恺撒以穷兵黩武著称)。此后沙皇俄国不断向外扩张,16世纪下半叶,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方的西伯利亚扩张。16世纪90年代,沙俄推进到鄂毕河东岸;17世纪初,沙俄占领了叶尼塞河流域;1628年,沙俄扩展到勒拿河畔,1632年在勒拿河中游建立了侵略据点雅库次克城,此时沙俄的侵略步伐已经接近黑龙江流域。1636年,俄国拖木斯克地方的哥萨克首领科佩洛夫,第一次从鄂温克人(在阿尔丹河畔)那里听到了有关黑龙江的传说。鄂温克人告诉他,海边有一条叫“奇尔喀尔”的大河(即黑龙江),那里种植粮食,还有一座银山,出产白银。科佩洛夫于1638年派遣莫斯克维金,带领38人进行侦察。1639年,进一步搜集到了有关黑龙江的情报,更加引起沙俄对黑龙江的侵略野心。雅库次克地方督军彼得.戈洛文于1640年-1641年,数次派人搜集黑龙江的情报。1643年夏,雅库次克督军彼得.戈洛文遵照沙皇不断扩张领土的谕旨,给文书官波雅科夫下令,命令他到黑龙江流域,为“沙皇收取贡物并寻找不纳贡的人,找到银、铜、铅矿和粮食”,对“不肯臣服的地域”进行武力镇压。并拨给他132名雇佣兵哥萨克、一门铁炮和供发射一百次用的火药与铅。波雅科夫成为第一个侵入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据统计,从16世纪开始的最近四世纪中,沙俄以每日平均占领13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到20世纪初,沙俄鲸吞的领土已达2300万平方公里。



1652-1660年,清朝军队将侵占的雅克萨和窜犯松花江口一带的俄国哥萨克击退。1665年,俄国再次侵占雅克萨,1685-1686年,康熙下令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重创俄军。但是,当时清朝的康熙皇帝,不愿大量用兵对外作战,也不主张单纯用武力解决沙俄入侵黑龙江的问题。就是在雅克萨战争期间,康熙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因沙俄入侵的争端问题,曾多次写信给沙皇,谴责俄国对清朝的侵略,建议他们撤军谈判。俄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失败,沙皇要求停战谈判。康熙帝立即答应,并下令停止对雅克萨的进攻。可恨的是,康熙竟然如此爽快地答应沙皇的请求,没有继续出兵全歼俄军,更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把所有的俄军赶出西伯利亚,收复全部领土,这就为以后俄国的再次入侵埋下了祸根。这是满清统治者与敌妥协、投降卖国、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真实体现。试想,我既然把你沙俄打败,又何必与你谈判?应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把俄军赶回乌拉尔山以西,但是康熙却没有那个魄力!




于是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团在尼布楚举行谈判,签订了所谓平等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以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国界,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在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土地未及划分,待两国查明后,再作决定。条约还规定,俄国在雅克萨所建城堡一律撤除,俄国人全部迁回。《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及乌苏里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属中国疆域。



《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对以后的清朝皇帝处理北部边界产生了消极、妥协的不良影响,为中国北部疆界的划分埋下了祸根!到清朝雍正时期,中俄之间又签订了几个界约,划定中俄在蒙古一带的边界。这些条约把贝加尔湖一带和唐努乌梁海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原中国领土,划入了俄国版图。至此,沙俄合法地占有了整个西伯利亚。




最后,顺便提一句,当时中国的东南沿海,康熙虽然收复了台湾,但缺乏强烈的海权意识,台湾岛北部的琉球群岛也没有派兵驻扎,为以后的日本吞并琉球埋下了祸根!




试问清朝拱手送人的国土,相当于多少个钓鱼岛?这样政治清明的皇帝,较之明朝经常不上朝,但却知道外争国权的皇帝如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拥有亚洲第一的海军力量,各个军舰的指挥员大部分是在欧洲学成归国的精英,可我们为什么会全军覆没,而日本军舰却未沉一艘?同样是政治腐朽的王朝末年,为什么大明可以从欧洲“海上马车夫”的手中夺回台湾,击败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




历史的是非,历史的真相,也只有历史能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