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门板拆装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儒教问题——从宗教的起源、发展和类型看儒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29:48

学术界关于儒教问题的讨论已经有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宗教观上。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宗教观和对传统文化各部分的不同态度,选取不同的材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儒教是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国家宗教即商周宗教的基础上,以孔子编篡的传统政教经典“六经”为依据,以秦汉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皇权为依托,以皇天上帝为至上神,以天地、日月、山川、祖先诸灵和历代帝王、圣贤为重要神祗,经董仲舒、朱熹等儒者改造发展而成的以神化封建政权为主要目标的政教一体、祭政合一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宗教。

对于这样的儒教概念,仅靠对个别现代宗教的感性认识和对历代子书的哲学解析是很难理解的,它需要有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宗教分类学框架。本文拟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宗教本质、起源、发展和消亡的经典论述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通过对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和类型的理论探讨,来揭示儒教在整个宗教世界中的地位、归属和特点,希望有助于深化对儒教问题的认识。

具体说来,本文主要谈四个问题:一、究竟什么是宗教现象?二、宗教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三、宗教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那些类型?四、儒教在宗教世界中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

一、究竟什么是宗教现象?

讨论儒教问题,首先应明确一个宗教学中的基本问题:究竟什么是宗教现象?

当我们问什么是宗教现象这个问题时,实际上是要求给宗教这种社会历史现象下定义。据说关于宗教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不同定义之间的分歧不亚于不同宗教之间的分歧,这说明宗教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宗教的定义看起来是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实际上牵涉到民族、宗教、历史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人们受到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很难形成关于宗教的统一定义。笔者在此自标为马克思主义派,也与此有关。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必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它规定一事物只能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这就是事物的本质。按照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下定义就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本质的定义是客观真理。客观真理不仅存在,而且是唯一的。因此,对宗教的正确定义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古今中外的宗教现象,笔者认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定义准确反映了宗教这种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因而是对宗教的正确定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所谓“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就是神灵。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其实都是人间的自然和社会力量,把它们幻想为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并对之顶礼膜拜,这就是宗教。与崇拜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即神灵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现象,就属于宗教现象。

有人说,要把宗教的本质和定义分开:恩格斯的论述只是揭示宗教的本质,并不是给宗教下定义,因此需要给宗教下新的定义。这种观点违反常识。从逻辑学上讲,所谓定义就是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的揭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区别于其他社会历史现象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就在于它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即神灵并对之顶礼膜拜这一本质。作为宗教的定义,指出“崇拜神灵”这一本质就足够了。舍弃宗教的这一本质,不可能制定出真正科学的宗教定义。如果把超出这一本质的其他内容加进宗教的定义,不仅毫无必要,反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宗教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明确了什么是宗教现象之后,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宗教这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创造的。人就是人的社会、国家;宗教是社会、国家的产物。

(1)宗教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最初的宗教现象是原始宗教,它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是原始社会的产物。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最初制造和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在考古学上,把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根据制造和使用石器的水平,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约300-1万年前)和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3500年)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又分为早、中、晚三期。原始宗教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并在新石器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人类产生以后,其进化过程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几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约300-30万年前)大致相当于能人和直立人阶段,这一时期人类除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外,还学会了用火,其社会组织为杂交群落。旧石器时代中期(约30-4万年前)相当于早期智人阶段,这一时期人们制造的石器比过去更加规整多样,其社会组织由杂交群落变为血缘家族。制造和使用规整多样的工具,要求有较高的思维能力,这就为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血缘家族中的婚姻按辈分划分,所有同一辈分的兄弟姐妹互为夫妻,而亲子之间的婚姻则被禁止。这种最简单的伦理观念的形成,为生殖崇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考古资料说明,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生殖崇拜以及巫术、献祭和禁忌等原始宗教和崇拜形式就已经产生了。

旧石器时代晚期(约4-1万年前)相当于晚期智人阶段。在这一时期,石器一般都经过二次加工,形状更加精确美观,人类的活动范围也从欧亚非大陆扩展到了美洲和澳洲地区,血缘家族已让位于母系氏族公社。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已有初步的社会分工,妇女从事采集,男子从事狩猎。母系氏族公社禁止族内近亲通婚,氏族成员必须和另一个氏族的成员通婚。这种族外群婚的方式,使各个原始集团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互通婚姻的氏族组成了早期的部落。氏族和部落集团的形成,为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原始宗教的产生过程

探讨宗教的起源,就是要指出人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怎样开始崇拜神灵的。根据现代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所谓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即神灵,其实并不存在。可是原始人为什么会认定有神灵存在,并对之顶礼膜拜呢?

我们来看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恩格斯《反杜林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刚刚脱离动物界。当时的能人和直立人,刚学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还过着象动物一样的杂交群居生活,没有任何伦理观念。如此低下的思维水平,尚不足以形成任何宗教观念。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已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血缘家族代替了杂交群落。血缘家族的形成,说明人类已有了最简单的伦理观念,这是思维水平显着提高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智人就可能对支配他们日常生活的外部自然力量产生幻想的反映,从而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

首先,无论是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维生的原始人,还是新石器时代以畜牧、农耕维生的野蛮人,他们既然依靠大自然的赐于来生活,就无法不对自然力产生依赖感。可是,大自然既会给人类带来饱足和欢乐,也可能给人们造成饥寒和灾难,这又会使人们对自然力产生恐惧感。既依赖,又恐惧,而且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又会造成神秘感。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外部自然力拟人化,把它们幻想为能够施恩赐福、制造灾难的超自然、超人间力量,这就产生了自然神。这种由于对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而形成的对自然事物的崇拜,就是最原始的宗教现象。

在盛行自然崇拜的时代,由于智力水平的提高,早期智人开始对梦中景象进行思考。同样由于智力水平的限制,原始人对梦中景象还无法作出正确解释,于是就产生了灵魂观念。如果灵魂被认为是某种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超自然事物,那就没有理由相信它还会死,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灭的观念。如果相信氏族成员死后其灵魂还活着,那就必须采取某种措施来保证其继续生活。在原始人看来,死者的灵魂也像活人一样,需要衣食住行,这样就形成了在墓穴中陪葬生产和生活用品的风俗。这种对死者鬼魂的崇拜现象,就是鬼魂崇拜。

此外,血缘家族禁止母子性交,说明母亲的生殖器已受到一定的崇拜,这就是最早的女性生殖崇拜。对母子身份和关系的重视,说明早期智人已开始关注生与被生这种特殊的自然和社会关系,这又会引发对整个血缘家族来源的思考。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母系氏族公社,其成员必须到其他氏族去寻找性交对象。区别不同氏族身份的需要加上对氏族来源的思考,导致了图腾观念的形成。一些与氏族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主要是某些凶猛可怕的动物,某些可提供主要食物来源的植物,某些可提供可口肉食的动物,还有某些可提供稳定甜水资源的水井,对家族生活至关重要的天然火等,都有可能被选择为本氏族的图腾而受到崇拜。

把可以离开肉体而单独存在的灵魂观念推广开去,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灵魂,这就是万物有灵论。这种以灵魂观念为基础幻想出来的神灵观念,比原始拜物教的自然神观念具有更大的虚幻性,后来发展为神灵观念的基本形式。与灵魂观念和鬼魂崇拜相联系的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就是把某个或某些先人当作产生其氏族、部落、民族并保佑其氏族、部落、民族的神灵而加以崇拜。随着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图腾崇拜逐渐被祖先崇拜所代替。此后,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产生了农业神、牧业神、各种行业神和职能神崇拜。最后,对各种受崇拜的神灵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无数不同的崇拜对象和方式,造成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宗教现象。

三、宗教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类型?

对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宗教现象进行适当的分类,对于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儒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宗教起源、发展、类型和规律的经典论述,以及各种宗教现象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次序和其幻想地反映自然、社会力量的不同方式,可以把宗教分为原始宗教、国家宗教、民间宗教、世界宗教和新兴宗教等主要类型。其中,前四种宗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较多的基本类型;新兴宗教是现代学者使用较多的概念,严格说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类型。

(1)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对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生活的幻想反映,所以又称为氏族宗教或部落宗教,是最早产生的宗教形态。恩格斯说:“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季节更换等等的庆祝活动。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致马克思》〈1846年10月18日〉)

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生殖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天神崇拜、行业神崇拜等,其具体崇拜方式主要是巫术、献祭和禁忌。其中,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鬼魂崇拜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图腾崇拜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祖先崇拜、天神崇拜和行业神崇拜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巫术是幻想用并不存在的超自然力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实施控制从而达到单靠自身实践能力达不到的现实目的,献祭是幻想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向并不存在的超自然力进行贿赂从而达到单靠自身实践能力达不到的现实目的,禁忌是不允许做某些被认为可能惹怒神灵的事情从而避免遭到神灵惩罚的社会性规定。

原始宗教具有自然性(自然自发产生)、氏族性(局限于氏族部落内部)、地域性(局限于氏族部落生活的狭小区域之内)、质朴性(原始、简单、直观)等特点。原始宗教的数量是最多的。每一个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其信徒包括氏族部落内部的每一个成员。但不同氏族、部落和民族的原始宗教大致相同,其微小的差异一般是由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如靠山的氏族崇拜山神,靠河的氏族崇拜河神,靠海的氏族崇拜海神,平原上的氏族崇拜天神,农业民族崇拜土地神,畜牧民族崇拜畜牧神,而几乎所有的原始民族都崇拜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等自然神。原始宗教的重要崇拜活动一般都由族长、酋长和部落联盟首领主持,他们是原始宗教的天然祭司长。

从实物神到精灵神:最早的宗教崇拜是自然崇拜,即把实实在在的自然事物当作神灵加以崇拜,这是自然力量的压迫在原始人头脑和生活中的幻想反映。随着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拜物教必然要逐渐衰落。在盛行自然崇拜的时代,还产生了鬼魂崇拜。时常在梦景或幻觉中出现的鬼魂,是一种没有实体而有灵性的若有若无、飘忽不定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可能出现在梦景或幻觉中,所以原则上它们都可能被幻想为鬼魂一类的存在。随着万物有灵论的发展和原始拜物教的破产,实物崇拜逐渐发展为精灵崇拜。

从地上神到天上神:最初的神灵是住在地上的,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它们不过是能够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特殊动物”。自然神是最早的地主,而原始人不过是生活在它们领地上的奴隶。自然神最合理的住处是大山,因为深山密林是各种凶禽猛兽的天然栖息地。在原始人看来,不仅日月星辰是从山中升起又落入山中的,连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也是从山中生起并消失于山中的。随着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原来不可逾越的大山可以逾越了。当人们爬上一向被神灵们“占领”的那最后一座山头——神山——之后,发现那里原来没有神,但它上面只有天了。最后,人们就把自己似乎永远也上不去的茫茫苍天当成了神灵们永久的住所。

从动物神到人神:在所有自然事物中,动物是唯一具有实实在在的活动能力的东西。在各种自然神灵中,动物神也是影响原始人生活最直接的神灵。所以,随着实物神向精灵神的过渡,几乎所有的神灵都被赋予了动物神的形象。然而,与所有的动物相比,毕竟人要更聪明一些。随着社会的进步,所有原来危害人类的动物都被人们征服了。原来被当作神灵加以崇拜的凶禽猛兽,也被氏族首领带领其成员征服了。在动物神这种自然的压迫力量被初步征服的同时,“人神”这种社会的压迫力量却产生了。不仅氏族和部落中的首领和巫师被当作拥有超自然力的神灵而受到崇拜,连普通的自然神也逐渐地被赋予了人的形象。最后,所有的神灵都被赋予人形和人性,动物神消失了。

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最初的自然神都是“动物神”,它包括真正生物学上的动物和所有被原始人想象为动物的会动的事物(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图腾崇拜是把动物神当作氏族的祖先神而加以崇拜。随着一个个原来被当作神灵的动物被人类所制服,一个个非动物的实物神被人们所识破,原始的拜物教逐渐消亡。与此同时,动物神开始向人神过渡,而实物神也开始向精灵神过渡。在人神中,首先受到崇拜的精灵神是已经死去的先人之灵。随着动物神和实物崇拜被否定,图腾崇拜也完结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祖先之灵的崇拜,即祖先崇拜。

从祖先崇拜到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已经是原始宗教中比较高级的崇拜形式了。如果人类历史永远停留在原始社会,祖先崇拜可能就是最后的崇拜形式了。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阶级产生了。私有制的出现,必然使为争夺生活资料而进行的战争频繁发生。原来,氏族社会的最高神就是祖先之灵,它的住处最后被十分恰当地安排到了天上。但是,由于战争,胜利的氏族和部落与失败的氏族和部落之间产生了不平等。把这种不平等关系推广到天上,就使神灵世界也出现了等级。最后,在一些部落通过战争取得整个联盟或国家的统治地位后,他们的祖先之灵也成为神灵世界的统治者。渐渐地,统治者的英雄祖先与天国的君主合而为一,并且凝固化、永恒化,最后成为全能的至上神——上帝。

(2)国家宗教

与原始宗教的野蛮性相比,国家宗教属于文明宗教,它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宗教是原始宗教民族国家化的结果,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幻想反映,是宗教发展的第二种历史形态。恩格斯说:“古代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他们从各民族的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并和这些条件紧紧连在一起。宗教的这种基础一旦遭到破坏,沿袭的社会形式、传统的政治设施和民族独立一旦遭到毁灭,那么从属于此的宗教自然也就崩溃。(《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

在一般情况下,民族宗教与国家宗教可以等同,但也有例外。如果一个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未能建立自己的国家,而是沦为其他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民族的奴隶,那么它的原始宗教如果不是消亡,就只能发展为单一的民族宗教,而不会成为国家宗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一种文明宗教局限于某个单一民族国家的时候,也被称为民族宗教。民族宗教与国家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的学者把它们合称为民族国家宗教。

象原始宗教一样,国家宗教也是多神教,但必有一位至上神统领诸神,就象民族国家必须有一位君主或首领来统率各诸侯和部族一样。和族长、酋长、部落联盟首领是原始宗教的天然祭司长一样,君主也是国家宗教的天然祭司长或教皇。国家宗教的实质是神化本民族和国家政权,所以常把君主的权威说成是神灵的赐与,君主自己及其家族则自称是神的儿子或后裔。国家宗教具有人为性(统治阶级对原始宗教的人为改造)、国家性(为一国之内的全体国民所信奉)和地域性(局限于国土和国民范围之内),其职责是凝聚本民族,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国家宗教既可以有独立的教会或祭祀贵族,也可以把神权与政权、世俗贵族与祭祀贵族融为一体。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国家宗教都有独立的祭祀贵族,中国的国家宗教则是祭政合一的。国家是比氏族、部落大得多的单位,但数量要少得多。所以与原始宗教相比,国家宗教也是规模大而数量少。不同的国家之间因地理和历史环境差别较大,所以不同的国家宗教也有较大的差别。马克思说:“古代国家的宗教随着古代国家的灭亡而灭亡,这用不着特别说明,因为古代国家的‘真正宗教’就是崇拜它们自己的‘民族’,它们的‘国家’。不是古代宗教的毁灭引起古代国家的毁灭,相反地,正是古代国家的毁灭才引起了古代宗教的毁灭。”(《〈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

原始宗教的数量难以统计,而国家宗教的数量却屈指可数。国家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来的,因此也象原始宗教一样没有自己独立的名称,习惯上直接用国家宗教所依附的国家政权的名称来统称它。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国家宗教有:古代埃及宗教(消亡)、古代巴比伦宗教(消亡)、古代印度宗教(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古代中国宗教(商周宗教和儒教)、古代希腊罗马宗教(消亡)、古代以色列宗教(犹太教)、古代波斯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古代日本宗教(神道教)等。

原始宗教向国家宗教的过渡

国家的产生,一般要经过部落征战。在战争中取胜的部落统一各氏族,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后,他们原来的部落神也取得崇高地位,成为整个国家崇拜的至上神。最初的国家,往往是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国。城市的中心是国家神庙,神庙周围是祭祀贵族和世俗贵族,贵族外围是平民区。国家产生之后,战争的规模更大,更频繁。不同的邦国之间不断征战,最后,在特定地区,所有的小邦实现了统一,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族国家主要有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最早的民族国家宗教也诞生在这里。

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统治阶级的部落神成为至上神,统领整个神灵世界。被统治阶级的部落神如果没有消亡,就作为至上神的下属继续存在。在一些地区,原始社会末期已形成地位接近于至上神的天神或太阳神。国家形成后,获胜部落的保护神往往与地位较高的天神或太阳神合并,成为至上神。人间的国家形成后,神灵的国家——天国——也跟着形成。原始宗教的神灵世界是原始社会氏族生活的投影,自然崇拜的神灵最初就是原始社会人间生活的一部分,国家宗教的神灵世界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社会生活的投影。

(3)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是作为古代国家宗教的异端而出现的新型宗教,一般由个人创立。国家宗教是直接为统治者和社会的上层服务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广大奴隶和农民的生活极其悲惨。在用物质手段无法拯救自己的情况下,他们会幻想出超自然的精神手段。或者,在现世拯救无望的情况下,他们会寄希望于在来世获得拯救。但国家宗教只关心统治阶级的利益,至多再加上一定程度的民族整体利益,而对单个人特别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却漠不关心。这样,下层人民中的一些比较有觉悟的人,就可能在国家宗教之外创立新的宗教。恩格斯说:“宗教是由那些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并且懂得群众对宗教的需要的人创立的。”(《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

新创的民间宗教往往融合一些比较先进的社会思想,如主张阶级和种姓平等、人人都有敬神并获得拯救的权利和可能等。这样的新宗教,对遭受统治阶级经济、政治和文化(国家宗教)压迫的下层人民极富吸引力。恩格斯说:“不是通过供奉牺牲而是通过把自己的心灵奉献给神来进行忏悔,最后还有以下的本质特点,即新的宗教哲学倒转了从前的世界秩序,它在穷人、苦难人、奴隶和被排斥的人中寻找信徒,蔑视有钱人、有势力的人和有特权的人,因而也就有蔑视一切尘世享乐和禁止肉欲的规定。···在追求这种思想上的安慰,设法从外在世界遁入内在世界的人中,大多数必然是奴隶。”(《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

此外,恩格斯还说:“古老的自发产生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是不传布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古代的民族国家宗教与特定民族国家的政权紧密结合,它本身没有传教的需要。而民间宗教由于是新创的,怀有拯救下层人民的使命感,还受到统治阶级的诋毁、迫害和镇压,所以特别强调四出传教和秘密发展信徒的重要性,甚至把传教视为信徒们的天职。这也使民间宗教能够在国家宗教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迅速发展。

随着人数的增多,新宗教的信徒们逐渐结成社团,在精神和物质上互相支持,甚至发展为扶危济困、劫富济贫的社会运动。随着运动的发展,一些具有革命性的神学思想也可能出现,如宣扬救世主降临、惩罚作恶者、拯救为善者等等。这些思想和行为对饱受剥削压迫的广大下层民众更具吸引力,却对上层统治集团构成极大的威胁。恩格斯说:“正是在这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体时期,出现了基督教。它和以前的一切宗教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所以,大多数民间宗教都受到民族国家宗教和统治阶级的迫害、镇压而消亡,只有极少数因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而流传下来。

恩格斯说:“在荒漠中,成千上万的预言家和宣教者那时创立了无数宗教上的新东西,但只有基督教的创始人获得了成功。”(《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古代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间宗教除三大世界宗教外,主要有摩西教(前犹太教)、摩尼教、耆那教、道教、锡克教等。

(4)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乃是民间宗教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古代文明核心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征战不断,最终导致幅员辽阔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大帝国的产生。统治一个由众多民族、部落和氏族构成的大帝国,除了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外,文化手段必不可少。在古代,这样的手段自然是宗教。但是,过去的民族国家宗教都有局限性。民族国家宗教特别强调社会等级,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劳动人民往往被排除在它所关怀的范围之外。民族国家宗教的神灵也只保佑本民族和本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对其他民族和国家则置之度外。

正象民族国家的产生需要相应的民族国家宗教一样,跨地区跨文化的世界帝国的产生也需要相应的世界宗教。创造世界宗教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对国家宗教进行改造,一是对民间宗教进行改造。对国家宗教的改造,就是剔除其国家性和民族性,使它具有世界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位超越本民族本国家的世界性的神。但是民族国家宗教的特点就是神化本民族和本国家,而贬低其他民族和国家。把民族国家的神灵扩展为世界性的神灵,就意味着放弃本民族的特权,而把原来国家宗教的神灵赋予自己的特权与其他被征服民族共享,这对于既得利益者是相当困难的。

对民间宗教的改造则相对要简单得多。恩格斯说:“在以前的一切宗教中,仪式是主要的事情。只有参加祭祀和巡礼,在东方还须遵守十分繁琐的饮食和洁净方面的清规,才能证明自己的教籍。罗马和希腊在这方面是宽容的,而在东方则盛行着一套宗教戒律,这在不小程度上促使它终于崩溃。属于两种不同宗教的人(埃及人、波斯人、犹太人、迦勒底人等等)不能共同饮食,不能共同进行日常活动,几乎不能交谈。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隔绝状态,是古代东方大部分衰落的原因之一。基督教没有造成隔绝的仪式,甚至没有古典世界的祭祀和巡礼。这样一来,由于它否定一切民族宗教及其共有仪式,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它本身就成了第一个可行的世界宗教。”(《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

民间宗教中没有阶级特权,没有民族狭隘性,它适应一切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需要,所以往往能受到普遍的欢迎。民间宗教获得被征服民族中的上层人士的信奉后,其内容可能会由粗俗变得高雅,其思想也可能由激进变得温和。到一定程度,帝国的统治者会改变态度,对这种民间宗教由坚决镇压变为比较宽容,允许其存在。到一定时候,统治者就可能会利用自己的特权和地位介入这种民间宗教的内部事务,使它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后,统治者可能宣布这种民间宗教为国教,而废除其原来的旧宗教。这样,民间宗教就发展为新的国家宗教,而这种新的国家宗教就成为最初的世界宗教——世界性帝国的国家宗教。

世界性帝国的国家宗教能否最终发展为真正的世界宗教,还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琐罗亚斯德教成了波斯帝国的国家宗教,但却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世界宗教。儒教成了汉帝国的国家宗教,也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世界宗教。只有古印度帝国孔雀王朝的国家宗教佛教、罗马帝国的国家宗教基督教、阿拉伯帝国的国家宗教伊斯兰教,最终发展为世界宗教,并流传至今。

此外,恩格斯还说:“犹太教由于有新的万能的神,原也有成为世界宗教的趋势。但是以色列子女在信徒和行割礼的人中,依然保持着贵族身份。连基督教也必须先打破犹太裔基督徒的优越地位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所谓约翰启示录中早已有了),才能变成真正的世界宗教。另一方面,伊斯兰教由于保持着它的特殊东方仪式,它的传播范围就局限在东方以及被阿拉伯贝都英人占领和新移殖的北非。在这些地方它能够成为主要的宗教,在西方却不能。”(《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

(5)新兴宗教

新兴宗教是在传统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的基础上,于19世纪以后新近创立的宗教。所谓新兴宗教,其实与古代的民间宗教相类似,不是独立的宗教类型,无论是古代的国家宗教还是后世的世界宗教,它们都是古代国家的意识形态。只要有国家宗教存在,就会产生相应的民间宗教。在中世纪,新生的民间宗教层出不穷,但几乎都被统治者定为异端或邪教而遭到镇压和取缔,能经得住历史考验流传下来的不多。个别流传下来的,也因为时间久远,而成了传统宗教。19世纪以后,大多数资产阶级政权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除了造成传统宗教的教派大分化外,也导致一些新创宗教的产生。新兴宗教如果违法犯罪,就被当作邪教加以取缔;如果遵纪守法,信仰纯正,就允许其存在,从而成为合法的新宗教。

一百多年来,新产生的宗教或教派难以计数,被取缔的邪教组织也数目繁多,而能合法存活下来并有一定影响的新宗教却不多见。当今世界的主要新兴宗教有巴哈伊教、摩门教、圆佛教、创价学会等。

四、儒教在宗教世界中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

在弄清了宗教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演进之后,我们就可以放眼整个宗教世界,来看一看儒教在其中处于什么地位、属于那种类型,以及由此而来的特点和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1、儒教的在宗教世界中的地位和归属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摆脱原始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和北非尼罗河流域北部的埃及,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在这两个地区,分别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若干小国家。不久,印度和中国也相继进入了文明时代。

一般认为,文明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工具的使用、城市的出现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根据西方历史学家的观点,人类早期文明出现的次序约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文明;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米诺斯文明;约公元前1500年,商朝文明。文明社会的第一种组织形态是奴隶制。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国家宗教也产生了。

在奴隶社会,宗教的基本形态是奴隶制国家宗教。从理论上讲,每一个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宗教。但因为古代奴隶制国家宗教基本上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来的,并且总是与国家政权结为一体,所以一般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名称。从历史上看,比较重要的奴隶制国家宗教数量有限。绝大多数奴隶制国家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来的。只有极个别晚期的奴隶制国家宗教是由民间宗教演变而来的,这主要是指少数古代奴隶制帝国的国教,它们最终都发展成了世界宗教。

由原始宗教改革发展而来的奴隶制国家宗教主要有:古代埃及宗教(消亡)、古代巴比伦宗教(消亡)、古代希腊罗马宗教(消亡)、古代以色列宗教(犹太教)、古代印度宗教(吠陀教、婆罗门教)、古代中国宗教(商周宗教)、古代波斯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等。由民间宗教演变而来的古代奴隶制国家宗教出现较晚,而且数量极少。实际上只有两个,即孔雀王朝的国教佛教和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虽然是波斯帝国的国教,但因为它是由原始宗教改革发展而来的,而且波斯帝国灭亡后受到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最终未能发展为世界宗教。

从数量上看,封建社会的国家宗教更少。大多数封建王朝采用由民间宗教发展而来的世界宗教作为自己的国教,就是说,绝大多数封建王朝把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自己的国教。只有极少数封建王朝的国家宗教是由奴隶社会的国家宗教演变而来的。这样的国家宗教实际上只有三个:即印度教(由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儒教(由商周宗教发展而来)和神道教(由原始宗教结合儒释道三教发展而来)。

综上所述,从历史上看,宗教主要包括原始宗教、国家宗教、民间宗教、世界宗教和新兴宗教五种类型。儒教属于国家宗教。国家宗教又有奴隶制国家宗教和封建制国家宗教两种。儒教属于封建制国家宗教,它是由商周奴隶制国家宗教改革发展而来的。商周奴隶制国家宗教是由中国原始宗教改革发展而来的,与孔雀奴隶制帝国的国教即由民间宗教演变而来的佛教和罗马奴隶制帝国的国教即由民间宗教演变而来的基督教不同,只有波斯帝国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琐罗亚斯德教可以与它相提并论。世界上绝大多数封建国家的国教是由民间宗教演变而来的世界宗教充当的,只有印度、中国和日本这三个封建国家的国教是由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国教改革发展而来的。

2、中国儒教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综上所述,与中国的儒教相类似的宗教,实际上只有印度教和神道教。但是,印度教的形成受到了佛教和耆那教这两种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的影响,神道教的形成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这两种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的影响,而儒教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国教,其正式确立是在西汉,并未受到任何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的影响。此外,琐罗亚斯德教因为波斯帝国被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取代,进而又受到更强大的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而走向消亡。犹太教只是古代以色列奴隶制国家的国教,以色列国灭亡后,犹太教只是作为犹太民族的民族宗教而流传至今。这样,在所有流传下来的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宗教中,就只有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儒教、印度教和神道教这五种宗教了。

我们知道,古代国家宗教的突出特点是崇拜本民族和国家,其实质是神化本民族和国家政权。这样的宗教只关心上层而不关心下层,只关心集体而不关心个人。被压迫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在物质的拯救无望的情况下,只能用幻想的途径从精神上寻找出路。因此,强调人性平等、清心寡欲和来世幸福的民间宗教必然会被创造出来,并受到下层社会的普遍欢迎。摩西教(前犹太教)、摩尼教、佛教、耆那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民间宗教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古代奴隶制国家宗教和民间宗教产生的不同历史条件和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古代奴隶制国家宗教必然消亡,而一些民间宗教却有可能经过世界性帝国的改造、推广而发展为世界宗教。

在古代奴隶制国家宗教中,婆罗门教通过借鉴和吸收耆那教和佛教而发展为封建社会的国家宗教,神道教通过借鉴和吸收儒释道三教而发展为封建社会的国家宗教,只有商周宗教在没有借鉴和吸收民间宗教成分的情况下,经过孔子、孟子、荀子和董仲舒、汉武帝等人的多次改造而发展为封建社会的国家宗教。尤其是孔子,其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于商周奴隶制国家宗教能够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孔子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儒教的创立者。

但是,儒教产生后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公元纪元前后,由民间宗教发展而来的世界宗教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东汉时期,佛教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但产生了与正统的国家宗教儒教相对立的民间宗教道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儒教衰落,释老崛起,中国出现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佛道二教的存在和发展,对儒教的历史发展和特点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传统国家宗教的历史命运和儒教特点的形成

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国家宗教能不能发展为世界宗教?波斯帝国的琐罗亚斯德教因为波斯帝国被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取代,进而又受到更强大的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而未能发展为世界宗教。古代以色列国的犹太教因为以色列国的灭亡和犹太民族长期的被压迫地位而演变为民族宗教。神道教局限于日本列岛之上,显然也没有这个可能。印度教因为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因素以及印度在南亚的特殊地位而发展为一个特殊的地区性宗教,也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世界宗教。儒教的学理成分虽然在东亚和东南亚有广泛影响,但它本身也没有发展为世界宗教。

儒教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世界宗教?这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传统国家宗教的特点外,也与佛教这个世界宗教和道教这个民间宗教的存在和影响有关。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向。隋唐时期,正式出现三教鼎立的局面。唐宋以后,中国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所谓三教合一,实际上是儒教为主、佛道二教为辅的三位一体局面。儒教作为国家宗教,直接与封建政权结为一体,而佛道二教则作为民间宗教存在。三大宗教一个讲入世治世、一个讲出世解脱、一个讲避世无为,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了社会和国家的多种需要。

最初的道教,不过是一个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反抗汉帝国统治的农****动,后来经过汉帝国的镇压和上层儒者的改造,才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民间宗教。经过上层社会改造的道教,既不象儒教那样主张入世,也不象佛教那样主张出世,而是采取避世无为的消极态度。因为迷信和巫术的成分太浓,宋明以后形成的全真道逐渐佛教化,而原始形态的道教则日趋衰落。

佛教能够从一个印度民间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并且成功地中国化,说明它是一个成功的世界宗教。但是,佛教没能在印度保持住国教地位,也没有成为中国和日本的国教,道教在中国始终处于民间宗教的地位。这不仅说明在传统宗教影响巨大的相对封闭的东方,新兴民间宗教要想取得并巩固其统治地位是非常困难的,而古老的东方传统国教(婆罗门教、商周宗教、原始神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却有可能经过改造而适应封建国家的需要。

但是自古以来,宗教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君权神授论”对地上的王权进行神化,一是用“来世拯救论”对绝望的人们进行精神安慰。传统的国家宗教一般只具有前一种功能,而经过统治者改造的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却可以同时具有这两种功能。所以,在世界宗教充当国教的社会里,一般没有其他宗教存在的空间,而在传统宗教充当国教的社会里,却可以同时允许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存在。

正因为有佛教和道教存在,儒教才没有可能和必要发展为世界宗教。就是说,因为有佛教和道教存在,儒教没有可能和必要发展出它作为传统国家宗教所缺少的“来世拯救”理论。同时,也是因为有佛教这种世界宗教存在,道教这种土生土长的民间宗教也就不可能发展为世界宗教,甚至其作为民间宗教的存在空间也被严重挤压,乃至日趋衰落。古代的氏族部落宗教和民族国家宗教本来就是注重现世的宗教,因为有佛教和道教存在,儒教不但不再发展与其固有理论相矛盾的出世和避世理论,反而要对佛教和道教的这种理论进行批判。这样,儒教就保持了其一方面帮助统治者神化皇权、一方面指导统治者治国安民这一古代国家宗教的固有特色。

日本的情况与中国相似,也是儒释道三教。但道主要是指神道。儒学作为中国大陆封建制国教的理论部分,很适合日本列岛封建制国教神道的需要。经过儒学武装的神道成为日本的国教后,由中国传入的佛教则经过本土化而成为日本的民间宗教。神道取得成功以后,儒学降到次要地位,成为象中国的道教那样的配角。

似乎有一个例外,就是印度教。印度教能够在印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不仅因为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这两种民间宗教中避世和出世的成分,还因为印度教不象儒教那样规整统一,它本身是一个十分庞杂而充满矛盾的大杂烩。与中国历史上统一居多不同,印度在历史上分裂多于统一。印度教的派别难以计数,不同的派别之间矛盾重重,甚至截然相反。不同的印度教派别可以分别发挥传统国教和民间宗教的不同作用,所以整体的印度教实际上象世界宗教那样,同时具备了神化政权和安慰弱者的两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