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世嘉方向盘很重: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01:00

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治疗

提要: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㈠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所共识。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对口、粪对口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1.利用PCR(病毒量化扩增仪)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从同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2、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3、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㈡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其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甚至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目前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也有报道指出,Hp(螺旋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7~8月份为高峰。在亚洲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越南、印度等少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60%、50%、40%、7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Hp检出率可达80%~90%,而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高,可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胃癌由于局部上皮细胞已发生异化,因此检出率高低报道不一。在自然人群中初出生的新生儿血清中抗Hp-IgG水平很高,接近成人水平,可能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抗体之故。半年后迅速下降。在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阳性率待降至10%~20%后又迅速回升。大约在10岁以后即迅速上升达到或接近成人阳性检出率水平。

    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群Hp感染因地区有所不同。低达20%,高达90%,人群中总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这些基本资料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

  1、胃病患者中Hp检出率远高于人群中总的检出率,这说明Hp感染者并不都得胃病。这可能还蕴藏着与致病有关的其他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宿主的易感性和菌株的型别差异等);

  2、人群中的Hp感染率与胃病的发生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这又与社会经济、卫生状况有关。特别是现已证明胃癌高发区不仅与该地区人群中Hp感染率高有关外,还与人群中Hp的早发感染有关;

  3、人类一旦感染Hp后,若不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因此感染率总的讲来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4、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对感染Hp的家庭调查提示,有Hp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Hp抗体阳性率为64%,明显高于同年龄组无Hp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13%)。

二、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综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临床症状表现特点如下:

  1.上腹痛:疼痛多不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心绞痛。

  2.嗳气:因胃酸缺乏,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积存,导致嗳气发生。

  3.腹胀:因食物滞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腹胀发生。

  4.食欲不振: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有食欲减退或时好时坏。

  5.恶心与呕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学障碍、胃逆蠕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

  6.反酸: 反复出现阵发性胃烧灼感(烧心)、反酸(吐酸水)。

  7、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有许多方法,自1983年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分离培养成功以来,对Hp感染的诊断已发展出了许多方法,包括有细菌学、病理学、血清学、同位素示踪、分子生物学等。但总的讲来,从标本采集角度看,可以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

    1、侵袭性方法主要指必需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检查的方法,是目前消化病学科的常规方法。它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试验,药敏试验。

    2、非侵袭性方法主要指不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诊断Hp标本感染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血清学和同位素踪两大类。

    3、目前临床常用的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到大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药,及早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

四、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治疗:

    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hp感染现在主要靠抗hp药物进行治疗。尽管hp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这是因为hp主要寄生在粘液层下面,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途径用药对它无作用。经口局部又因为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效也大大地受到了限制。再加上有些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或耐药菌株等问题。因此hp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本来看起来很容易治疗的问题,实际上效果并不总是很理想。何况目前缺乏合适的hp感染的动物模型,可供帮助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案几乎全凭临床经验制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地区、人群的差异)。总的讲来,目前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一般<20%,且易产生耐药性。

   ㈡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采用联合用药方法;hp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判断hp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hp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同位素示踪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1、西医治疗:

     ①一般的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②临床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TDB,DeNOL),每次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灵)100mg,1天3~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

     ③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抗hp药物有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呋喃唑酮、有机胶态铋剂(de-nol等)、胃得乐(胃速乐)、乐得胃、西皮氏粉和胃舒平等。溃疡病患者尚可适当结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加上两种抗菌素,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加上一种抗菌素。疗程一般为两个星期。由于治疗hp感染抗菌方案的广泛应用,有可能扩大耐药性问题的产生。因此,用来替换性的治疗或预防策略,如疫苗预防或免疫治疗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

    2、中医中药治疗:

    (1)单味中药及中成药治疗:大量的体外实验和临床验证发现许多中药具有抑杀HP,抗HP感染的功效。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HP对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元胡中度敏感,对黄连、大黄高度敏感;例如大黄片(每片0.25g,相当于生药1g),3粒~4粒,1日3次治疗,HP转阴率为36 .9%;临床以单味蒲公英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91例,治愈率为94.4%,并认为蒲公英对HP有较强杀灭作用;还有用槟榔治疗HP感染胃病321例,二周后HP清除率为68.8%,四周至半年后的根除率为62.5%,HP阴转病例中胃炎和溃疡病治愈率95.5%;说明许多单味中药具有良好的抗HP感染作用。

   (2)复方中药的治疗:通过辩证施治治疗

    ①清热解毒法: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有灼热感、反酸,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许多学者认为清热解毒药有杀灭HP的作用,常用最有效的药物有蒲公英、半枝莲、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连等,但各家配伍不同,例如:

    A、“胃炎宁片”:蒲公英、地锦草、蓬莪术、广木香、吴茱萸、生甘草等治疗HP阳性胃炎,发现HP转阴率为87.5%;

    B、“清热解毒养胃汤”:龙胆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乌梅、甘草、全当归、杭芍等随症加减治疗HP相关胃炎31例,结果治愈22例,总有效率93.6%;

    C、“清热解毒化瘀汤”:为主,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本方,参照中药对HP抑菌试验,组成了“活胃Ⅱ号方”黄连、大黄、白花蛇舌草、三七、丹参、黄芪、党参、桂枝、白芍、厚朴、葛根、乌梅、鸡内金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0例,结果发现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8  1%,胃镜有效率85.4%,病理有效率为79.6 %,HP清除率81.4%;

    D、“三黄三七汤”:大黄、黄连、黄芩、三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芪、丹参、砂仁、半夏、枳壳、甘草等治疗HP相关胃病130例,HP清除率为96%;

    E、“胃炎煎”:川黄连、川厚朴、吴茱萸、蒲公英、虎杖、丹参、生甘草等治疗HP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80例,总有效率92.5%,HP阴转率87.5%;

    F、“苦参益胃汤”:蒲公英、苦参、黄连、干姜、半夏、黄芪、甘草等治疗HP相关性胃病,HP转阴率为94.4%;

     类似上述报道很多,故而不难看出,清热解毒法抗HP感染是确有疗效的。

   ②扶正祛邪法: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痰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

    临床有些学者以扶正祛邪法为治则,采用黄芪、党参等组方,加入清热解毒之品治疗HP感染效果显著。

    临床各家配伍举例如下:

    A、“清幽汤”:党参、白术、白芍、吴茱萸、半夏、当归、枳壳、木香、砂仁、川连、黄芩、地锦草、炙甘草等治疗HP阳性胃炎及溃疡,发现HP阴转率57.2%;

    B、“益气活血法”:党参、黄芪、白芍、丹参、仙鹤草、白术、红花、黄芩、山楂、神曲、木香、甘草等治疗50例气虚血瘀证HP相关性胃炎,HP转阴率34.1%;

    C、补益脾气法:“扶正祛邪、清热解毒”为治则,药用黄芪、白术、白芍、藿香、公英、白花蛇舌草、炙甘草为主,中虚气滞加党参、半夏;肝胃不和加佛手、枳壳;肾阴不足加沙参、麦冬、乌梅治疗HP感染性胃病,HP 抑杀有效率为80%,HP阴转率30%;

    D、“胃乐Ⅰ号”:药用黄连、大黄、黄芩、川厚朴、柴胡、鹿衔草等,和“胃乐Ⅱ号” 党参、黄芪、白术、黄连、广木香等,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HP总抑杀率为76.67%……。

     上述治法均提示中药在祛邪的同时,注重扶正,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变HP赖以生存的条件,提高HP的清除率和根除率。

    参考资料:

    ①日本香川医科大学寺田总一郎等研究表明,汉方中的“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汤、六君子汤和黄连汤”有较好的抗HP作用。

    ②经验方:大黄10克,广木香10克,厚扑10克,枳实6克,干姜6克,炙附子6克,便秘加元明粉10克; 水煎服,连服三剂。

    目前,中医药治疗HP感染虽然报道很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中医药对HP感染治疗尚处于临床观察、临床经验、验证总结阶段,许多研究工作处于低水平重复,可信度不高。故有望今后在研究工作中,还需进一步从病理、药理、动物模型方面深入研究,以求对中药的作用机制有新的阐明,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五、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虽然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与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似,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力比较弱,致病力不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或有大量的细菌侵袭胃黏膜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切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才是防止胃病发生的关键。据了解,粪便、唾液、牙垢、呕吐物中均存在幽门螺杆菌,所以要强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餐前便后洗手,特别是进食前必须洗手,这样既可以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也可以防止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对已查出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采取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六、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保养:

   1、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避免长期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饮料及过咸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防止暴饮暴食。

  2、避免刺激。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皮质激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和钾、铁、碘等药物;并要戒酒戒烟。

  3、乐观豁达。有的医学专家指出:不少胃病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所以,精神与心理上的调理很重要。注意保持乐观豁达情绪,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http://cctv10cctv2.blog.163.com/blog/static/162025565201010133134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