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视频怎么弄:《宽恕十二招》序:宽恕的真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54:43
考验,不过是你过去未曾学会的一些课题,如今再度现前,如此,你才能在过去选错之处,重作一个更好的选择,藉以摆脱旧有的选择所带来的一切痛苦。

 

― 《奇迹课程》31章8节3段

 

宽恕的真谛

    《宽恕十二招》的基本构思,是根据美国家喻户晓的“戒酒无名会十二步骤”(The Twelve Steps of Alcoholics Anonymous)而写成的。无名会的成功秘诀即在于他们看清了一点:酗酒的人不是不知道酒精的危害,也不是不想戒酒,只因他们心中有很深的创伤,想要逃避;很深的空虚,有待弥补,才会欲振乏力。因此无名会的首要任务便是协助酗酒者面对真相,他们必须先承认自己是个酒鬼,接受自己所犯的错,然后才可能重新做一选择。藉助于某种超越的力量(不限于某一宗教),找回生命的尊严,在同病相怜的会友的扶持下,开始新的生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每个行为或习惯都是千百个意念在时空与经验中逐渐累积成形的,若不扭转那误导我们至今的念头,即使明知自己需要改变,也会提不起劲儿来,我们不都曾感受过这种挫折?

 

    恐惧与愤怒,和酒精一样,也是一种“瘾”,它的毒根早已蔓延到我们的血管或筋骨里了,我们想要断根都不易找到一个下手之处。这些年来,我四处介绍《奇迹课程》的“宽恕”理念时,便常听到读者的叹息:

 

   “我又不是圣人,为什么要宽恕对不起我的人?”

 

   “我知道应该宽恕别人,也很想宽恕自己,但就是做不到!”

 

   “我觉得我已经宽恕了,为什么还是这么痛苦?”

 

    宽恕不是一个行动而已,它是一连串的“正念”所累积出来的“心胸”,这不是听几次演讲或读几本书就能获得的经验,因它与个人的无知、恐慌、逃避、自责、封闭、抗拒等等隐藏的心态有关,我们必须一个结一个结地化解掉那些内在的障碍,才可能体验出宽恕的真谛。

 

    《宽恕十二招》便是循序渐进地为我们“解结”的一套指南,它将《奇迹课程》的365课练习归纳为十二步骤,脉络分明,易于遵循。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很少说教或告诫的口吻,字里行间充满着宽容、谅解以及尊重,使读者能毫无戒心地聆听,不知不觉地被引领入心灵的密室。

 

周玲莹女士在总管奇迹信息中心的杂务之余,还能抽空把这本书翻译出来,与她的朋友分享,实在令人欣慰。她这一两年来生活上神奇的转变,不啻是《宽恕十二招》一个活生生的见证,书与人真可谓是相得益彰。第一招:对自己的平安负责当你对自己的平安负责时,便会了解你所有的想法或感觉都是出于你自己,虽然其他人好像会影响你的快乐或悲伤,但若因而认定别人应该对你的生活负起责任的信念,则只是看到表相而已,那是真实本体受到扭曲后所呈现出来的表相,也是《奇迹课程》书中所说的幻觉,而不是真正的实相。  不可否认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往外寻求满足的倾向,也有为自己的问题而责怪别人的倾向。往外寻求喜乐或宽恕,必会失望,因为这两者都不在自心之外。 若能向内找到喜乐,我的喜乐就不受囿限,既不依赖那些与我一起生活的人,也不依赖爱我的人,更不必等别人来喜欢我或公平待我。我的喜乐是一种很深的自信:“我知道现在的我,没有问题。”那是对自己生命本质的肯定,而这仅能来自于我自己。 同理,当我由内找到宽恕时,则生活中惟一必要的改变也会由内而生。我不必试着改变你,也不必改变生活的外在环境。宽恕自己就会带来释放,因为它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它说:“我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学习。我的过错不会把我打入地狱,我只是接受这一课,不再批判。”我生活中没有一种冲突是无法透过自我宽恕而带来平安的,别人的宽恕常是浮泛而表面的,自我的宽恕才能打入心底,使我当下就能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来。 适切地说,我们总共只有三种意识状态:一种是爱,它是永恒且无条件的。另一种是恐惧,它是短暂且有条件的。最后一种是宽恕,它是由恐惧的幻相迈向爱之实相的桥梁。由恐惧转向爱的意思是:当恐惧来临时,认清自己的恐惧,而后穿越过去;它的意思是:当批判产生时,认清自己的批判并设法化解它;它的意思是:当听到自己在呼求爱时,试着答复它的呼求。 人生的旅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的本质都是孤独的。但是,它们都要我对生活的种种担起最后的责任,要我接纳我目前的现状。若非如此,我就无法真正与兄弟姐妹们和解,也无法与真神和解。 因此,宽恕过程的第一大步,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自我接纳,接着是自我宽恕,然后是自我负责。它要我现在就收回生命的主权,完完全全地接受它的原貌,而不予以批判;分分秒秒地疼爱自己,因一切都出自于我。 当你对自己的平安负责时,便会了解你所有的想法或感觉都是出于你自己,虽然其他人好像会影响你的快乐或悲伤,但若因而认定别人应该对你的生活负起责任的信念,则只是看到表相而已,那是真实本体受到扭曲后所呈现出来的表相,也是《奇迹课程》书中所说的幻觉,而不是真正的实相。   不可否认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往外寻求满足的倾向,也有为自己的问题而责怪别人的倾向。往外寻求喜乐或宽恕,必会失望,因为这两者都不在自心之外。   若能向内找到喜乐,我的喜乐就不受囿限,既不依赖那些与我一起生活的人,也不依赖爱我的人,更不必等别人来喜欢我或公平待我。我的喜乐是一种很深的自信:“我知道现在的我,没有问题。”那是对自己生命本质的肯定,而这仅能来自于我自己。   同理,当我由内找到宽恕时,则生活中惟一必要的改变也会由内而生。我不必试着改变你,也不必改变生活的外在环境。宽恕自己就会带来释放,因为它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它说:“我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学习。我的过错不会把我打入地狱,我只是接受这一课,不再批判。”我生活中没有一种冲突是无法透过自我宽恕而带来平安的,别人的宽恕常是浮泛而表面的,自我的宽恕才能打入心底,使我当下就能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来。   适切地说,我们总共只有三种意识状态:一种是爱,它是永恒且无条件的。另一种是恐惧,它是短暂且有条件的。最后一种是宽恕,它是由恐惧的幻相迈向爱之实相的桥梁。由恐惧转向爱的意思是:当恐惧来临时,认清自己的恐惧,而后穿越过去;它的意思是:当批判产生时,认清自己的批判并设法化解它;它的意思是:当听到自己在呼求爱时,试着答复它的呼求。   人生的旅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的本质都是孤独的。但是,它们都要我对生活的种种担起最后的责任,要我接纳我目前的现状。若非如此,我就无法真正与兄弟姐妹们和解,也无法与真神和解。   因此,宽恕过程的第一大步,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自我接纳,接着是自我宽恕,然后是自我负责。它要我现在就收回生命的主权,完完全全地接受它的原貌,而不予以批判;分分秒秒地疼爱自己,因一切都出自于我。     相关标签: * 宽恕十二招 * 要诀 * 平安 * 负责 * 心理学 上一篇 思维的神经—心理原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下一篇 宽恕的四大原则 心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也感兴趣...

  • 【心理教练如是说】坏老板的五个标志
  • 【消费心理学】会花钱也能买来快乐
  • 儿童心理学:一种柔软的教育
  • 【管理心理学】外向的人一定是最成功的领导人
  • 莎士比亚名著《亨利五世》中的领导力、激励和
  • 数字化时代的营销心理学:如何赢得客户?
  • 微博的爆炸式发展:“革命性媒体”的商业前景
  • 教育心理学:”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
  • 情绪心理学:负面情绪可能是心灵创伤的延续
 

以下是为您精心挑选的...

  • 让生命因磨炼而更加美丽
  • 定价心理学:如何为产品“聪明定价”?
  • 大学生眼里的心理咨询师
  • 职场管理:如何将负面情绪化为正能量
  • 职场心理学:职场蚁族的“杀BOSS”法则
  • 如何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
  • 职场心理学:做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
  • 克里希纳木提如是说:跟随你的心
  • 管理行为中的理性与决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