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a5 a5000:最大万人坑长平古战场:每逢下雨就会发现人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41:30

最大万人坑长平古战场:每逢下雨就会发现人骨

2011年12月14日 09:48
来源:文汇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主评论 0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赵国45万军队在长平全军覆没——他们仅有数万人死于秦军战阵,更多的人是在投降后被砍头、活埋、枪挑、弓箭射杀……至今,这里依旧被视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人们经常会在古战场内发现被雨水冲出的人骨;明代诗人于达真曾在此地骷髅山下赋诗一首,写出了李隆基、白居易、陈子昂、朱元璋等人巡游此地后的心声:“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这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血腥故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具有统一列国的实力。秦国在关中地区经过商鞅变法后,已日益强盛,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军力也盛极一时。两国开战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元前261年,秦国大举攻韩,在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后,秦军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孤悬于外的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晋城地区)军民,在上党太守冯亭的带领下投靠赵国,赵国欣然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矛盾全面激化。秦王乘机出兵攻赵,赵军在大将廉颇的率领下,在长平一线扼险而守,摆开阵势期待与秦军决战……

当时的长平古战场,就是现在的山西高平市。从军事地理视角来看,此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平的地理位置,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的战略屏障,无论秦国从河东道进攻,还是从南路的太行道进攻,长平都是其军队的必经之路。只要长平不失,秦就不能接近赵都邯郸……

廉颇的三道防线与计谋

从长平的地形来看,当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境内山峦绵亘,丹河从境内纵贯而过,又有五大支流呈网状遍布全境。其地理环境在战争中极具价值——不仅守军在山地作战中有险可凭,在西、北方面又有高平关(今高平、沁水界),长平关(今高平、长子界)、故关(今高平、长治界)等诸多要塞可以防守;当年廉颇进驻长平,可见是一位谙熟军事的战略家的精准选择。

山西多山,古来交通运输、军队行军容易受地形条件制约,廉颇充分利用了长平的地理优势,依次在这里构筑三道防线:即空仓岭防线、丹河防线和百里石长城防线——其中,空仓岭防线南北长达40公里,与高平古寨和秦城三者呈椅角之势,构成防卫集群;丹河防线东南长达亦40公里,并拥有高平关和韩王山两大制高点,登高而望,可使整个战场敌我态势了如指掌;而百里石长城防线西起丹朱岭,逶迤向东经南公山至羊头山,再经金泉山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因沿山亘岭而构筑有简易的石长城而得名,它担当起了邯郸安危的最后一道防线。

就这样,在公元前262年春夏间,长平之战打响,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秦军主将王龁率领秦军于沁河沿线突击。初战,秦军锐不可当,一举便攻破了空仓岭,赵军企图作出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结果没有成功,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数日后完全陷落。

但秦军的进攻,并没有让廉颇失去信心,相反,廉颇在初战失利后,反而摸透了秦军的底细,他明白不可与其正面硬拼,于是,这位身经百战、老成持重的将领,没有再出击收复空仓岭,而是选择撤回丹河东岸,以河险为依托,固守第二道防线的有利地形,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这场相持战,被后人用一个叫作“旷日持久”的成语来形容,在《史记》中是这样形容的:“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的记载。双方这一僵持,竟然耗费了长达3年时间,实力强大而急于求战的秦军主将王龁一筹莫展,却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再加上秦军远道而来,补给维艰,又被冠上好战嗜杀之名,当地居民见了秦军就跑,赵军则以逸待劳,补给源源而来,更有上党吏民全力支持与合作,很快,优势倒向了赵军……

“纸上谈兵”导致的惨败

不过,秦王与他的谋士们终究棋高一着,最终,他们运用谋略打开了缺口,为后来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res.img.ifeng.com/58114ce5495e21c0/2011/1102/rdn_4eb0f7f96d1ed.jpg);}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