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款丰田普瑞维亚空间:躺着也中枪的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14:35

躺着也中枪的中国人

(2011-12-12 23:36:46)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2dybq.html

    说一点坐飞机的感受。
    夏天坐飞机时,我总是觉得冷,因为机舱里空调开得太低了。有时冷得皮肤感觉疼,只好找空乘服务员要毯子。其实,这种现象夏天会发生在很多地方,例如去宾馆、酒店,或者办公楼,甚至商场,等等,空调往往也很冷,让人觉得不舒服。我友王湘穗先生有一个习惯,夏天出门也带一件长袖衣服,为的就是防范这种过冷的空调。
    前几天坐飞机,从北京出发到贵阳。北京气温已在零度以下,贵阳气温在零上几度,还有冻雨,因此,穿着冬天的棉外套,里面穿毛衣。上了飞机,棉外套穿不住,只好脱了。但是,机舱里的温度还是太高,穿着毛衣还是热出一身汗。离开飞机的时候,大家站起身,我看到有乘客只穿着短袖。所以,飞机机舱里的空调温度是个问题,要么太冷,要么太热。
    这一现象不光存在于飞机机舱中,在很多其他场合也同样存在。造成这一现象是有原因的。我们很多公共场合的空调温度基本上是按照米国标准设定的,夏天多少度,冬天多少度,在与国际接轨的思维影响下,接受国际惯例,好像很先进。这些标准不仅在建筑设计时就确定了,在运营时,虽然也能有所调整,但很多都没有调整,只好冷得过头或热得过分。
    这一空调温度标准并不是由于米国的自然原因而决定,而是根据米国的衣着习惯标准确定的。米国出于商业和商务的要求,男士的标准服装是单衬衣加单西装。在这样的衣着要求下,公共场所或商业场合的空调便以单西装的舒适为标准。因此,当我们在夏天穿短袖时,就会觉得冷;在冬天穿厚外套时,就会觉得热。这一现象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浪费能源。
    所以,中国大型建筑或公共场馆的温度设计没必要按照米国或西方的标准,夏天没必要这么冷,冬天也没必要这么热。仅仅这样一个改变,实际上就能节省很多能源。当以米国为首的西方人指责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时,他们制定的标准其实就是浪费能源的标准,也没见他们自我反省一下,改改这一坏习惯和标准。因此,解振华在德班大会上批评“某些国家”,说的很有道理。空调问题,不过是米国生活方式造成全球能源过度消耗的一个小例子。
    然而,要改变它并不容易。大概是去年,北京市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建议夏天的空调温度提高几度。但在作此决定的同时,不得不伴随一个其他看似没有关系的决定:办公场合允许穿短袖,不必穿西服。这一决定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崇洋媚外,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接受了西方人的服装标准。换句话说,尤其在一些“高级”的商务场合,我们也像西方人一样穿西服。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联动关系——要改变温度设定,必须改变穿衣服的习惯和规定。那么,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必要像西方人一样穿衣服?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脑残的决定,学西方学出一系列坏结果。有人会说,在很多商业场合都会有外国人,如果中国人衣着改了,空调温度变了,外国人还是遵守他们的衣着习惯,岂不很不舒服?这种处处替外国“友人”着想的心态已渗入我们的很多细微之处,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崇洋媚外和逆向种族主义的结果。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入乡随俗”,我们到别的国家去,会尊重他人的习俗,为何外国人到了中国,就不能尊重我们的习惯?干嘛非要迁就外国人?何况还是这种节约能源的好事?
    飞机上改变空调温度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空乘人员的衣着也是按照西方标准制定的,因此,当飞机里空调温度改变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空乘人员。所以,一个小小的、有好处的改变也会涉及很多方面。而这些联动关系的根本就是我们盲目照搬西方。同时,这个问题也能看出,标准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接受别人的标准,就意味着我们听命于他人,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主动,变得非常被动。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由于我在衣着上没有接受米国标准,便在冬天和夏天都不得不接受不适宜的温度。可怜的中国人,在西方标准下,躺着也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