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4世嘉中控升级: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03:40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敢说话,或者说很难通过交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他人。这里专门讲讲在不敢说话时的开口方法和技巧。
  方法之一,以礼开口。
  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与他人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彼此互敬互爱,共同为社会发展尽力。而这一切的存在,都依赖于一个先决条件——诚恳的态度,端庄的举止。
  人的态度和举止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举止粗野,蓬头垢面,即使学问满腹,也会使人“敬而远之”;相反,如果一个人态度诚恳、举止文雅,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温文儒雅,落落大方,那么即使他不开口说话,人们也乐意与之相处。可见,只有在高明的说话技巧和高雅的行为举止相得益彰时,才能使彼此达到理想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求别人守秩序、有礼貌,而对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这是十分有害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服务的群体组织,我们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样回报我们。因此,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我们在交谈中也容易开口了。
  方法之二,用眼开口。
  众所周知,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其实,眼睛还是人们心灵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借着眼波,我们可以交换彼此的感觉与意识。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体现在说话技巧上都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眼睛的无法取代作用。因为有时言语无法完全表达明白我们的心思与用意,这就需要假借彼此眼神的交流来达到心灵间的沟通。如果我们想拒绝他人,或者责备他人,或是不便于用言语来表达某种思想,不妨试试这种以眼代言的方法,也许能够达到较理想的目的和效果。
  在我们的日常交谈中,人们多半只注重说话的技巧,却常常忽略了面部的表情,尤其是把握不了视线的高度,以致发生一些有失礼仪的事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既然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那么我们的一切言谈,不论是询问、请求,还是劝戒、说服,都可以从眼神及表情上表露出来。这里要注意一点,人的视线应该随着说话的语气高低有异。比如,若是有求于他人,或是答谢他人之恩,我们的视线应由下往上注视,因为当自己以一种祈望的眼神向对方求助、感谢时,也就自然抬高了对方的地位,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同情与回敬。
  有时,我们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当下属犯了某种错误,上司会目光如炬,眼睛炯然有神地盯着下属,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些有分量的话来责备部下。由此可见,凝视对方的眼睛,可以使对方难以开口,但可以使自己大大方方地把话滔滔地说出来。这足以证明,充分利用眼神,对增添人说话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
  方法之三,委婉开口。
  如果我们的朋友或长辈在公众言谈中不慎出现差错,而我们又不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指责他们时,有可能“有口难开”、心急如焚。这里可借用委婉开口的方法,亦即借提醒他人的方法,使朋友或长辈慢慢有所察觉,从而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此一来,不但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更能替他人解围,真可谓一举多得。
  大千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独特的兴趣和不同的生活态度,因此在相互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在不否定他人见解的前提下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则会达到交际上的成功。可见,委婉开口是一种很有用的说话方式。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点与他人相悖时,首先,在态度上就该给予对方发表其意见的机会,并且要表明自己已接受了他的观点;然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和谐地交换彼此的思想,求大同,存小异。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点,而我们无法苟同时,我们不妨先肯定和赞许他的观点,然后以谦虚的口气说一下自己的进一步建议,这样就很容易为对方所理解和接受。而对我们来说,不但表现了风度,又坚持了立场,何乐而不为呢?
  方法之四,间接开口。
  生活中有许多场合令人无从开口,比如说在批评和赞美他人的时候,如果“开口”不当,则会引起一些麻烦、误会乃至不堪设想的后果。这里介绍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即间接开口法。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代替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此来批评或劝戒他人,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以此来赞美或安慰他人,也容易获取对方的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帮我们找到“开口”的“突破口”。
  比如,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别人一番,但自己直接说“你真聪明”、“你的智商高得惊人”之类的话,不免让人觉得是在奉承、讨好,有点儿不舒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王老总一直佩服你脑子灵活,果真名不虚传啦!”这样,对方必会认为此言乃是真话,因而非常高兴,并主动与人联络感情,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可见,间接开口法运用得巧妙是很奏效的。
  总而言之,如果正确、恰当地使用上述几种开口的方法,无疑会慢慢增添我们说话的自信心,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