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嘉2017款:护肠养胃,按摩手脚也有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4:44
       冬天是养生的好时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得以充分的利用,反之营养缺乏,体质下降。下面介绍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让你的胃能平安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

  西医的消化系统与中医的脾经、胃经、肝经密切相关。因此刺激这三条经脉的穴位,可对胃肠起到保健作用。

 

  摩腹揉脐是良方

  脾胃的解剖位置主要在腹部,局部按摩有助于脾胃运动。路医生介绍,中脘、气海、天枢是常用的胃肠保健和治疗的要穴(如图一),最好都按摩到,点揉为主,每个穴位按揉2分钟,有酸胀感为度。单个穴位按揉完后,接着从中脘穴沿腹部正中线一直推到关元穴,如此反复若干次。

  最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掌根在腹部画圈由内向外按摩,每分钟30圈,按摩10-15分钟,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手麻胳膊酸,过尤不及。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的人要顺时针按摩,起到强健脾胃的作用;食积、急性胃肠炎的人要逆时针按摩,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一切按摩活动都应在吃完饭半小时之后进行。

  按摩手心促消化

  手掌上也有穴位健运脾胃,对小儿效果尤为明显。找到手心的劳宫穴(如图二),可将手轻轻握拳,放松,中指尖所在的位置即为劳宫穴。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的方法,以劳宫穴为中心,按摩全手掌,也称“运八卦”。左右手交叉进行,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捏小腿,“胃”健康

  小腿是脾经、肝经和胃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可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肝经和脾经的走向是从足走向胸腹,胃经的走向是从头走向足,而顺着经络循行的方向按摩,有补益脏腑的功效,逆向按摩则是帮助调动脏腑的积极性。若是脾胃虚弱需补益之人,应该在小腿外侧从(胃经)上往下按摩,小腿内侧(脾经)从下往上按摩,如果是食积、急性胃肠炎等的人,按摩方向正好相反。

  在按摩中,可对主要穴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如图三、图四)重点按揉。方法是: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3次。如觉手指酸痛,可用前端圆钝的笔、筷子等代替手指点揉上述穴位。

  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这样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另外,对于老人、小儿来讲,脾胃更娇嫩,多半为虚寒,还可用敷贴涌泉穴、灸神阙穴的方法加强。

 

  脚踩擀面杖可健胃

  足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养生方式,对于胃肠保健来讲,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路医生介绍一个好办法:每晚脚踩擀面杖,让擀面杖在足底不停滚动。

  这是因为足弓部分正好是消化系统肝胆、脾胃、大小肠、胰脏的反射区(如图五),擀面杖在足底来回滚动,不断刺激,力度适中,能有效促进消化液分泌、健胃消食。

  路医生强调,用此法之前,最好先用热水泡脚20分钟,还可用手指局部点揉足底,加强效果。当然也可用矿泉水瓶等其他圆柱形物品代替擀面杖。

  叩齿咽津给胃肠减负

  人的消化系统正常运行不仅仅只靠胃肠蠕动,牙齿的咀嚼和唾液的分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细嚼慢咽就是这个道理。经常叩齿鼓漱,给胃肠减负。

  1、叩齿:叩齿方法很简单,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轻重交替,节奏有致。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2、鼓漱:叩齿结束后,用舌在腔内搅动,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数次,可按摩齿龈,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分三口慢慢下咽。中医认为,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此法长练,可益胃消食,增强胃肠功能。

  若坚持以上方法一段时间,不仅胃痛可止,有胃肠病者,也可渐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法适用于一般胃病患者,至于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腹部疼痛患者,应立即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