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e3340拆屏幕:你拿什么拥抱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51:42



拿什么拥抱未来 『简介』

所有人都只能活一次,改变就是现在!
当地球沿着停工这条路走下去,食物、能源、运输、消费用品都将变得更昂贵,工作机会愈来愈少、钱愈来愈难赚。
现在是我们跳脱以往的生活模式,接受新经济、追求真正财富的时候了。

新富余给你过好日子的处方
在经济与生态都陷入困境之际,我们别无选择,
只能找出一种同时解决问题的方式继续前进,
藉由时间、创意、社群和消费的有效调度与转变,
创造一个富而有余的幸福世界:

工作时间减少,回报却更多
时间不够用是我们的共同经验,但改变工作模式,将使能源消耗量减少20%,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压力,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获取平衡的生活。

自己动手做,创造新财富
当个都市农夫、DIY居家修缮、家庭裁缝、自酿啤酒、腌渍食品,不仅可以贩售手作良品,也能以物易物,为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创造出更高价值。

有智慧地消费,降低生态冲击
不让时尚与广告牵着鼻子走,大幅缩减可任意支配的所得,依据低碳法则购买所需商品,放慢消费、寻找替代品,享受不役于物的快感。

投资人际关系及社群,让幸福洋溢
透过人们花时间和心力强化社会连结,共同使用或交换劳力、金钱或物品,破除人际孤立,重新储备社会资本,适时为彼此提供扶持与援助。

让我们奉行新富余的方针,坚持到底、绝不妥协,以使我们居住的神奇星球及生存其上的所有生物,恢复原有上天恩赐的丰富与美丽。

这次金融海啸过后,全球经济虽然在各国政府援助下获得拯救,但是根本问题并未解决。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变。气候不稳、经济萧条、加上食品与能源的价格不断上涨,地球不断发出警讯让世人知道,我们居住的星球正承受极大的压力。生态学家定义出一些让地球这个复杂系统安全运作的范围,目前也发现人类活动致使我们偏离这些安全范围。但是,主流会谈却一直以宿命论敷衍了事。

让人类继续往前迈进的方式确实存在,作者将这项方式称为「新富余」(plenitude)。新富余一词让人们注意到我们必须恢复人类慷慨大方的天性,也使我们注意让生活富足的机会,以及从彼此关系中可取得的财富。

新富余牵涉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跟过去二十五年主流意识的金科玉律比较无关。它以生态和社会的正常运作为核心,却不是一种牺牲典型。相反地,新富余牵涉到一种带来更多幸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坚持「一切如常运作」(business as usual),即维持现状,导致自然环境和经济情势日渐恶化。

跟近年来提出的大多数永续发展愿景一样,新富余要求我们采用环保科技。没有环保科技,我们无法保证人类建构的事物是否能幸存,也让我们冒险陷入可怕的未来。但是,环保科技并非解决之道。如果只改变我们采用的技术,我们就不可能及时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连带在工作、消费和日常生活上,引进一种不同的步调或路径,并在某些整体系统结构做出改变,我们就无法阻止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或让金融体系恢复健全。

四条新路径,拥抱未来
新富余的第一条路,是缩短工时重新分配生活时间。
新富余的第二条路,是替自己生产、栽种或制作必需品。
新富余的第三条路,是有环境意识地进行消费。
新富余的第四条路,是投资你的人际关系和所属社群。

在未来,经济可能复甦、可能持续停滞不振、甚至可能陷入另一次衰退。我们必须认知,未来的经济发展就是如此不确定,这将是未来的常态。而在经济与生态都面临困境之际,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找出一种同时解决经济与生态问题的方式继续前进,那正是新富余的功效所在。

『书摘』

○○八年秋天,当恐慌横扫金融体系,经济开始内爆之际,世人开始意识到人类必须改变、甚至必须进行重大改变。突然间,一切如常运作的做法令人质疑。即使资本主义本身也引发讨论。在六个月内,只有五三%的成年人认同「资本主义是比社会主义更好的一种体制,」尤其是谈到我们的体制如何对地球造成不利影响等根本问题时,情况更是如此。 

我们的困境:疯狂消费却不快乐 
    在享有三十年主导优势后,传统经济学的信用尽失。大家都认为我们不能再走回头路:二○○八年金融大海啸发生前,全球经济出现人类史上前所未见的疯狂消费。全球有六十七亿人口,加上有钱消费的中产阶级在世界各地形成一股新兴势力,因而造成如此庞大的消费规模。

其实,这股大肆消费潮已经延续好几十年。一九六九年时,美国个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毛额的六一.五%(国内生产毛额包含的其他重要项目是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二十年后,个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毛额的六五.六%,到了二○○七年时,这项比率已经突破七%。个人消费金额在同年创下新高,达到三万二千一百四十四美元。这项数字实在让人吃惊,尤其是跟当时全球平均所得只有八千五百美元相比。

消费扩张的情况也相当惊人。以个人平均消费金额来看,一九六年的个人平均消费金额只是二○○八年的四分之一。从一九九年起,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每人在家具和家庭用品的平均消费支出增加为三倍,在服饰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八%,在交通工具、住宅和食物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一五%到二%。整体来说,每人平均实质消费支出增加四二%。

这并不表示个人幸福也随着惊人的消费成长而大幅提高,虽然人们的消费与日俱增,却没有更幸福。美国在一九九年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排名世界第二,但是到二○○六年时,美国在这项指数的排名却掉到第十五名。人们不停追求更高消费的生活形态,反而没有让生活质量变得更好。

人们购买更多产品,而且很快就喜新厌旧。二十年来,消费者不断购买服饰。以外出服与内衣这个类别为例,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计算,美国人平均每五.四天就买一件新衣服。

衣物丢弃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根据估计,二手衣产业的产值超过十亿美元。大多数二手衣都出口到低所得国家。一九九一年时,从美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二手衣物重达三亿一千六百万磅,二○○四年出口的二手衣物重量已增加到十一亿磅,几乎增加为四倍之多。二○○七年时,年度都市废弃物流重达二亿五千四百万吨,其中纺织品就占四.七%左右,也就是每人每年丢掉七十八磅重(约三十五.四公斤)的衣物。

我们的反省:应脱离赚钱、消费的恶性循环 
    快速时尚这股动力让消费者为了赶上流行,而承受庞大的压力;有时候,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也变成一种常态。这种情况让人耗尽财力,也花许多时间逛街购物货比三家,还得学会运用新科技。快速时尚助长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让人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感到不满,并且担心自己跟不上潮流。人们就算生活舒适,却可能心生不满又不知感恩。

脱离赚钱、消费,再赚钱、消费,却一直得不到快乐的恶性循环的反省已经越来越普遍了,新的态度,称为「新富余」(plenitude)。新富余一词让人们注意到,我们必须恢复人类慷慨大方的天性,也使我们注意让生活富足的机会,以及从彼此关系中可取得的财富。新富余牵涉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跟过去二十五年主流意识的金科玉律比较无关。它以生态和社会的正常运作为核心,却不是一种牺牲典型。相反的,新富余牵涉到一种带来更多幸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坚持「一切如常运作」(business as usual),导致自然环境和经济情势日渐恶化。 

富余这项观点的逻辑主要是跟经济有关,着重于效能和幸福。我确信对个人和社会来说,能让人类、其他物种和地球更加美好的做法,就是我们该采取的明智之举。新富余跟那些主张少即是多和所得与消费被高估、将消费主义刻意简化并大加批评的讯息大相迳庭。研究显示,我们一点也不穷,但是那项认知无法让我们进步。唯有透过产生新效能的改变,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奖励,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与富裕。这种改变就是:以少得多(getting more from less)。

路径一:时间重分配
不把工作当作唯一重心
    从个人观点来看,新富余的生活方式有四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时间的重新分配。数十年来,美国人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市场,人们的工作时数越来越长,闲暇时进行更花钱的活动,购买更多不必要的东西,导致入不敷出,必须工作更久、赚更多钱来应付支出。现在,该是将这股趋势逆转、不再将焦点摆在市场而该多注意其他方面的时候了。

由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盖瑞.贝克(Gary Becker)等人在一九六年代制定的时间分配理论,是将经济推论应用到这个问题:「在面临不同机会,而且这些机会都能产生价值时,个人(或家庭)应该如何将本身的时间做最好的分配。」时间分配做法的精辟见解之一是,不管是否以金钱衡量,所有活动都有可能产生报酬。我们把工资和薪水当成工作的报酬;但是,不赚钱的活动一样会产生报酬。虽然做家事没有钱拿,却是一项生产活动。煮饭烧菜、报税和照顾子女全都有经济价值可言(经济学家将这些非市场活动的报酬称为『影子工资』(shadow wages),这是为了强化这种工作之不可见性的一种不当措辞)。 

这种推论甚至适用于非生产活动,休闲活动的报酬包括喜悦和增进技能,好比说:藉由练习某项运动或乐器,或追求某项嗜好所获得的报酬。志工活动让社群受惠,也让参与者获得美好感受。

过去三十年来,美国人一直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市场活动。家庭花更多时间工作换取所得,用于家庭生产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人们藉由购买更多物品和服务来补偿自己,并且购买更多不必费时处理的东西(例如:加工食品)。除了银发族以外,人们花在志工社群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休闲也变得更商品化,换句话说,每小时的休闲时间反而花更多钱。参与式的休闲越来越少,旁观式的休闲越来越多——到迪斯尼乐园度假(花大钱),而不是去野外露营(花少钱,但凡事自己来)。

因此,新富余的第一项原则就是,重新分配时间。现在,人们丧失对日常生活基本步调的掌控权。他们超时工作、吃饭时狼吞虎咽、没时间跟人互动、花许多时间通勤、睡眠不足、总是觉得自己被打扰、而且时间老是不够用。不同社经群体对于时间不够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以美国这个文化来说,时间贫乏是我们的共同经验。

我将此称为「工作过度的美国人」(the overworked American)。工作、通勤和家庭生活的核心需求一直跟消费、技术和教育等领域逐渐升高的期望密不可分。分析人员也用其他说法描述正在发生的事。神经精神病学家彼得.威柏(Peter Whybrow)称此为「美国病」(American mania);电影制片人约翰.葛拉夫(John de Graaf)认为这种情况是「富裕流感」(affluenza)。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危害财富与幸福的根源,例如:坚固的家庭关系和社群关系、由衷的意义感,以及身体健康。这就是为什么在这股永续发展潮流中,重新分配时间是最前卫生活方式的共同特色。重新分配时间不仅让人可以在更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更轻松的适应生态和经济的新情势,也让人有多余的时间发挥创意,找到新颖的赚钱机会。

在未来几年内,许多人会放弃原先那种以工作为主的时间分配方式,整个趋势会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在一切如常运作经济中,每小时工作可得到的工资和其他报酬会越来越少。对个人来说,合理的因应之道就是减少工时。相反的,如果人们担心所得减少而无法缩短工时,就可能选择做更多工作。讲究刻苦耐劳的取舍经济学认为,一旦景气恶化,加上自然资源日渐稀少,我们就只有两种选择:忍受更穷困的生活,或是增加工时以提高所得。

新富余让我们有第三种选择:减少在日渐式微市场的工作时数,但是以更有生产力的方式利用多出的小时数,将其用于学习新技能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有些时间可用在家庭自制(home-made)或社区生产替代品,取代高价食品、能源和消费用品。有些时间可用来建立社交关系,创造另一种财富。而且,人们可以把一些时间用在不必花什么钱却能获得高报酬的休闲活动。用这些东西取代步调快速、所得较高的生活形态中的昂贵商品。

调查资料显示,这些选择正逐渐成为常态,以二○○四年的受访者来说,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藉由辞职不工作、减少现有工作之时数或减少兼职数目,来降低个人工作时数。四七%的受访者表示,这样做,最主要原因是要减轻压力。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想要有均衡的生活或想有更多时间才这样做;有三%的受访者表示,因为渴望更有意义或更让人满意的工作,才促使他们做此改变。

新富余要求我们找出新方法,有效运用时间并获取高利益,最理想的做法是能一举两得、甚至一举三得。这些做法包括:自己要用的东西就自己种或自己做,制作可以贩卖或交换其他物品的东西,以及参与有意义又能学习技能并对个人生活水平有益的活动。

路径二:自给自足
动手做,省钱又能获得乐趣  
    新富余的第二条路径,也就是从一切如常运作的市场中进行多样化,并且「自给自足」,或者替自己生产、栽种或制作必需品。其实,减少市场工作时数的理论根据,不只跟减轻日常生活压力有关,甚至是以减轻日常生活压力为主,因为这件事很重要。当我们减少工时换取更多时间,就让自给自足这种做法成为可能,同时也揭发一个让人如释重负的真相:一个人必须买的东西越少,那么他必须赚的钱就越少。金融风暴促使人们重新发现自己动手做的好处。

现在人们很热中前几代盛行,至今却即将失传的各种艺术。受到人们喜爱的活动包括:木工、缝制被褥、酿造啤酒、制造食品罐头和腌渍食品、种花种菜、打猎捕鱼也是人们喜爱的活动,还有缝制衣物、居家修缮和自行组装计算机等等。

人们参与这些活动,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乐趣,得到质量更好的产品或不太容易取得的产品,也因为这样做可以花更少钱就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物品。自制果酱、调味酱和燻制肉品,或自己打毛衣、做被子和衣服,不必花太多钱就能取得这些昂贵物品。现在,自给自足已经是一个日渐兴盛的类别。社会大众对于自己种菜、自己做衣服和自制消费用品等事的看法也有所改观,所以现在这些做法逐渐成为主流选择,而不是迫于困境。

○○九年四月,一项全国调查发现,美国人每五人就有一人表示,他们打算在一年内自己种菜。

从加州开始举办名为「制造者博览会」(Maker Faire)的年度博览会,至今吸引越来越多喜欢自己动手做的人士和发明家,他们运用传统方法和高科技方法,做出许多新奇产品。这项博览会已扩展到全美各地,据说从二○○六年迄今,与会人数已经增加为四倍。由于文化的改变,加上不景气时人们有更多时间,也更想省钱,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各种自给自足的做法会更为普及。

路径三:改变消费方式
不必吃苦,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新富余的第三条路径是以具有环境意识的方式进行消费。在美国,取得产品与废弃产品的速度在这次金融风暴前大幅加速。消费者对于产地和产品生产、使用与废弃对生态造成的冲击所知甚少。但是,许多人确实关切这件事,也想减轻个人消费对生态造成的冲击。

令人讶异的是,降低消费对生态造成冲击的途径并不需要让人吃苦,也不必让消费变得更不重要。其实,秉持新富余观念的消费者可能热爱消费,并且审慎营造一个物质充足的富裕生活。我们不必拘泥于制式想法而减少物欲,因为唯有当我们认真看待这个世界的有形物质,才会珍视并保护消费仰赖的资源。永续生活确实表示,我们不能让过去错误的生活形态重现、不能再使用耗油量大的汽车、不能浪费空间、别再喝瓶装水、也不要浪费纸张。但是,永续生活并不表示我们不能穿很好的衣服、不能拥有对环境冲击低的新科技产品、不能享用当地美食、不能拥有更为休闲的旅游方式。新富余意味的是,如果你有兴趣,你真的有时间搭船慢慢航向中国。

路径四:投资社群关系
互惠互助,人际也是一种储蓄 
    新富余的第四条路径是,我们必须再度将时间和金钱投资在人际关系和所属社群。虽然我们通常不会以经济观点来看待社会连结(social bond),但是被学者称为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这些关系也是一种财富形式,跟金钱或重要物品一样重要。尤其是在艰困时期,人们藉由互相帮忙而生存并获致成功。人际互动中,金钱、物品与劳力的流通,就跟交易与储蓄的系统类似。高度市场导向会引发的一项意外灾难是,社群越来越弱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薄弱。人们没有足够时间建立亲朋好友以外的社会关系。藉由减少工时、重新获得时间,个人就有空加强本身的人脉关系。

同时减少工时与消费,花更多时间在创造和人际互动上。结果,人们就能让生态因此受惠——减少碳排放量和废弃物;同时人类也能从中受惠——更享受人生也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