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的触摸屏怎么开:善用回力镖,摆脱时间奴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38:12
「请看看时钟,闭上眼睛,等你觉得一分钟过后,再睁开眼睛。如果你猜的时间低于55秒,那么你的时间感就太慌乱了」。
一想到工作就会释放「压力贺尔蒙」,许多人都得了匆忙病!
精疲力尽的八步陷阱——测验:你受到过劳的威胁吗?
医生建议,「慢慢来」可以远离忧郁!
光是解决任务、排出优先顺序或组织行事历都已不敷所求,我们已经从蜜蜂般利用时间的人,希望变成时间的主宰,只有一个原则能帮我们活得更好:赶时间的话,就慢慢来!
桌上的文件总是堆积如山,行事历上也排满了行程,电话和手机轮流响个不停,这时还有数十封未读的电子邮件。刚忙完这些,接着要送孩子上才艺班,带宠物看兽医,途中还得绕路到银行办事。晚上邀请新邻居到家里喝杯欢迎酒,处理未录完的影片,国税局提醒报税期限快到了……但是,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
「自己应该如何完成这些事?」你已经学着列出任务表,来减轻头脑的负担。周遭到处都贴满「便利贴」,自认也许可以同时完成好几件事,却不自觉的让步调越转越快,就像笼中的黄金鼠忙着在转轮上狂奔,总是无法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满足感。
相反的,生活却日益紧张、快速。人们觉得时光飞逝,但与自己渐行渐远,只能暂时用电视或美酒来麻醉自己,总是冀望在未来:有一天我要去学捏陶,有一天我要去太平洋小岛上度假。书架上堆满没读过的书。
在工作和休闲取得平衡 让时间为自己服务
越来越多人受害于这种快速的文化,结果就是:失眠、胃痛、重听、筋疲力尽、沮丧等等。
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心理医生要许多高阶主管放假时到修道院去住?许多人只要经济情况许可,为何都想去参加冥想、打坐、按摩、泡汤或心灵讲座等活动?上司的办公桌上为何总是空无一物?那些成功人士为何总是拥有健美的肤色与体格?
「安静才有力量」。如果我们想找到内心深处的解答,就必须在每分钟的生活中,都找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工作」和「休闲」之间平衡的生活艺术,遵行「回力镖原则」。
回力镖的原理就是平衡。如果我们能把「工作」和「休闲」一起整合到生活中,我们才能充分运用生命的推动力。回力镖的另一个意义就是「放手」。当我们放手的时候,才能有自由的双手。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发现,现代人患有「时间紧急症候群」的原因在于,机械式、外在的时间测量胜过了我们的时间感受。他问:为什么人们在时间中的存在,要被手上的表或墙上的钟所主导?如果你说:「我没有时间!」海德格的回答就是:「因为我们把时间转变成日、时、分和秒,一种无止尽、无终点的时间权力掌握我们的生活,好不容易省下来的几分几秒,马上又被新的工作填满,掌管时间计划的不再是我们具体的需求和希望,而是有效利用时间的要求。」
可惜,我们已经习惯活在时间的暴政下。爱因斯坦曾说,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观察者的相对感受。美国作家威尔德(Thornton Wilder)则说,时间看起来像河流,但实际上是一片辽阔的景致,会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改变。
好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自我管理。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时间(每种行动所需的时间长短以及正确的时间点)和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日历、车班时刻、各种约会、各项事务)取得协调一致,这就是所谓的生命领导。我们到底是时间的奴隶还是时间的主宰,端视我们是活在时钟和他人的「暴政」下,或者我们让每天的时间来为自己服务。
平均寿命七十六年 却只花四个月来休闲
人的寿命平均是七十六年。其中睡眠就占了二十六点七年,工作占了十八点二年,家务则是十三点六年(男性五点四年),连塞车也吞蚀了一点三年,在电视机前面则坐了整整六年,最后,真正的休闲只分到微不足道的四个月,其间甚至还会听到手机的铃声!我们的生活就在「没时间」和「被时间驱赶」中度过,自己的时间变成一种奢侈品。
最糟糕的是:我们还觉得「没时间」是一种好现象。霍克(Wilhelm Hock)在《南德日报》上写着:「那些没时间或时间很少的人,被认为是命运的宠儿,因为他们被选为做大事的人。即使并非所有人都相信,但他们自己绝对深信不疑。最后,就变成大家的『共识』:没时间就是有地位的象征,比BMW还具体的共识。层级的高低决定于『没有时间』的程度。」
二○○二年有一份针对成功媒体人的问卷,想知道他们心目中的「奢侈品」是什么。以下是令人惊讶的结果:
奢侈品就是我不必急着需要的每一秒钟。
奢侈品就是我们很难拥有的东西,那正是时间。
奢侈品就是一段不必计划,完全可以自由运用的时间,想做甚么,就做甚么,或让我可以随意浪费,而不会良心不安。
时间就是奢侈品,特别是作梦的时间,享受的时间,和放松的时间。
时间剩得越少,就越容易变成奢侈品。
奢侈品就是可以享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时间。
你也属于其中一员吗?这些事业有成的人不约而同都把时间当成奢侈品。
生命就在眼前一瞬间 花太多时间回顾过往没好处
热爱生活的人,必须经常注意每个瞬间,每个细节都很重要。想学会「工作」和「休闲」之间的生活艺术,就必须能自主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层面。因为在「太早」和「太迟」之间,就是眼前的一瞬间,这才是最真实的。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过去,看看现在就知道了。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未来,看看当下的行为就清楚了。
大部分的人都很喜欢花长时间来回顾过去,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错误:「我曾经想过什么?曾经做过什么?」我们当然也应该从错误中学习,搜集知识,简短地分析经验,然后就赶快把这些经验放在大脑的履历栏位中。不过,很多人把过去看得太重要,在已经无法改变的事上打转。他们不是从过去美好的回忆中汲取能量,而是不断因此自责,这就会阻碍了「眼前一瞬间」的发展,不能察觉「瞬间」的人,就无法享受此时此地单纯的幸福。
少林寺有一句名言:「活在当下,未来自然而至。」有些人也会被未来所箝制,原因在于,他们充满恐惧,因为明天是无法掌握的,他们对未来无知,害怕工作、害怕老化、害怕失去伴侣。所以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和政治所操纵。
这种恐惧也会让我们错失「当下」。请你随便问个人,一年有几小时,答案可能是一万、五万或十万,大家都会认为这应该是个巨大的数字。令人意外地,答案只有八千七百六十小时,所以,请你把焦点集中在当前吧!以下有个小小的练习可以帮读者做到这一点: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过去的爱情只是回忆,未来的爱情则是幻影,唯有当下才能付出爱。」现在请你把「爱」用生活、享受、友谊、成功和快乐来取代。
世界知名的研究幸福专家契克森米海(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说:「生活品质有赖于你对幸福付出多少。如果你没有订定让生活有意义的目标,你就无法全心全意地努力,那么,你就只能发挥部分的潜力。」
现代人被肾上腺素统治 连说话都得了匆忙病
我们活在一个被肾上腺素统治的时代,上气不接下气地在高速国度里飞奔。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加速,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我们需要肾上腺素才能加速,它是高速社会以及「不停」文化的荷尔蒙。手机、PDA和笔记型电脑永远处于壅塞状态。我们必须能随时被人找到,随时随刻保持警醒状态。由于别人的要求,我们不断地赶时间、维持弹性与活动力。政治人物今天在纽约,明天就到了北京;公司主管今天在芝加哥,明天在布拉格。
我们经常换工作、老板或地点,甚至偶尔也会换伴侣。家庭成员气得半死,因为我们被工作吞噬了,60%的德国人抱怨私生活领域的时间太少,在三十到三十九岁之间的人,更有高达80%的人对私领域的时间太少而不满意。日复一日做同样的事情,生活中排满了行程,但就是不充实。许多人来去匆匆,走得太快。我们必须一直跑步;快的吞掉慢的,动的吞掉静的。
甚至连说话都得了匆忙病:我得「赶快」打个电话;我得「赶紧」去休息;请你「赶快」拿外套给我,好像慢一点都不行。不能没有肾上腺素荷尔蒙,它不断驱使我们加快脚步。
请看看墙上的时钟,然后闭上眼睛,等你觉得过了一分钟以后,再睁开眼睛。如果你猜测的时间长度低于五十五秒,那么,你的时间感就太慌乱了。
现代人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像一百年前那般天生就固定了,现代社会中儿子不见得会继承父亲的事业和地位,他们通常都必须自己打拚,尤其是在高速的社会里。
新科技要求更快的速度,并在竞争压力下,必须用更少的预算和人力完成更多任务。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期待落空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今天的职场除了创造力、高度专注性、高EQ、情况判断力、持续学习或高弹性的要求之外,大量的资讯、绩效压力、恶劣的工作环境、缺乏晋升机会、过劳的风险,都造成了对工作的恐惧。这就是一种压力的文化。
居住环境已经改变了,从充满生命力的农田变成硬梆梆的办公室,劳心取代了劳力,这需要坚强的精神才能支持得住。经常请假的原因多半不再是因为身体有疾,而是因为心理无法承受。
三百万德国人有过劳症 压力成为最严重的健康威胁
压力是一种群体现象。我们就像牢笼里的仓鼠,在转轮中跑得越来越快。结果就是:以德国为例,有八百万德国人饱受迁徙之苦,三百万德国人得了「过劳症」,他们心力交瘁。世界卫生组织甚至把压力视为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健康威胁。
有70%的疾病都是因为压力而产生的,德国每年都必须在这类「文明病」上花费五百亿欧元。
根据英国伦敦大学学者的研究,人们只要一想到工作,身体就会自然地反应出压力,他们以七十五个工作者为研究样本,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压力贺尔蒙「可体松」只会在平时工作日的起床后半小时分泌,在周末则明显降低。
这也难怪,因为全球化、外包制和即时生产线等,都会带来以更少人力完成更多工作的压力。有半数的工作者认为,过去几年的工作压力增加很多,许多人都觉得已经超过自己身心的负荷能力。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工作会造成神经紧张,增加精神面的压力与负担。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觉得自己「做太多事,持续处于匆忙状态」。
对身体的各种负担都会引起压力反应,这将伴随着恐惧之感而来。工作恐惧症随着加班时数的增加而上升,再也没有时间与兴趣跟朋友聊天或喝咖啡;而且压力会使办公室充满尔虞我诈的气氛,混乱忙碌也会引发各种疾病。
全球的资讯量大约每十个月就会增加一倍。只要上网路或打开电子邮件信箱,你就会感受到资讯的压力。电子邮件增加一倍,一般信件和传真也增加一倍,这意味着:我们得花两倍的时间来过滤这些资讯,并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不只在职场上,日常生活也需要做许多决策:哪种费率较划算?哪种洗衣机比较环保?哪种保险比较合适?我们必须随时更新现有的资讯。就像软体不时更新一样,这种压力也在追逐我们。
许多人都把富裕、权力和成功当成自己的目标。因为他们认为,有钱有权的人就是幸福的人。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被事业的锁鍊綑绑,努力往上爬,却忘了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最后有可能重重摔一跤。
急着追逐成功可能导致悲剧性的结果:英雄变成了狗熊。因为很多人都不问:对我来说,多高才算够高?于是,事情就会以「彼得原理」来收场。七○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彼得(Laurence J. Peter)提出一个论点:大部分的人在组织内都会晋升到个人能力无法胜任的层级。对于个人的这种过分要求和无法胜任的负担,将给人带来沉重的压力,以及个人与同事之间或自我的冲突。结果就是:精神病、酗酒、心肌梗塞、胃病等等接踵而来。
当你的时间计划错误、不佳或根本没有计划时,就会带来负面的压力。负面压力来自于「想要」和「能够」之间的不平衡。如果你在能够运用的时间内想做超过负荷量的事,就会危害到你的健康。如果我们想克服混乱、匆忙和压力,就必须从自己开始。这多半和外界原因无关,因此,不应该把责任推给别人。是我们自己决定「要」和「不要」。然而,我们很少去问,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在我们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刻板的想法,在潜意识中主宰我们的决定和行动。
解决原则就是:把时间管理当成生命管理。在工作、家庭、健康和生命意义等四个生活领域中取得平衡。你把工作和生活当成正面的压力、动力的来源,或视之为负面的压力、让你生病,端视你如何和自己进行内心的对话。你对外在经验、事件和印象的反应如何?是苦恼、担忧,或是充满自信和活力呢?能够把挑战当成机会的人,压力就不再是压力,而是成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