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6一个月使用感受:推行区域党建“五化”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9:56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按照“党建引领、社区共治”的工作思路,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积极推行“组织网络化、管理网格化、活动主体化、服务一体化、保障标准化”的区域党建“五化”工作模式,以城市社区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开放动态的组织网络,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单位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一是探索建立城市街道“大工委”工作机制。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和辖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驻区机关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等兼职委员组成“大工委”,共同讨论、决定事关辖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社区居民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党工委实行“1+5+N”模式,“1”即成立联合工委,“5”即5个社区党建联合工委,“N”即吸收街道区域内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为联合工委成员单位。二是优化组织结构。着眼于党建工作全覆盖,创新灵活务实的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推行“社区建总支(党委)、楼群建支部”的做法,形成由“社区党总支(委)、社区居委会—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三位一体”社区建设网络,实现党组织的动态延伸、全面覆盖。三是扩大组织体系。着力推进社区妇女组织、共青团组织、工会组织、人民调解组织、治安联防组织、医疗卫生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文艺组织、物业管理组织、楼长、单元长等配套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以“组织单元最小化、服务管理最优化”为目标,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一是科学划分网格。依据社区实际情况,以楼院、楼宇、物业小区、路段为单位划分若干网格,同时,对党员有30—50名的建网格党支部,党员10名左右的建网格党小组,实行“一格多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消除工作盲点,逐步实现社区管理从以“条”为主的工作方式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工协作”的区域化整体推进的方式转型。二是“网格”内共驻共建。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党支部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建活动的意见》。市内企业与社区共建党支部61个,机关与社区共建党支部95个,通过采取签订共建协议、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交叉任职等措施,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共同发展目标。三是注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在社区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中,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志愿者、党员承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组织在职党员深入开展“奉献爱心,共为党旗增光添彩”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了党员服务辖区群众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社区活动载体,带动区域内各类组织、群体积极参与区域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一是紧紧围绕“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部署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两项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和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结合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深入开展以信仰、信念、信心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转变干部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在社区单位开展“立足岗位做奉献”、“服务群众促和谐”、“亮牌示范促发展”实践活动。各街道、社区结合区域特点、辖区单位行业资源优势、居民需求等实际,积极开展“一街一品”、“一区一品”创建活动,精心打造 “服务型”、“文化型”、“民族团结型”等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街道、社区党建文化品牌。全市22个街道全部确定了创建品牌目标。三是在城市社区全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党员志愿者服务带动社会志愿者服务,以党员进社区“服务日”带动群众志愿者“活动日”,引导城市的党员、志愿者发挥自身的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保洁、就业促进、治安巡防、纠纷调解等服务,更好地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全市已组建各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610支,1万余名市民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协作管理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将工作下沉、服务前移,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一是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工会、妇女、共青团、人民调解、治安联防、计划生育、培训就业指导、警务、劳动保障、救助等资源,设立开放式综合服务站。全市22个街道中已有13个街道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实现了对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二是不断加强社区服务站点建设。全市共建立社区服务站107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168个,便民服务网点1100个,部分社区设立了“爱心超市”、“慈善超市”。三是开放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设置社情民意联络站、基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等,向全社会开放,为党员和群众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党员活动、学习教育等服务。 

        以实现“四有一化”目标为重点,确保社区党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一是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通过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兼任党组织副书记,公开招聘、招考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队伍结构,充实工作力量。把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开展市、区、街道三级集中轮训,确保社区干部培训面达100%。二是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实现有章理事。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人随事进”的工作理念,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社区居委会成员考评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性文件,形成了目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管理考评办法。每年对社区进行考核奖励,对居委会成员实行绩效考核,并兑现考核奖励。全市四个区的社区全部制定了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创新“党员会客厅”、“议事角”、“民主议政日”等工作载体,居民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较好落实。三是健全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社区党建经费保障体系,并将党建经费纳入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按照社区管辖面积和人口对全市社区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类别核定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补助。逐年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报酬,为社区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激发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四是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有场所议事。依托“星光计划”、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社区“五室三站一栏”(办公室、警务室、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党员服务站、远程教育站、医疗服务站,宣传公示栏),社区工作用房平均面积达到15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