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note5a值得买吗:太极杂说1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4:45
太极杂说131


太极网罗

  意和形:

意是意识,思想活动,观念。形是形体,肢体活动,运动形势及状态。举例:挤:(向前)人们往往只有把对方挤出去的意识,而出现顶。但为什么不可以是把自己挤退的意识呢?即身体向后移,表现在形上,是手与身前后开(手相对不动),对方可能“落空”,同时我已经“蓄劲”,打不打,如何打,由你。捋:(向后)人们往往只有把对方牵带向自己或向则后的意识,而出现丢。怎么不可以是手不撤(相对不动)而身进呢(移位)?与他进来没有多大区别吧?(我出去与他进来应该区别不大,这就是“相对论”)“棚”:(向上)手向上撑不住,怎么办?可以身体下落呀,我还是撑着你吧。按:(向下)非要把别人按下去吗?我们还是可以身体上移呀。跳马墩,就是个典型的“按”。


l         练拳时,右腿常有膝盖痛的现象,近来甚至于左膝也偶尔痛,常常思索对策。读刘瑞所著《赵堡太极拳》见有两脚须垂直于地面的要求,当时所思,两脚都垂直于地面,则无法行拳。后理解为重心偏于某一脚时,该小腿应于地面保持垂直。实践之下架子若稍放低,这个要求就很难做到。于是行拳时架子放高,以留意小腿垂直与否。以愚之实践,若能使小腿垂直于地面,则拳架实在无法放低,练杨式时比较容易做好,练陈式就不容易了。而本人又偏爱陈式(新架一路)。近日又见“留言板”中某君留言:当重心转向某腿时,此膝应里扣。当时亦认为此论别扭的很。今日上班时见缝插针练练单式动作,一个“六封四闭”偶然间目光下垂见右膝已在脚尖外,恍然大悟所谓“当重心转向某腿时,此膝应里扣”当此时也!无非是使“小腿垂直于地面”是也!反思从前学练时,老师要求脚落地后不许乱动。见老师表演时也确是一招一式清清楚楚,双脚进退扣摆从不乱动。这一点记得很牢,也确按此练习,但因从师只不足两个月,对其他的要求就不甚了解了。于是于脚是不乱动了,而膝腿与脚之间的关系却是做得不够融洽。估计膝痛之根便是在此。


l         “可以两脚不动,用拳架的一些姿势来体会。”中所说的姿势是动的,身手也应该动。无论怎么动,都应该动出“气感”来(不是气)。“在保持整体状态的前提下移位(不仅仅是脚步)”,不容易用语言描述。举一例:左脚在前,右手与对方搭手,形成一个前点,那么后面的点在那里?上,可以在两肩之间(胸椎);中,可以在中前的“丹田”(腹),后面的“命门”(腰椎),甚至可以在胯上;下,可以在左或右脚掌。好象是“无极氏”说过,用胯推手,其实,可以是躯体的任何部分推手。一定要建立这种推手的意识,完全克服手推手的意识。我目前的训练方法:定步或动步活身,无论怎么动,都努力寻找和加强“气感”。要松,松得感到很沉,很重。沉不要沉到腿脚,只沉到丹田和腰胯。然后上“提”或“悬”,下沉,一般会出来“气感”。“提”,开始可以只提到胸背处,以后再提到头顶。“提”,开始可以用呼吸协助,以后尽量不用呼吸,而只靠意识“提”。“提”起来后,自由下落。


l         「着熟」是「粘着纯熟」

    在宗岳门之前的所有武术家,在解释太极拳祖师王宗岳《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时,一律妄把「着熟」解释为「招式、势架、拳架熟练」。这是严重偏功误法的错解,这个错解也使得後学倒果为因,不知全心致力於「粘着」技巧的提升,却盲目地在极为困难的拳架反覆演练中,耗费了无数的青春与金钱,更使得中国太极拳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路线偏差。

    着者,黏也。「着」者,「黏也」。《字汇》:「着,黏也。」,「黏」即是「粘」。因此「着熟」即是「粘着纯熟」。祖师王宗岳的意思是说:「太极拳要从『粘着』纯熟之後,才能逐渐悟透,并且懂得内劲运用的道理,等到真正懂得内劲运用的道理之後,才能够一步一步地像爬阶阶般,逐渐到达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阶级神明最高境界。」

    粘着不纯熟,终身不知太极拳之妙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太极拳要进入祖师王宗岳所说:「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阶级神明境界,一定要从「粘着」开始学起。唯有做到「粘着纯熟」才能真正进入太极拳的堂奥,如果粘着不能纯熟,则终身不知太极拳之妙用。

    唯大松大柔,才能粘着。「粘着纯熟」要做到祖师王宗岳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定要从「大松大柔、极松极柔、至松至柔」开始练起。因为只有从「大松大柔、极松极柔、至松至柔」开始练起,才能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也唯有从「大松大柔、极松极柔、至松至柔」开始练起,才能做到沾粘不脱,不丢不顶,和敌人动合无形。

    大松大柔之粘着,如水沾衣。大松大柔能够粘住敌人的道理,就像澜泥巴能粘在人的脚上,而乾硬的泥块却不能附着在人的脚上一样;也好像柔软的水能沾在人的衣服上,而坚硬的石子却不能粘在人的衣服上一样。因此大松大柔,是沾粘的唯一法门,唯有从大松大柔这个法门,才能学会沾粘,也才能进入太极拳阶级神明的最高境界。

    不能大松大柔地粘着,无法知人,反被人知。大松大柔的「粘着」是太极拳的生命,不懂「大松大柔」地粘着的人,在合击时就会犯下「丢、顶、抗、离」的种种弊病,不但无法「知人」,反被「人知」,最後受制於人。不懂「大松大柔」地粘着的人,在合击时,不能舍已从人、顺人而动,他会盲目地硬拉、硬扯、硬顶、硬撞,妄图以自己局部的硬力,去对抗或攻打对方整体灵活的强大内劲,虽美其名为松紧互用,却不知自己会因出现刹那的僵硬,不幸被引进落空而打杀。

    大松大柔、粘着纯熟,极坚刚、极灵活。王宗岳的追随者武禹襄说:「极柔软,然後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後能极灵活。」便是清楚点明了从「大松大柔」法门,进入「粘着纯熟」而完成「坚刚灵活」战斗的太极拳正道。所谓:「极柔软」,就是大松大柔,唯有大松大柔才能成为极坚刚的高手;所谓:「能粘依」,就是能着熟,唯有能粘着纯熟,才能舍己从人、顺人而动,成为极灵活的高手。因此,唯有「大松大柔、粘着纯熟」的太极武者,才能成为高速度、高技巧、高威力,如武禹襄所说「极坚刚、极灵活」的太极拳高手。

克制大松大柔的唯一法门,是比敌人更松更柔。「大松大柔、粘着纯熟」的太极武者,合击时能够「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守」能够让人听不到、追不上、攻不了;「攻」能够让人听不到、防不住、逃不了。能够「大松大柔、粘着纯熟」的太极武者,能够轻松地让敌人因为找不到目标,而无计可施。因此宗岳门弟子的信条是:「克制大松大柔的唯一法门,是比敌人更松更柔。」,除此之外,无计可施。这是宗岳门透过实践而坚信的不变信条,因为宗岳门的弟子们,深知过去在外门所学的一切合击攻守技巧,只要带有丝毫硬力,对大松大柔的太极拳是毫无作用、完全无计可施的。


l         敷、盖、对、吞四字秘诀解

    武式太极名家 郝月如

    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解曰:此是两手不擒、不抓、不拿,仅敷在彼之身上,以气布在彼劲之上,如气体一般之轻,令彼找不到有丝毫得力之处;以精、气、神三者贯穿住,使其无丝毫活动之余而动弹不得。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解曰:此是以气盖住彼劲,而又不使之惊动,令彼有再大的劲力亦发不出。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解曰:此是须认定彼劲来之目标,以气对准彼劲之部位,与彼劲之大小、长短和粗细尽相吻合,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人于化也。解曰:此是须以己之磅礴气势将彼之周身包围住,并吞噬其全劲,而又加以化之,使其劲力再大也必落入于全力覆没之地。

又解曰:以上四字绝妙。周身必须达于犹如气体一般之柔软,气势达于磅礴之慨,全身好似气球一般而无懈可击,行气自如而能遍及全身之境地。非懂劲后,炼到这种极精境地者不可得。完全是以气运动而走内劲,所谓“全是以气言,无形无声”。

再曰:这四个字虽然它们的用法不同,各有其妙用,但是字字之间有着密切相联的关系,既是互相合作的,又是都可以互相转换的,不是呆板的。惟有四字同时存在在习者的意念中,运用时才能因敌变化,随机所用而变换灵活,乃能得心应手,使无形无声的气言,能够演出太极拳神妙无比的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