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微手环怎么样:【宋】黄庭坚书法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1:23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花气薰人诗帖》

《花气薰人帖》 纸本 纵 30.7 公分 横 43.2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书迹无款印,原是附在元佑二年(1087),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此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释文: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廉颇蔺相如传》(局部)白纸本 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约翰.克劳弗德藏
此卷为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部分图片选自中国书法在线)




黄庭坚 行书公以道安帖

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 纸本 元符三年(1100年) 34.1 X 552.9CM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艾略特藏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纸本 30.3X78.5l厘米 33.5X65.3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卷为《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分别书约于黄庭坚四十至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前后至六十岁之间。
分页下载更高质量的图片[1][2][3][4][5][6]
《王长者墓志铭稿》释文:
王长者墓志铭 长者海昏王氏讳潨,字永裕。祖伦,父智,世力田,丧祭常望乡党。长者天资善治生,操奇赢,长雄其乡,遂以富饶。筑馆聚书,居游士化,子弟皆为儒生。则以其业分任诸子,独徜徉于方外。道人云居了元、东林、常揔,皆摄杖屦往游其藩。元祐丙寅正月辛卯终焉,享年六十有二.前此三年自筑丘于青山之西原,松桧成列矣。去十月过存里中亲好,相劳苦劝戒,若将远别。爰及辛卯,中外之吊哭者,皆曰君盖闻道者耶!先配陈氏,继室两谢氏,七男子,楙、崇信、森、棣、权、彬、植,崇信前死。三女子,二婿曰董毂、高友谅,其季未媒也。楙等遂以其十月某甲子,奉窀穸如初志。楙娶李氏女,于庭坚母夫人为族兄弟,故楙因乞铭,太夫人曰:汝以外家故,不可辞铭。遂铭之。铭曰:以义力其穷,以智谢其丰,以理考其终,以文款其封。 《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释文:
宋故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 维史氏远有世序,自唐尚书吏部侍郎□□僖宗入蜀,生德言为山南东道观察支使。因不能归,占籍于眉山。生光廷,孟氏时,试大理评事,知应灵县。应灵生著明,嘉州军事推官。嘉州生溥,见蜀之乱,遂不出仕,号江阳隐君。江阳生回,能诗,自号知非子。知非生宗简,名能,知人善料事,自号天和子。天和实生诗老。诗老讳扶,字翊正,少则笃学能诗,绍知非之业。以贫干试于眉州,又干试于开封府,皆见绌.乃游泸州,杜门读书。士大夫之子弟多委束修于门,遂老于泸州。妻子或谒不足,君熙然曰:“会当有足时。”自守挺然,不妄取与,有挟势利而求交者,虽邻不觌也。其见刺史、县令,鞠躬如也,未尝有私谒。既晚,莫不及仕进。闲居无一日废书,尤刻意于诗。登临尊酒,率常吐佳句。压其坐人,故士君子推与之曰:诗老云。夫人杨氏,生二子锐、镇。一女,嫁进士王庸。继室杜氏,生四子铸、钢、镐、铨。君卒以绍圣三年四月某甲子,享年若干.葬以元符二年正月癸亥,其兆在泸川之上,白芳之原。白天和而上皆葬眉山,而葬川泸自君始.镇有文行,泸川学者多宗之,竭力大事,而来请铭。遂铭之。铭曰:人皆汲汲,仰掇俯拾,商禄计级,胁肩求人。君独徐徐,书耕笔锄,我躬则臞,我心则腴。缊袍后秃,藜藿不肉,哦诗满屋,金革匏竹。泸川洋洋,枞栝其冈,勒铭诏藏,尚其嗣之昌。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 行书 ,纸本。 纵29.3cm,横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惟清道人本贵部人,其操行智识,今江西丛林中未见其匹亚。昨以天觉坚欲以观音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觉,果已得免,天觉留渠府中过夏。想秋初即归过邑,可邀与款曲,其人甚可爱敬也。或问清欲于旧山高居筑庵独住,不知果然否?得渠书颇说后来草堂少淹留也。庭坚叩头。
鉴藏印有“缉熙殿宝”、项元汴诸印、“仪周珍藏”等22方,半印5方。
《惟清道人帖》中作者记录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质及其与张商英(天觉)的交往。黄庭坚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在江西分宁,从帖文分析,此帖当书于其年夏日,时年51岁。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在《嘉泰录》卷六中有所记载,俗姓陈,南州武宁(在江西)人,为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
此帖行书行间宽绰而字间紧密,所以笔画多取横势,结体欹侧,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态,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小行书的特点,为其代表作品。
此帖为清宫旧藏,收在《法书大观册》内。乾隆帝题赞“凌冬老干偃蹇岩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见),后此赞墨迹及清内府藏印被挖去。
著录于《妮古录》卷四、《平生壮观》卷二、《墨缘汇观》法书卷上。


《苦笋赋》 纸本 31.7 × 5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凡11行,181字,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曾经吴桢、安岐、陈定等人收藏.《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仁聚堂法帖》、《墨缘堂藏真帖》、《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曾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駟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山谷书法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受到极高的评价,為北宋四大家之一。此帖笔势遒劲,中宫敛结,长笔外拓,英俊洒脱,显示出山谷纵逸豪放的雅韵,并充分发挥倾侧的动向美感。选自《宋四家墨宝》册。   释文: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愜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玫之与梦汞,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当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裯。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荆州帖》 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教审帖》(下为局部) 纸本 27.1 × 4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亦称《与立之承奉书》行草 纸本 27.1 × 43.1cm。凡9行,81字。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钤有“缉熙殿宝”、“友古轩”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停云馆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释文:
庭堅頓首,辱
教審
侍奉萬福爲慰。承
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
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
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 但可書大
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
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
立之承奉足下。

行书小子相帖 纸本 纵31.3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帖行书七行,计一百零四字。未见作者款识。从内容看,可知书与其子名相者,所谓寓教于书。从通篇书写风格看,其用笔结体与元祐间所书已有不同,而与其晚年益见萧散的笔意相近。

宋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即《明瓒诗后题》卷) (图片由长田散人提供)
黄庭坚所书明瓒(即唐代懒残和尚)的诗卷,已为后人分割为二,现仅存后面的题款,即本卷。全文为:“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牛口庄,养正致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登,投壶奕棋,烧烛夜归。”又有小字:“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卷首卷尾有南宋贾似道、元赵孟頫、明项元卞等人的鉴藏印记。
宋绍圣年间(公元l094~l098年),黄庭坚任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知州,不久被贬官至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任散职,继而又迁往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继位,任命黄庭坚为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市)知州。黄庭坚在赴任前,前往青神(今四川省青神县)探望姑母。七月二十一日,乘船溯江而上,二十四日至牛口庄宿廖致平(养正)家,八月十一日到达青神。在牛口庄廖家时夜饮兴酣,黄庭坚可能就在此时书写了明攒的诗卷,并记下了从戎州至牛口庄的行程。
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图片由可嘉提供)

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卷 纸本,行楷书,纵35.5cm,横13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诗送四十九侄。又妷财相见,何堪举别觞。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帖后无名款。鉴藏印有“白石山房”、“宋荦审定”、“宣统御览之宝”。
此帖原为《宋元宝翰》册之一,后改装成卷。此诗在《山谷外集》中没有记载,四十九侄亦无考。该帖字大如拳,结体多取柳公权法,字大方可尽其笔势。撇捺特长,笔画多取横势,字势舒展俊朗,跌宕起伏,变化出新,极具挺拔之态。
黄庭坚的书法正如其诗法。张耒评其诗句:“不践前人旧行迹,独经斯世擅风流。”用此句评论黄庭坚的书法是很恰当的。
著录于《装余偶记》卷五、《石渠宝笈初编》卷一。

题苏轼寒食帖跋 纸本 34.3×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击右键下载局部 [1][2][3]
行书,凡9行,59字。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间。曾入元、明、清內府,并经张浩、张金界奴、项元汴、韩世能、安岐等人收藏,后流入日本,展转至台北故宫博物院。《戏鸿堂法书》、《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晚香堂苏帖》、《景苏园帖》、《宋贤六十五种》、《壮陶阁帖》等收录。     释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纸本 纵37厘米 横392.5厘米 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
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
此为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草书卷。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释文: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
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遗]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万)遥相忆。
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书杜甫寄贺兰铦诗 纸本 草书 纵34.7厘米 横69.6厘米 北京故宫藏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1][2][3]
《杜甫寄贺兰铦诗》帖,宋,黄庭坚书,纸本,草书,纵34.7cm,横69.6cm。
释文:
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相随万里日,摠作白头翁。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勿言居(此字点去)俱异域,饮啄几回同。寄贺兰铦。
鉴藏印钤“内府书印”、“归来印”、“希之”。
该帖系《宋元宝翰》册中的一开。笔法圆劲,笔势连绵,如龙蛇飞舞,达到心手两忘的境界。尾“寄贺兰铦”四字写作行楷书,矫拔精健,与前草书诗文的飞动气势相映生辉。虽短短八行,却是黄庭坚的草书佳作。此诗帖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庭坚《花气诗》帖堪称双美。
《吴氏书画记》卷五、《平生壮观》卷二、《石渠宝笈初编》卷二著录。

《制婴香方帖》 纸本 纵28.7厘米 横37.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制婴香方帖》亦称《药方》 行草书 纸本 28.9 × 37.7cm,凡9行,8l字。无书写时间,从笔法、书风判断,应是早年所书,大约书于1086—1093元祐年间。钤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等印记。《装余偶记》、《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
释文:
婴香,角沉三两末之,丁香四钱末之,龙脑七钱别研,麝香三钱别研,治弓甲香壹钱末之,右都研匀。入牙消半两,再研匀。入炼蜜六两,和匀。荫一月取出,丸作鸡头大。略记得如此,候检得册子,或不同,别录去。

《经伏波神祠》(局部)行书 纸本 33.6 × 82.6cm,凡16行,166字。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藏
此为书刘禹锡词卷,伏波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黄庭坚五十七岁时所书。卷后自题云:“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盖其晚年得意之笔。明代文徵明评其:“真得折钗、屋漏之妙。”曾经宋养正善、明沈周、项元汴、清成亲王、刘文清及现代叶恭绰、张大千等人收藏。《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平生壮观》等著录。《听雨楼帖》、《诒晋斋法帖》、《小清秘阁帖》等收录。有影印本行世。 (部分图片选自书法江湖)

《刘禹锡竹枝词》卷,绢本,纵30、横182.1厘米
卷首页 跋尾[1][2] 部分原色版全图 局部123释文 逐页浏览[1][2][3][4][5][6][7][8]
竹枝词是诗的一种体裁,描写一方风土人情。此卷草书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用笔流畅,笔势破竹书,奔放雄健,挺劲瑰丽,随心流转,如龙蛇奔腾之势,充分发挥几十年所练功夫,无所拘束,一气呵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跋文有:陈从周题山谷道人真迹后:“瘴雨蛮烟倚竹楼,郎州风味涪州知,枯藤撼处诨抚得,辞句凭陵起墨池。”
一九八O年庚申三月沙孟海记有:“鲁直好写刘梦得竹枝歌,山谷题跋卷二收一跋,卷八收与梦得他诗并书者一跋,卷九又收二跋,后一跋标出自草,即此本也。编者附注右有石刻四字,知是据石本辑录,未见真迹。宋书家苏、黄齐名,而各有专胜,子瞻师逸少,清臣笔意,姿媚冠冕一世。鲁直真书参《瘗鹤铭》法,跌宕变幻,非子瞻所有。子瞻少作草,鲁直致力伯高,藏真奔轶,绝尘自谓:‘舟中观长者盘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有味哉,其言书也。’是卷原藏朱氏别宥斋,今捐献天一阁。鲁直自跋三十一字,行书不署名款,他处题跋亦常无名款,见者无闻言。九百年剧迹,墨气绢色,奕奕动人,几度展玩,铭心弗谖。”一九八七年冬,徐邦达题识“山谷是为元符二年,在戎州城南僻舍,盛暑书梦得词一,跋与此卷当皆晚笔也。”

诸上座草书卷
请分页浏览高清晰版(共14页) [1][2][3][4][5][6][7][8][9][10][11][12][13][14]
《诸上座草书卷》,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纸本,草书。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X729.5厘米。署款:“山谷老人書。”“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是其草书精品之一。此卷为山谷晚年代表作,深得怀素草书遗意,如龙搏虎跃而又圆婉超然,纵横之极,而又笔笔不放,取势侧欹,左右开张,墨色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似有禅家气息。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明都穆《寓意编》、华夏《真赏斋赋注》、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清内府《 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释文:诸上座爲复只要弄唇嘴,爲复别有所图,恐伊执着,且执着甚麽,爲复执着理,执着事,执着色,执着空,若是理,理且作麽生执,若是事,事且作麽生执,着色,着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尝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识时尝垂手,诸上座时尝接手(以下点去十六字),十方诸佛诸善知识垂手处合委悉也,甚麽处是诸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好,莫未会得,莫道揔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审谛着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僧在衆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幡动,风动幡动者心动,但且恁麽会好,别无亲于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衆生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与伊,莫是爲伊不会问,却反射伊麽,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揔持门,且作麽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会得随类各解,恁麽道莫是有过无过,说麽莫错会好,既不恁麽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当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麽会取。     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山谷老人书。

行书华严经疏卷 花绫 25.1×11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行书华严疏卷》是黄庭坚写给化缘僧人换取银两的。整卷运笔沉凝浑厚,笔势遒健,刚健中含妍媚。颇得颜真卿的遗韵,是他盛年时行草书代表作。此卷曾经明韩世能、清汪日章收藏,钤有“古心堂”、“雷氏裕之”、“钱唐汪曰丞迟云氏图书记”等印记。《真迹日录》、《壮陶阁书画录》等著录。嘉庆七年李廷敬刻入《平远山房法帖》,《海山仙馆藏真》、《宋四大家墨宝》也有收录。1962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拨交上海博物馆。 (图文参考上海博物馆网站) 释文:
*門抽顧頌,衲僧眼皮重。眼皮七八量,雷車打不動。打不動,抽顧頌,時念彌陀三五聲,追薦東村李鬍子生天,西山裏孟八郎強健,福田院裏貧兒叫喚,乞我一文大光錢。
巽上人為華嚴作佛事,又持此軸來乞作小疏,予以為鷺鷥股上不勝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緣事者與之。魯直題。

黄庭坚 自书松风阁诗卷 纸本 行书 32.8x219.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击右键下载更高质量的图片
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传达出与东坡笃厚的情谊,是尚意书风的典型。
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 释文   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风鸣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野僧。早。旱饥不能饘[zhān]。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臺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收藏印鉴作者简介以及释文 [略]

《庞居士寒山子诗》 纸本 卷 29.1x213.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用笔凝练而富有韵致,结字险绝,敧侧中带安稳。常以一二长笔打破空间布白,配合行气的错落,产生强烈的动势。为黄庭坚代表书风,可谓风度翩翩,自有一种风流。
黄庭坚书写时之特殊运笔动作,经常因为动作过大而造成横画线条中间的断开。
黄庭坚所使用之特意伸长笔画,富有荡漾之姿,变化无端。除了使结字更有变化外,也打破行间的空白,使全作的神彩更加飞扬。  彼此相异的三点水的写法,巧妙的安排与变化,都显示出黄庭坚结字的能力与巧思。
哲宗绍圣元年(1094)因修《神宗实录》之事,被罢免官职,贬谪黔州(四川彭水县)。元符元年(1098)到戎州(四川宜宾),安置城南无等禅院。秋冬之间,在当地文人、居士、及无等禅师协助下,在寺旁建居所“任运堂”。
印鉴说明 释 文 印 主 印 主 简 介
(台州市防务抵)当库记 南宋官印
石渠宝笈、淳化轩、乾隆宸翰、信天主人、乾隆御览之宝等数枚。 清高宗 弘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为清诸帝之最。清高宗亦热爱鉴赏书画,曾将宫中收藏编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数巨册。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 清仁宗 颙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为帝,在位二十五年。谥睿,庙号仁宗,年号嘉庆。
(商丘宋荦)书画府印、(宝轴时开)心一洒、商丘宋荦审定真迹 宋荦 宋荦(1634-1713),商邱人,宋榷子,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康熙间以荫子入官,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精鉴藏,善画,著有《西陂类稿》、《绵津山人诗集》等书。
张 不明
内府图书、绍兴 宋高宗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号损斋。工书法。徽宗第九子,始封康王,建元二:建炎、绍兴。在位三十六年,传位孝宗,尊为太上皇帝,处“德寿宫”。墓号思陵。
()白孙 不明
长、悦生 贾似道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天台人。官右丞相,太师平章军国事。贾涉子,姊理宗时贵妃,度宗立,赐第葛岭,作半间堂,广事收蓄文玩书画。元兵逼建康摘高州练使,为郑虎臣所杀。
龚氏子敬 龚璛 龚璛(1266-1331),字子敬。高邮人。元时官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江浙儒学副提举。有《存悔斋集》。
不明印数枚
题跋 释 文 作 者 作 者 简 介
思陵好山谷书。此卷尝入绍兴甲库。后乃归秋壑。图记三。上为悦生。下长字。最下乃其姓名。卷首官印。德祐末。籍其家。凡入官者。皆有台州抵当库印云。延祐四年(1317年)三月廿又三日。高邮龚璛书。
龚璛 龚璛(1266-1331),高邮人,字子敬。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
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
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
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
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
君看渡奈何,谁是喽罗汉。
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
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
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
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
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
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
君看渡奈何,谁是喽罗汉。
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
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
任运堂试张通笔为法耸上坐
书寒山子庞居士诗两卷涪翁题
黄庭坚(1045-1105)手札

1

2

3
手札[1][2][3]更多
黄庭坚行书《牛儿帖》






黄庭坚行书《牛儿帖》,宋拓孤本。
《牛儿帖》帖心高33.2cm,凡11行,51字。帖尾存“山谷先生帖”,当是该丛帖中的一帖,但现存丛帖均无收录,历代的书画论著中也均无著录。
释文:
自余失牛儿,意常愦愦,百事慵惰。今日承天老遣化来问讯,并为李君乞忘其字画,笔已往而意不随,年衰病侵,恐复不能作佳书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