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5驾车滑鼠灵敏度:36谈牢骚——人民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18:53

谈牢骚(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6))

孙立极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17 版)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难免心生牢骚。形形色色的牢骚大体分两类:一种是对个人境遇的抱怨,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职位太低、薪水太少,受到不公正待遇等;一种是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不赞成某项政策,看不惯某些风气等。不管哪种牢骚,都属于消极、负面的情绪。对个人而言,“牢骚太盛防肠断”;对社会来说,牢骚于事无补,涣散人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牢骚还是越少越好。

  少发牢骚,不是说有了牢骚闷在心里,而是如何修养自身,化牢骚于无形。这并非夸夸其谈、痴人说梦。牢骚表面看是一种情绪,实际上是认知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两次出色援藏,又被派到更艰苦的阿里。对有些人而言,一定要牢骚满腹了,可是孔繁森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为什么他没有牢骚?孔繁森曾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把自己作为随处可用的泥土,用这泥土成就了永远树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挫折的消极认知。恐怕没有人比春秋时期的孔夫子更怀才不遇。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不但未遇伯乐,还险些丢掉性命,时已是花甲之年的孔子,如丧家之犬,但他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同样是花甲老人的邓小平1969年被发配到江西劳动。远离家乡、骨肉分离,前途茫茫,即使如此,当时的工友回忆,邓小平也从不发牢骚,从不唉声叹气,而是泰然处之,加紧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对他们来说,挫折没有变成腐蚀信心的牢骚,反而成为磨练意志、积蓄力量的机会,也因此他们都名垂青史,前者成为影响至今的至圣先师,后者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篇章。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责任的不当认知。对社会现实的牢骚,与抱怨个人境遇不同,多少出于对国家前途、对群众利益的关心。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人们对贫富差距、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日益关注,各种矛盾较以往更加复杂。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不能仅仅沉溺于消极的牢骚中,而有责任发挥一己之力,完成好自己的职责所在的同时,积极思考寻求解决之道,循正常渠道建言献策,将不满、不平的情绪转化成积极解决的动力。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所以,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只要认知正确、到位,牢骚也就失去了滋生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