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电视37寸:俄罗斯总统选举是否会变成“莫斯科之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7:06:38

俄罗斯总统选举是否会变成“莫斯科之春”?


  俄罗斯人民对于民主的渴望度和期望值并不同于阿拉伯国家的民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已经领教过了所谓的多党制、民主制带来的最初的快感以及接踵而来的各种负面效果。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度,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让俄罗斯人对于民主有了更加冷静的认识。革命解决不了问题,激进的变革的代价最终只会落到普通民众头上。

张云

12月4日俄罗斯杜马选举的结果的确出乎意料,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虽然获得了49.3%的选票,但大大低于2007年64%的获票率。获得议席数也从315降至238,缩水77议席,这是1999年普京执政以来该党遭遇的最大挫折。现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在12月7日正式提交了参加明年3月俄罗斯总统大选的材料,而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却发生大规模反对普京的游行。大批俄罗斯军警则开始进驻上述城市,部分示威者被逮捕。虽然目前尚未出现流血事件,但是不禁让人联想起2011年年初从突尼斯卖蔬菜青年遇害后引发的“阿拉伯之春”,2012年会不会出现“莫斯科之春”呢?

普京与俄国隐形契约接近期限

  同样这个月将迎来苏联解体的20周年,明年年初则是俄罗斯成立20周年,俄罗斯杜马选举和明年的总统选举也可以看成是国民和历史对于这20年的一个总结和反思。20年前的12月底,苏联国旗从克林姆林宫悄然落下,叶利钦(耶尔辛)被当成带来民主、自由和繁荣的英雄,并担任了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但是在他执政的8年时间里,俄罗斯国民经历了所谓的“休克疗法”和“阵痛改革”,结果却是少数拥有政治权力和特殊关系的“寡头精英”成为了巨富,而大多数的国民则发现他们在苏联时期积蓄的卢布和政府承诺的养老金已经贬值殆尽。1997-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加上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低迷以及政治动荡让叶利钦政府日益缺乏合法性。俄罗斯国民希望一位强有力的领导来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的愿望日益强烈,这样的背景下,克格勃(KGB,苏联情报机构)出身的普京登上了俄罗斯总统的宝座。

  普京执政后明显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度,在政治上实行所谓的“有管理的民主”(managed democracy),强化总统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在短时间内树立起个人权威。这种威权式统治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政治稳定,而且获得了国民的认同。与此同时,在经济上适逢国际油价和天然气价格高位以及欧洲的旺盛需求让俄罗斯经济到2008年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外交上,普京的强势满足了俄罗斯人希望洗刷叶利钦时代饱受西方颐指气使屈辱的愿望。从1999年到2008年,普京担任总统期间他与国民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的契约关系,即普京保证政治稳定,国际地位和生活水平提高,国民则自愿对威权统治容忍。

  但过去的3年时间里,这种契约关系已经开始接近有效期限,这正是此次选举结果的深层背景。第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了俄罗斯经济,失业率上升收入减少等情况让很多原来支持普京的选民开始失望;第二,普京的长期执政让一批新的“寡头精英巨富”开始出现,他们往往同能源和金融行业相连,社会的向上流动性(upward mobility)受阻;第三,2008年普京从总统转任总理,特别是今年9月宣布同梅德韦杰夫交换“职位”竞选总统,加上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延长到六年,这一系列动作让很多选民对此充满了疑惑和不安。明年3月的大选,普京仍然很可能当选总统;但如果想要长期执政就必须更新旧契约,否则将难以一帆风顺。

莫斯科之春有别于阿拉伯之春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过去十年俄罗斯也经历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洗礼,俄罗斯正在发生静悄悄的巨大变化。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多地走出国门,学习外语,笔者的俄罗斯学生说,目前很多的俄罗斯年轻人都非常积极寻找各种机会到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留学。而互联网和面簿等信息手段的发达,让俄罗斯年轻人可以没有“时间差”地了解世界和世界对于俄罗斯的报道和看法,目前俄罗斯每天有5000万网民上网。现在活跃在俄罗斯各地的反普京游行的参与者,大多数正是这些受过较好教育、信息敏感的年轻人,这一点同阿拉伯之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笔者并不认为俄罗斯会经历阿拉伯式的革命。

  首先,俄罗斯人民对于民主的渴望度和期望值并不同于阿拉伯国家的民众。无论是埃及、突尼斯还是利比亚都是执政几十年的独裁政权,这些国家的民众对于民主的渴望可以用“歇斯底里”(hysteria)来形容,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民主。俄罗斯则不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已经领教过了所谓的多党制、民主制带来的最初的快感以及接踵而来的各种负面效果。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度,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让俄罗斯人对于民主有了更加冷静的认识。革命解决不了问题,激进的变革的代价最终只会落到普通民众头上。

  第二,普京政府不会像利比亚,埃及等国家那样大规模镇压示威游行者。虽然选举后大量的士兵调入莫斯科市中心,但是内务省强调这是定期轮换。虽然政府逮捕了一部分示威者,但是只对组织者进行了15天的拘留。普京也保证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游行示威是可以允许的。一个经历过斯大林的大清洗的国度很清楚在全球化的时代用铁拳来镇压将会损伤政权的合法性,而且即使政府发出这样的命令也不能保证军队一定会执行,这一点在利比亚和埃及已经得到了证明。允许适度的游行示威可能有助于事态降温。

  第三,俄罗斯社会已经多元化,将国内问题归罪于国际的做法很难成为国内压制反对派的借口。虽然普京公开批评美国是挑起俄罗斯国内游行的幕后操手,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国内更多的响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都表示选举存在问题,应当宣布无效。美国的特工机构是否参与策划反政府游行另当别论,此次美国对俄罗斯选举的表态总体上来说是克制的,奥巴马总统到目前为止只字未提。

俄罗斯会向什么方向转变

  从2012年开始,俄罗斯将进入第三个十年。正所谓三十而立,笔者认为俄罗斯总体上将会向好的方向变化。从俄罗斯普通国民的心态来看,大多数要求的是渐进的改革,而不是革命。对于普京的需求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他在一定时期内将给俄罗斯人政治稳定的信号。但是无论普京是否当选总统,俄罗斯的治理方式都将发生变化,政府和社会的契约将会更新,即使不是重建的话。普京重返总统职位很可能会是过渡性的,从个人权威向集体权威过渡将符合俄罗斯的长远利益。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的经历可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978年,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的时候,苏联正在准备入侵阿富汗。而10年后,苏联就解体了,如果中国没有这十年时间的准备,可能命运同苏联相似。就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的1个月后,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建设新阶段,而俄罗斯还处在痛苦的转型中。10年前的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俄罗斯目前仍然游离在该框架外。在同世界的融合过程上,中国和俄罗斯的差距大约10年。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和觉悟以及循序渐进的改革减少了社会转型的成本,缓冲了社会矛盾,给国家和社会契约的调整争取了时间。苏联和俄罗斯则显得有些被动,因此后普京时代俄罗斯最终能否实现向好的方向转变,关键在于俄罗斯本身能否积极主动融入世界。俄罗斯民族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高度的科学技术,目前需要的是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制度来保证俄罗斯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这些则是今后十年俄罗斯关键的任务。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应当对俄罗斯的转型给以热情的拥抱,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繁荣的俄罗斯符合世界的利益。不可否认,西方国家在潜意识中对于俄罗斯的戒备心理某种程度上大于对中国的担忧。这不仅源于冷战的历史,也有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但是对于俄罗斯的过度戒备和过恶解读不仅无助于俄罗斯的变革,相反会给俄罗斯国内的强硬派反对融入世界提供借口。

  当前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让俄罗斯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去,世贸组织成员的身份会让俄罗斯更加感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促进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理念的流入,促进俄罗斯与世界的交流的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的历史正好与中国崛起,世界地位提高以及国际责任感增强的过程相吻合,中国能够做到的,俄罗斯没有理由做不到。2010年的总统选举可能不会出现阿拉伯式的春天,但莫斯科式的春天将可能会更加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