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平板2刷机包 官方:“课堂观察”颠覆传统听评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06:32
“我明天去听评某老师的课,我都不知道去听什么,到时候再看吧。”“我明天要去听某老师的课,我主要负责观察学生参与这一块,我会从学生讨论、答问情况等方面进行把握。”同样是听评课,两句话表达的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导致这一差异的就是“课堂观察”这种新型听评课方式。
  12月21日至22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普通高中课堂观察展示与研讨活动”在余杭高级中学举行,记者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领导、专家、一线教师共400余人对“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这种新型听评课方式甚感兴趣。

  定义点击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新闻现场 带上“观察量表”进课堂

  在为期两天的观摩研讨活动中,余杭高级中学向与会教师呈现了生物、化学、政治三门学科的现场展示。记者在现场看到,观摩课上,所有听课教师不再是一支笔、一个本随意步入课堂,而在合作探究基础上选好观察点、制定好观察量表,目的明晰地进入课堂;所有评课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等千篇一律的“灌蜜式”点评,而是紧扣自选观察点,一针见血,对上课人的课堂教学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新颖、专业的听评课方式给与会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教师徐建军对记者说:“带着听评课的工具——《课堂观察手册》进课堂,颠覆了传统的听评课方式,确实值得借鉴。”教师们普遍认同了“课堂观察”的积极作用:一是让开课的教师不但对教授的教学内容理解更深了,而且对以后的教学行为改进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二是对于参与观察的教师而言也是很大的收获。
  余杭高级中学校长沈毅表示,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教师要发展,就必须把发展定位于新课程目标背景下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听评课作为一种合作研究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与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自2005年3月,余杭高级中学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实验学校,建立了大学与中学合作关系,学校就一直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两个方面。随后《课堂观察手册》、《教师观察手册》相继被开发出来。
  沈校长说:“学校目前已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鼓励各教研组或合作体继续深化课堂观察的探索,积累各个学科的经验。”

  专家评价 传统听评课“去专业”

  那么,以往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允漷教授认为,传统听评课存在一个“去专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简单处理,集中表现在这么四点:一是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三是评课结果往往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错误类推,以一堂课类推教师的其他课。”
  “其次是‘为听评课而听评课’。”崔教授提到,一些人把听评课当成任务来做,造成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主动的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再次是评课的形式化,很多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在发言时,要么大而全,要么过于客套,要么由专家或教研员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
  另外,“去专业”还表现为“不合而作”。崔允漷把传统听评课群体中存在的三种独立角色进行了描述:一是“评课专业户”,该类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然而评课是他们的中心工作;二是“模仿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三是“听课任务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没有问题,不去思考,甚至也没有任何反馈,按规定填写“听课手册”了事。
  “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的现象一定程度地说明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的丧失。”崔教授总结说。

  改革趋势 听评课期待“三大转变”

  传统听评课方式存在“效率低下”、“随意性较大”等问题,那么应如何改变这类状况呢?崔允漷提出了“三大转变”——简单变复杂、对立变理解、业余变专业。
   崔允漷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要考虑个体、时间、空间、情境等多种因素,把小整体放到大整体中去思考。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
  “还应该从对立思维改变为理解思维。”崔教授强调,参与听评课的人需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现场”,要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教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三是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体谅优先”,要有证据、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提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除了在态度方面的改变外,最需要改变的就是‘用业余的思维或方法处理专业的事情’。传统的听评课中,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也缺乏专门的‘听评课人才’。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崔教授建议,一是要注重对“听评课”的研究;二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三是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
  对于目前正在探索实践的“课堂观察”方式,崔允漷很认可,他认为“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堂写真 合作理念下的“三步法”

  余杭高级中学的政治教研组里有个特别的组织——“政治教研策略合作室”。这个合作室的最大意义之一就是致力于探索该校目前所推行的新教研方式——课堂观察。
  12月21日,政治组教高二政治的冯晓娴老师作为被观察者开设了一堂观摩课,内容是《理解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