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ix os wifi不能用:北京青年报 5.12责任中国:央视汶川地震直播令世界刮目相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2:53:18
5.12责任中国:央视汶川地震直播令世界刮目相看
2008年06月05日22:14 [我来说两句(333)] [字号:大中小]
第1页:“5·12” 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第2页:“数秒”为总理讲话抢出“第一时间” 专机上开始“时间战”第3页:记录灾难中的人性光芒 《生死不离》一个电话号码56人拨打第4页: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
5.12责任中国:央视汶川地震直播令世界刮目相看
2008年06月05日22:14 [我来说两句(333)] [字号:大中小]
第1页:“5·12” 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第2页:“数秒”为总理讲话抢出“第一时间” 专机上开始“时间战”第3页:记录灾难中的人性光芒 《生死不离》一个电话号码56人拨打第4页: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
[提要] 有人说汶川地震的信息传播将载入中国新闻史册;有人说央视“特别直播”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事件”;有人说因为信息透明同步,民心与党心才如此贴近……[我来说两句]
·数秒为总理讲话抢出第一时间 专机上开始“时间战”
·记录灾难中人性光芒 《生死不离》一个号码56人拨打
·擦亮天宇也闪现自己 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将被几代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刻。
那个时刻,前一天才从日本回国的白岩松刚刚降落在昆明机场。报道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忙碌多日,他本想在七彩云南的山水中放松身心,谁成想未出昆明机场就感觉到地震的强烈晃动。消息很快传来:四川汶川7.8级地震。亲历过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年初南方冰冻雨雪灾害等重大事件报道的白岩松自然能判断出此次地震的“分量”,他走到机场柜台前,改签立即返回北京的航班。
那个时刻,海霞刚刚来到中央电视台的院子里。她上当晚《新闻联播》的“配音班”———即“不出镜”,为新闻图像配解说词,19点30分《新闻联播》结束即可下班回到6岁女儿身边。14点30分她走进央视大厅,迎面有人在说“地震了”。她琢磨:“不可能吧?一点没感觉到呀?!”上楼时还将信将疑。不过很快,那些在高楼大厦办公的白领朋友发来“震感”信息。那个时刻,新闻频道值班主编张巍刚刚在二楼的审看间开完“报题会”。这一周他值班,会上说奥运圣火传递是报道重点,他从心里希望“别出事”,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个值班周。

本期待《新闻联播》结束便下班回家的海霞积极的投入进突发地震的报道。
>>视频:都江堰最新连线采访 路面坍塌已经封路(海霞5月12日播报现场)
忽然,他听楼道里有人大喊:“地震啦!”张巍随即接到领导命令:“快查!记者赶快联系!”
新闻中心的几个部门立即行动:跑口记者联系国家地震局,得知震中在四川省汶川县;地方新闻部记者立即拨打四川电视台电话,话筒里全是忙音;再拨打正在成都的央视记者手机,同样不通。省会城市“通讯中断”,也证明地震的发生。
14点46分,新华社发布了地震消息。
14点50分左右,经多方信息确认地震消息属实。新闻频道在15点“整点新闻”中,“头条”“口播”汶川大地震消息;此前,还以字幕形式公布了地震消息;15点20分,停止新闻频道各栏目的正常播出、停止各时段的广告播出———推出突发事件现场直播节目。
此时,在《新闻联播》办公室里,海霞正为晚上的配音做着准备,这时只见值班编辑张昕冲进来大声喊道:“谁在哪———”见到海霞,他语速加快:“快!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做好准备,上直播!”这时海霞抬腕看表:14点50分。
海霞平日里不施脂粉,素面朝天。一听“上直播”,立即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当即进入“战时状态”:化妆、吹头发、换服装。平日出镜她喜欢西装外翻一袭白领,“这时顾不上了,从柜子里拽出一件灰色西服、蓝色内衣,10分钟时间把自己浑身上下都收拾利索了”。她走过武警岗哨,向“播出线”走去。
虽然在以往的新闻节目中,海霞也经历过一些“战阵”:与前方记者连线、与嘉宾一对一访谈,但像这次“临危受命”、没有任何准备而进入直播线,还是第一次。直播前她手里只有一篇六十多字的稿件:本台消息,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在事发现场的记者不顾安危,第一时间将前方报道传达给全国观众。

央视女记者张泉灵勇敢的冲在“抗灾第一线”
她把稿件反复念了几遍,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和政府的应急反应太快了!这条消息就是在第一时间告诉全国人民:党和政府对地震灾害的高度重视”。她也深知担任直播“第一棒”,自己责任重大。
直播间里,形象甜美的海霞此时神色凝重。她手中的新闻稿配以字幕反复播出,很快连线到重庆、湖南、湖北各地电视台的记者,报道各地的震感、灾情。
直播间外,值班主编张巍高度紧张地盯着屏幕,尽管新闻频道不乏重大事件的直播经验,譬如年初的南方冰冻雨雪灾害、不久前的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但是此次汶川地震的突发、急迫与严重性,是此前从未经历过的。地震前方情况如何?后续报道能否跟上?他还是有点担心。
此时,台领导、新闻中心主任“坐镇”新闻中心总值班室。几个人商议着,先是调兵遣将,将分散在重庆、贵阳、武汉原本为奥运圣火传递做准备的记者紧急调往成都;再琢磨安排哪些专家进直播间讲解相关专业知识。尽管前方的报道一时还没到位,但是“直播的窗口开了,就得有内容”。
当晚的《新闻联播》报道了胡锦涛作出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抵达四川灾区的消息。
随后的《焦点访谈》,推出了“我们共同面对”抗震救灾专题节目。
到22点晚间新闻时,开始了“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特别报道”。这就是说,综合频道也“停止节目的正常播出、停止各时段广告的播出”———危情时刻,显示了国家电视台勇于担当的魄力和面对特大灾难事件时前所未有的报道力度。
综合频道拥有“村村通”工程的受众优势,加盟“直播”,更加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注度。据央视索福瑞对汶川地震报道的收视调查,虽然在工作日,综合频道的最高收视率“仅次于春晚”。
22点,走出直播间的海霞已是口干舌燥,她说直播时“全情投入不敢喝水”,节目中间有一点时间空隙,也赶紧下来和编导交流随后的连线内容、谈话主题。海霞之后“接棒”走入直播间的是董倩和张羽,随后康辉、赵普、白岩松、敬一丹、文静……相继出场。

央视主播康辉在地震直播中表情凝重

康辉在直播间向救援的战士深深的鞠了一躬

央视主持人文静在播报时不禁哽咽落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主持人张羽在直播时严重却泛着泪光。
>>视频:央视主播康辉全国哀悼日的直播中不禁哽咽
>>视频:央视主播康辉起立向武警官兵鞠躬表敬意
>>视频:央视主持人张羽哽咽难言双眼含泪
那一晚,多少中国人守候在电视机前,牵挂着千里之外掩埋在碎石乱瓦中的数万生灵,那些挣扎在生死一线间的骨肉同胞。
那一夜,多少中国人忧心忡忡、夜不安席。
5.12责任中国:央视汶川地震直播令世界刮目相看
2008年06月05日22:14 [我来说两句(333)] [字号:大中小]
第1页:“5·12” 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第2页:“数秒”为总理讲话抢出“第一时间” 专机上开始“时间战”第3页:记录灾难中的人性光芒 《生死不离》一个电话号码56人拨打第4页: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
“数秒”为总理讲话抢出“第一时间” 专机上开始“时间战”
灾区场面令记者泪流满面
5月12日19点10分,温家宝总理的专机飞抵成都太平寺机场,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已在停机坪迎候。
舱门打开,首先走出的不是温总理,而是中央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李东和梁丽娟。
此时已是19点20分,正在进行中的《新闻联播》再次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温家宝总理刚刚在飞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新闻联播》为“等这条消息”,将延长至19点40分结束。时间非常紧张,此时的李东和梁丽娟肩负千斤重担———必须赶在《新闻联播》结束前将温总理讲话传回央视播出。

央视新闻采编部直播组在紧张的研讨如何恰当及时的进行直播报道

央视记者张泉灵不顾生命危险在灾区做现场第一手的报道
>>视频:张泉灵:探秘救援战士们艰苦朴素的“豪华别墅”
两人一溜小跑到专机行李舱取出托运的编辑机,然后大步狂奔到几分钟前才驶进机场的四川电视台卫星转播车。编辑录像带时,梁丽娟感觉自己“紧张得掐着秒,精神高度集中,脑子一片空白,谁说什么话都听不见”,消息带终于顺利传出,此时已是19点32分。

央视记者在尚有余震危险的情况下在断壁残垣中坚持报道
而此时在北京央视大楼接收卫星信号的工作人员,几乎是以“刘翔速度”将录像带从三楼送往二楼的播出线。随着罗京一句“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温家宝总理的坚定话语回响在神州大地、千家万户:“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实际上,这场争分夺秒的“时间战”在专机上就已经开始了。

央视记者董倩在地震灾区做现场报道,表现出新闻工作者独有的职业敏感。

央视记者冀惠彦在冲锋舟上采访抗灾的战士们
>>视频:北川记忆:美女主持董倩所看到的灾区官员
16点40分,温总理专机从北京起飞。在向各部委领导部署抗震救灾紧急任务后,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央视记者王威、张俊峰立即近前拍摄、录音。
为了向北京传送并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这一重要讲话,记者们想尽办法,四川电视台的卫星转播车在专机抵达前4分钟驶入太平寺机场。车上工作人员利用这4分钟“时间差”,架设机器,接通信号。
飞机落地前,几位记者已先行到机舱口等候并最先跑下飞机———后来央视记者在北川县城拍摄到温总理为受伤女孩宋欣宜“让路”的场景,无数观众为之感动。而在机舱内为记者“让路”这一幕,则在镜头之外。
“后”下飞机的温总理火速赶往都江堰市。蒙蒙细雨中,温总理去医院看望伤员,到聚源中学察看灾情,向遇难遗体三鞠躬。
23点40分,在都江堰街边一座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此时,雨越下越大,帐篷却非常简陋,几根绳子拉扯着一块彩条塑料布,四面透风。会议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钟。
当夜,几位记者就蜷缩在汽车里。虽然一路奔波,梁丽娟却毫无睡意。地震后的凄风苦雨,出发前又没准备厚衣,她全部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
第二天早起一看,指挥部的临时帐篷已被雨水浇塌,只好转移至一处建筑工地的简易工房。这里条件仍然简陋,烧热水用的是煤火炉,“很长时间才烧开一壶水”,记者们泡方便面要“排队”。
会后,去绵阳、走北川、飞抵汶川映秀镇、乘冲锋舟到青川县,央视记者跟随温总理足迹所到之处,拍摄了一处又一处严重灾情和感人场面。特别是灾区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劫难面前,懂事、乖巧,温总理与孩子们谈话时眼中噙满泪水。王威、李东、张俊峰三个记者都是大男人,却无法让自己不流泪。
记录灾难中的人性光芒
直播间“集散产品”:《生死不离》一个电话号码56人拨打
白岩松又锁眉头。
十多年前,他刚出道时,时常这般神态,有人称之为“作深沉状”。后来,亲历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六”上天诸多喜事,观众印象有所改观。
他做如是解:四川的“川”字,就是今天全中国人民皱起的眉头。这位央视“名嘴”,思维敏捷、见解敏锐、语言机敏,于是贯彻央视“直播48小时紧急调整部署”,便显得得心应手。

白岩松赴唐家山记录堰塞湖泄洪前最后影像
>>视频:白岩松忍泪调侃官兵“最不讲卫生最可爱”
据央视新闻中心策划组组长穆莉介绍,5月14日下午,《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型直播特别节目运行48小时之后,新闻中心对节目的组织架构进行紧急研讨、调整。虽然国内外舆论对直播给予高度评价,但总体上记者是在打“遭遇战”。考虑到抗震救灾的长期性,要转向“阵地战”,编、采、播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追求细节,要有报道的深度和故事性,同时调动多种视听手段,全面提升直播质量。

一向镇定自若的白岩松在赈灾活动采访时也为小女孩而动容
白岩松与直播导演包军昊在《东方时空》栏目组长期合作,具有“深度”优势,于是我们看到:那个将婴儿护佑身下的“短信妈妈”、那个在担架上吃力地举起右手的“敬礼娃娃”、听到“救救军嫂”的呼声、看到“可乐男孩”的乐观天性……浓浓夜色中的千家万户,这些电视画面发散着生命的色彩、人性的光芒,多少为灾区老少牵肠挂肚的人们,心震颤,泪横流。
在传递感动的同时,白岩松自己也成为感动链条上的一环。5月13日直播已近尾声,他连线正在灾区一线的记者张泉灵。张泉灵参加奥运火炬珠峰登顶活动后,从拉萨返京途经成都,遇地震发生。她当即请缨参加抗震报道,台领导考虑当地通讯不畅,她也离家多日,建议她还是先回北京。可是张泉灵只身赶赴德阳,与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率队的大本营会合。白岩松在连线时说:“谢谢泉灵,刚刚完成火炬接力,又进入生命的接力。”
这番话语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也深深触动了一个人———奥组委工作人员王平久。王平久与白岩松相识,他于深夜写下一首诗《生死不离》,手机短信发给白岩松。第二天上午白岩松看到这首诗时,“我先把自己念哭了”。当晚直播,白岩松对电视观众说:“我希望自己能不流出眼泪把它念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那一刻,多少人泪眼对荧屏。第二天,网上有帖:“谁知昨晚白岩松朗诵的那首诗?我想找到给儿子读一读。”实际上午夜时分就有热心者将“全本”挂网。

央视直播的寻亲节目牵动着千千万万个观众的心

央视直播的寻亲节目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央视直播的寻亲节目中的小女孩深情无助的面对镜头
白岩松说:“我头一天晚上直播时念的这首诗,第二天下午六点半成龙就进录音棚了,据说是连夜谱曲。还出了师鹏版、孙楠版好几个版本。成龙唱的这首歌,后来直播时也播放了。”
由直播引发歌词继而引发乐曲的原创,几天后文化成品又回到直播间见诸公众,不知这样一个以真情和泪水链接、画成一个“圆”的创作途径,
算不算传播史上的一项奇闻?“直播影响到政府部门决策”。那一天民政部社会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做客直播室,见到白岩松的第一句话是:“知道你们直播的作用有多大吗?政府决策部门根据前方记者报道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
那一晚,白岩松与王司长讨论灾区救济,关注地震孤儿,同时强调不要忽略孤老———很快,我们看到国务院会议决定:救助“孤儿、孤老、孤残”。那一晚,王司长对民政救灾、“大民政”话题侃侃而谈。节目最后白岩松希望他用一句话作总结,没想到王司长离开原来的话题:“我要感谢参与救灾报道的媒体记者、工作人员,感谢中央电视台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对公众进行灾难教育,提升救助理念。”
卧龙地区通讯中断多日,当空军直升机驾驶员将几张写满电话号码的褶皱纸条交给央视前方记者时,当无力处理此事的前方记者将电话号码传至北京大本营时,直播的实用功能凸显:“寻亲平台”诞生。
工作人员给赵女士拨电话时尚一头雾水,不知自己在代替何人、给何人拨打电话,但赵女士却喜极而泣,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得知在卧龙工作的老公还活着。
将拨打不通的号码显示在屏幕上,第二天工作人员再拨打,一位远在湖南的男子开口便感谢中央电视台,因为此前他已接到56个电话,是全国各地好心人打来的,而他在卧龙有十几位亲属……那个原本遥不可及的国家电视台,在这个音讯受阻的非常时期,却和卧龙的、湖南的以及更多地区的普通人、普通家庭发生关联,和他们的亲情、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白岩松说:“直播,有一个大主题始终不变: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一起创造生命的奇迹。”
“擦亮天宇也闪现自己”
“比境外媒体一点都不差”
“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
CCTV新闻中心总值班室,一面电视墙夺人眼目,正中一巨型屏幕正实时直播《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屏幕两侧共有8台壁挂电视,分别播放着中文国际、凤凰卫视、四川卫视、BBC、CNN等电视台的节目。
不时有人在这个狭长的房间出出进进,新闻中心采编部副主任肖振生更是忙个不停,OK的片子经他签字后送到播音线,不OK的则说“一会儿我和你一起上机器编”。抽空还开个小会:“这些天大家都很辛苦,但是再苦也没有前方记者苦!应该想一想,各自负责的领域深入开掘了没有?心尽到了没有?”转过身私下里他又禁不住夸奖这些部下:“刚才还有人跟我闹!说‘去前方采访为什么没有我?我早就报名了’。”

央视记者深入灾区现场
新闻中心派赴灾区采访的记者达180多人,大本营设在德阳,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庄殿君先后出任“前方调度指挥”。记者们两人一组覆盖各受灾地区,同时调动各地方电视台资源,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连线直播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据新闻中心策划组组长穆莉介绍,已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使用了CCTV的直播信号;新闻频道最高收视份额达7.58%,为平日6倍,创下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值。
在北京的公交车上,为看移动电视的“直播”画面,坐“倒座”的乘客扭着脖、侧着身、全神贯注。
在互联网上,赵普因直播时哽咽、落泪而赢得一片“顶”声:“你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你真的很棒!”海霞完成“直播第一棒”回到办公室,手机已收到几十条短信:“刚有传言你们就辟谣了,真够快的!”“央视比国外媒体一点都不差,你们最棒!”各报刊文章,对地震的“信息透明”、对CCTV直播,好评如潮:

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报道时难以抑制的哽咽落泪
>>视频:央视主播赵普潸然落泪 播报时一度哽咽难语
“震灾的真相跑在了谣言前面”“地震信息透明成了秩序的稳定器”
“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
……
白岩松分析认为,此次央视同步直播“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但央视的进步又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从1997年香港回归开始,多次大型直播支撑起这个平台,我们不能吃五个馒头饱了,不提前边四个;其次,从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施行,公开为惯例、不公开是特例,所以央视的进步离不开时代的进步,是以时代进步为依托;最重要的是这次地震的关注度极高,观众有资讯需求,作为主资讯的央视能不回应吗?当然,央视也有自身的进步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孙民乐博士近年注重媒体传播研究,他认为地震中“媒体开放、信息透明”凸显了现代执政理念和媒体精神。CCTV直播广受好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突破了某些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和镜头语言。“面对灾难,在震惊之余,能让镜头保持一种冷静、细微的观察能力,保持对生命的关切,因而释放出了丰富的感受力和人性的内涵,实现了‘心与心’的传递……”
直播中很多普通人、甚至是孩子的瞬间画面令亿万观众感动不已、泪流满面,媒体惊呼为“人性的闪光”。孙民乐博士认为,这种地震中的文化现象耐人寻味。“光亮时时存在,只是常常和媒体擦肩而过。”“恢复了感性,拥有了灵魂,媒体就能够凝聚这光亮,能够擦亮人性的天宇。”
有评论认为,央视并机直播引起国际社会的好评,“提升了国家形象”。这次地震直播,应该凝结为一种传统,在未来的新闻实践中,值得加倍珍视。直播在凝结“人性光芒”的同时,也闪现了媒体自己的光亮,这可能是中外媒体都在不断寻找的方向。
直播镜头外,白岩松还想和观众朋友说:“这次直播,时间跨度长、前方记者条件艰苦,我的很多年轻同事都参与其中,难免出错、不足,希望观众能够包容,我也愿意代替那些弟弟妹妹们致歉!成长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不会重复错误,如果在同一个地方两次摔倒,您尽可用‘大板砖’拍我们!有观众的包容,我们的直播还能进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李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