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命令rootvivo:驾游美国两万里(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3:09:16

驾游美国两万里(6)

(2011-11-22 21:09:12) 转载标签:

旅游

4-17

     黎明即起,无须洒扫庭除,便抬腿乱逛。四望已是满目琼枝玉树。清除车窗玻璃上积雪后,漫步林边小径。尽管寒风凛冽,仍觉气爽神清。行间忽见路旁一片红砖厂房,尚有烟囱矗立其边。疑似废弃工厂,旋近详查,实乃一简约质朴之基督教堂。烟囱疑似物乃钟楼是也。遂摄数张以志曾临。


俺下榻的小酒店

四望银装素裹



简朴的基督教堂


     不怕列位看官耻笑,俺老人家虽然走南闯北多年,阅景读人无数,逢灾遭难几回,但一直是个宗教盲。仅有的一点薄底子还是小学时读《西游记》才打下来的。知道只有如来佛法力无边,一掌就能将孙悟空扣于五指山下。《圣经》和《可兰经》都没念过,《道德经》看过两遍,忘掉的多,记住的少。在国内依稀辩得清和尚、道士和清真饭馆,只晓得如来佛祖管和尚,太上老君辖道士,真主、安拉、莫喊莫得他们哥几个(也不晓得他们长啥模样共几人)统领天下头戴白帽且只吃清真餐厅的回族兄弟和阿拉伯、印尼、土耳其以及所有西亚、北非中近东的穆斯林们。至于国外宗教的天主、基督、上帝、耶稣、教皇本主十六世、圣母玛利亚们就拎不大清爽是咋回事儿了。这回承蒙美国的朋友不弃,循循善诱,有教无类,给俺启了一把宗教蒙。俺这才终于搞清楚了,这基督教和天主教原系师出同门,半路才分道扬镳。如同国民党的马英九与亲民党的宋楚瑜,早年都是在一个锅里吃饭,总嫌自己吃得少、别人吃得多,最终只好各自另立炉灶,结果谁也多吃不着了。基督教堂简洁朴素平民装修,天主教堂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两拨人都信上帝,但前者供奉儿子耶稣基督,后者参拜耶稣基督他娘—圣母玛利亚。俺这刚学来的肤浅认知若有谬误,还望各路信徒高人们海涵,并给俺指点迷津则个。


天主教的圣保罗大教堂外观

圣保罗大教堂内部







五彩玻璃上好像是圣经故事


     两年前曾来过密西西比东岸的圣保罗,但行色匆匆,蜻蜓点水。前面博文已有赘述。此番仰仗时间充裕,欲补前憾,精游细赏了几处名胜。先去了著名的天主教的圣保罗大教堂。据说这世界上已有N多个圣保罗大教堂。位列三甲的应该是意大利罗马、英国伦敦和巴西里约的圣保罗大教堂。密西西比河东岸这座107米高的教堂排名老四,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花岗岩大石块砌就一副屹立千年的傲然身姿,内有无数精美雕塑和恢宏壁画。金碧辉煌各类装饰及五彩玻璃窗,与欧洲的同类教堂大同小异。穹顶高耸使得教堂内部空间似乎显得更为高亮宽阔。唯一遗憾的是俺是周末光临,负责巡游讲解和博物馆内解说的志愿者们今天都回家歇息去了,地下一层的博物馆干脆就闭门谢客。整个教堂全无职业讲解员,都是靠教友志愿者来干活。只好找本小册子自己按图索骥来研习了。俺进入这大教堂时正赶上一个教士在前台引吭高歌。一个祖宗三代都是基督徒的朋友告诉我说,这叫忏悔日的祈祷。据俺在这大教堂内顺来的资料显示,按建造时间顺序排列,这教堂也是世界上的第四座圣保罗大教堂,于1904年选址于此,1906年开工建设。1912年也就是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那年,这教堂因钱财用尽险些成为烂尾楼鼻祖。后欣逢数位天主教富商慷慨解囊,工程得以继续。大教堂内的首场弥撒终于在1915年的3月28日举行。但是内部装修一直沥沥拉拉羊拉屎,持续了好几十年,最终到了七十年代才彻底消停了。辉煌华美的内穹顶的装修,是由个叫卡佩琦的工匠家族先后祖孙三代人接力主持,前后用了好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大厅里各种花狸狐哨的人物雕塑、绘画和马赛克图案以及五彩花玻璃窗,都具有各种深远厚重的宗教寓意。有的代表天主教宣扬的各种美德,有的则是在表述宗教历史故事的片段,有的是在弘扬圣洁厚博的上帝精神。就连那五彩玻璃窗,在不同的时辰被阳光照出不同的色彩,都包含着很多的宗教隐喻和象征在里面。我估计要是找个教堂专家给俺这个宗教盲逐个详细解释说明的话,没三天的功夫俺是出不来这教堂大门的。据说教堂大厅之所以一定要建造得如此高大宽广富丽堂皇,就是为了能使信徒们在座位上听经布道或举目四望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惭渺小而冥思遐想的状态,这样红衣大主教们在给信徒做政治思想工作时便轻松容易许多,可达事倍功半之效。

     从教堂出来后,就直奔对面大约二里地开外的议会大厦。在美国的州府城市,都有议会大厦,其中不少都是这种乳白色圆形拱顶的模式。也有的是方方正正的普通办公楼模样。它们全都是对本地公众和国内外游客免费开放的。如果赶上了议员们在讨论表决议案的时刻,您也能在一旁静默参观旁听。明尼苏达州的这座议会大厦是在1893年由议会决定兴建的,1896年开始动工,盖了九年才完工。大厦基本上都是用大块的花岗岩砌就,大理石用于内部装修。总共花了四百五十万美元。大厦内部装饰得也是金碧辉煌的,天花板上都是绘画,墙壁两侧也有不少各类人物和几何图案的雕塑,艺术气息扑鼻熏人地超级浓郁。几十根大理石的石柱矗立在大堂周边,极具壮观。给人总体感觉就是一个欧洲皇宫的翻版。以前误以为只有咱大唐中土的省委、省政府们擅长拿老百姓的税银给自己盖办公大楼,哪知人家美国佬一百多年前就这么干上了,真让咱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目前咱们唯一一点还没学到的就是,人家的大楼打1905年起,刚一盖好就开始对公众开放,这楼就是为你们纳税人盖的,老百姓随便进来参观;咱们神州大地的三十来家省委、省政府的大楼全都有重兵把守,纳税人严禁随便入内,这楼乃是为人家省领导们盖滴。


明尼苏达州的议会大楼

议会大楼内也很漂亮



众多大理石柱和画栋雕梁



参议院的会议厅和参议员名单



众议院的会场和座次名单



这是州高等法院的审判厅


 

本州的众议院、参议院还有高等法院都在这一个大楼里办公。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门口,本州六十七名参议员和一百三十四名众议员都有各自就坐的位置、姓名和照片。冤有头债有主,百姓来了看得一清二楚。刺客杀手们来了也绝不会迷失目标而误杀他人殃及无辜。
示威大会的现场

流行歌星登台表演

孤家寡人的在竞选总统。





面带微笑的美女们活像前来春游。




 

大厦的设计者叫盖斯-吉尔伯特,他先后还设计过阿肯色州和西佛吉尼亚的州府大楼,坐落于华盛顿特区的最高法院的办公大楼和纽约的WOOLWORTH大楼都是出于他的手笔。他不仅专攻设计,组织施工建造甚至连装潢装修以及绘画雕塑也都是一把好手,堪称当年建筑界上下游通吃的全才高人。

因为今天是周末休息日,人们没有耽误工作影响挣钱的后顾之忧,我在议会大楼门前,便有幸邂逅了一场极具娱乐性的游行示威,并被彻底颠覆了早已固化在俺脑壳中的慷慨激昂横眉立目警棍水龙前赴后继军警枪炮的游行示威形象。总共约莫有那么五六十人,在凛冽的寒风中,松松散散、稀稀拉拉地站了一大片,人人表情轻松面带笑容,各自舞动着写上了自己诉求的标语牌和旗帜。粗看了一下,有要求减税的,有要弹劾奥巴马的,有反对医改的,有的说自己交不起学费的,还有一个要求在2012年竞选总统的,五花八门。到了也没闹清楚他们都是一拨的还是分了好几拨的。更有趣的是除了有人用麦克风演讲发言之外,还有个据说是小有名气的流行歌星在助阵演唱。整个示威活动的氛围极其轻松愉快。连卖食品的活动车也闻风赶来企图抓住商机,停在一旁,充分做好了示威活动者的后勤保障工作。整个示威现场,我就没看见一个警察出现,一派祥和欢乐之气。原来示威竟然是可以这样进行滴!又长见识了。想起俺家三寿哥,坐享大位之后,直面无数内忧外患,身边几多硕鼠贪官,墙外一片众怒民怨;既无胆略改革创新,又没本事兴利除弊;貌似深沉难掩内心无能平庸的愁苦,乌亮秀发只透露出染发剂用量大增的残酷事实;苦苦追求建立息事宁人维稳苟安之和谐社会,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得,却让俺不经意间一回首,在这疙瘩发现了。要是咱国内那些拆迁补偿的、矿难冒顶的、医患纠纷的、城管小贩的、赖帐欠薪的、跑漏污染的、噪音扰民的,游行示威时都采用人家美国佬这种快乐的方式来表达诉求,那得给咱党和政府少添多少麻烦、让三寿哥省下多少染发水!

 


闻讯而来的食品车


二战老兵纪念广场

记录了明尼苏达州在二战中的参战人数、被俘

人数和牺牲人数的铜字碑文

纪念战争的雕塑,不知是否寓意丈夫从军去、

媳妇在家难以抵御性饥渴?

在珍珠港向日本军队首次开炮的大炮。

离开议会大厦后又阔步前往参观明尼苏达州的历史博物馆。这历史博物馆和议会大厦与圣保罗大教堂互成犄角之势,大约是个三角形的分布格局。离议会大厦不远路途中,又见到一个二战老兵纪念广场。青铜的碑文上说,明尼苏达州共有三十二万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有一千两百五十人曾在战斗中被俘,有六千多人献出了生命。立碑的目的就是要后人们记住前一辈人为和平所做出的牺牲。同为二战的胜利国,俺们泱泱中华的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据俺所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哪家能把本省本市本区参战的、阵亡的、被俘的将士官兵数字搞清楚过的,遑论再为其树碑立传了。俗话说的好,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您说谁该死,谁该扔呢?作为二战老兵纪念广场的一部分,在旁边一块草坪上,还陈列着一门从驱逐舰上拆下来的大炮。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袭击珍珠港时,它是第一个向敌人开火的大炮。后来它还击沉过日本人的潜艇。五十年代时,海军当局将它作为二战纪念品赠送给曾经参战的明尼苏达州人。

 


历史博物馆大楼看着挺气派

明尼苏达州历史博物馆的门口

早年的邮车

一个明尼苏达州人发明的玉米收割机

这个仁兄拯救了狼族。


 

明尼苏达州的历史博物馆咱还真不敢吹捧恭维。看着灰秃秃挺大个一个楼,里头没嘛玩意儿!没准儿受历史短浅的天生局限,实在搜罗不出多少文物来。陈列的东西俺都看着眼熟,疑似六七十年代的日常用品。有一位仁兄的光辉事迹倒是值得一提。一个叫大卫麦持的老博士,在美国人民已经跨入吃饱喝足的心梗脑栓高血压糖尿病的七十年代,他开始关心起在美国四十八个州已经基本灭绝的大灰狼的命运。从七十年代初他就开始为大灰狼的生存奔走呼号;到八十年代中他在明尼苏达州的埃利建立了国际野狼中心。明尼苏达州的野生大灰狼七十年代初只剩下十几条,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已经超过了三千多条。狼口膨胀,免遭种族灭绝之祸,他功不可没。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5

阅读(75) 评论 (19) 收藏(1) 转载(2)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精)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驾游美国两万里(5)后一篇:驾游美国两万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