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平板笔记本二合一:低谷—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7:18
低谷-赢家与输家之间的距离-成功的秘诀就在低谷里
比尔.盖兹放弃哈佛学业,选择创业;杰克.威尔许放弃十亿营业额,改造奇异;郭台铭放弃创造自有品牌,称霸代工一片天;安藤忠雄通过学历与穷困的低谷,成为知名建筑家。
遇到悬崖、低谷、死胡同的时候,放弃也许是个正确的决定,大多数人都害怕放弃,但成功者懂得适时放弃,在自己最自慢的领域坚持下去。
刚开始做某件事时,总觉得很有趣。不管是打高尔夫球、针灸、开飞机或做化学实验都一样,起初一切都很有趣,身边的人也会给我们很多正面评价。
接下来几天和几周,我们学得很快,也让我们兴致勃勃。不管尝试什么新鲜事,很容易乐在其中。
接着,低谷(the dip)出现了。
低谷是开始与胜利间,那段漫长又辛苦的时期。要度过这段长路,没有捷径可寻,因为走这段路比依循其他途径,更快到达目的地(成功)。
为了取得潜水证照必须处理的繁文缛节与徒劳无功,就是低谷。
以滑雪或服装设计来说,「初学者」的平凡技术和「专家」的实用做法,两者的差异就是低谷。
新手的好运气与最后拥有实际成就,其间的漫长延伸就是低谷。
为了让一般人淘汰出局而设置的一套人工筛选,就是低谷。
遇到死胡同要赶快逃离 而碰到低谷是成功的机会
很多人梦想自己像《财星》五百大企业的执行长那样,拥有无数财富与权力,这种人若是无法通过低谷,一样无法让梦想成真。谁不想要私人飞机、华丽的乡村俱乐部、未受遏阻的决策权力?谁不想过现代王室那种生活?看看企业执行长的履历表就会发现,人家在获得执行长职务前,忍受二十五年的低谷时期。想想看,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他必须吸收新知,耐心等待事情演变,不要引人注意,还得奉命行事。他必须击败同侪,比别人更长时间工作,阿谀奉承当时的主管。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执行长很容易,当上执行长前经历的过程却艰辛不已,那是一个相当巨大的低谷。如果这段过程很容易,很多人都可以争取到这个职位,执行长也无法支领那么高的薪水,不是吗?如同我们看到的一切,稀有性就是价值的秘诀。如果没有「低谷」这项筛选工具,稀有性就不存在。
死胡同这种情况大家都很清楚,在这情况下,就算再怎么努力,一切也不会有太多改变。情况不会好转,也不会恶化,就是这样。
碰到结果可能变好的低谷,就要坚持到底;遇到死胡同,就赶紧离开,将资源集中到其他值得投资的事情上。就这么简单。
你大可抱怨这本小书提出的建议众所皆知。我是说,谁不知道一直保持成功就是成功的秘诀;谁不知道提供绝佳产品或服务是对的事,所以应该去做;谁不知道面临逆境时,应该不要放弃?
但我们大概都没有那样做。当我们碰到低谷,要做出艰难决定时,会放弃任何不是低谷的计划吗?或者决定先别打草惊蛇,坚持下去,以免改变引发短期争论?如果不打算以世界第一等获利,又何必坚持到底?我们是不是投资太多时间和金钱,让自己有更多机会主导市场?如果我们没有足够时间和金钱改善现况,有胆识选择征服另一个规模较小的市场吗?
低谷就是个人成功的秘诀。开始着手通过低谷的人——那些投入时间、精力和心血,加足马力通过低谷者——就会成为世界第一等。因为与其要他们用心做另一件比一般水平好些并且安于现状的事情,不如欣然接受挑战,所以他们正努力打破制度。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拒绝放弃追求,他们努力通过低谷,直到进入下一个阶段为止。
滑雪板是很时髦的运动。这种运动速度快又刺激,价格也很合理,而且让人看起来酷毙了。那么,为什么会玩滑雪板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学习基本技能时,就会出现让人痛苦不已的低谷。首先,要花几天时间,才能学会怎样使用滑雪板。在这几天当中,会摔得全身是伤。所以大家很容易就放弃,很难坚持继续学下去。
撑过去,最后成为滑雪板高手,这样做很英勇——也可以因为稀有性,获得所有利益。但是成熟的做法是,根本别想学滑雪板,因为你可能无法撑过低谷。愚蠢的想法是,开始学滑雪板,尽全力去试,浪费许多时间和金钱,却在低谷途中放弃。
据说,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改造奇异公司(GE)时做了这项决定:如果我们不能在产业中当老大或老二,就必须放弃。
为什么甘心放弃营业额高达十亿美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且营运获利的事业部?理由很简单,不放弃的话,会让管理阶层分心,也会挪用资源和资金,消耗组织的专注力和精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会让组织成员以为「就算不是世界第一等也没关系」。
威尔许懂得脱离死胡同,这样做让他获得更多资源,让其他事业通过迈向成功的低谷。
如果我们只能得到一项启示,那就是:低谷是我们在这里的原因。我们投入时间、金钱和努力,才抵达这个时刻,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勇敢对抗这个低谷。安然通过低谷还不够,当我们欣然接受低谷,把低谷当成机会(低谷本来就是机会)时,就能获得应该得到的东西。
八种常见低谷 你可以先想好如何通过
在此,我要介绍许多仰赖低谷做为筛选工具的制度。这些低谷就存在于组织和个人最可能放弃之处。如果看到这些低谷出现,我们很可能做出选择。我们知道通过低谷不容易,所以可以(事先)选择,把通过低谷必须做的事做好;也可以选择,在抵达低谷前先放弃。不过,千万别在低谷里才放弃,这样整个旅程就变得不值得、一切就徒劳无功。
一、制造低谷:在车库里开始做一点东西是既简单又有趣的事。但是,购买冲压模具、设计整合电路或进行大规模生产,可就要花一大笔钱。加速作业所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就创造出低谷。记住,低谷是一项筛选工具,让供给者数目只维持在少数,让具备足够勇气投入大规模生产者,能够脱颖而出。
二、推销低谷:大多数构想要奏效,必须有人推销才行。做生意的人要跟商家或企业推销构想,或跟消费者推销构想;政治人物则要向投票者推销构想。但是当必须扩大规模,组成专业推销团队时,低谷就随之出现。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一样,能率先进入市场又有大规模积极推销团队,这种竞争者就拥有庞大优势。
三、教育低谷:我们从学校毕业后,个人事业生涯就此展开。但是,在我们该学习新知、改善本身技能时,通常就会遇到低谷。
四、风险低谷:自力更生者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有些时候光靠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目前的收入根本无法进行投资。但是,要租用更大的空间或投资新技术,就要承担风险。成功企业家知道,「为了通过低谷而投资(明智之举)」跟「有如赌博那种冒险之举」,两者可不一样。
五、关系低谷:有些人、有些组织日后会对我们有帮助。但前提是现在我们要先花时间和心思跟他们共事。即使现在这样做未必容易,但是建立这些关系却很值得。原本做收发工作、常帮忙跑腿或留下来加班帮忙做事的小女生,现在已经当上执行长。当年她努力工作建立的关系,后来就会开花结果。那些短视近利者绝对无法通过关系低谷,因为他们在艰困时期(而非紧急时期),不肯花时间和精神打好人际关系。
六、概念低谷:因为打从一开始就有一套假定,所以事情才能运作到这个地步,但是为了进入下一个阶段,或许必须放弃原先的假定,欣然接受一套更重要的新假定。改造机构和产业的英雄都这样做,从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到维珍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lines)创办人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从非裔美籍慈善家萨尔玛?华森?乔治(Zelma Watson George)到聪明人基金(Acumen Fund)创办人贾桂琳?娜佛桂兹(Jacqueline Novogratz),都是藉由通过概念低谷,进入另一个层次。
七、自我低谷:当一切只跟我们自己有关时,事情就更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放弃控制,仰赖组织给我们力量。但是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他们没办法放弃控制,他们想成为众所瞩目的对象,所以就会困在自我低谷中、无法脱身。
八、配送低谷:有些零售业者可以轻松的协助配送产品,然而其他零售业者却要求合作厂商付费,不过这些投资还是很值得。想想看,如果产品能够在沃尔玛百货(Wal-Mart)销售,销售量可能比透过网络销售高出许多。不管什么产品都能透过网络销售,但透过沃尔玛百货销售的产品,却要经过千挑万选。
你可以选择放弃 只要你想通三个问题
在适当时机放弃,是很难做到的事,我们大都没有胆识放弃;更糟的是,面临低谷时,有时我们没有放弃,反而变得平庸。
我们觉得想放弃时,接下来就会落入「平庸」这个圈套。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只有两个明智选择:要选择放弃或选择非凡出众。表现平庸就只能当输家。
偶尔放弃,没有关系。其实,经常放弃也没问题。
如果遇到死胡同,就该放弃;如果面临悬崖,就该放弃。如果进行的项目遇到低谷,但是最终报酬不值得我们通过低谷,就应该放弃。如果想对某个适当计划坚持到底,就必须放弃毫无进展的计划。记住,我们没有时间、热情或资源耗在各方面去成为世界第一等。
鼓励放弃,听起来象是异端邪说,但我们还是要提倡放弃。事实上,不但要放弃,还要经常放弃。
如果想放弃(或不想放弃),那么就算成功了。明白「放弃是值得你注意并加以考虑的选择」,就是成为世界第一等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对自己提出下面这三项问题。
问题一:我惊慌失措吗?放弃跟惊慌失措不同。惊慌失措没有经过事先计划。惊慌失措攻击我们、抓住我们,那是一种当下的感觉。
在惊慌失措时决定放弃,这样做不但危险、代价也很高。如同我们所见,最优秀的放弃者会事先决定什么时候打算放弃。我们总是可以晚一点放弃——等惊慌失措过后,冷静下来再做决定。
当我们因为压力大到想要妥协、放弃或屈服时,就更不该放弃。通常在惊慌失措时,我们会决定放弃,但是在这种时机根本不适合做出关键决定。
问题二:我想影响谁?如果现在正考虑放弃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还没发挥出影响力。如果我们打电话给潜在客户,打了十二次都没把生意做成必定会灰心考虑放弃。
个人或个别组织的行为会跟整个市场的行为不同。个人有特定的应办事项和单一世界观,个人有自主权。如果打算成功的影响个人,就必须改变对方的想法。虽然改变别人的想法不是不可能,但却很难。
不过,如果我们想影响一个市场,规则就不一样。市场中某些人当然会考虑跟我们交易。但是,市场是由众人想法组成,在市场中,不同人士要找的东西也不一样。
Google创办人之一瑟吉?布林(Sergey Brin)说:「我们知道只要努力,Google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而且我们知道不久后,大家都会试用Google。所以我们觉得,越晚使用Google,对我们越有利,因为我们会以更好的技术,让使用者留下更好的印象。因此我们从不急着让大家今天就用用看,反正明天会更好。」
影响个人就像爬墙一样,如果刚试几次就爬过墙,那就过关了。如果试了几次都没爬过,通常会发现每多试一次,墙好像就变高一些,更难爬过去。相反的,影响市场就像攀登山丘、不像爬墙。慢慢进步,爬得越高,就越容易达成目标。在市场中,大家会彼此交谈,彼此影响,所以每进步一次,确实会产生扩大效果。
问题三:我正在做哪种可评量的进展?要成功,要通过低谷,就必须有所进展,不管进展多小都没关系。通常放弃似乎太痛苦时,我们就会受困其中,所以我们忍耐,选择不放弃,因为这样做比放弃容易。在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还坚持下去,这种选择简直就是浪费,与其把机会成本浪费掉,不如花时间做别的事,而且做得更好也更开心。
可评量的进展未必是加薪或升迁,可能是一些比较微妙的东西,不只是「幸存就成功」这样罢了。所以真正的挑战是,在原本没有预料到的地方,找到新的里程碑。
如果我们经营小本生意,也让一些顾客很满意,那么继续做也没关系,因为经年累月下来,这些主顾客会帮忙介绍新顾客。我们可以利用新介绍的顾客数目和业绩成长,去评量进展。我们的一致性和市场态度(有时)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努力。相反的,如果生意口碑不好,没有新顾客上门也没有进展,那么何必坚持下去?
当想影响整个市场时,不放弃的重要性就更高。我们应该放弃没有效果的营销战术,或无法吸引目标顾客的特殊产品功能。但是,对市场的承诺必须无庸置疑——在市场中建立基础,比经常更换策略并想办法迅速成功,要容易得多,花的成本也少得多。
组织的情况也一样,我们采用的战术不是我们自己定义的,组织的成败取决于本身对于达成重大目标的努力。当战术跟通过迈向成功的低谷无关——反而让我们陷入死胡同——这时我们就必须更换战术,必须志在达成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