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战警3老万磁王扮演者:必纠41个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6:05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

6、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数轴法),确定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过线减一日,向西过线加一天)。

7、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8、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9、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时)。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太阳方位与日影方向相反。

10、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1、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北球为冬季。

12、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的区别。

13、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p=pgh)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4、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5、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6、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6月),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7、8月)。

18、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9、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最高为南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20、判断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1、注意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

22、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温度、水、生物等;侵蚀作用是动态地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3、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地中海与红海;落基山脉与安第斯山脉)

24、“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向斜山”)

25、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6、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时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7、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低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8、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29、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和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30、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迎风坡与背风坡)

31、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注意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注意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2、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3、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4、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台风中心是无风的,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7、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干旱灾害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更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8、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39、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影响烈度的其他因素——震中距、震源深度、位置、建筑物的抗震性、经济发展水平)。

40、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业的影响)

41、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必纠50个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条件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25),所以并不是所以山区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亚洲水稻种植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以属于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也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水稻种植业。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而我国东部农耕区的家禽、家畜养殖由于商品率低、规模小属于副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土地、水源、矿产资源等也是工业生产经常和必要的条件)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产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多方面。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意大利的普拉托)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的“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聚落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

14、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5、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6、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7、注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数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8、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

19、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20、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1、注意区别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城市的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式;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2、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3、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4、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5、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6、注意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7、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逐渐下降。

28、在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30、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的国家进行: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1、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都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产品。此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2、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不属于生态破坏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33、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4、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35、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是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36、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7、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8、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9、清洁生产并不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

40、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只注重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1、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42、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43、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4、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45、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6、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资源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后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7、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入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8、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限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9、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估算的方法。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

50、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必纠32个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易混点

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大,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最大的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与陆间海的区别。(深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

4、南美洲和拉丁美洲范围的差异:前者仅指巴拿马运河以南地区的美洲;后者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包括整个南美洲。

5、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6、注意北九州与九州的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7、印度虽然是佛教的发源地,但印度居民目前大多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属于地方性宗教,并非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8、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9、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的最近路线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10、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11、俄罗斯国土的四分之三位于亚洲,但俄罗斯传统上属于欧洲,所以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

12、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度,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暖湿气流。

13、美国是三面直接濒临海洋的国家——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直接濒临三大洋的两个国家。

14、我国的邻国除了十四个陆上邻国外,还包括六个海上邻国。

15、渤海是我国的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6、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7、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8、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9、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最强,但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20、注意几条地理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21、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2、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而不是长沙。

23、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以北。

24、我国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些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5、注意我国两个有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称:湖南锡矿山——锑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贵州铜仁的汞。

26、注意鞍山与马鞍山的区别:鞍山位于辽宁省,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两地都是我国的铁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位置相差很远。

27、沪宁杭工业基地中的“宁”不是指浙江省的宁波市,而是指江苏省的南京市。

28、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是在夏季,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降水量和气温。

29、注意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区别:西部经济地带指西部十个省(市、区);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经济地带的全部、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30、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中的“三江”的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三江平原是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中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位于云南省境内;这里的“三江”是指不同的河流。

31、注意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区别:水资源一般指淡水资源(注意水资源概念有“广”“狭”之分);水能资源主要指某一河流所蕴藏的动能。

32、修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不是发电。

必记32个地理概念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是宇宙物质特征的体现。天体系统则是宇宙运动特征的体现,是相互吸引导致的、由相邻天体组成的绕转运动系统。注意不是所有的天体间都会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如八大行星之间。

2、短波辐射与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是太阳系中温度最高的天体,其辐射能集中于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被称为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和大气辐射:指地面和大气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的现象。由于这两者都是温度较低的物体,其辐射集中于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被称为长波辐射。注意: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越强;大气和地面辐射最强时,即温度最高时。物体温度愈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愈短。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运动通称为太阳活动。人类在地球上通过观察太阳光球层黑子的多少与色球层耀斑的多少,可以判断太阳活动的强弱。一般来说,两者增多则太阳活动强烈。通过统计,人们发现黑子和耀斑增多的间隔大约是11年,这说明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

4、地球自传与公转的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H、恒星日(真正自转周期)——23H56分4秒、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3600)

5、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6、地方时、时区与区时

7、大气温室效应

8、热力环流与局部环流——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9、风与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近地面:斜交;高空:平行。

10、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东亚季风环流与南亚季风环流差异)

11、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12、锋面气旋——锋面位于低压槽中;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13、气候要素与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

14、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浆岩

15、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6、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7、地形与地势

18、水资源与水循环

19、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1、滑坡与泥石流

22、农业生产

23、农业生产类型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

24、区位于区位选择

25、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26、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地域结构

27、中心商务区(CBD)

28、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9、可持续发展

30、人口素质

31、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

32、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必明30个地理特征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2、人为日界线两侧的特征

3、两种日界线的特征比较

4、大气的垂直分层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比较

6、风带、气压带的特征

7、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特征比较

8、锋面系统

9、气旋与反气旋特征比较

10、两种不同的地质作用特征比较

11、褶皱的两种类型

12、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貌

13、洋流的作用

14、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

15、农业生产特征

16、意大利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17、城市的区位特征

18、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征

19、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

20、城市地域形态特征

21、城市布局形态特征

22、城市三大功能区的特征

23、人口增长模式比较

24、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迁移特征

25、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口迁移特征

26、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7、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28、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

29、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

30、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必知15个地理规律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

2、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5、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6、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7、“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8、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9、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0、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1、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

13、世界工业分布演变规律

14、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15、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影响

必懂24个地理成因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3、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4、逆温现象

5、“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原因

6、“梅雨”和“伏旱”

7、气候成因

8、大气环流问题产生的原因

9、海洋表面盐度差异的原因

10、世界渔场成因

11、河川径流变化原因

12、我国主要气象灾害

13、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原因

14、我国的地质灾害

1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6、农业区位选择分析

17、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18、工业地域

19、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的原因

20、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因素

22、荒漠化的成因——(1)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土地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多(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发展,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发展;但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备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荒漠类型多、面积广,其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丰富的沙质沉积物有关。(2)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人为因素: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

23、长江洪水灾害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流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爆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灾害。②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③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人为原因:①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弱,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河道、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24、黄河的危害及其成因——黄河的危害在于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一地区降水较少但集中;每遇暴雨,泥沙与河水一起冲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黄河下游的河床目前仍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上升,两岸河堤在遇到暴雨时,随时有决口的危险,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以减少泥沙入河;③组织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治理黄土高原的任务分割到“一家一户”,谁治理,谁受益。

必会6个地理计算

1、距离计算——原理:纬度10的经线长度约为111km;赤道上经度10的纬线长度约为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0的间隔为111cosΦkm。

2、时间计算——地方时计算;区时计算;日期计算(两个日期所占比例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H=900—纬度差;应用:计算楼间距;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纬度计算。

4、昼夜长短计算——计算公式:昼(夜)长=昼(夜)弧经度数/150(小时)=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昼长=(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日出时间*2=(24:00—日落时间)*2;某纬度的昼长=另一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任意纬度的最短昼长与最长昼长之和恒为24;

5、地形图中的计算——坡度计算:相对高度/水平距离;相对高度计算:两点海拔相减;水库储水面积计算: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高度,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陡崖相对高度计算:(n-1)d≦ΔH<(n+1)d

6、气温垂直递减率及其计算——原理: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