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公司波特五力模型:陈竹友谈中国企业的十种文化现象(十)鹦鹉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20:50

陈竹友谈中国企业的十种文化现象

之十:鹦鹉文化

   有一个笑话:说某人去鸟市买鹦鹉,发现有一个人卖的鹦鹉特别的贵,第一只标价1万元,第二只标价2万元,第三只标价10万元。   主人解释说“标价1万元的这只鹦鹉会说一门外语。标价2万元的这只会说两门外语”。   “标价10万元的难道会说10门外语?”买鹦鹉的人问。   主人回答:“不,标价10万元的这只鹦鹉一门外语都不会,它是另两只鹦鹉的老板。”   这个笑语不是讥讽企业老板没有文化,恰恰相反是嘲笑那些有文化却不能将文化转化成生产力或资源的人。不会利用自身优势,人云亦云的人其实就是只会学舌的鹦鹉。企业也是如此,一谓地模仿别人,无自我创新能力、无个性化特征的企业,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鹦鹉型文化”。    阿Q其实也是接触过“革命”的,他在城里就看见过“革命党”杀人和被人杀,白衣白袍,何等的风光。所以他回末庄后逢人便说“我革命了!!”   太多的企业家们也都知道“革命”,也在自已的“末庄”大喊革命。比如企业治理、比如企业战略、比如企业文化建设、比如流程整合、比如ERP、ISO、JIT。。。。。。但这些真正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和功效如何呢?我们从这些“革命理论”中得到了多少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企业对这些原理和知识真正认识的程度和运用的能力如何?真正属于企业自已的核心能力和创新是什么?凡此种种,不得不让我们更深层次去深思和发掘!    企业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运用了多少知识;    企业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最大化地利用了多少资源;    企业不在于你发明了多少专利,而在于你商业化了多少创新!    企业没有自我创新能力,永远只能象可怜的鹦鹉一样跟着别人的后面起哄、被市场的牢笼紧紧围困着,无法成长和也不可能有所突破。    有人说:创新源自模仿。这句话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人之所以为人,实际上就是从对动物的不断模仿和总结中脱颖而出的。最让国人叫好的海尔其实也是一直在模仿别人,不过是他比别人仿模得更早、更快、更彻底、更全面而已。    比如海尔的“6S大脚印”、比如“斜坡球理论”、比如“闭环原理”、比如“对领导回答的几种方式”。。。。等等,只要你翻看海尔的“文化手册”你就会发现海尔的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西方管理理论的“大杂烩”。但他比别人“拿来”的早,比国内所有的国企“拿来”的全。结果变成他自已的“海尔模式”!    如果让我评价,我认为海尔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两点:    1. 海纳百川:他的文化和制度是建立在对先进理论的学习、模仿和溶合的基础上的;    2. 消化执行:海尔没有把西方的理论全盘照抄,而是通过内在的系统有规则地吸收和分解,最重要的是他真正的、实际地执行了。    郭沫若曾经说过:“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吃狗肉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长出狗肉来,鲁迅的《拿来主义》中说“房子还是旧房子,只是换了新主人”。这些话不知我们的企业读起来会是什么滋味?    企业创新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想任何一个了解中国企业现况的人都很清楚,现行企业管理领域内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管理风气日趋严重。    清未渐进式改革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曾上书慈禧太后,对国学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应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句话很受老佛爷喜欢,因为国学毕竟是国人的传统和根本,但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确是我们所迫切需求的。中国近代有三次改革开放的机会,只有现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暂时没有受到阻碍和困难,所以中国人、中国的企业真正成长、学习、溶合东西方先进文化—尤其是工业文明精髓的机会其实才刚刚开始。这种开始来源于我们对国学和传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西方理论的系统了解后才能真正深入到现状的中国企业,特别是现在还不太被正统学者们认同的民企中去充分地发挥效用,我们都任重而道远!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毛泽东在张之洞之后的类似语录,英雄所见略同吧。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培养自已独特的个性,如何才能塑造企业本身的个性化特征或文化,我们无法在此篇中说明,但中国的企业真正成为世界**强,就必须走个性化之路,必须走特色化之路。而这种“个性”、“特色”是绝对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基的。    中国的企业发展历程至今差不多已近30年的时间了,学步期早已过去,鹦鹉必须退出主唱的舞台。    接下来表登台表演的将是、一定是、只能是:龙文化!!   结束语:     到本篇止,陈竹友这斯在全球品牌网谬谈的《中国企业的十种文化现象》业已全部糊弄完工。我想在此说明一点的是:企业都有文化---存在就是合理,但以何种形式存在?存在是否完完美?才是我们企业家需要考虑的事情。    也许,未来十年内民营企业将是中国企业届最强大的力量,这一点已经是无庸置疑的了,但苹果花毕竟是苹果花,要使苹果花变成红脯脯的苹果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人们对走过的路往往会有两种心态:    一种是不断地回头张望,并津津乐道—因为曾经成功过;    另一种是不忍回首,因为曾经失败过,甚至失败得很惨、很丢人。    十年后,如果企业还活着,希望我们的企业家都回头来看今天我们所说的话。    文化只是一种精神,而精神不是花钱能买来的。所以,中国企业的所谓文化更需要了解的是企业精神,而不是“文化”本身。    未来十年,中国的企业届一定不会再有“国企”、“外企”或“民营”之间明显的区分了,因为,只有一种企业最适合在中国存在,那就是:具有中国人文特征的企业才可能成功。这种企业离不开中国文化、离不开中国历史背景、离不开中国人特定的思维模式、也离不开中国企业家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