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ttea奶茶:古典本草药理学及其于经方之应用举隅 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35:13
月經病與四物湯網誌分類:論藥 | 網誌日期:2009-01-25 21:50
早前有位網友希望小弟寫一篇關於婦女經後調養的文章,特別想提及四物湯,現在就寫吧。

婦女月經,流出來的血,由脾土所製造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但保持經血藏在子宮中,不隨時而出的,既賴脾之統血與升提,亦由腎水封藏之功;推動經血流出的動力,就是心陽;將血液儲入子宮,則依賴肺的肅降;而令經血順利地流出子宮,卻靠肝的疏泄。可見月經之來,乃五臟協調作用;月經之病,當然要從五臟考慮。

小弟不是女性,未能親身感受月經病之苦,但見的病人多了,其苦也可想而知。月經之病,不外乎期、量、色、質,和經行不適。經期,指經期準不準、會否來早來遲、每次來多久...... 經量,指經血多少;經色,指太淡太深,甚或黃綠色;經質,指黏稠或清稀、有沒有血塊...... 至於經行不適,則是指來經前或來經時的不舒服了,最常見的是痛經,或痛在下腹,或在腰,或在大腿內側,又有經前乳房脹痛、經行感冒、經行腹痛 (指俗語說的肚痛,不指痛經)、經行泄瀉、經行疲倦等等,未能盡列。

看!這麼多的月經病,女士實在不易做。

我們來看看四物湯吧。四物湯,顧名思義,有四味藥──地黃、芍藥、當歸、川芎。其中,用生地黃 (一般稱生地) 的四物湯叫生四物,用熟地黃 (一般稱熟地) 的叫熟四物。再講究多一些,芍藥又有白芍與赤芍之分,當歸又有歸頭、歸身、歸尾與全歸之別。這樣,四物湯便有多樣配搭了。

地黃是補精血的常用藥,晒乾切片而用的,叫生地;以黃酒蒸熟後晒乾,再蒸熟再晒乾... 經過九蒸九晒 (古時的製法) 製成的,則叫熟地。生地性質寒涼 (能涼血),能補心肝腎之陰血,故對經來急躁煩熱失眠者較好;熟地則性質微溫 (適宜血寒者),且蒸煮後味厚而下沉入腎,專補腎精。血熱的人用四物湯,一般用生四物,血寒的人或腎精虧虛的人,則用熟四物。有需要時,又可生熟同用,不必拘泥。

芍藥分赤白兩種,藥性分別較大,赤芍是活血而性偏涼,白芍是歛血而性平 (不偏寒不偏熱) 的。要活血行血,還是要歛血收血,便要看實際情況而定。赤芍合地黃,便是補精血而同時流動精血;白芍合地黃則是補精血而同時收歛精血。但赤芍活血之力不及當歸,四物湯既有當歸,則不必用赤芍以活血了,所以多數用白芍。

當歸既補血又行血,是治血病的常用藥,也是婦科聖藥。歸頭歸身補血較強,歸尾也補血,但同時活血的力也較頭與身強,市面上最常見的是全當歸,是補血活血兼用的,如果處方沒有註明用頭身或尾,藥店一般都會給全當歸。當歸性溫,能振奮陽氣,助陽氣以生血,助陽氣以行血。地黃與芍藥都是陰藥,太呆鈍,得當歸則氣血流動,才能生精血。

最後的川芎則主要是活血,其流動氣機之力甚強,是血中的氣藥,有了它,則血流暢順不阻滯。補了血,血量便多了,便容易停滯,譬如路面車多了,就容易塞車。川芎不必用得很多,否則走散太過,反會耗血。地黃、芍藥、當歸三藥加上川芎,整個方便活了。

用四物湯,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補血,一個是活血。以補血而言,便是地黃、當歸之功;就活血來說,則是當歸和川芎之效。但補了便要保留,活了不要散失,這便是白芍的落腳點。就是這四味藥,合成這首四物湯,當然還可加補氣的人參或黃耆 (北耆),加補陽的淫羊藿或仙茅,這又要看實際情況而定,不能定得很死。

很多女士在經前會乳房脹痛,這要行氣活血,可用較多川芎;有的經來下腹和腰痛,便要多用當歸;有的經來很疲倦或頭暈,這是血不足,要多用地黃和當歸;有的經後才腹痛疲倦,便要多補血歛血,可多加地黃和白芍;月經來得太早或太多,又可重用歛血的白芍;來得太遲或太少,則可用活血的當歸;月經很多血塊,又可以歸尾和川芎活血化瘀...... 月經上的諸般變化,都能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出來,只在乎是否用得靈活而已。

明天是年初一,恭祝大家新春快樂,身體健康。未知大家會如何度過假期?我可會與太太前往紐西蘭遊覽一番,享受這個遲來的蜜月,稍後再與大家見面吧。

這個外遊,真的想想已興奮了,哈哈!今天再談談寒熱的問題。

寒熱,好像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其實一言以蔽之,就是陽多為熱,陽少為寒。我們說天氣很寒,就是天地間,空氣中的陽氣很少。天氣熱,則是陽氣多。陽少,則水濕亦少,於是冬天乾燥;陽多,則水濕亦多,於是夏天潮濕。這是因為陰從於陽。人的寒熱,也取決於體內陽氣的多少。

人體陽氣充足,自然身體溫暖,精神暢旺,消化排泄呼吸等機能都很好。若陽氣太少,便成為寒,於是四肢不溫,神疲乏力,胃口不開、便秘、容易氣喘心悸等。這是因為陽氣少,不能同時地充足地供應人體各方面所需。陽氣太多就是熱,所以四肢會很熱,精神亢奮,臥床久久不能入睡,消化吸收會很快,會吃很多,卻容易便秘 (寒也會便秘)。或多或少,二者皆是病。

寒熱跟虛實一樣,不能單單以二字來下判斷。人有五臟,可以五臟各有寒熱,有肝熱腎寒者,有心熱脾寒者,有肝肺俱熱而脾腎俱寒者,有陽經熱而陰經寒者,有上熱下寒者,有外熱內寒者...... 我們豈能單以「寒」「熱」二字論之?我最怕病人問:「醫師,我是寒底熱底?」如果我只簡單地說「你寒底」,又似乎太馬虎,但如果詳細地分析各部寒熱,則可能談上一小時也說不完。這其實是很複雜的。

我們先談五臟的寒熱吧。

肝屬木,主陽氣生發,正常時稍為偏熱。肝主疏泄,若疏泄得好,則肝熱會推動全身機能,卻不會為病。最忌者,是肝陽生發,但鬱滯不通。這種「鬱熱」,是很多肝病的成因。又或者肝陽生發太過 (例如休息不足,透支腎精),則肝會由偏熱變成過熱 (肝火),也會引出很多問題。因此,我們切宜調暢情緒,休作有時。偏偏這就是都市人最做不到的,尤其日本人一絲不茍的性格,更令精神緊張,加上不分日夜的生活,易得肝病。肝陽來源自腎精,一旦腎精不足,則肝陽也會減少,甚者出現肝寒,於是容易抽筋 (肝主筋),尤其冬夜抽筋特別多,流清稀眼水 (肝開竅於目),持拿物件不夠力 (肝主握)。

心屬火,是陽氣源頭,當然也是熱的,這是常態,心不熱就大事不妙了。心臟將陽氣源源不絕地外送,不會保留給自己,故心臟本身卻是寒的。若我們長期食寒飲冷,或長期住在寒冷的地方,或長期將冷氣調至極冷,則心臟產熱更多 (身體要抵抗寒冷),這人便感到精神氣力很好,也不怕冷。這時,心臟其實是陽實陰虛的狀態。心臟不斷過量地供熱,本身便更寒,漸漸地,心陽不能暢順地輸送出去,反鬱於心中,於是血液也會隨陽鬱而瘀滯起來。起初只是感到心胸悶熱,到有朝一日,陽氣與陰血不通了,便成為劇烈心痛 (西醫稱這情況為冠心病)。從此,這人便進入陰實陽虛的階段,是可以致死的。歐美國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就是多寒少熱的,因此易患冠心病。肝太熱的人,心也會太熱,這是木生火。當心臟持續地太熱,則心中血液陰津被燒灼被損耗,便會感到心悸心動過速,心煩失眠。

脾屬土,負責運輸轉化,講求陰陽平調,所以不宜偏熱偏寒。一旦脾陽太盛 (脾熱),則會出現消榖善飢 (很易肚餓)、便秘、口瘡牙肉腫 (脾開竅於口)、小便深黃。如果脾陽不足 (脾寒),則出現食慾不振、泄瀉、四肢乏力 (脾主四肢、脾主肌肉)、小便清淡如水或尿少水腫。這與飲食習慣很有關係,多食煎炸燒烤的易有脾熱,多食寒涼生冷的易患脾寒,又久住潮濕地方的易得脾病。

肺屬金,負責陽氣肅降,應該稍為偏寒。肺稍寒則氣能降,能收納入腎。肺既偏寒,自然容易患過寒之病,肺太寒則咳,口不渴,不欲飲,小便清。若肺陽太盛,則成肺熱,氣逆咳喘 (陽性上升),口渴引飲,小便黃。肺之寒,與冰凍食物關係很大,也與外感邪氣久積不出有關。外感了,之所以要流鼻涕、咳嗽吐痰,這是身體在排邪,排清了,這些症狀也就消失。但港人一般都有一個錯誤觀念,就是將症狀當作敵人,要迅速地將症狀消除,才覺得健康。結果吃了退燒藥、收鼻水藥、止咳藥,症狀真的消失了,但邪氣卻積於肺中。一次又一次地強壓陽氣排邪,一次又一次地積聚邪氣,肺陽就會受損,於是肺寒。至於肺熱,則多由肝火引致。

腎屬水,是收藏陽氣的臟,當然要寒。這個寒,是指腎的功能是令人冷卻,令陽氣下沉。當腎中陽氣收藏得很好,身體會涼了,腎本身卻反是熱的。這便是為何夜間睡著了,小便會減少,相反日間小便較頻。腎很熱,儲備雄厚,則陽根充足,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能遊刃有餘。腎陽足,水液就能蒸騰氣化,就能流動無阻,腎陽不足則腎寒,於是水液停滯不行,下壓膀胱,於是時常尿急尿頻,但排尿卻不夠力,或排得很慢,或遺尿。若這情況更嚴重,停水便會下走至腳部,小便反而不多,卻見下肢浮腫。然後水旺乘火,心臟隨即受病,出現心臟肥大、心肌乏力、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這個,是五臟寒熱的大致情況。辨寒熱是如斯複雜的,你問寒底還是熱底,教我怎麼答? 虛實第二講網誌分類:科普 | 網誌日期:2009-01-07 17:50
2009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放了一些假期,總算休息一下,然後,我們又要繼續講書了。

上次講到虛實可以同在,或者是正虛邪實 (正邪關係而言),或者是肝虛肺實 (五臟生克而言),即使是人體的陽氣與陰液,也同時存在著虛實關係。

相信大家都已很清楚的,就是陽氣是無形的,流動中的能量和動力,陰則是身體有形的物質,包括水液、血液、肌肉筋骨,也包括腎精──陽氣的儲備。一般情況下,身體會利用血液中的物質釋放能量,因此,一旦陽氣很旺盛,陰血便會被消耗。當血也少了,則身體便會在肌肉筋骨中提取能量,於是筋肌萎軟,骨質疏鬆,受了傷很難癒合。都市人忙碌不堪,陽氣經常被過量使用和釋放 (《內經》所謂「陽氣者,煩勞則張」),陰血也就被消耗 (《內經》所謂「陽勝則陰病」)。這樣,人便會瘦削了。陽氣不斷被釋放,陰血卻被損耗,這就是陽實陰虛 (或陽盛陰虛)。

這種人,因為血被消耗來釋放能量,所以血的容量很少,吃了一些煎炸的東西,食物中的燥火物質被吸收入血,則濃度很高,濃度一高,咽喉牙肉就會腫痛,這就是港人常說的虛火。又因為血少,所以一旦天氣涼了,身體的熱力被帶走了少許,即令血涼了,於是怕冷;但天氣熱時,身體的熱力被增加了少許,卻又令血熱了,於是又怕熱。因為血少,所以容易受驚 (《內經》謂「肝氣虛則恐」),容易心悸,容易失眠,故陽實陰虛之人,往往易寒易熱,對陰陽平秘的人來說,卻不會如此。

陰虛,其實是陽實的結果,陽氣主導的。

但有些人,因為本身腎精太少 (陽氣儲備不足),根本沒有原料生發陽氣,或肝陽不升 (不能提取儲備),令陽氣釋放得少,則會出現陰實陽虛 (或陰盛陽虛)。或許會有一個疑問,當陽氣被耗損得過多,陰血自然也所餘無幾,卻為何會有陰實呢?

當陽氣不斷被消耗,卻沒有補充時,陰血與筋骨都會被提取能量,到這方面都不敷應用了,到時便會直接在臟腑中提取能量,於是各個內臟都會萎縮。臟腑受損,陽氣便正式告竭,到最後一命嗚呼。

這個陰,不是身體有用的血液水液或營養,卻是積聚起來的陰邪了。我們每天吃進肚子的食物,若陽氣旺盛 (正常旺盛或過度亢奮皆可),則可被脾胃運化,成為有用的東西,不能化的就會變成糞便排掉,一旦陽氣不足,食物便會堆積起來,成為宿便,成為陰實。血液本來也是有用的東西,但陽氣不足了,血便會滯塞起來,成為瘀血敗血,成為腫瘤,成為陰實。流動中的津液全身輸布,濡潤一身內外,也是好東西,但陽氣不足,於是津液便停聚起來,成為水腫、囊腫,成為陰實。這是內生的邪氣。當陽氣不足,則外來邪氣亦容易內陷,與體內之邪結聚,難以排除,於是又致陰實。這個,就是陰實陽虛的情況。

到了陰實陽虛,身體便不會再容易熱氣,相反會很疲倦、怕冷、胃口差 (脾胃不能運化)、嗜睡、泄瀉 (無力消化食物卻有力排出) 或便秘 (有力消化食物,卻無力排出)、水腫......

陰實,其實是陽虛的結果。可以見到,還是陽氣主導的。

陽氣就是動力,就是生命。後者陰實陽虛是比前者陽實陰虛嚴重的。但凡重病之人,一般都先經過前者,沒有治療,或治不得其法,則變成後者。到後者時,因為陽氣不足已達相當程度,所以對治療的反應不大,便會變得很難治。加上陰邪結聚,阻礙氣機,不但增加治療難度,更令陽氣不通,更易形成陰物結聚。這便是為何癌瘤很難治療,消除了又易復發的原因。

我們見到,不但正邪和五臟虛實並存,就連陰陽也是虛實並存的。可以說,越虛的人就會越實,相反越實就會越虛。因此,我們實在不應將一個人簡單地以「虛」「實」二字概括,這太不準確了。 倪海厦谈手脚冰冷的问题:

出现足寒,最早可以在《黄帝内经》中通评虚实论篇,所谓“气逆者,足寒也”.。

正常之人应当阳气下行,阴气上升,所以足三阳经在足表,阳中有阴为正常,所以足面冷是常态,足三阴中只有肾经入足底,肾为少阴,而命门之火正隐藏在少阴中,所以阴经出现阳热之火为常态,于是正常之人就会感觉到足面是冷的,足底是热的,而此冷热相交的结果就是温,此温无论天气有多冷,都是温的,因为是自体内发出的,所以外在环境的变化是无法影响它的。

当身体一出现问题时,手足就会冷,主要是因为手足是人体的最末端,只要阴阳出现一点不平衡时,最敏感的就是先发生在末稍,这是病之始,也是病之终所在,因此中医就可以利用它来协助诊断病人恢复正常了没有?

足大趾是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之末,这是阴之至极要返回的处所,所以是阴之极处,阴极生阳,为了让阳能很快返回体内,所以二阴经交于此大趾上,于是力量最大就是此趾,过去我们用蹲下来来上大号,这是最正确的方式上大号,因为蹲姿可以挤压肝经与脾经,加上大腿压住腹部,于是大便就很快的排出来了,但是现在都使用马桶,采用坐姿,于是造成很多人都无法排尽大便,于是每天都一肚子大便,浊气就发到胸腔以上,造成头脑昏沉,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问题。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網誌分類:說醫 | 網誌日期:2009-03-01 15:02
每年踏入春季,外感總會特別多,「外感」二字,包括西醫的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即流感)、扁桃腺炎、肺炎、氣管炎等等,籠統的來說,就是呼吸道感染。但其實,為何春天特別多?為何春天外感特別凶險,甚至可以致命?

我們回想一下春天的前一個季節──冬,便能找到一些蛛絲螞跡。冬天之時,天氣陽氣封藏,人的腎也特別旺盛,將身上一切有用的東西都收著不釋放。這個時候,我們生活便應該跟自然萬物一樣,將陽氣歛而不用。冬乃腎旺時節,腎會將一切有用的東西儲藏起來,成為腎精因此冬天宜進補,便是這個意思。

我們再看看春天。這是一個萬物萌動的時節,動植物由冬季的歛藏漸漸開始活動,五行屬木,東風發生。人應自然之氣,肝陽也會開始生發,在腎中提取去年冬天的精藏,作為今年萌發的種子。這是自然的,健康的過程。

問題出現了,如果我們在冬天之時沒有好好收歛陽氣,腎中藏精不足,哪會怎樣?

腎精不足,是腎的事情,肝陽才不會理會,只會繼續提取腎精。腎很特別的,當腎精越多,它便越能收歛腎精,腎精越少,它便越容易被肝陽所透支。當我們冬天沒有好好收藏腎精,到來年春天,便很容易被肝抽提太過。肝木太旺,而下面的腎水卻不足,於是肝木便會更加著力抽取,腎水更加不足,很快便出現外大熱而內裏空虛的情況,便會發生傳變很快的流感了。每年到了這個時節都是如此,當年的SARS也是這個時節,實在是由於春天肝木當令所致,東風一起,厥陰肝陽便生發起來了。

問題不在肝木生發,而在於腎水不足,在於冬天沒有藏精。《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載有冬天養生原則──「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跟現代人的冬日生活比較,我們便會發現今人其實一點都不會養生。香港人,哪一個可以早臥晚起?哪一個必待日光(有陽光的時候才出外活動,即不出夜街,不太早晨運)?哪一個情緒安穩,若伏若匿?哪一個去寒就溫(即冬天也很多人飲凍飲、吹冷氣)?可以看到,香港人其實不會養生,不單單冬季不會養生,而是一年四季年都不會養生。在冬天之時,人們照樣地虛虧腎精,使得腎精日益虧少。至春天,東風一起,肝陽生發,問腎提供腎精時,便沒有了,肝陽於是更加亢奮地抽取腎精,腎精被抽取燃燒的結果,是肝火飛騰,故出現發熱 (木生火)、咳喘(木反侮金)等之徵狀,另一方面,又因腎精不繼,陽氣虛脫,出現手足冰冷、胡言亂語、抽搐、呼吸困難、內出血或休克等內脫之危候。這便是為何春天特別多嚴重的傳染病,像流感、禽流感、肺炎、腦炎或SARS的原因了。這些病,中醫統稱為溫病。

《黃帝內經》有句名言,叫「冬不藏精,春必溫病」,所說明的,就是這個狀態了。香港人,實該好好反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