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西游记23集概述:中国周边的电影(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7:10

中国周边的电影(之二)

                                                                刘仰 (2011-01-25) 接前文

   

    世界各国的电影在20世纪70-80年代,普遍有一个不景气的阶段,主要原因是电视的冲击。当时曾经有言论说,电影即将死去,将被电视彻底取代。中国的情况有点不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影有一个突然的繁荣期,这一方面与政治形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当时电视普及率较低有关。因此,在这个繁荣期,老电影、新电影几乎都受到追捧,很多在国际上并不知名的电影,在中国也成为豪华版的译制片,甚至差点成为中国的一种特殊电影艺术形式。然而,80年代中国电影的这段繁荣期很快就过去了,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免费的电视很快进入千家万户。在世界各国,电视对电影的冲击都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然而,“电影将被电视取代”的预言并没有实现,电影还是顽强地复苏了。但是,在经历了电视的冲击后,以及面对电视将长期存在的现实,90年代以后,电影的复苏也导致各国电影都出现了几乎一致的倾向,这就是市场化、国际化。
    电视出现之前,对于一些国家的普通民众来说,电影几乎是唯一的娱乐消遣,比方说印度,电影曾经是广大印度农民最喜欢的文化消遣。那时候的电影具有本土化、小制作、数量多的特点。免费收看的电视出现后,小电影难以生存,现实主义题材也失去了优势。此后电影的复兴大致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大制作、非现实、历史化。这是回避电视优势、突出电影优势的必然。它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原先在相对狭小的市场能够生存的电影,不得不往外扩展。像印度这样自身市场就很大的国家,所面对的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也开始出现跨语种的大市场电影。
    另外一些自身市场较小的地方,电影为了生存,开始出现多国联合拍摄的新形式,以实现一部电影同时占据多个市场的目标。在亚洲,合拍片的方式,最早出现于日本。对于本地电影市场来说是降低成本,或者说是扩大市场范围。这种方式在欧洲国家也开始出现,美国也有此类合拍片,但并没有成为主流,因为,要把差异较大的欣赏口味融到一起,并不是很容易,好莱坞主要还是“以我为主”,经常出现一部电影全世界通吃的局面,这类电影往往被称为“大片”。伴随着世界一体化,一部电影的海外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

   

    电影不得不靠大市场来生存,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原先本土化特征鲜明的电影,特色日益消失。因此,当初某些亚洲国家在反抗中形成的电影传统,逐渐被统一市场所淘汰。小制作、小市场的电影因无法与电视抗衡而难以生存,大制作、大市场的电影为了追求欣赏口味的一致性,避免文化差异而造成各地市场接受程度的差异,“商业大片”往往具有一致特征:玄幻的、视觉的、色情的、暴力的、搞笑的。因为,这些内容比较容易跨越多种文化。“商业大片”与现实越来越远,纯娱乐化倾向日益突出。
    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中,各种类型片大量出现,仅暴力电影就有功夫片、枪战片、战争片等形式。韩国电影的异军突起,也与暴力电影有关,其中女性暴力算是一个新形式。泰国电影的崛起,也得益于市场化的类型片,这个佛教国家的电影,除了以暴力电影为特色外,还有就是恐怖片,恐怖电影可以看成是暴力电影的一个分支。这两种类型片事实上与泰国的佛教传统并不吻合。色情片作为一个类型,在一些国家形成了特殊的、稳定的市场,尤其以日本和美国为突出。欧洲则大量输出玄幻题材。美国的各种题材都不忘英雄主义,甚至把英雄精神延伸到科幻题材的外太空。
    电影的世界性市场运作,显示了一个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性,文化上越是强势的国家,越是容易把自己的电影打入别国的市场。这种文化强势,与文化价值上的优劣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多在于文化输出的强势,话语权的强势。在这个问题上,亚洲国家与欧洲相比,几乎都处于劣势,因而难以同欧美国家的商业电影相抗衡。如果要与文化强势的欧美电影抗衡,在大市场的前提下,亚洲国家的电影在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本土文化,在价值观和欣赏趣味上,与欧美电影保持一致或接近。恰如泰国这个温雅的佛国,其电影不得不充满暴力和恐怖,以占据泰国以外的市场。这个特征就如同日本的色情电影,也已跨出日本领土。
    在面目单调的商业电影席卷全球的时候,有两个亚洲国家的电影值得注意,一是印度,二是伊朗。印度电影近年来也不同程度上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暴力、色情、恐怖等类型片,在印度并没有很大的市场。印度电影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之一是它自身有较大的电影市场,在自己的这个电影市场中,本土文化如果受到重视,就比较容易成为一种天然的保护,抵抗外国电影作为外来文化的重大冲击,从而保证自身电影产业的繁荣。伊朗则是另一番景象。在巴列维国王当政时期,伊朗电影几乎是美国电影的天下。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在文化上极其鲜明地与西方文化划清了界限,政治成为本国电影市场的重要保护,伊朗电影由此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一反全球化潮流中千篇一律的商业电影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中国来说,电影的商业化也是难以摆脱的命运,但是,究竟是走国际化路线,还是本土化道路,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语言统一,13亿人口是最大的潜在电影市场,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尚未被充分开垦的、最为肥沃的电影土壤。中国电影如果在开始阶段就走国际化路线,很可能会失去本土市场,使得国外电影率先占地为王。因此,中国应该借鉴印度的经验,首先以本土化为主,在强调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本土电影,让中国自己独具特色的本土电影尽快占据本国市场。这是电影产业商业战争唯一可以获胜的道路。只有先做到这一步,未来,当中国也形成自己的强势文化后,中国电影才可能“以我为主”地向海外市场发展。否则,中国电影只能沦为以特色性类型片为生的处境,无论如何都与一个大国应有的身份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