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美女踩踏小说:楮墨丹青 吴门俊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47:44

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杰出人物,在十五、十六世纪,这一画派推动了近古文人画的发展。他是沈周的学生,山水、人物、花卉,皆其所长,而以山水画题材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是青绿山水,创立了极具文人画意趣的小青绿样式,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艺术风貌是多样的,他泛学诸家,兼收并蓄,其作品有些近似沈周风貌,其中又受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影响最深,从而形成了“粗文”和“细文”两种主要画法。“粗文”山水除受沈周熏陶外,还融入马远、夏圭粗劲刚健的用笔和赵孟頫以书法入画的运锋,与吴镇的淋漓酣畅的墨法。如《溪桥策杖图》轴、《仿吴镇山水》卷、《古木寒泉图》轴等。这些画笔致粗简,苍劲豪迈,反映他画风的另一个方面,也是主要方面。他的“细文”山水,有青绿的,如《兰亭修禊图》卷、《惠山茶会图》卷;有着色的,如《江南春图》轴;有淡着色的,如《石湖清胜图》卷等,文雅秀逸,以工细见长。这些都主宗赵孟頫,也融入元四家和二米笔墨。他的水墨山水,则取王蒙的缜密,黄公望的虚灵和赵孟頫的秀雅,如《绿阴长话图》轴、《听泉图》轴等。
文人画多以清高、超脱为他们的理想精神境界,他们的作品,大抵多小桥流水、危崖曲径、松壑修竹、草堂庐舍。水有净化功能,危崖有超尘作用,文徵明的画也是以这方面的题材为内容,他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写实景。
这类作品具有较多的现实性和生活内容,如《石湖图》、《天平纪游图》、《江南春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册等。这些作品描绘了画家自己熟悉的家乡环境,反映了“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以吴会为最”的热爱故乡之情,同时也是对苏州和江南的秀丽湖山的讴歌。以《石湖清胜图》(图1)(纸本,上海博物馆藏)为例,此图作于嘉靖十一年壬辰。石湖位于苏州西南的横山下,“广数里,深不盈仞。湖西面为山,山下及东南北三面多良田沃壤。夏秋湖风作时,波涛澎湃汹涌,势将挟山走石;风定波平,则一碧万顷,天境在目”。南宋诗人范成大曾营别墅于此。作品取风平浪静的情景,楞珈山麓蜿蜒入湖,近景取越溪桥与行春桥。中有三五行人,悠然闲步其间。它既反映了画家的生活情趣,也绘出了石湖胜境。
描绘文人或士大夫所居的园林别墅、庭院馆阁也是文徵明写实景的一个主要题材。由于这些实景多为群体景观构成,画幅也以长卷或巨册形成。如他的《拙政园图》册,就是有名的巨作。又由于这园林别墅、庭院馆阁均为客观存在的现实景物,因而在艺术构思时,就具有很大程度的写景性。如现存的《天平纪游图》是他三十九岁时的作品,他突出写了苏州天平山万笏朝天的视觉印象,在表现手法上显得拘谨、平板,写实意味很浓。 
他的《真赏斋图》(图2)(分藏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为其好友华夏所绘。华夏无锡人,富收藏古书画、器皿,号称“江东巨眼”,故以“真赏”名其斋。此画用心之处,不在描绘斋室建筑,而是根据斋名寓意。图中画茅屋两舍,其中主客对坐品茗清谈,庭院有突兀奇石、松柏虬枝,如盘如盖,梧桐缀荫,修竹掩映,背景是一抹远山,为斋室增添了清雅幽美的气氛。文徵明在这里巧妙地把自然山水与园林景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以园林景物为主,具有山水围绕园林而存在的艺术特色。
《南窗寄傲图》卷(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这幅画突出典型的园林小景。画面中主人凭窗远眺水天相连,俨然一幅完整的山水画。而人物四周,则是庭园小院的景致,颇有“天地人吾庐”的诗境。
第二类 即兴写意山水
即兴写意山水,在他的作品中是很多的。如《古木寒泉》、《溪山积雪》、《潇湘八景》、《千岩竞秀》、《金焦落照图》、《绝壑高闲图》、《绿荫长话图》等。即兴而作,无拘无束,任意挥洒。他的山水画技法是在沈周简朴、深厚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技法,与此同时,他还广泛地吸收了宋元以来许多名家的优秀技法。例如:《云山图》(见日文版《支那名画宝鉴》)就显然融有米芾和高克恭的风格。他既精于水墨山水,又长于青绿山水。《春深高树图》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文徵明所作的一幅青绿山水。这幅画的山石用重色石绿石青画成,勾法简约自然,有浓重的苔点,树色笔法精细,有夹笔、点笔。老树枝干蟠曲,分出明暗,小树的外形和点叶的浓淡,颇具变化。他在五十岁左右所作的《绝壑高闲图》,描绘深山中,一叟跌坐石上,一叟拄杖而立,一童子捧茶侍候。用浓重的墨色画出高岩密树的荫爽境地;山石用小斧劈皴,用浓墨画出尖细小草,松针细密,点叶纷披,从中看出他是在综合运用各家的技法。他在八十岁时画的《古木寒泉图》,近处苍苍古柏,伟岸高松。背景是危崖悬瀑,景似繁实简,似迫塞却又空灵,笔法刚柔递变,墨色浓淡交错,堪称佳制。
第三类 摹古 
从现存的作品中,他摹仿宋人的有《摹李成寒林图》两本和《仿董北苑山水》、《仿米氏山水小卷》、《赵文敏沧浪濯足》等。仿元人的数量更多,特别是仿赵孟頫、倪瓒和王蒙三人。《明史》本传说他“山水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赵孟頫”。《明画录》说“其山水出入赵吴兴、叔明、子久间,兼得北苑(董源)笔意”,但在其他著作里,大多提到他学“元四家”最有心得。他临仿倪瓒的笔意,在具体的笔墨上进行揣摩。从现藏故宫博物院题有“徵明戏仿倪云林”《江南春图》(图12)看,一派萧疏苍古,娴熟的拖笔披带皴与简远的渴笔构思极具倪瓒笔意。他仿王蒙的作品有弘治十四年(1051)的《黄鹤山樵山水》和嘉靖十年(1540)仿王蒙画《松坡高士图》,这时他已七十一岁。从这里我们可以认识文徵明继承传统和形成他自己绘画风格的渊源。
第四类 花卉和人物
文徵明的花卉数量也不少,从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看,自然也属于文人画的范畴。菊花、兰花、水仙都是他入画的题材。他曾学苏轼画过朱竹。他用生动的笔墨来表现这些花卉的美和特征。从他画的菊花、水仙的表现技法看,和沈周、陈淳最为接近,有一脉相传和互为影响的渊源,但在风格上也有一些差异。沈周简朴天真,陈淳清新豪放,文徵明的花卉则秀逸自然。在花卉中他酷爱画兰竹,自题《兰竹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云:“余最喜画兰竹,兰爱子固、松雪、所南,竹如东坡、与可及定之、九思。每见真迹,辄醉心焉,居常弄笔,必为摹仿。”他画的兰有“文兰”之誉。他临赵松雪《兰石图》,但两人所处的时代毕竟不同,所以两家的兰竹也有明显的区别。元人的兰竹有其委婉蕴藉,中和典雅。赵孟頫就具有这种笔画清轻、虚婉内蕴的行书笔意,君子气很浓。而文徵明的兰竹,君子气已经淡化了。元人的清雅寂静已被繁茂疏放所代替。兰叶繁密,纷披反复,如网交织,间以长松短树,坡石流水,并且在传统的兰竹画中,加进了禽鸟,雅俗的界限渐失泾渭。
文徵明很少画仕女,《湘君湘夫人图》(图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他四十八岁时所作。湘君湘夫人似乎正在往前走,长裙拖地,前者持扇回顾;后者头稍昂,目光下垂,两者都流露出凄凉神态。在这幅作品中,无论人物造型与设色,都有着六朝时代的遗意,很明显他是继承了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的传统,衣纹的处理也很近似。
笔走龙蛇 名雄天下
文徵明学字,从临苏(轼)字入手。其父文林亦为苏体,父友吴宽的字亦是苏体,这些对他不无影响。他曾以弟子礼从李应桢学书。李把用笔的起落转换、高下疾徐,结体的大小向背、长短疏密等技法,传授与他,同时还指出只会模仿前人的是“书奴”,为书者应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些话对他启发很大,扩大了他学习的范围,对他后来自成一格的书体,起了一定作用。促使他刻苦钻研书法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应试时,因字写得不好,而被取消乡试。从此,他努力学习,专心临摹智永写的《千字文》,每天临写一遍,从不间断,直到晚年。
文徵明的楷书,五十岁前临智永和学宋元笔法较多,主要受智永和赵孟頫的影响。行草书是苏轼和康里的风格。这个时期的作品,见到的有《高士传》、《湘君湘夫人图》题词和《题赵魏二公帖》,字体精细,韵致妍美。他写的《文信国诗》行书,也是苏体风度。这些可说是他早年书法的代表作。
五十岁以后,他官翰林待诏。丰坊说他“因书诰敕,颇兼时体,渐尚整齐”。这一时期和前一阶段小楷不同,规矩的欧体较多,结构比早期整齐劲健。归田后,他的书法已脱去宋元藩篱,专法晋、唐。王世贞说他:“待诏小楷临二王,精工之甚,惟少尖耳。亦有作率更(欧阳询)者。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黄、朱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这时,他的行书亦大有改变,康里的雄犷,河朔风貌很少,在印本中,有《阿房宫赋》、《赤壁赋》、《感怀诗》、《千字文》等,可见其神韵风致。八十岁以后,大字仿黄庭坚体,在百爵斋的《早朝诗》里可以见到。
文徵明的隶书,很早得名,李东阳以隶书称著,他见到文徵明隶书后谓:“吾之隶,文生之隶,蔑以加矣。”其隶书多用在写碑版里,如《乡饮酒碑铭》、《春草轩记》等碑刻,可见到他健劲的笔势。

文徵明的书法作品,写得最多的除(千字文)外,就是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据一些著录题跋所载,他的书法作品或在游湖舟中写成,或则夜不能寐而书,或闲窗无事,或墨有余渖,大抵都是即兴之作。他八十岁以后所写行书《赤壁赋》已臻化境。他融合诸家之长,独成一家,几乎看不出是受那家影响。他最后写的《赤壁赋》离他去世只有四个月,更显得沉着凝重。
总的说来,文徵明在人品方面的清高耿介,在绘画书法方面的成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作品对于丰富我国的艺术传统是有很大贡献的,他作为明代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可谓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