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2超清:国民性思考之四:谈谈国人继承的劣质遗产(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14:40
国民性思考之四:谈谈国人继承的劣质遗产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5月29日 10:00:35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我国农耕文明时代,家庭和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经济核算单位,也是消费单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国古代的社会关系被概括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家庭关系占五分之三。古代中国人道德的核心是忠孝。忠是对皇上而言,孝则针对家庭。一个人的最高志向,常常是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家庭和家族之内,互相关爱,互相照顾,同进同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不能离开家庭和家族这个团体,否则难以在社会上生存。一个人被家族除名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不仅死后不能入祖坟,更意味着他从此不再享受家族的保护和照顾。特别是在危难的时候,在受到外族、外人欺负的时候,这个损失的严重性尤其突出。家庭关系之外,是朋友关系。这个概念非常宽泛,实际上是家庭与家庭间的关系,有许多具有姻亲关系,没有姻亲关系的则结成干亲关系,或结拜弟兄之类。这是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延伸,映射出部落联盟的影子。于是社会形成了一个个圈子,或曰利益共同体。这一个个圈子全都具有排他性,相互之间是竞争的关系,冷战热战不断。所以,中国人对非亲非故的外人,态度一般是冷漠的。如果发生争执,发生不愉快,最后戏剧性地发现双方原来是同一个圈子里的,就会哈哈大笑,说:“大水冲了龙皇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于是拱手作揖,一笑泯恩仇。这样的社会结构必定是松散的,没有外来入侵,没有到大家的利益都受到威胁的时候,不可能产生凝聚力,所以总被人称为一盘散沙。
有学者说,中国人没有公民意识,只有臣民意识。他将中国和外国比,说古希腊人很重视社会责任,有种种教育的方式,包括一些仪式,如成年礼就是一种把社会责任加在他头上的仪式。为什么希腊会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这种东西出现,我猜想,可能与希腊的地理环境有关。那里土地贫瘠,又是山地,人们分成了一堆一堆,而不是中国这样的大一统。为了安全,人们结成了一个个城邦,城邦是他们的利益共同体。那里的居民都必须对共同体的利益负责(如同我们对家庭和家族负责),于是就形成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后来城邦消失了,国家扩大了,但精神的稳定性导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留了下来。古代欧洲的野蛮民族的利益共同体是部落,他们对内实行普世之爱,对外实行残酷的抢掠。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对群体负责,这就是他们的社会意识。他们征服了罗马之后,与希腊古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这种类型的利益共同体,与中国在相对比较封闭的、大一统的农业文明中产生的家庭利益共同体是很不同的。他们也重视家庭,也重视社会,把社会看作家庭的延伸,在对家庭负责的同时,也对社会负有一份责任。
中国人除了对家庭负责外,还要向皇帝负责,对国家负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个意思。但国家是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虽然皇帝被描绘成全民族共同的家长,人民叫做“子民”,清朝叫奴才,他任用的官员被说成是百姓的父母官,但是,这种教育并没有改变皇家与全国千千万万家庭之间的竞争关系,它们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人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依靠皇帝的家庭家族富贵,以提高自己家庭的地位,但他们内心的竞争意识并未完全死去。他们总说“某家的天下”,一有条件就谋划着取而代之,也乐意看到它被其他民族所取代。清朝大军占领南京南明小朝廷之后,“豫王往南门报恩寺拈香,男女观者如堵,甚有挤死者”。无名氏所撰《江南闻见录》如此记载。他们是如此热切地争相一睹征服者的风采,根本不同情明朝被推翻。国家是朱家的,我为什么要爱它?也有人忠君,那是不忠要杀头,忠了可以富贵,要不就是愚忠。更多的官员关心的是在新朝的位置。“文武各官争趋朝贺,职名红揭堆至五尺者凡十数处。”“文武官员及乡保、方长等,送币帛、牲醴、米面、熟食、茶叶、糖果、烟酒等物于营,陆绎塞道,举国若狂。”这种情况使人伤感地想起柏林墙被推倒时的情形。有网友说得好,当人民没有被当成国家的主人的时候,不能指望他们能真心爱国。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思考。人民既没有国家观念,也没有社会观念,只有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社会就很不健康,很脆弱了。这偏偏是当今的中国人从祖宗那里继承的一份不怎么好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