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物娘类的轻小说:当下理财需知15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29:44

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 当下需知15条

2011年12月09日 08:50
来源:钱经

张曦元 吕世威 林琳 张登辉 龚博

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

钱经》创刊的2004年恰逢"理财元年",也是国人理财意识大觉醒之时。《钱经》伴随大多数读者跨越了两个生命阶段--从青青子衿到志气克壮。

7年转瞬即逝,当时设定的那些理财目标都实现了吗?一套房产、一辆新车、一笔养老钱、孩子出国上学的钱。

这7年,中国人越来越富,关注理财的人越来越多(《钱经》卖的越来越好就是例证之一),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透明,但是--因"理财"而起的钱祸也越来越多:

今年5月,在北京一家贸易公司当出纳的29岁青年小谢,炒国际现货黄金,亏损18万,押上全部身家也无法翻本,走投无路下,利用工作之便,分10次挪用了单位2570余万元资金,还指望捞回本。后因亏损严重还款无望而自首。

瞎理财的故事更多--

一位读者与《钱经》分享理财失败的故事:自2007年4月开始炒股,当时还差2万元就能还清房贷,以为进去几天就能把2万赚到。结果呢,4年半过去了,当初的本都亏没了,房贷却要20年才能还清。

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

这也是本期封面文章的初衷,《钱经》编辑部倾巢而动,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理财者,有身处一线的理财顾问,也有名声斐然的理财专家。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作为年终大礼奉上。

1 买股票不是理财

2 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

3 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

4 人生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

5 不要早结婚

6 卖掉房子去投资

7 别指望靠保险赚钱

8 赚自己能赚的钱

9 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

10 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重要

11 隔靴搔痒更安全

12 投资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

13 风物长宜放眼量

14 外人田里有肥水

15 花大钱买贵货

理财五宗错

理财过程中,我们可能都犯过这样的错。

追涨杀跌

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

1711年,有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牛顿也在当年投入约7000英镑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仅仅两个月就翻了一倍,经过"认真"的考虑,牛顿决定加大投入。没过多久,南海股票一落千丈,牛顿血本无归。

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

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

十三年前,河南原阳县农村马老汉把多年自己的血汗钱--8万元人民币埋了起来,为了找到一个保险的地方,老汉在床下刨了个一尺深的坑,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坛子,把8万元纸钞用塑料布层层包裹储存。现在。看看这笔钱的下场,纸钞有的紧紧地粘连在一起,有的则已经发霉变软,一碰就成了碎片,甚至碎末。即使这些钱完好无损,10多年的时间购买力也贬值了至少三倍。

"全情投入"

炒股炒黄金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

经济学家阿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发明了可显示卡片指数系统,他曾借款以优惠权购买一家公司股份,大危机爆发后,股票一下子成了废纸。亏损的这笔钱里除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也有妻子,妹妹和其他亲属的储蓄。一夜之间,众叛亲离。

什么火投什么

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

1996年香港最火的投资正是炒楼,普通人炒楼花,有钱人炒豪宅。香港演员钟镇涛与前妻章小蕙短期借款1.54亿港元,"炒买"港湾道会景阁4607室等5处豪宅和其他项目,1997年亚洲金融[2.78 0.00%]危机,香港楼市大幅度贬值。由于部分贷款利率高达24%,其所余本息滚至2.5亿港元。在2002年章小蕙、钟镇涛先后宣布破产。直至现在,钟镇涛仍然没有完全从当年的危机中摆脱。

太能花/太吝啬

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

14.外人田里有肥水

汇率进一步市场化的条件在逐步形成。与此相关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完全可兑换,这件事情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毫无疑问将被不断推进。事实上,资本账户的可兑换在很大程度上正在逐步实现。如果一定要算一个数字的话,按照IMF(国际货币组织)的标准70-80%的可兑换项目都已经可兑换了。只差一点点,百姓自己能够把存款完全不受限制的转换到外币这件事。也是一步一步,让我们老百姓直接出国投资。为什么这么讲,从百姓个人的利益考虑,国外有巨大的投资回报的空间。我们不要只看到欧债危机,看到美国经济情况不好,看到华尔街指数下降,这个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事实上带动了苹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英国石油BP、美孚公司、宝马公司等等大企业的股价上涨。用中国人俗话来讲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难道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储蓄者只能隔岸观火吗?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布局到这些优质的金融资产上去。让我们的百姓获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企业的股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的部分回报。

15.花大钱买贵货 "他们花起钱来总是大手笔,但生活中却节约朴素",韩国投资专家朴容锡在描述新生代富豪时说。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朴容锡花掉7年的时间约访了681位30-40岁的亿万富翁(40亿韩元以上,相当于2200万人民币),其中一位受访者是在釜山经营高级日本料理店的孙泳雨先生(40岁),他说,"花大钱去消费,我是有原则的,我花了大钱买的东西至少能使用5年以上,如果那是一件能使用5年以上的东西,那么你就要毫不吝啬的买下来,这才是真正的节约。你得购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散发气质和品位的物品,至于冲动购物,那是绝无仅有的事情。"钱到底去哪了?每个月接到信用卡单时,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惑--钱无声无息滑过指缝。几乎每位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置装费大把花出去,还是觉得没衣服穿。"你是愿意每次每件衣服穿出来都非常漂亮,很有自信,还是看起来不怎么样,很一般还凑合的,这种感受完全不一样的。整理衣柜时会发现,好多衣服都是随便穿穿的,买的时候不贵也说不上太好,真的要出席一个场合时,总是那些当时买的时候有点肉疼的经典衣饰能派上用场",财经节目主持人李南说出多数女性心声:"现在回头看看,我买的最成功的物件是一套意大利的名牌瓷器,当时买的时候挺心疼,但因为喜欢,一件一件配齐的。买了也不是把它们挂墙上当摆设,而是自己用,用惯了好东西会自然提高生活品质,朋友来到家里坐坐,也都对这套瓷器赞不绝口。"一双质量好的皮鞋,只要保养得好,穿上10年也崭新如初;一张经典的实木好床,即便连续睡上10年,也结实如新;一套红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钱。虽然大家都在说LV贵且不值,但花同样的钱,买一个经典皮具可能比买十个"随便背背"的包划算得多:第一,当时绝对贵,下次自然买的少;第二,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不考虑你的彩票中奖、远方表姑妈留给你一幢四环内的房产、以及你的创业成功--这几乎都是小概率事件,那么,你会发现一个残忍的事实,大多数人一辈子能赚多少钱是固定的,就像thinkpad笔记本的开合次数,十万次,被设计师计算在册的。开关越频繁,坏得越快。也意味着,这一块钱花在这里,你就不能花在另一个地方;花在现在,意味着你的未来少了一块钱。

会花钱并不比会投资容易,怎么把有限的钱花得更有效率?《钱经》给你三条建议。

花大钱买贵货,但不要勉为其难如果购买了大房子或者高级轿车带来的是一大堆贷款的话,《钱经》的建议是,别买。

投资要保值增值,消费也要尽量把钱花在能保值、增值的物品上,比如买耐用消费品,而不是用了就扔的低值易耗品。比如红木家具、限量版的皮包。

购买经历,而不是物品当我们考虑如何花掉富余的闲钱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购买各种东西--一辆新车、更宽敞的房子、最新潮的家电,或者是新衣服。问题是,购买这些东西带来的激情和快乐不能维持很久,甚至会很快消退。更糟糕的是,它们也许会变成不幸福的根源,一段时日后,汽车可能刮花,房子需要装修,家电会损坏,新衣服变成旧衣服,所有这些,在购买时令我们无比着迷,而最后却成为累赘,令人烦恼。如果我们把钱花在享受各种经历上,这种情况就极少发生了,比如,出去和朋友一起聚餐,或者带上孩子去游乐园玩耍,再或者一家人出国旅行。这些经历不会变得老旧,也不会令人生厌,取而代之的是珍藏的记忆。多年之后,享受回忆,会觉得无比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