浜尾京介爱上大辅图片:元-黄公望绘画作品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8:01
  

元-黄公望绘画作品欣赏  

转自:网易  -  李梨的日志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公望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为养子,这位黄公年已九十,膝下无子,得子万分欣喜,笑道:“黄公望子久矣!”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字子久。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之首,后人把他与吴镇、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名称】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绢本,浅绛,横57.2厘米,纵139.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此画表现出来了。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此图摹本传世甚多,此是唯一真本,至为珍贵。画中自题“至正元年十月,大凝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一。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名称】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横43.8厘米,纵10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名称】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年代】元代
【简介】长卷,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前半卷《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在全国两会总理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借用一件古代名画来表达祖国一统的希望。他说,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甚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犹如此,人何以堪。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卷

 【名称】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卷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设色,尺寸:29.7×28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冈峦平列,寒林映带,山峰遥对,天空以朱砂点出一轮红日,生动地展现出雪山初晴的景象。通幅皆用水墨,唯太阳用鲜红色,构思颇为奇妙。

 

  快雪时晴图卷(局部图/李梨截图)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名称】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绢本,水墨,纵117.2厘米,横5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为黄氏晚年永墨山水画之杰作。

 

 

元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名称】元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74.2厘米,横36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富春山,是黄公望最喜爱和多次表现的山水题材之一。图中描绘一座高耸兀立的富春大岭,山顶光洁明润,山腰石隙间树木茂盛。右侧绝壁幽涧,飞流直下,一桥悬空,连接左右两壁。左侧山腰上,一条山道在绝壁之间逶迤穿行,向山谷纵深方向延伸而去,路边山凹间树荫之下,数间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后。逶迤的山道,下临江面,江水平静,绕着绝壁缓缓流动。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

 

黄公望   溪山茅屋 

 黄公望 (款) 辛卯(1351)年作 溪山茅屋 镜片  34×23.5cm

 

 

黄公望 1347年作 溪山图 立轴

钤印:大痴、□园老人
题识:至正七年秋八月廿有五日,大痴学人黄公望画。
题跋:空蒙烟水浸浮岚,幽意都归白鹭滩。欲向此间结茆屋,佳山镇日饱游观。淞上钓鳌叟陶振。
吴玉题签:元黄公望溪山图轴。壬寅春暮吴玉。钤印:吴玉长寿
藏印:南海黄氏天蠁楼印记、黄肇沂咏雩印、吴灏、怡斋、绿溪山庄考藏之印、吴玉珍藏、秀水唐氏、赤云堂书画印、张则之、张乐思
       由“天蠁楼”旧藏黄公望《溪山图》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款署“至正七年秋八月二十有五日,大痴学人黄公望画”。
       此图根据收藏印可以判断它的收藏与传承。 “张乐思”、 “张则之”二印,就是明末清初大收藏家张则之,他是镇江人,在苏州阊闾门外,买了一处豪宅,又在北京买了一处住宅,把他从江南收来的书画卖给梁清标、高士奇等人,此内容可参考国际一流学术著作《南画北渡》(台湾石头出版社出版)第六章,专门有张则之的记载。后来,此图流传至嘉兴著名藏书楼“绿溪山庄”主人唐淮手里。唐淮是嘉兴秀水人,乾隆庚辰进士,由翰林转御史,后出典云南试。以疾归家,有绿溪山庄,喜藏书画,其藏章有朱文方形“秀水唐氏”和长方形“绿溪山庄收藏之印”,均于此图可见。又由“南海黄氏天蠁楼印记”和“黄肇沂咏雩印”二印可知至于该图后归广东“天蠁楼”主黄咏雩。著名画家、鉴藏家吴子玉于1962年暮春为该图恭笺“元黄公望溪山图轴”。

 黄公望 (款) 丘壑林峦 立轴

题识:至正庚子正月二日大痴老人作。
题跋:△前辈论画于元四大家云:黄子久特妙风骨,风骨二字即气韵也。画家六法惟气韵生动乃在生知,非可学而至。此幅用笔,如天池石壁图并擅。丘壑林峦幽邃,望之无尽,识者能于斯参气韵,思过半矣。査士标题。钤印:梅壑氏一字曰二瞻
          △一峰学董叔达,少变其法,以自成家。此故其匠意之笔,后来独启南妙得其传。叶庐菼题。钤印:韩菼之印、元少
鉴藏印:陆氏叔平、包山子、礼耕堂、穆倩氏、醇士、垢道人程邃、曾益谨藏、广陵李书楼珍赏图书、皇十一子、査二瞻、
 

 

黄公望 (传) 江山览胜图 手卷

题识:至正二年(1342)夏五月望二日,画江山览胜图于云间玄真道院。大痴道人黄公望记。
引首:黄子久江山览胜图。丙申九月望后二日,中书舍人程南云篆。钤印:南城程氏

 

 

黄公望 (款) 秋林烟霭图 手卷

钤印:大痴、黄氏子久
题识:至正二年七月既望。大痴道人作。
后纸:1.胡俨(1361-1443)题诗,款署:永乐十五年岁在丁酉七月,豫章胡俨题子久秋林图。 钤印:梅楼山房
2.竹斋道人题诗,款署“竹斋道人题”。
3.杨士奇(1365-1444)题诗,款署“杨士奇题”。 钤印:杨氏士奇
引首:秋林烟霭 。 钤印:玉山完璞、金粟如来
签条:黄大痴秋林烟霭真迹神品。虚斋珍秘。何维朴题。 钤印:朴印
鉴藏印:春晖堂法华图绘、恰有真山似镜中、西庐主人、王衡(二次)、文水道人、玉堂清暇、征仲父印、真率斋、王守之印、刘氏寒碧庄印、臣恕私印、蓉峰、蓉峰鉴藏、刘恕珍玩之印、曾在寒碧庄主人处、刘恕、寒碧主人、寒碧主人、花步刘氏家藏、寒碧主人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虚斋审定、虚斋珍赏、莱臣心赏、虚斋至精之品、吴兴庞氏珍藏、虚斋秘玩

 

黄公望 (款) 陡壑密林 立轴

介绍:
题识:至正十一年四月十日,大痴道人作。
钤印:子久
鉴藏印:端方所藏书画真迹之印
弘仁题:庚子仲冬,渐江学人弘仁题。

 

黄公望 1298年作 秋山雨霁 立轴

题跋:一榻悠然乐事多,四时风景复如何。远溪水色清流玉,排闼光凝翠拥螺。静里研朱将点易,醉中邀月鼓琴歌。知君所好无尘趣,肯许吾□见访过。王问题。钤印:王问之印(白文)、仲山(朱文)
款识:九灵别业何年到,聊作新图寄所思。幽谷白云晴窈窕,高帘翠树晓参差。辋川已入王维画,韦曲仍传杜甫诗。咫尺相望成万里,卧游心事向谁知。大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仿小李将军意,黄公望。钤印:公望(朱文)、黄印(白文)
收藏印: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白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朱文)、烟客鉴定(朱文)、云间雷氏珍藏(白文)、徐氏□光书画珍藏(朱文)

 

黄公望(款) 1349年作 秋村读书 立轴

 

 

黄公望 山水 立轴

 

 

黄公望 山水 手卷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黄公望是元代大画家,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开始创稿于至正七年(1347年),时断时续,历经数年,至正十年,他83岁,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中的杰作。明代邹之麟题跋中,将此图与王羲之《兰亭序》相媲美。 元惠宗至正七年(1347),黄公望准备画一幅富春山全图,此时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前后经历三四年的经营,始告完成。此图描写富春江两岸秋景,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这便是《富春山居图》。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明清许多画家都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影响深远。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当时社会上摹本有十余种之多。乾隆在见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认为真迹,并在上题了词。真本得到后,反被定为伪品,成为画史上一大笑柄。此图在清代初年为吴正志所得,吴传其子吴洪浴,洪浴爱之如命,临死前曾令家人将其殉之于火,幸被侄子吴真度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两段,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剩山图》。现在,此图的主要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余者藏于浙江博物馆。

       关于黄公望的师承,说法不一。和他同时的人多说他师荆、关、李成,也有说他师董、巨的。前者如张雨《题大痴哥山水》说他“独得荆关法”(《贞居先生诗集》卷四);杨维桢说他“画独追关同”(《西湖竹枝词》)。后者如《图绘宝鉴》则说他“善画山水,师董源”;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则说他“画山水宗董、巨”。明代以后,则所有著作及题识中都一致说他师董源或师董、巨。尤以董其昌说得最多。其《画禅室随笔》中就多次提到“黄子久学北苑”,“从北苑起祖”。此后再也无人提到他师法荆、关、李成了。其原因是:黄公望虽学董,但也确实学过荆、关、李成。因当时董源的名气还不如荆、关、李的名气大,所以,大家都强调他学荆、关、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强调学董,也屡屡提到荆、关、李,恐怕也有趋向时尚的意思在内。后来论者只说他学董,乃是根据他们所见到的黄公望画的实际加以陈述的,倒是更符合实际些。

       在元代,黄公望的画名很高,当时著名文人的诗文集中常提到他的画。“元四家”之一倪云林《题黄子久画》说:“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尚书之气韵闲静,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王叔明之秀润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敛衽无间言者。”(《清闷阁集》卷九)又说:“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同上,卷八)郑元佑《侨吴集》题黄公望山水云:“荆关复生亦退避,独有北苑董、营丘李,放出头地差可耳。”善住《谷响集》亦谓:“黄公东海客,能画逼荆关。”

       明代,黄公望又被列为“元四大家”之一。王世贞《艺苑卮言》谓:“赵松雪孟頫,梅道人吴镇仲圭,大痴道人黄公望子久,黄鹤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彦敬、倪元镇、方方壶,品之逸者也。”明代屠隆《画笺》亦谓:“若云善画,何以上拟古人,而为后世宝藏?如赵孟頫、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之四大家及钱舜举、倪云林……”项述。至董其昌、陈继儒,又把“元四大家”中的赵孟頫去掉,换上倪云林,谓:“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而王蒙、倪瓒、吴仲圭与之对垒。”黄公望遂为“元四大家”之首。

       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