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茉莉奈喷母乳:《爱情婚姻经济学》简介(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39:26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的男女,无不追求浪漫的爱情,稳定的婚姻。与此同时,婚姻似乎越来越脆弱。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与婚姻的话题就非常有讨论价值。运用经济学的思维,爱情是一种非耐用品,婚姻不过是比较特别的契约。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一点而对症下药,爱情就可以转变为“耐用消费品”,可以获得最大的福祉。

作者简介:刘正山,知名经济学者,东北财经大学博士,曾任大学教师、核心期刊主编等职。现居北京,从事研究。著有《经济学林论剑》、《房地产投资分析》、《幸福经济学》等多部专著。在《经济学季刊》、《财经问题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爱情婚姻经济学》  山西人民出版社

 

                    自

  2010年,网络上流行一条“女性新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大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很快,“男士新标准”应运而生:“睡得了地板,住得了走廊,跪得起主板,补得了衣裳,吃得下剩饭,付得起药方,带得了孩子,养得起姑娘,耐得住寂寞,交得起公粮,养得起老婆,记得住爹娘,还会讨好丈母娘。”

  有人称此为“男女网友之间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也有人认为这是“2010年择偶新标准”。当然,更多人对此只是“会心一笑”。

  是的,现代社会的男女,无不追求浪漫的爱情,稳定的婚姻。比照现实惨烈的竞争和人情的冷漠,人们认为,与某个人一起生活,是找到亲密、温暖与感情的理想所在。与此同时,婚姻似乎越来越脆弱。舞台和银幕上、小说及言不由衷的自传里……人们注意力所到之处,“剩女”遍地,“二奶”张扬,离婚率高涨……

  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学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哲学家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社会学家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生物学家说,婚姻是繁衍的需要……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与婚姻又是怎样的呢?

  当今,人们多认为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人民幸福和快乐。而爱情与婚姻,是人们获取幸福的最主要方面(据英国路透社2010年5月11日报道,一项面向16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家庭与伴侣是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占比近80%,其次为朋友,比例为15%)。

  用经济学分析爱情与婚姻,或许首创于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他写了名为《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当然,其中的“重头戏”就包括爱情与婚姻。

  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鄙视”,认为“伟大的爱情”不应该充满铜臭味。可是,1992年10月13日,贝克尔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他把经济理论扩展到对广泛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中。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指引爱情婚姻,是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化幸福的捷径。

  当然,贝克尔并未穷尽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而且,他那充满数学公式的论著,普通大众是难以看懂的。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爱情与婚姻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譬如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当代的“剩女”问题、“富二代”问题等等。

  本书收录的几十篇文章,涵盖的就是爱情与婚姻中的主要焦点、热点与难点问题,包括爱情的性质、恋爱的技巧、婚介和媒人的作用、结婚时间选择、家庭暴力、出轨、怨妇、离婚的决策等等,其目的是以经济学为“解剖刀”,揭示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刻机理,引导婚恋走向理性和幸福。

  当然,用经济学这把冷冰冰的解剖刀来解析爱情与婚姻,似乎有些“残忍”。在大众的心目中,爱情是伟大的,它能够超越贫富、国界和时空。中国古人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面越是贫瘠,看来越格外的耀眼。”德国思想家歌德则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可是,本书认为,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所谓互补效用,即是说爱情是“你情我愿”才能实现。至于非耐用消费品,意指爱情的供应曲线是垂直的,具有脆弱性、暂时性。

  至于婚姻问题,各个学科的分歧要小一些。如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尽一切办法结婚吧:如果你娶到一位好妻子,你将会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个坏妻子,你将成为哲学家。结婚或独身,让男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吧,反正他肯定都会后悔。”本书从经济学角度也提出,婚姻不是“桃花源”,它不一定基于爱情。就如某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所显示的:除年龄、身高两个自然条件外,人们择偶最重视经济状况,女士更关心男士的住房、收入和学历。

  尽管说,经济学这一“解剖刀”很残忍,将爱情与婚姻中的美好愿景做了一些颠覆。但是,这种解剖还是有必要的。作为一种工具,经济学原理的确是“六亲不认”的,甚至会暴殄天物,大煞风景。这好比说,面对一位光彩照人的美女,你非要计算其维持这美丽需要花费多少成本,非要解析这美是怎么构成的。

  应该说,相对于其他学科,本书所提倡的,是更为乐观和积极的婚恋观念。就好比治病救人,被推上手术台的滋味并不好受。但是,当经历了“手术刀”的洗礼,将沉疴消解,你是不是会破涕为笑呢?

  这里列举一例:为什么有的情侣生活看似平淡,却很快乐,而你们夫妻有房有车,却总是吵架?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公式,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主观幸福=效用/欲望。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不同的人从婚姻中获得的效用大致相同,那么,你的欲望或者说期望值越高,主观幸福感就会越小。比如说,你丈夫写书赚了2万元稿费,你却期望丈夫用稿费给你购买10万元的车,那么,你的主观幸福感为0.2(即2÷10);如果另一个家庭,同样是赚取2万元,妻子希望“新马泰7日游”,仅需7000元,那么,她的主观幸福感为2.9,远高于你的。那么,一旦明白这一点,你的决策期望中多考虑一下预算情况,婚姻是否会更幸福呢?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可能是幸福的婚姻。”愿本书读者都能以理性成就佳缘!

                                                                                                                                                 刘正山

                                                                                                                                                                                                               2010年9月于北京五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