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13 103:笔尖上的“舞”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53:07
笔尖上的“舞”者

作为先进典型走上讲台的王艳双更显出独有的美丽和出众。

      她很漂亮,但没有漂亮女人的娇气;她非常能干,但却不失女人的细腻,她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她叫王燕双,一个靠不断进取改变人生轨迹的强者。她说,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给她带来的是无穷的动力。

    她曾经是一名普通的输油女工,而今,她是名声在外的优秀通讯员,在《中国石油报》、《石油商报》、《大庆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物上,她已发表了近50万字的新闻及文学作品,连续多年被管道公司、大庆输油气分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并荣立二等功一次。2011年,她被评为分公司“先进个人”,被管道公司评为“优秀宣传工作者”。勤奋、坚韧支撑她一步步迈向心中的目标,取得一个个骄人的成绩。

    她就是大庆分公司宣传干事王艳双。

    勤奋与汗水成就人生“急转弯”

    “转弯”一词可以作为王艳双人生的关键词。

    2005年,毕业于廊坊石油管道学校油气储运专业的王艳双,满怀理想和憧憬,加入了输油工人队伍。

    她在工作之余渐渐地开始喜欢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走上了辛苦而又充满乐趣的新闻写作之路。

    扎根基层的王艳双时刻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敏锐的新闻视角,通过观察基层的人和事,通过与员工面对面地交流,她记录下了倒班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没有特定的环境,没有特定的采访对象,也没有特定时间,无论白昼黑夜,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新闻价值就是她的第一工作信号。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点对于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即使是深夜,也常常可以见到她全身心工作的身影。

    林源站7台加热炉投产时,当时还是倒班工人的她为了采访到第一手资料,报名当了青年志愿者。8月的大庆非常炎热,她不顾烈日暴晒,为动火现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忙碌着,“给您毛巾擦擦汗。”“您是不是有点中暑,等一下,我去给您拿药。”她在现场边帮忙边收集资料,真实记录了亚洲第一大加热站投产过程和其中的感人故事。

    爱说爱笑的王艳双从以前的时尚追随者变成了现在的文字追随者。从2005年毕业至今,她一直坚持撰写稿件,她在文字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对写作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仅2006年,她在《中国石油报》、《石油管道报》、《石油商报》、《管道通讯》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破了分公司历年个人上稿纪录,分公司上报稿件的数量比2006年成倍增长。

    2007年,酷爱文学的她在《石油管道报》征文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获二等奖,人生的轨迹就此发生改变——她从生产一线调到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她把这次转变当成一个新的起点,在思想上也完成了将新闻写作由业余到事业的转变。

    然而,对于没学过新闻、半路出家的她来说,工作难度不小。为了尽快适应,王艳双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边学边干,经常为提炼一个新闻标题、由头而苦思冥想,字斟句酌。大庆分公司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她兴奋。她把新闻触角伸向寂静的泵站值班室、热火朝天的东北管网改造基地……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赶稿。天道酬勤,收获随之而来。

    2008年,王艳双屡出佳作。其中,《铸造强有力的“神经中枢”》、《大庆分公司安全管理“无缝隙”》、《她们,撑起了小站的“半边天”》、《驾驭油龙的管道人》等新闻作品被《中国石油报》、《石油商报》等媒体相继刊登,《慢慢地陪着你走》被刊发在《石油管道报》头版。勤奋与汗水伴随着她顺利完成了人生的“急转弯”。

    带着感恩的心铿锵前行

    “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机会、舞台,这些,公司都给予了我。对于公司,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王艳双告诉笔者,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给她带来的是无穷的动力。

    2010年10月24日,王艳双在参加管道公司特约通讯员培训班时写下了这样的感想:“博学才能写好文章。宣传的笔是思考之笔。”

    在大庆分公司的每一次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上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每一项重大任务和工作部署都能见到她采写的新闻稿件和图片资料。

    2010年,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即将投产运营,为了记录漠河首站员工在中国最北端的生活、工作,她把刚刚几个月大的孩子放在家里,奔赴漠河首站采访。在那里,她在体会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生活条件的同时,被管道员工不畏严寒、忘我工作的精神感动,连夜写下《走进“极线”》这篇记录漠河站员工工作、生活的文章,被媒体刊登后引起很大反响。

    王艳双采写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新闻。《百舸争流千帆竟——大庆分公司“创先争优”活动侧记》、《推动和谐发展的“引擎”》、《“刚”与“柔”》、《用我心暖你心》、《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作品先后被各级报刊杂志刊登,她也因此荣获多项表彰。

    同事们都说,多年来,王艳双不仅在笔尖上潇洒“舞蹈”,还悉心指导基层通讯员写作,默默为他人作“嫁衣”,她在普通的岗位上彰显的不仅是女性的温婉和睿智的文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乐观向上、顽强进取的作风。
石油商报2011年05月20日20版王晓琴 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