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希美人卑影音先锋:中国抗疟"神药"世卫遇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12:12

多年走俏非洲国家 中国抗疟"神药"世卫遇争议(图)

2007年05月28日 08:08   来源:世界新闻报   李静 段秀杰

    多年走俏非洲国家 制药企业反应强烈

    十几年前,非洲的一位孕妇患了疟疾,在服用了中国生产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后,转危为安。现在,中国抗疟药的生产正面临严峻考验。

 

 

在非洲,一位母亲抱着患疟疾的孩子坐在医院的病床上

 

    目前,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一场有关抗疟药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在经过调查后认为,目前世界上所生产使用的抗疟疾药多为单方(只含有一种药物)青蒿素药,而这种单方抗疟药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复方类抗疟药。  

    但目前,世卫组织批准的复方类抗疟药只有一种,由瑞士诺华制药厂生产。该提议如果最终通过,将影响中国对抗疟药的生产。记者了解到,中国目前有5家制药企业在生产单方青蒿素类抗疟药,目前的药品主要面向非洲、东南亚出口,年销售额在1千万美元左右。

    在此次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将就“禁止使用青蒿素类单方药”的提案进行表决。但根据《世界新闻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与会的各国对此问题还有分歧。一些国家的代表认为,世卫组织可以推广使用复方青蒿素类药,但需要有过渡期,不能一刀切。因为目前世卫组织批准的复方药只有一种,许多国家并没有掌握这一生产技术;另外,单方青蒿素类药目前还有大量库存,也不能因为禁止使用而造成大量的浪费。

    “抗疟神药”造福非洲

    中国生产的抗疟药,在非洲一些国家非常抢手,被当地人称为“抗疟神药”。疟疾是威胁非洲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长期以来,非洲防治疟疾药物市场基本被西方国家的医药公司所垄断。对于非洲众多贫苦的疟疾患者来说,昂贵的欧洲药品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即,这就为中国抗疟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报道,自1993年中国的抗疟药走进非洲以来,已经有近30个国家的2000多万人受益,数百万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

    在非洲的肯尼亚,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与中国抗疟药有关的故事。十几年前,在肯尼亚内罗毕一个偏远贫穷的山区,一名孕妇身染疟疾,如果不及时医治,母子两人将性命难保。在这个紧要关头,孕妇的家人给她服用了当时进入非洲市场不久的来自中国的青蒿素类抗疟药——“科泰新”。几天之后,孕妇的病情有所好转,并最终转危为安,一个小生命不久之后也顺利诞生。这对年轻的夫妇给他们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COTECXIN”(科泰新)。

    中国生产的抗疟药走俏非洲,也是中国近年来援非抗疟的一个缩影。在2006年底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加大援非抗疟力度的建议,提出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为非洲援建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用于提供青蒿素类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在前一段时间即提出,可能将对单方抗疟药进行限制,转而推广复方药。这一消息也引起了国内抗疟药生产企业的强烈反应。


 药品得与国际标准接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复方青蒿素类抗疟药实际最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国内有关单位发明后,将专利出卖给了外国公司,购买专利的外国企业为了打开销路,于是设法打压单方青蒿素类抗疟药。

    中信公司是当年第一个将复方青蒿素类药专利转让给瑞士诺华公司的,在此问题上,该公司受到的指责最多。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信公司负责与诺华公司合作的项目经理刘天伟。

    一听到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刘天伟就语气坚定地表示,当年中信公司出让专利不但没有错,而且还是推广和壮大青蒿素类药品的必须之举动。

    根据刘天伟的介绍,中国的多个青蒿素类单方药1985年上市销售之后,从来没有经过世界卫生组织这一主流的官方销售渠道,一直都在当地找经销商销售。直到2005年12月,青蒿琥酯单方片剂(单方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一种)才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质量预认证。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是中国药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重大障碍。“要想与国际标准接轨,搞短平快,是绝对不行的。”刘天伟说。


    当年出让专利没有错

    刘天伟说,20世纪90年代初,青蒿素类单方药品作为一类新药在中国国内备受企业推崇,复方药并不受重视,“而药品的产业化,即从专利到市场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经验,中国当时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因此转让专利是非常聪明而实际的方法。” 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青蒿素类复方药品,如果没有诺华公司的帮助和资金支持,“早就成为垃圾专利了”,肯定无法在国际上获得声誉。而且,中国的发明原创单位目前从这个发明专利上,获取的收益已经超过了6000万元人民币,这对中国原创药品来说,是相当罕见的。

    “当年,很多圈内人并不接受复方蒿甲醚,认为它是雕虫小技,只有诺华制药公司的专家在评估之后,认可它是国际上一项有价值的发明,这才使它得以生存下来。”刘天伟说。

    刘天伟最后说,目前单方药还能带来利润,一旦世界卫生组织限制单方青蒿素,的确对国内有关企业非常不利。但不能只着眼于现在,中国企业在单方闯荡了20多年后也应当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运作的经验。“单方药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制药企业已经失去了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当务之急是,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提高让世卫组织早日认可国内的药品。”

 

 

中国农民种植的青蒿草喜获丰收 


  新闻延伸:中国药厂需改进技术标准

 

    前一段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青蒿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了世界卫生组织专门负责这一事务的官员张小瑞。

    青蒿种植存在问题

    张小瑞告诉记者,以青蒿素为主要原料的抗疟药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而青蒿素只能从青蒿草中提取,所以每年全球生产抗疟药的厂家需要大量青蒿,从而引发了种植热潮,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盲目种植。青蒿虽然在全球都有分布,但并不是每个地方的青蒿都能入药,青蒿素含量的多少与海拔、温度、降雨量等密切相关,有的地方的青蒿根本不含青蒿素。

    另一方面,即使含量高的种植地也要根据市场情况决定种植面积。还有在种植过程的规范管理问题,有的农民在青蒿草生长期不足时就收割,导致青蒿素含量不够,有的在收割后没有及时送到工厂提纯,也失去了使用价值。

    多种原因导致抗药性

    张小瑞对记者说,疟疾目前仍然是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每年上百万人死亡,主要暴发在非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非洲疟疾状况恶化,死亡病例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病人是因身体产生抗药性死亡,于是青蒿素的抗药性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

    虽然目前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的最终结论还没有出来,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用药不合理。因为青蒿素的半衰期短,只有按规定用量连续服用7天,才能彻底把疟原虫杀死。而非洲一些国家的病人有的是因为贫困买不起足够的药,有的则是由于缺少用药知识,在服用头两天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这样身体就产生了抗药性。

    二是有些药青蒿素含量与所标示的含量不符,有的干脆就是假药,这样也会产生服药无效的结果。

    对于这种情况,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各国发出了使用青蒿素复方药的建议。这种复方药一般3天即可治愈疟疾。另外,由于配方不同,也可有效缓解抗药性的产生。目前,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授权销售的,只有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一种青蒿素复方药。但中国、法国、印度等国生产的单方药仍然可以销售。

    中国企业需积极应对

    “因为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客观存在,且后果严重,所以未来使用复方药应是大势所趋。”张小瑞对记者说。中国是青蒿的原产地,是全球青蒿素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国,也是青蒿素提取的首创国。

    张小瑞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许多药厂在提取青蒿素方面都有很先进的技术,一些药厂也正在生产复方药或具备生产复方药的能力。有的药厂的复方药正在通过世卫组织的检验,预计未来不久应该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授权。如果中国药厂能积极通过改进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努力,使产品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