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sky的中文怎么说:南海的纠结:中美将卷入无边界海战?—郭春孚 .blog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9:41

博客正文

南海的纠结:中美将卷入无边界海战?

原创于: 2011-12-10 18:01:37

标签: 南海问题

南海的纠结:中美将卷入无边界海战?

 

郭春孚

 

南海,你是激情澎湃呢,还是平静而安详,抑或无比愤怒?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部与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北接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及台湾,东和南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面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及越南,南缘是秀美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波澜起伏的南海了。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南海与太平洋、印度洋相连。

南海的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最南边的曾母暗沙距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比广洲到北京的距离还长。

南海是地球中心的一个深海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中国预计南海海域蕴藏着230亿吨石油和7500立方公里的天然气。

南海在经济、国防上具有重要的碧波价值和移动水平扩展力。

在南海50多个可以住人的小岛或浅礁中,中国大陆控制岛礁8个,军队进驻的岛礁仅7个。中国台湾控制南海最大的岛屿太平岛。越南声称对西沙拥有主权,非法侵占岛礁29个,还把南沙群岛及其附近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纳入越南的版图。除中国外,越南是唯一对西沙和南沙同时提出主权的国家。菲律宾侵占岛礁9个,基本控制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侵占岛礁5个,基本控制南沙西南部海域剩下的一部分岛礁被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占据。约有43个南海岛礁被外国非法侵占。

下列为各政治实体的主权声明:

文莱:虽然没有提出岛屿主权要求,但宣称拥有大陆棚附近的经济海域,1984年声明中包括了南通礁。

印度尼西亚:没有岛屿争执,但其大陆棚经济海域伸入南海U形线内,包括天然气油田。

马来西亚:自其大陆棚划出领海线,并在其控制的所谓领海内的弹丸礁上建机场、发展旅游观光、挖油井获利。

菲律宾:侵占南沙诸岛,盗采磷矿,掠夺南海资源。2011年,多次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企图将南海改称“西菲律宾海”,并在南海地区与美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向中国发起挑衅。

越南:以历史的因素和大陆棚理论,宣称拥有南海全部及岛屿,并声称收回1974年在中越海战中失去的西沙的主权。

中国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中国表达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九段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中国“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就是“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这是黄岩岛属于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现在的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这一主权非正常主张也与历史的操作失误有关。联合国制定了海洋法,但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不明晰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无赖国家可乘之机。

南海局势不明,给中国今后海洋生存空间埋下了不安定因素。中国南海舰队要在10年内完成南海部署,争取有利国际环境,夺回属于中华民族的领海和领土。

中国主张南海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领海,中国拥有南海的主权,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1/4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

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勘探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和岛屿的权属主张纷至沓来,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围绕该海域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与中国发生争端。特别是在美国的搅局下,南海成为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

由于多国介入,南中国海已成为世界列强的角逐场。美国宣布“重返亚太”,通过在澳大利亚驻扎海军,加强对中国南海的制海权。欧盟也暗示,“如果争端激化,将积极介入”。印度、日本通过与越南、菲律宾扩大军事和经济合作牵制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则分别通过参加东亚峰会和向美军提供基地,开始介入南海问题。

在各国争端背后,是南海海底的丰富资源、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和美国伸出的政治黑手。

美国及其他国家之所以争先恐后地介入中国南海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以中国南海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区确保影响力和参与。如果加上印度,东亚经济区总人口达34亿,GDP占全世界的25%。位于该地区的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中国南海便掌握着这一巨大经济区的命脉:从马六甲海峡延伸到中国南海海域每年的商船通行量占全世界的1/3,吞吐量分别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6倍和17倍。如果中国和越南、菲律宾在该海域发生武力冲突,全球经济都将遭受冲击。因此,世界各国都不可能坐视中国确立南海海域主导权。

相关国家对亚太地区的未来有着不同的战略蓝图。2010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怀特说:“就像美国主宰的加勒比海一样,中国希望在南海建立绝对主导地位。”“在该地区也有可能出现欧盟模式,即由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组成主要成员国,并由美国和中国行使同等影响力。但拥有强大军力的美国和迅速崛起的中国能否接受这一模式,还是未知数。”“由于两个大国对立,亚洲有可能陷入动荡。”
  美国国防部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罗伯特·卡普兰认为:“21世纪的战场是海洋。就像冷战时期的德国一样,在未来几十年间,中国南海将成为最前线。”

中国有能力保住南海核心利益吗?

2010年3月,几位中国的高级官员在与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巴德尔的会谈中重申了中国在南海的核心利益。
  追求南海核心利益是中国政策的一部分,中国一再主张这项核心利益,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这就体现了一种政治诉求,并且涉及外交甚至是武力手段。
  中国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战术是否足以维护在南海的利益,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评估中国现有的军事能力。如果中国还不具备这个能力,那就要考虑中国维护南海利益所必须投入的时间和资源。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解决南海争议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

环绕南海,相关政治实体都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对这种无理而非法的言行,中国一直忍气吞声。

毛泽东时代,我军的武器装备并不精良,但中国很强硬。关键原因是有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周恩来的运筹帷幄,全国形成了“上下一条心”的合力,而且铸成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钢铁长城。现在,我们的武器装备精良了许多,可是一些人的底气却越来越小,总是花钱买平安,幻想建立和谐世界。“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理念,是不切实际的过度超前思维。世界处在大调整、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失败世界急于摆脱危机的折磨,但苦无良策,只好瞎折腾,采用习惯性的战争手段。这种“帝国无奈”驱使美、英等失败国家铤而走险,而且帝国主义列强养成了穷兵黩武的恶习,所以形成了周期性的恶性膨胀,一次又一次发飙,在恶性循环的资本-军事套路上越走越远。

观察南海问题,需要认识三个重要的背景方向:

一是周边国家的利益追逐。油价上涨,海洋开采技术的提升以及对能源的需求,使得南海的资源价值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周边的国家来说,如果有了石油,GDP马上就能上去。例如,越南国家油气集团2010年的总收入约占当年GDP的24%。从2010年到2020年,菲律宾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分别增长33.7%和104.6%,这促使菲律宾加快了对南海油气的勘探和开采,以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

二是美国的战略调整。奥巴马政府既有步履的继续推进中东战略,又重返亚太,开辟了第二战场,构建了两个战略重点——一个在东,就是中国南海及周边地区;一个在西,就是中东北非,对中国形成了东西夹击的态势。美国既利用南韩和日本在中国北部沿海牵制中国,又不断强化南海地区冲突,为南海问题国际化推波助澜,对中国形成了南北钳制的军事格局。美国还显示了企图利用蒙古对中国打造北部合围的军事动向,但至今未能如愿。

由于亚太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贸融合出现了新局面。正处于经济复苏关键时刻的美国意识到,未来提升经济的希望在亚洲,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战略投入,以增进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东盟10国中,有一部分是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它们对美国“重返亚太”是有所期待的,其中某些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国家,则希望借美国来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三是中国的强劲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强大的经济引擎。一些亚洲国家希望搭乘“中国快车”,但因囿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历史纠葛和经济竞争等因素,对中国这个大邻居有所担心,希望借美国的力量制衡中国,同时也希望能够借这样的牵制性平衡从两个巨大的市场获利。

南海周边国家在利益驱动下进入高烧期,美国在亚太地区开辟第二战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这三个因素在一个时间点上“相遇”,引起南海问题明显升温。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明确表示,南海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同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东盟10国领导人峰会上表示,“美国意欲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并就中国与邻国之间的领海和领土争端向中国发出强硬信息,要求中国保证航行自由和海上安全。

美国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亚太经济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与南海的航行自由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南海航行的畅通,何来亚太经济发展?华盛顿这样的表态不过是借口而已,一是为了显示美国的主导地位;二是要让那些希望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国家放心;三是为了实施在亚太规制中国的战略以获取最大利益,也就是让中国成为以美国为主导的体制中的“负责任的一员”。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导致中国在南海方向上的安全压力突然增大。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搅局”使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原来的例行军事演习也有了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美国某些媒体和学者甚至公开鼓动美军插足南海。《华盛顿邮报》曾发表社论,要求五角大楼在南海问题上给予菲律宾军事支持。

但是,美国企图在这一地区借助自己的传统影响,拉帮组派,挑起与中国的冲突,是十分困难的。美国《外交家》杂志刊文说,美国任何遏制中国的努力遇到的最大障碍,实际上是来自于东南亚国家对于美国在该地区存在的两难态度——这些国家在期望美国制衡中国的同时,也非常担心重新陷入冷战之中,他们极不愿意看到出现一个必须在中美之间做选择的局面。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葛莱仪说,目前的局势把美国扯向两端,一方面是有人要求美国站出来替他们说话,另一方面是有人强调美中要交好。

对于南海问题相关的美国因素进行研究,必须搞清美国插足南海究竟想要什么?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无论是制衡中国,还是拉拢盟国,为亚洲未来定规矩,美国最终想要的是在经济上获得最大的利益,企图借亚太的繁荣来摆脱经济困境,实现经济复苏,同时牵制中国,纷扰中国,挑衅中国。正是这一目标使美国的亚太战略始终处于一种纠结状态。对比2010年和2011年的两次香格里拉对话和两次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先“硬”后“软”,就足以显示出华盛顿“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我们认为,南海问题下一步怎么走,与美国的立场仍有相当大的关联。美国会继续借所谓的“航行安全”、“航行自由”等问题,加大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参与度,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以制衡中国。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更积极的参与这一地区的发展,以期获得更大的好处。而参与发展就离不开中国,与中国合作成为美国无法排斥的选项。

在南海问题上制造紧张态势,或许有利于美国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有利于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但挑起战争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即使是最想借用美国力量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东南亚国家,对这一点也是明白的。因此,从整体上看,美国的东西互动和南北呼应战略,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对美国同样如此。

中国积极摆脱“咽喉”被别人捏在手中的被动局面。中亚地区修建的油气管道将给中国提供大量油气资源,成为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
  分析中国的战略,需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马六甲海峡。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具有强烈的需求,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海路运回中国。其中,大约80%的进口石油是通过这一路径运回国内的。预计到2012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控制了中国能源的命脉。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与南中国海,其中最窄的地方宽度只有3到4公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如果马六甲海峡的运输中断,从西亚到中国航行的日程将会增加3到4天。中国一直对美国和印度怀有戒心,如果日本海军涉足这一海域,那么中国担心的程度将会大大增加。
  中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中国不断加强自己的能源储备,增进能源的自给力和保障性。中国已经与委内瑞拉等原油出口国签订条约,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石油不用经过马六甲海峡就能到达中国。中国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由中国投资建设横跨亚欧大陆腹地的油气管道和高铁线。这就是“新丝绸之路”。
  实施这项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目前,中国已经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完成了勘界工作。边界问题的解决,使得中国能够与这些国家更深入的讨论经贸问题。乌兹别克斯坦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2005年,一条连接该国阿塔苏和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的620公里长的输油管道已经建成。
  最令人瞩目的是建造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这条全长2500公里的管道,已经于2009年4月27日动工。一直从俄罗斯的泰舍特延伸到的太平洋海岸,将为中国、日本和韩国提供大量的油气资源。俄罗斯还在太平洋海岸科济米诺修建了新的油港,并在距离中国只有30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修建了管道的支线。为此,中国向俄罗斯提供250亿元的贷款,换取俄罗斯的油气资源。
  这些油气管道不受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可以减少中国对海上经济生命线的担心。同时,这也让我们在南中国海的部署自由度得到增进。

过去,关于中国各种财富的传说吸引了大量像马可波罗这样的人来到中国,但他们觉得这条陆上丝绸之路太长,而且充满了危险。现在,亚欧大陆腹地的财富却吸引了来自中、美等国的关注,这将让这条当年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时代的创新区、动态的大市场和未来的向导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仅为亚太地区注入了激活力,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奉献了巨额的财富。

中国的财富输出是史无前例的,世界从中国获取的利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仍在继续获益。中国普惠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中国每年要白送欧美数万亿元的出口产品和人民币钞票。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很低,加之汇率超低,减去出口退税仅剩零点几元,再除去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几乎就是0元游戏。外资的3万亿美元在中国炒股和炒楼 、套利和套汇,每年获利数万亿元人民币。外资还在石油、铁矿石等中国高价进口的大宗商品上每年多赚中国1万多亿元人民币。中国富人移民每年给欧美带去2000亿元人民币。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至少有18000名贪官把8000亿元人民币转移到国外。中国在购买欧美垃圾债等投资和在利比亚、沙特、缅甸等国承包的工程上亏损了数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购买了美国2万亿美元的国债,等于中国借给美国这么多钱。中国购买的外国债券多达4万亿美元。然而流氓国家欲壑难填,仍然嫌少。美国及西方国家现在被世界最大的金融寡头统治着,而这个隐藏在背后的超级资本世界已蜕变成了黑社会,操控美欧的就是黑老大。只要大量的、不间断的进贡,黑老大当然会留着你,但它得把你的反抗力摧毁,不然它是不放心的。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尽管美国不择手段地对付中国,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量,但中国还在大量购买美国债,因为美国人民是无罪的,救助美国的贫困人口也是中国应尽的世界责任。现在美国的贫困人口增加到7000万人,他们的生活的确很困难,需要救助。

我们认为,构建环南海经济圈,中国及周边国家组成南中国海世纪合作联盟,是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实现蓝色共赢,促进世界经济提速的现实主义愿景。与其在政治层面争执,不如进行经济性合作开发。构建环南中国海经济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选项。

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又一个国家性主张。

世界并不和谐,战争的阴霾长期笼罩在地球上空。亚太地区因为美国的插足乱象丛生,南海周边国家虎视眈眈,企图吞并中国的领海和领土。南海由此成为一个埋下了战争伏笔的极端点。

南海海战迟早要爆发。蜂群围攻的加强和美国活动的频繁性,说明南海战争正在日益临近。无论战争规模大或小,中国有足够的底气,也有100%的胜算。

最大的问题和担忧是没开战、先自乱。30多年来累积的矛盾正在白热化,有可能一夜之间规模性爆发。这也可能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时一直缩手缩脚的顾虑之一。

孙子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适应中国军力的快速增进和世界军事的超常异动,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规划部(以下简称“战略规划部”)。这是知兵谋战、未战先胜、抢占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战略规划部是应运而生、应势而生。其特点主要有“三性”:(1)宏观性。战略规划部是中央军委的主要智囊机构,为军队的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提供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和智力支持。(2)全局性。战略规划部是全军战略规划的协调部门。此前,虽然各军兵种都有类似的部门,但缺乏对分散的战略资源的优化调配和集约整合的统筹能力。现在有这么一个跨军兵种的权威机构,就可以合理配置战略资源、减少内耗,通过综合集成将效能最大化。(3)前瞻性。战略规划部是为未来设计蓝图的机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战略规划部未雨绸缪,构建具有突出的战略性、实用性和提前量的军事平台和机制,抢占战略先机和军事制高点,可以走一步看十步,看十步走一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随机性和滞后性。
  中国成立战略规划部是对传统战略文化的传承。中国兵法一向重视“谋略取胜、布局造势、运筹帷幄”。例如,孙子兵法强调“上兵伐谋”、“神机妙算”、“未战先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也包括这些战略战术。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突出特点是:(1)注重联合作战、体系作战、立体作战、信息作战;(2)突出全局布置、综合集成、互联互动、整体协调;(3)提高指挥效益、行动速度、打击精度、战争成效。由此可见,我军成立战略规划部是迎接世界军事变革挑战的需要。

我们组建战略规划部看似增加了一个部门,但这不是叠床架屋式的纵向累加,而是横向扩展;它也不是一级指挥机关,而是一个规划协调机构。因此,战略规划部的组建不会增加指挥层次,反而符合指挥机构由树状结构向扁平结构发展的趋势。更因为它是一个智囊机构,因此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军委和总部机关的指挥效能。
  近年来,中国周边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尚未解决,又增加了非传统安全威胁;地区内问题没有摆平,域外势力又强行介入,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和延期性。我们需要有一个权威、精干、高效的智囊机构强适时、高质量的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咨询对策,推动危机预测、危机预防和危机管理。由此看来,我军成立战略规划部是应对复杂多变安全形势的需要。
  我们认为,战略规划要紧跟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紧贴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不断推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理论创新成果。战略规划部的成立对于强化军委战略管理功能,增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对美国近20年来的军事行动跟踪研究发现:美军的战争模式是程序式的固定,先连环轰炸,摧毁对方的军事设施及相关目标,实施斩首行动,除掉该国的最高领导人,陆军随之挺进,控制首都及具有军事能力的目标地区,从有限控制逐步过渡到全面控制。

所以,在加大灵活性、多变性和适时性的前提下,对付美军中国必胜。

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和各国反动势力的围剿和扼杀,面临着国内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汉奸卖国势力的放血式出卖,面临着内外勾结企图把中国拐骗和拉到殖民化的附庸资本主义道路上去的现实危险。

东海、南海、藏南、台湾等事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而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正在形成对中国的纷扰和纠扯效应,并不断加强。如果积攒下去就会激化,在某一天产生反正聚变,使中国处于被动境地。中国政府必须下定决心,找出突破口,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今后解构所有的重大难题埋设奠基石。

在对外交往中,中国要始终坚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特别是要万分真诚的对待友好国家,为他们的经济增长提供实力支持、模式设计和整体策划。巴基斯坦、朝鲜、伊朗、古巴和俄罗斯等是中国的铁杆兄弟,如果他们求援,中国不但要硬起来,还要插进去。

因南海问题的解决,世界将发生巨大改变:

在“美国世纪”结束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和希拉里一起沉入海底。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彻底破产。

 

 

第一部分

 

(一)希拉里高调提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亚太地区,目的是制衡中国,维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领导力,加固世界霸主设定的亚太秩序。但亚太地区没有美国,也不会有“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2011年10月11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了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希拉里说,美国现在处于一个转折点。在过去10年中,美国向伊拉克、阿富汗两个战区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今后10年中,我们对在哪里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做到灵活并有系统性,从而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以保持我们的领导作用、保障我们的利益和推进我们的价值观。因此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1.美国要继续参与全球事务。希拉里认为:

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政治的一个关键的驱动力。这个地区从印度次大陆一直延伸到美洲西海岸,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大洋,由于交通运输和战略因素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该地区有我们的一些重要盟国,还有中国、印度和印尼等重要的新兴强国。

在亚太地区建设一个更成熟的安全和经济架构以增进稳定和繁荣之时,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承诺至关重要。这将会使美国受益,让我们在整个世纪继续发挥领导作用,正如美国在二战后致力于建立一个全面、持久的跨大西洋的机构和关系网络的努力已获得成倍收益,而且我们还在继续受益。现在正是美国作为一个太平洋大国作出同样投入的时候。

美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挑战。美国政坛上有些人寻求减少我们的国外参与,主张优先解决紧迫的国内问题。这些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受到误导的。从为美国企业打开新市场到遏制核扩散,再到保持商务和航运的自由通行,我们在国外的工作正是我们国内繁荣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在世界上,美国是否愿意继续参与并发挥领导作用?在亚洲,美军是否真的会长期驻留?答案是:我们一定会这样做。

 

2亚洲对美国的未来很重要。希拉里表示:

利用亚洲的增长和活力是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核心。亚洲开放的市场为美国进行投资、贸易和获取尖端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将取决于出口和美国公司开发亚洲广阔和不断增长的消费群的能力。

在战略上,无论是通过捍卫南海的航行自由、应对朝鲜,还是确保该地区主要国家军事活动的透明度,保障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对全球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奥巴马政府领导了一项多方面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分支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地区发生的迅速转变,凸显了美国的未来与亚太地区的未来是多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从战略上转向该地区,在理念上与我们保障和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力的总体努力一致。我们必须明智地推行一项连贯并能兼顾我们各项决策的具有全球影响的区域战略。

 

3.美国以“前沿部署”加固和扩展联盟。希拉里宣称:

这种区域战略要求长期地致力于“前沿部署”外交。这意味着继续把我们的各种外交资源——包括我们最高级别的宫员、我们的发展专家、我们的跨部门团队和我们的永久资产——分派到亚太地区的每个国家和角落。我们的战略必须顾及并适应在亚洲各地不断出现的迅速和显著的变化。鉴于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将遵循六个关键的行动方针:加强双边安全联盟;深化我们与新兴大国的工作关系;参与区域性多边机构;扩大贸易和投资;打造一种有广泛基础的军事存在;促进民主和人权。

我们现在的挑战是建立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和机构网,使之与我们的跨大西洋网络一样持久,并与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一致。

我们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条约联盟是我们转向亚太战略的支点。在安全挑战不断演变之际,它们充分利用我们的地区存在,增强我们的地区领导力。

在这方面,奥巴马政府提出三项核心原则。首先,我们必须在美国联盟的核心目标上保持政治共识。其次,我们必须确保美国联盟具有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以便成功应对新的挑战和把握新的机遇。第三,我们必须保证美国联盟的防御能力和通信基础设施能够切实阻遏各种各样的国家和非国家实体的挑衅。

与日本的联盟是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石。从航行自由到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美日对稳定的地区秩序和清晰的通行规则怀有共同的愿景。美国与韩国的联盟正在加强,操作上越来越一体化,并且继续发展两国的联合能力,以阻遏应对朝鲜的挑衅。美国也在扩大与澳大利亚的联盟,把我们的关系从一种太平洋伙伴关系扩展到跨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伙伴关系。

在根据新的需要更新联盟关系的同时,美国也在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主动扩展与中国、印度、印尼、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蒙古、越南、文莱和太平洋岛国的关系,这些都是更广泛的努力的一部分,旨在确保美国在该地区奉行更全面的战略和参与。我们正构建一套基于规则的区域及全球秩序并参与其中。

 

4.美中关系利益攸关。希拉里声称:

这些新伙伴中,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是中国。今天,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需要进行审慎、稳定和动态的管理。美国对中国的方针是立足现实,注重成效,忠实于我们的原则和利益。

众所周知,担忧和误解仍然在太平洋两岸徘徊不去。美国的一些人把中国的进步视为对美国的威胁;而在中国的一些人担心美国会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事实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美国对中国有利;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也对美国有利。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我们两国均能显著获益。但是,不能仅靠愿望来建设两国关系。它需要我们双方更加始终如一地把积极的言词转化成有效的合作,而且更关键的是,我们必须履行各自的全球责任与义务。今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发挥潜能正是取决于这些因素。我们也必须坦诚对待我们之间的分歧。我们将坚定并果断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必须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我们共同努力建立互信的同时,美国决心与中国一起共同应对至关重要的地区性与全球性安全问题。在经济领域,美国与中国必须密切合作以保障全球经济未来的强劲、可持续且平衡的发展。在全球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美国与中国通过20国集团有效地合作,合力把全球经济从濒于崩溃的境地挽回。我们必须继续增进这种合作。

美中关系的发展没有指导手册可循。然而利益攸关,不容失败。我们在前进过程中将继续把同中国的关系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性安全同盟、经济网络和社会纽带框架内。

 

5.美国外交政策加快转型。希拉里指出:

亚洲经济在过去10年里的非凡增长及其在未来持续增长的潜力依赖于长期的安全与稳定。美国有5万多名军人在日本和韩国服役。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地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从领土和海事争端、对航行自由的新威胁、直至自然灾害加剧的影响,要求美国奉行一个在地理分布上更合理、运作上更具弹性、政治上更可持续的军力态势。

美国正在把与东北亚地区传统盟友的基地安排现代化;同时,美国正在加强其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存在。

与我们的军事力量或经济规模相比,美国所拥有的最有影响力的资产是价值观,特别是美国对民主与人权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包括美国向亚太地区的战略转移。

在过去10年中,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转型,从处理后冷战时期的和平红利到履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出的巨大承诺。现在,美国将加快转折,以适应新的全球现实。

 

6.太平洋世纪不属于美国。

21世纪是亚洲世纪,是中国世纪,这已经成为世界共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亚洲对于美国来说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地区;而中国就在亚洲,并且一直都在。

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在亚洲的对决常有火星迸射。

2010年,希拉里表示:中国宣称拥有全部主权的南海,也是美国的关键利益所在。

美国要在亚太地区建立“有章可依”的秩序,一个关键的要点就是:依据的规则由美国制定。从长远来看,为了符合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立克提出的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理念,美国打算威逼利诱中国遵守比世界贸易组织(WTO)现有章程的要求更严苛的准则。这一举动无异于抓住中国政府的衣领当面挑衅。

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论坛上,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话题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太平洋世纪”。他说:“美国是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一员,我们绝不会离开。”
  近日,奥巴马政府启动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至此美国外交战略中的两项要素——经济和军事在亚太地区结合在了一起。这个所谓的“21世纪贸易协定”旨在纳入一些非关税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采购。有关人士已在热议TPP作为“下一代”贸易协定的一些特性。但这个协定最引人关注的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国——中国没有参与。

中国方面表示:“TPP就像一个俱乐部,而我们没有接到邀请。”
  奥巴马在夏威夷宣称,美国的国防预算削减计划不会影响美国在亚太的地位。他参观了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新建的军事设施,这里将成为美军在澳大利亚的海军基地。
  把TPP和加强双边军事关系结合在一起,十分接近澳大利亚外长、前总理陆克文的构想。他一直在寻找途径,欲把美国更加牢固地捆绑到正在形成阶段的亚太体制构架中来。
  但是,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美国企图扎根这一地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正在丧失。中国正在崛起,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凡是发生的重大国际问题,相关方都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都对中国发出来了救助的信息。保障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离不开中国。日本对美国的服从只是一种伪装,从内心来说很想控制亚太地区。美国更深的插手亚太事务缺少法律根据,而且是导致这一地区矛盾升级的祸根——不论它是不是太平洋大国。
  华盛顿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从现在开始减少在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存在,克服“世界领导”的虚荣心,削减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解决国内问题和经济复苏。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说,美国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宏大的战略目标,却对如何增强本国经济关注不够。
  在APEC峰会上,印尼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表示,虽然他欢迎美国的存在,但亚太地区由一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局面不再受欢迎。“新的权力中心正在迅速成长,大国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并且相当多变。”所有利益相关国家有义务确保这种外交关系的新态势不会发展为紧张局面——或者更糟。他建议建立一种“动态均衡”。尤多约诺想要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太平洋世纪。这虽然有点异想天开,但显露了一定的真诚。

 

7美国的战略重点不仅是亚太,还有中东此非。

亚太地区将是美国外交和军事战略的重心之一,但不是唯一。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现已成为美国政要频频挂在嘴边的热词。希拉里先是发表文章,后又公开演讲,声称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要领导亚太各国“建立一个更富有活力和更持久的跨太平洋体系、一个更成熟的安全和经济构架”,并在这一地区发挥“领导作用”。

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时也表示,美国“正在将重心转向充满潜力的亚太地区”。

美国亚太新战略的真实意图主要有三点:一是搭乘亚太发展繁荣的快车,开拓亚太市场,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刺激性,尽快摆脱高失业、低增长的困境;二是加大对亚太国家的承诺,迟缓中国崛起,维护其在亚太的领导地位;三是用战略重点转移将毁灭中东的真实意图掩藏起来,误导人们的注意力。这是典型的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只要多动一动脑筋,美国式阴谋一戳就破。

2010年,美国政府抛出的“重返亚洲”论;2011年又炮制了“太平洋世纪”论,二者一脉相承。不少美国人抱怨过去10年“忽视”了亚太,而中国趁机坐大,成了美国战略失误的大赢家。他们因而提出要重返亚太,夺回地区主导权。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0年恰恰是亚太局势最稳定、发展最快的时期。各国都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首位,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然而,自从美国“重返”以来,这里却不那么太平了。一些国家热衷搞平衡、挑事端,导致各种争议和矛盾此起彼伏。美国领导人走马灯式的出访亚太地区,极力拉拢该地区的小国,频繁举行联合军演,大搞“离间”与“连横”之术,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美国在亚太地区反常的外交和军事行为,说明美国树立“亚太领导地位”的政治虚幻已经急不可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但始终是发展中国家。美国的神经未免过于敏感了,中国根本无意在亚太地区挑战美国。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只不过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同时为该地区国家的共同繁荣做出新努力。

美国是一个谋取全球利益的大国,也是在全球部署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亚太地区没有美国的利益,根本不存在中国对美国利益的挑战。

美国“重返亚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政治上重返亚洲。一个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明显衰减,领导地位有名无实,无暇顾及那个用来满足虚荣心的领导作用。由于华盛顿忙于推进“颜色革命”,制造中东、北非及其他地区的暴乱,发动侵略战争,掠夺资源,疏于打理亚太地区,因而使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政治性日渐空心化。

现在美国打赢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战争,企图侵略伊朗、叙利亚、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家,但遇到了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强劲抵抗,中国和俄罗斯的制衡,只好另想新招。这个时期,正是美国的战争间歇,于是急切地介入亚太地区,四处喊话,树立自己的政治强国形象。

但美国已经衰落,“占领华尔街”运动反映出美国的政治失败导致的社会危机已很严重,美国式政治是劣化和阻滞社会发展的罪魁祸首。世界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亚太国家领导人不会对此视而不见。所以,美国想在政治上回归亚太地区,恐怕只能是徒劳无功。

第二,在经济上重返亚洲。美国现在提出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是美国用来破坏中国经济建设环境的一步臭棋。现在,美国在经济上自顾不暇,没有重返亚太的经济实力,也无力应对中国崛起。它只能提供口头承诺,欺骗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之类。对付这些没有头脑、“长不大的可爱”的领导人,美国堪称经验丰富。

美国的市场不可能再向亚太国家进一步开放,对亚太地区中低附加值的产品不可能再给予贸易优惠,也不可能再对亚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科学技术支持……因为这些已经不是美国实力所能承担的了。所以,美国在经济上重返亚太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第三,在外交上重返亚洲。华盛顿可能想把美国的外交重点放在亚太,但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是它的外交重点至今没有完全放在亚太。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战略重点。美国领导人频繁出访亚太国家,参加APCE会议和东亚峰会,这些都是事实,但目前大中东地区仍然是美国的首位战略重点。利比亚战争刚刚结束,叙利亚问题又摆在面前;坚硬的伊朗对以色列、美国及西方世界一惯蔑视、长期对抗和政治挑战;“阿拉伯之春”掀起的政权更迭浪潮袭卷阿联酋、科威特和也门等中东国家……美国是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主角或推手,要把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就必须首先解决在该地区面临的棘手问题,而且这也是美国政府亟待解决并不容失败的重大外交和军事问题。为了应对穷兵黩武的美国,俄罗斯军舰和航母挺进叙利亚附近海域,……这一系列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羁绊美国手脚的钢缆。美国只能穷于应付,已经显示出体力透支的疲态。所以,美国的外交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在这一两个月是符合事实的,但从长远来说,美国的战略重点还不仅是在亚太。

亚太地区一直有美国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小布什时期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例如,在关岛部署B2轰炸机、B52轰炸机和最先进的F22战斗机,还在关岛修建航母的母港等等。奥巴马上台之后只是继续实施小布什时代开启的加强亚太军事部署的计划。

华盛顿已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在无计可施时,美国可能会铤而走险,对中国发起新的外交和军事攻势。
  亚太地区是多元文化、多种文明的汇集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双轮驱动下,亚太各国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共同繁荣的大市场;利益交融日益深入,打造了共同获益的经济链;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区大家庭。亚洲是21世纪的希望,建设合作、发展、繁荣、稳定、共赢的新地区秩序是我们的共同愿景,亚太各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携手并肩,积极推进这一福荫子孙的建设性工程。

 

(二)美国树立“将海洋作为机动空间”的指导思想,继“空地一体战”、“空天一体战”之后,推出“空海一体战”构想,建设五大基地群,打造三重岛链,欲将太平洋变成“美国内湖”。

2010年5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海岸警卫队司令联合发布了《海军作战构想2010》。

随着美国在经济、外交两个维度整合亚太资源的思路逐渐明晰,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也开始提速。除了跟澳大利亚、日本等传统盟国加强军事合作外,美国正在筹划全新的作战模式,以确保美国军力在亚太地区的绝对优势。五角大楼以前秘密研究的“空海一体战”概念,如今进入了付诸实践的阶段。

在2010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度国防报告》中,前国防部部长盖茨要求美国海空军建立新的作战理论,应对新的挑战,“空海一体战办公室”因而诞生。这个办公室由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15名高级将领组成,其中至少包括来自这三个军种的2个校级军官或同级公务员。国防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该办公室将负责监督“空海一体战”的相关训练、兵力配置和装备发展以及作战概念的落实,以整合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达到促进各军种间合作、影响军种间军事演习、鼓励空海作战能力的研发和整合的目的。
  五角大楼宣称,这个“全新”的作战理念旨在应对美军面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新威胁,这些威胁包括远程精准弹道导弹、先进防空导弹防御系统、电子和网络作战能力、潜艇和现代化战机等。

“空海一体战”的概念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海空军和太平洋总部就在盖茨的授意下,联合展开了“空海一体战”研究。2010年5月18日,美国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公布了《空海一体战的初步构想》。当年6月,盖茨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美国对亚洲的承诺”的演说时,首度公开抛出这一概念,并透露美军正在为此进行准备。
  尽管运作为时已久,但五角大楼似乎不愿过多炒作。《华尔街日报》评论称,美国军方很可能是怕“激怒中国”,因为设计这个概念的初衷就是为了抑制不断增长的中国军力。英文《台北时报》报道说,鉴于中国大陆近年来在取得“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技术上进行大量投资,“空海一体战”办公室的指向性很明确。

我们认为,即使这个新的作战理念不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但针对中国的意图很明显。这是一个危险的军事模式,也是一个阴险的作战计划。审视美军这一新的作战模式,可以看出美军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众所周知,美国为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霸权,经常会研究新的作战模式。“反恐战争”、“快速决定性作战”、“网络中心战”等一系列战术理念,都是美国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应用于战场。那么新提出的“空海一体战”,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说,“空海一体战”是一张4D效果的立体打击网。它运用现代化的通联设备,以关岛和日韩等盟国的作战和后勤基地为依托,以天空、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联合构成一个以天基系统为核心,由天基、空基、海基和陆基四大平台构成的多层次全维作战体系,将现有的作战平台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美国的“空海一体战”理念融入了“先发制人”的战术设计,强调“主动防御”,即采取各种措施摧毁敌方的飞机和导弹,或减轻此类攻击的破坏。具体的战争模块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阶段为战争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对作战对手的战斗网络实施“致盲”攻击、压制作战对手远程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系统,并且夺取制空、制海、制太空和制网络的优势;第二阶段的作战行动主要是支持美国打赢长期的常规战争,具体任务包括遂行持久战、实施“远程封锁”作战、保持作战后勤能力、扩大军工生产等。

从作战样式上来看,“空海一体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空海一体信息战和空海一体反导、反潜及打击、封锁,支援、保障等方面,期望全面击破作战对手在陆上、海上、空中、太空、网络空间的作战体系。“空海一体战”的实施将紧密依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盟友,包括日本、南韩、澳大利亚等国,强化与这些国家军事力量的一体化,实现情报、信息共享,武器接口的相互适应。

美国不会无缘无故地设计一种作战模式,一定先要造出个假想敌。“空海一体战”的假想敌就是中国。“空海一体战”和美国在冷战时期提出的“空地一体战”有着异曲同工的效能,都是为了帮助美军应对下一场高强度的局部战争。所不同的是,前者针对的是苏联军队穿越欧洲大陆的钢铁洪流,而后者的指向是中国这样的陆海复合国家。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十分担心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希望通过这一战略确保美国对华海上遏制优势。

“空海一体战”从概念设计到开始运作,暴露出美军的注意力已经从反恐战争转移到大空间体系对抗的正规战。尽管这种作战模式还在调试期,但其危险性不容忽视。

这个理论的要害在于“结构破坏”,使敌对国家的先进武器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强调“攻防兼备、先发制人”的体系对抗。美国极力打造的九大作战系统包括:全域预警监视系统、空海一体化指挥系统、战区反导系统、反卫星系统、网络攻击系统、联合反潜系统、全维打击系统、海上通道封控系统、一体化支援保障系统。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空海一体战”,都将对敌方的重要武器平台和发射系统构成威胁。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为了预防和阻止中美两国在亚太爆发战争,美国需要具备广泛的先进军事能力,加强对中国的震慑。

我们认为,一味的追求绝对军事优势,不仅不会确保地区稳定,反而会增加冲突爆发的风险。“空海一体战”是一个危险的作战计划,大大增加了海洋边缘政策和海上冲突事件发生的几率。这一带有“先发制人”色彩的作战理念,将使危机在外交努力开始发挥作用之前就被自动推向战争。

据《华盛顿时报》透露,“空海一体战”的出台要归功于五角大楼的现实主义者。其中,美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皮尔斯伯里,在美军对华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皮尔斯伯里认为,不应低估中国军力的发展速度,所以美军在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中,必须把“红队”设置为同等重量的对手。他在《如何扮演中国红队》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美军所有作战演习都要基于两个基准来设定未来的中国军队:中国军事著作和历史军事行动。
  “空海一体战”的新概念还要归功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海军上将和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威拉德极力反对美国海军中贬低中国军力的论调,而施瓦茨则在空军中率先提出了联合作战的概念。同样遵循现实主义的前任美国防长盖茨,则是“空海一体战”从概念走向实践的幕后推手。

 

8.美国海军“将海洋作为机动空间”,在全球建立军事基地,以实现“慑止并吓阻潜在对手”的目标。

五角大楼认为,美国海上武装力量应树立“将海洋作为机动空间”的指导思想,采用“全球分布部署按任务组建的海上部队”和“地区性集中可靠作战力量”相结合的兵力运用方式实施今后的海上行动。

机动能力是决定海军作战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仅要求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远距离机动,而且要求能够在海洋环境中通过机动来夺取对敌优势。美军希望充分发挥机动优势,成为不依赖当地港口和机场的海基力量。美国海上兵力的部署将继续强化其对亚太地区的控制和威慑。各国核力量升级和海上作战力量强化将在波斯湾地区形成焦灼的态势。

美国海军将继续在其利益至关重要的区域保持前沿存在,包括在西太平洋、地中海等区域,并根据需要在诸如波斯湾、东南亚、加勒比海、几内亚湾以及非洲之角之类的地区建立全球舰队基地,以实现“保护美国的关键利益、保卫盟国、慑止并吓阻潜在对手”的目标。

 

9.美国继“空地一体战”、“空天一体战”之后,推出“空海一体战”构想。

2010年2月和5月,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就美国遏制与威慑中国的战略问题提出了完整对策——“空海一体战”。 美国的“空海一体化”作战理念,主角就是X-47B。X-47B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电脑操纵的“无尾翼、喷气式无人驾驶飞机”,也是第一架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并自行回落的隐形轰炸机。我军在南海举行的隐身巡航导弹的拦截演习针对X-47B的意味很强,这是对美国所谓的“空海一体战”的有力回击。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的不断演进,美国的军事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空地一体战”、“空天一体战”和“空海一体战”构想。美国倾力打造的“空海一体”联合作战计划,已经成为21世纪重要的军事理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陆军和空军就联合设定了“空地一体战”的构想,并于80年代前期开始组织实施,目的在于应对北约在欧洲中央战线遇到的重大作战问题。美军运用“空地一体战”理论,先后赢得了巴拿马之战、海湾战争等。

“空天一体战”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空军司令部。1982年至1993年,美国空军先后组建了航天司令部、航天作战中心,大力建设空天远征队,积极研发新的太空武器和信息武器。进入21世纪后,美军又相继成立了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空军太空作战中心等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支无缝连接的航空航天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成功地将“空天一体战”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现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的海军上将詹姆斯,于1992年5月就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2009年9月,美国空军总参谋长诺顿·施瓦茨将军和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整合海空军战力,联合亚太地区盟友,共同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2010年6月,盖茨在发表讲话时,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概念。

“空海一体战”构想是一种全维作战理念,其实质是强调美军要充分利用在航空航天、网络、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关岛和日韩等盟国的作战和后勤基地为依托,以天空、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联合构成一个以天基系统为核心,由天基平台、空基平台和海基平台构成的多层次立体作战体系,在全维空间内加速实现各种作战力量的有效组合,在西太平洋战区组织实施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摧毁作战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

按照“空海一体战”构想提出的倡议,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军将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全面提升作战能力,积极为打赢“空海一体战”作准备。

根据“空海一体战”构想,美军正在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

一是加强情报信息系统建设。美军将加大对跨军种电子战能力建设的投入,包括在隐形远程防空区外电子战平台(有人和无人)投入方面的协调;联合研发和部署充分兼容,可以互相操作的情报侦察监视和处理与分发系统;对下一代数据传输器、数据结构和有关信息设施的技术和作战需求进行联合评估。

 二是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美军将加强联合评估空中作战中心和海上作战中心的建设,确保在近期实现充分的连通,以维持通用作战图像,支援空海军的作战。并将为联合航天作战中心设立一个近海节点,建立一个多国航天作战中心,以此提升作战一体化水平,增强指挥与控制系统抗毁能力。

三是加快研发新型武器装备。美国正在发展一些革命性的武器,将研发和列装下一代远程、隐形空中平台,包括无人机和有人机,包括配套的精确制导打击武器、情报监视侦察传感器、高级空对空导弹、各种诱弹、电子攻击系统和定向能武器等。同时,注重研发无人空战系统(UCAS),提高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无人机作战能力,发展和运用相关技术,使无人机和特定人控飞行器在指挥与控制系统受损情况下,能够在延伸范围内继续运作。美军还将开发具有抗毁能力并能遂行多重任务的远程长航时打击平台、舰载无人机作战系统、远程隐形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开发远程反舰导弹,使之从有人或无人空中平台及舰艇和潜艇上发射。美军还将研发新型导航定位系统,减少对GPS依赖,以确保在缺失GPS系统支援或者在GPS系统严重受损情况下,弥补或支援精确制导武器导航、精确导航和定时方面的不足。

四是加强空海军联合军事演习。美军将定期组织空军、海军和陆军的陆基导弹防御部队举行联合演习,重点演练对西太平洋地区美军基地的一体化陆、空、海基导弹防御。同时,美军会加强与日本导弹防御部队的联合演习,以保卫位于日本及其附近的目标,并建立和维持盟国导弹防御能力间的互通性。2010年7月以来,美国和韩国、日本、南韩、菲律宾、越南等在亚太地区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一系列演习可能就是“空海一体战”的模拟。

五是加强军事基地建设。美军将有选择性地加固关岛及其他特定基地中的设施,重新整修位于蒂尼安岛、塞班岛和帕劳群岛等地的小型基地,提高关岛及其卫星基地跑道的快速修复能力,以确保美军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支援空中作战。

美国抓紧打造新的军事基地,准备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及澳大利亚建立新基地和租用印度的军事基地,以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六是加强战场体系建设。美军将增加执行保护海上交通线与拦截行动等任务的低端舰船数量与提高其作战能力的备选方案,扩大海上巡逻机规模,用以支援保护海上交通线和拦截行动及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反潜和水面侦察任务。

七是加强与日本的军事合作。日本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由于美国的挟持,未来的“空海一体战”少不了日本的参与。美国逼迫日本加快施行“南进战略”,针对中国构建“战略包围圈”;帮助日本增进作战能力,加固特定基地,提高飞机跑道的快速维修能力,把关键军事设施和场所深藏于地下或大山之中;加强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扩大第四代战机的规模并获取第五代战机,利用制空战机保卫空域并掩护美军战机实施攻击任务;发展水下战和反潜战能力,包括其潜艇部队和无人水下运载器的能力;利用琉球群岛的地理优势,建立反潜屏障等。

八是加强与印度的合作。美方宣称美印关系是重要的伙伴关系,今后要进一步加深这种关系。美国威逼利诱印度推行“东进战略”,利用印度扰乱中国,企图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复杂化和国际化。

九是加强与亚太小国和地区的军事维系。美国不断增进与盟国的外交关系和军事往来,承诺鼓励美国企业增加在南韩、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家的投资,使这些国家获利。如果亚太地区国家发生军事行动,美国会站在中国的对立面。特别强调,如果菲律宾有事,美国将站在菲律宾这一边。美国还向亚太国家和地区出卖军火,为美国军工企业发财开拓市场。美国的亚太利益合作,目的是利用该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发起蜂拥行动,纷扰中国,牵引中国。

美国增进与台湾的军事动作。2010年初,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60架UH-60“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型导弹及与台湾防卫通信系统相关的设备。

由于财力拮据,引起亚太国家的疑惑,美方表示:即使削减军费,也不会影响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这就意味着美国决不会离开亚太地区,将在亚太地区保持永久驻军。

十是加强亚太地区的军力。近年来美军逐步扩大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不断调整兵力部署,多次举行联合军演。美军将陆军第一军司令部从美国本土华盛顿州迁往日本,加强太平洋司令部的指挥与控制能力;又将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部署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还在东亚滨海地区增加特种作战部队的数量,提高其作战能力;最近又决定在澳大利亚驻军,将自己的兄弟国家强横绑上美国战车。

美国加强关岛基地建设,渐增式扩大常驻军力规模。美空军增加轰炸机、F-15E型战斗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空中加油机和最新型的F/A-22“猛禽”隐形战斗机的数量;美海军还拟在关岛部署一个航母打击大队,核动力攻击潜艇已增至15艘。 

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公开发表的关于“空海一体战”设想的报告中强调,“空海一体战”作为一个作战条例,不能也不应该仅仅看作是“赢得战争”,也不能认为是某一个特定场景的想定,而应当把“空海一体战”看作有助于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维持一个稳定、有利的常规军事力量平衡。

“空海一体战”取决于当前研制武器项目的使用定位和在网络战中的使用,确保军队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环境下行动自由。

美国空军的反太空作战是为了致盲敌国的天基海洋监视系统,屏蔽反舰导弹(ASBM)的瞄准,但不能确定这就是美国空军发展X-47B空天试验飞行器的原因。

2011年1月,美国宣称空军的“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联合之星”)飞机完成了网络武器框架的验证,可通过“联合之星”飞机跟踪航行的舰船,并由F/A-18E/F战斗机发射AGM-154C滑翔炸弹进行攻击。

在弹道导弹的防御(BMD)中,美国海军的宙斯盾舰船可摧毁来袭导弹,为美国空军前沿基地提供前线防护。海基的BMD促使近年美国海军舰队发生变化,减小了DDG-1000导弹驱逐舰的数量,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伯克级护卫舰。

远程打击可摧毁威胁美国舰船和海外基地的地面远程监视系统(例如超视距雷达)和导弹,美国的潜射导弹可摧毁对手的综合防空系统,并为美国空军的打击铺路。

空海协同作战的另一种方案是发展远程陆基无人机,装备具有BMD能力的红外传感器,可填补天基系统到2020才能投入使用的空白。对抗弹道导弹的任务要求新型的伯克级护卫舰装备下一代宙斯盾导弹(此前为SM-3 Block IIB导弹),其整体作战效能不弱于目前被放弃的CG-X导弹巡洋舰。

美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项目也瞄准了“空海一体战”的缺陷。LRASM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两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与火力控制分公司研制的机体/发动机平台以及BAE系统公司研制的通用多用途寻的器。其中一架重点验证空射技术,另外一架则重点验证陆(舰)射技术,但都可以进行空射和陆(舰)射,以选择最佳方案进入全尺寸研制阶段。LRASM-A由洛·马公司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打击武器分部研制,是基于“联合空面防区外导弹”增程型的机体而研制的。LRASM-B是由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大草原城洛·马海上战术导弹分部研制的,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装备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能够进行超音速巡航。该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技术来自于普·惠公司。LRASM-B从垂直发射系统中发射,由4个推进器推动。该项目将在2013年4月完成。BAE系统公司建议传感器组件的核心要基于被动式雷达频率接受技术。LRASM的前方案是应用多重传感器,自动选择要攻击的舰船,甚至在GPS不能使用的环境下也能自动攻击目标。

美国还计划研制新一代体积更小但数量更多的航空母舰;建立能够在1小时之内打击世界任何地方的目标的非核导弹系统;发展定向能武器,希望到2020年解决部署定向能武器的科技问题。

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作战概念的发展,一般要根据对手的战略意图、新武器能够投射和覆盖的距离来设定。但是,关于中、俄、印等国的新式武器发展计划和现状,在美国政府的相关文件中的反映并不充分。一个可能的预判是:由于国力的衰竭,美国武器装备的决策、研制时间将延长。

在苏联时期,美国情报机关的惯用做法是夸大苏联的威胁,预测新型武器系统将很快服役,其数量规模也比实际的大;现在,美国在关于新兴国家武器研制的情报分析上则与之相反。中国反舰导弹的发展使美国海军震惊,于是美国重新启动SM-2 Block IV导弹项目,以使其初步具有防御弹道导弹的能力。美国已采取一些措施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挑战。例如,为应对射程2000-3000公里ASBM的威胁,美国海军启动了UCAS演示验证项目。2011年2月2日,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制造的能在敌军防御范围之外起降的无人驾驶舰载隐形战机X-47B首飞。X-47B的航程为2100海里(3885公里),到2020年左右才能装备部队。

在未来10年,美国因财政困难至少要裁减45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不过,有几个正在进行的武器项目可能会继续获得资金支持。例如,经过改装的EA-18G“咆哮者”喷气式战斗攻击机,这种飞机能干扰或破坏敌军防御系统的电子设备。一种新的远程空军轰炸机也在研制之中。

 

10.“空海一体战”对中国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关注空天一体发展,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新趋势,加速构建国家空天防御体系,大力推进空军战略转型,解构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卫星能力已与美国持平,“北斗”可以为中国开展军事行动提供方向支持。

美国抛出“空海一体战”构想,企图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中国,这无疑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挑战。

虽然奥巴马要求白宫官员说明这一概念不是单独针对某一国家,以免触怒中国,可是仍有白宫官员狂妄地宣称:“空海一体战”就是冲着中国而来的战略,与冷战时期应对苏联的措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8年,美国在《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宣称,美国的目标就是要“领导整个世界”,决不允许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构成挑战。在2002年9月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政府公开宣称“不允许任何一个敌对军事强国崛起”,“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像在冷战时期一样挑战美国的力量”。美国在亚太地区只有一个“日渐崛起的军事竞争对手”。2010年,盖茨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唯一能对美国地区影响力和力量投送能力形成潜在、长期、严重挑战的国家就是中国。”

美国历来有人为树敌的传统,这是美国的一种战略需求。冷战时期,美国以苏联为对手,千方百计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渗透、瓦解和颠覆,尤其是利用军备竞赛等军事手段,把苏联引向歧途,直至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又先后列出了“无赖国家”、“邪恶轴心”等敌对国家。现在,美国人又故计重演,抛出“空海一体战”构想。

美国推出了在西太平洋地区运用武力的顶层设计:(1)在战略层面,“空海一体战”构想有助于美国维持西太平洋地区的格式化战略,包括保卫美国领土(比如关岛)及其基地和设施,维持军事力量的存在;保护美国及其盟友的海上贸易,阻断对手的海上贸易;压制并击退作战对手;在西太平洋地区实施其他的力量投送行动。(2)在战役层面,“空海一体战”构想可以帮助美国应付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带来的新挑战和机遇。(3)在战术层面,“空海一体战”构想将针对未来西太平洋地区作战行动的特点,以及战术层的一些互动(如导弹进攻和导弹防御)产生的战役层后果,引导美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美国拟制了针对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冲突的作战计划:(1)从战役设置来看,美国把“空海一体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争初始阶段,包括四项作战方案,主要是对敌方的战斗网络实施“致盲”攻击,压制对手的远程情报监视侦察,摧毁敌军的打击系统,夺取和保持制空、制海、制太空、制网络空间的优势等;第二阶段的作战行动主要是支持美国打赢长期的常规战争,主要包括遂行持久战,实施“远程封锁”战,保持作战后勤能力,扩大军工生产(尤其是精确制导武器)等。(2)从作战样式上来看,美军“空海一体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空海一体信息战、空海一体反导、空海一体反潜、空海一体打击、空海一体封锁、空海一体支援保障等方面,以图全面破击作战对手在太空、空中、陆上、海上、网络的作战体系。(3)从军事力量的配置上来看,“空海一体战”包括美国地区盟友的协防和支援。在亚太地区,日本、南韩、菲律宾、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等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如有摩擦,基于安全协防条约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支援或配合美国共同打击对手。

美军联合指挥中心控制室内的显示器显示,在一张图片里美军已经将中国的山东半岛大部和江苏等沿海地区划到了美军航母的“防空识别圈”中。

我们认为,面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和亚太挑衅,中国必须直面挑战,沉着应对。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越强大,世界就越和平。“不战而屈人之兵”,通常是以超强的军事力量为后盾的。

进入空天与信息时代以来,中国空军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新趋势,关注空天一体发展,大力推进空军战略转型,加快增进信息化建设,深化训练改革与战法创新,创建中国特色空天文化,已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攻防作战能力的战略军种。

信息时代呼唤具有先进战略思想的战略空军。信息化已成为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给现代战争插上了叱咤风云的翅膀,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日益融合,中国已经构建了“空天进攻、全球定位、精确打击、快速反应、多点联动”的策略和反策略,空天力量已发生质的飞跃。

中国空军站立时代潮头,放眼九天风云,紧贴国情军情和履行使命需要,跟踪信息化战争的最新动向,在根据空天战争的新机理、新模式、新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谋划,确立了“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思想,突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空天体系攻防能力,加快转型步骤,力图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方针,在“攻”与“防”两个方向上下功夫。一方面,突破“以防为主”的观念,强化“攻势作战”理念,形成战役筹划超前和全程指导,发展多功能的新一代战机、预警机和加油机,空中进攻力量及相应配套建设得到显著加强,提高了在战略防御态势下主动突破的战役战术进攻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积极防御;另一方面,突破以“空战”为主的观念,确立以“连环空袭”、“密集空袭”、“凸点空袭”和“多点联动”为主导的作战模式,以“奇袭白虎团”的战法,通过空海进攻、空地打击、空天防御,制敌于地面,摧毁敌人的防空体系、战争力量和抵抗意志。

二是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把“质量第一,效能优先,实现内涵式和外延式同步发展”作为战略转型的基本途径,加强质量升级,提高可持续、动态型、全方位的发展力和打击力,构建服务于现代战争的攻防格局。深化转型建设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构建适用型的空军战略指导和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根据战略要求和战役任务需求,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在体制和编制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强化“信息主导、综合集成、优级为先,以长制短,全面覆盖”的战役思维,着力打造精干高效的空军攻防作战力量体系,提升一体化互联作战能力;进行综合保障配套建设,注重构建系统矩阵,提高情报、通信、领航、气象、电子对抗、工程维护和抢修救护等诸方面的综合保障效能。

三是由传统空军向空天一体力量转变。中国空军按照经略空天的战略定位,确立“打造空天优势、控制空天威胁、打赢空天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突出空天制衡,增强战略积极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速实现向空天一体型空军的战略转变。未来以“天基信息进座舱”为重点,着力形成天基信息支援下的空间攻防作战能力;以超音速飞行器为重点,以抵近空间目标的作战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初步建设空天一体化武器装备体系,确保可以对敌实施超音速燃料冲压式进攻;发展现代防空反导体系,扩大空天活动范围,提高战略疆域空天监视能力,加速构建国家空天防御体系;加强战略预警建设,完善对地表及以上空间的监控体系、管理体系、控制体系和利用体制,发展空中攻防力量,形成“以空制地”、“以空制海”、“以空制心”和“以空制动”的强大威势,提高并保持空天战略优势,塑造可行性、可操作性、可融性的多星联合体,遏制空天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达成保障和增进地区、全球和太空局势稳定的能力。

军事斗争需要信息化空军装备体系。在“三新格局域”(新世纪、新阶段、新趋势)时空,中国空军紧紧围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引导,加快构建信息化攻防兼备装备体系,实现了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打造“空地一体”的作战指挥平台,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空军针对信息化战争体系与体系对抗的客观实际,强化“联通超越、综合优级、分散布局、同时出击、高度集成”的理念,着力建设空地、空天、空海一体化作战指挥平台,提升圆体直角的内嵌型、俄罗斯套娃的外接式、毛泽东四渡赤水的“迷雾态”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能力。随着空警-2000、空警-200等新型装备投入使用,构建了“五网九体”的指挥和进攻信息系统,可实现空中战场的情报信息融合、快速处理与有效分发,使指挥机构、空中战机、地面防空兵器实现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打击与反打击、空袭与反空袭等行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体系攻防作战能力得到超级提升。

中国空军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实现机械化、信息化、联动化复合发展。歼-10、歼-11、苏-30、歼轰-7等一大批新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等主战飞机陆续列装部队,预警指挥机、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等作战支援飞机形成作战能力。超视距攻击、矢量近距格斗、精确对地打击、电子软硬攻防、多层次矩阵互动等信息化武器亮剑长空。通过引进与研制新型防空导弹武器装备,已经形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地海天联”防空火力配套的作战体系,信息化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具备抗击多目标能力与强大反导能力,初步实现了由防空型向防空反制型的转变。今后,随着歼-20等新型战机的横空出世,中国空军还将实现三代战机向四代战机的突破,迈入隐型空军的行列,占领信息化空天决战的制高点。

“中国卫星能力已基本与美国持平”,这是英美两家智库得出的最新结论。到目前为止美国拥有的各种卫星仍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但由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式发展,美国在军用航天领域的优势已不在。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猜测称,中国“实践”系列科研卫星实际是伪装的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信号情报收集”。

英国防务期刊《战略研究期刊》的最新报告认为,中国目前正在研发先进卫星,以便在海外部署军力,并且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防范美国航母。中国先进侦察系统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能够实时跟踪敌方部队,并且为弹道导弹进行制导,这已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当美国人习惯于在这一领域所向无敌的时候,中国人正在快速追上。中国卫星正在从只能收集大体战略信息的状态,进入一个新时期,即能像美国卫星一样支持具体的战术行动。中国侦察已知的、固定的目标的能力或许已经与美国持平,并且将很可能在未来两年的发射计划上超过美国。侦察卫星最直接也是战略上最令人不安的应用,是它协助反舰弹道导弹的定位和跟踪能力,这可能会对美国航母群形成威胁。
  另一家美国智库也得出类似结论。英国《金融时报》声称,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的一份新报告指出,中国侦察卫星现在每天对特定目标的监视时间可达到6小时,而18个月前监视时间才3小时,现在中国监视固定目标的能力几乎与美国持平。中国快速扩充的卫星能力已改变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并压缩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能力。10年前解放军几乎不具备实时监视能力,现在对实时行动的太空监视能力很可能已赶上美国。中国正在建造反舰弹道导弹、隐形战斗机和航母战斗群,快速扩充的侦察卫星网络将为解放军这些军事装备提供充分的情报支持。
  2011年7月13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发表了一篇充满猜测和“未经确认消息”的报道。该报道猜测,中国7月6日发射的“实践十一号03星”可能是一颗电子侦察卫星。 “实践”系列卫星的科学探测工作的结果从未公开过,“增加了它被用来执行监视和电子情报收集任务的怀疑”。很多“实践”系列卫星都拥有电子情报收集任务的轨道特性,这次发射的03号卫星可能用来形成一个卫星星座,确保始终有卫星停留在目标上空。这一特性适合用于跟踪广阔区域中的目标,例如海上的航母战斗群。“实践”卫星的轨道特性证明它们也可能用于早期预警。

这篇报道还援引“未经确认的消息”称,2006年发射的“实践六号”系列卫星轨道高度为600公里,这可能是执行海军的信号侦察任务,而2010年10月发射的两颗“实践六号(04组)”卫星则是执行电子信号侦察技术测试任务。
  近年来,国外媒体非常关注中国的航天能力发展,但评价褒贬不一。此前印度就曾宣称中国的卫星侦察能力不及印度。很多报道是通过所谓的“分析和猜测”,鼓吹“中国太空威胁论”。中国航天专家说,近年来中国在太空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美国仍有差距。在遥感卫星领域,美国小型卫星的探测精度为0.4米,而中国民用卫星只有2.36米;在导航卫星领域,美国GPS全球导航系统早已在军民领域大规模使用,而中国“北斗”系统才正在组网;在天文卫星领域,美国已拥有各种谱段的卫星,而中国在这方面是空白。从投入上看,虽然美国削减了航天计划,但光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一年的拨款就达到180-190亿美元的规模,另外美国军方至少还有超过百亿美元的太空预算,甚至美国一颗卫星的造价就达十几亿美元。

 

11.构建五大基地群,打造三重岛链。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五大基地群包括:

东北亚基地群:分布在日本、韩国。这些基地控制宗谷、津轻、对马三海峡,可应对朝鲜半岛的陆战与西北太平洋的海战,构成“岛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海军基地30多个,最重要的包括横须贺、佐世保、镇海等;海军陆战队基地有岩国、冲绳、巴特勒陆战队兵营等;空军基地有横须贺、冲绳嘉手纳、三泽等;陆军基地有韩国龙山卫戍区、大邱基地、希亚莱兵营等。
  东南亚基地群:以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原为美“岛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1992年11月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交还菲律宾后,美国丧失了“岛链”中这重要的一环。但近年来,美国在新加坡樟宜建立海军基地,逐步重返东南亚。
  关岛基地:关岛位于美属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距台湾海峡、南海、朝鲜半岛距离均为3000公里左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军基地。
  澳新地区基地:目前美国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设施不多,主要是海军通讯站、导航站、宇航追踪站等,用于监控中、俄等国的核试验,并为美空间力量服务。例如,美第五太空预警大队在澳中南部纳朗格驻有200名官兵,其任务是使用卫星跟踪弹道导弹的发射。最近,美国又宣称在澳大利亚北部增加驻军。
  夏威夷群岛基地群: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连接美本土和西太平洋美军各基地,是美军太平洋战区指挥中心,太平洋航线上的海空运枢纽。这一地区主要的美军基地包括:史密斯海军陆战队兵营、薛夫斯堡和斯科菲尔德兵营、希卡姆空军基地等。
  这些基地或者基地群也被有意识地设定为防范中国的三重岛链:第一岛链包括日本主要的岛屿、冲绳、菲律宾、中国台湾等;第二岛链包括关岛和澳大利亚周边地区等;夏威夷及附近地区则是第三岛链。

 

12.美国图谋将太平洋划为“美国内湖”。

美国防部长帕内塔近期高调弹唱“美国在太平洋有持久利益”;但由于囊空如洗,盟友心存疑虑,他又信誓旦旦地说,我知道你们密切关注美国预算论战,质疑我们是否有能力控制太平洋,我在此保证:“美国军费预算削减,绝对不会妨碍华盛顿对太平洋的介入。”这显示了五角大楼正在拉拢相关国家,欲将太平洋划为“美国内湖”。美国的如意算盘能否变成现实,取决于中国的态度和实力。
  帕内塔近期在日本、韩国、印尼等地活动,反复扬言要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鼓动日本、南韩和东盟国家等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对太平洋至关重要的军事同盟”。他还毫无掩饰的向亚洲盟友传话:“美国将作为抗衡中国力量介入亚洲。”

美国欲将太平洋划为“美国内湖”,有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考量。

在政治上可以转移民众对金融腐败、失业率高企、生活指数下降和政府施政失误的强烈不满,为奥巴马政府赢得更大的政治时空。

在经济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资源,占领更大的市场,掠取长久的利益。最近1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亚洲拥有30亿人口,2010年经济增长率超过8%,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世界20个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中,中国占有9个。美国与亚太经济体之间的年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说明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1世纪经济格局正在重新改写。中国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影响力已成为白宫的一个“心病”。
  在军事上可以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力部署,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为目前制衡中国提供军事保障,为将来侵略中国打下楔子。五角大楼有一个机构叫做“国防威胁降低局”,专门负责降低各种“威胁”。帕内塔根据“国防威胁降低局”所交的材料,向太平洋国家列举“中国正在快速使军事现代化,在东海和南海的活动日趋强硬”等所谓“威胁”,声称必须“敦促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负责任的角色”。

我们认为,美国的言行凸显了心理脆弱,外强中干,在中国崛起面前的巴萨德冲压式喷气发动策略的荒诞无稽。
  华盛顿对中国发动超限战,不顾自己大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事实,声称美国企业在中国“需要有公平的机会”,“中国应该开放更多市场”,要中国停止对美国公司创新技术的“不公平和歧视行为”。五角大楼则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歧视和阻挠中国公司在美投资,限制美国军工企业对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美国目前在日本的军事人员有5万多人,由于士兵屡屡犯案、基地传出高强度噪音,引起日本民众的强烈不满。日本普天间军事基地的搬迁费高达150亿美元,五角大楼希望由日本埋单,而日本正处在地震灾难和经济危机时期,当然不愿意承担此项费用。帕内塔访日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钱,一是希望日本支付普天间基地的搬迁费;二是诱使日本下定决心购买美制F-35战斗机。美国议员强烈抨击普天间移迁计划,并公开表示拒绝批准该项预算。冲绳县宜野湾市的居民坚决要求美军基地搬离冲绳,使日本政府感到左右为难。

美在韩国的军事人员有3万多人,军事基地布置在首尔市周边地区。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需要将占经济总量1/3的首尔市向外扩展,希望美国基地搬离到偏远地区。如果将美国在首尔市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搬走,可使韩国的经济增长量增加0.5个百分点。而驻韩美军士兵强奸韩国学生的丑闻,已经令韩国人对美军极为厌恶。韩国希望美方交出美韩联合部队的指挥权,被美国拒绝,也增加了韩国民众对美军的不满情绪。

美国“重返亚太”正面临新的挑战,如果硬将太平洋划为“美国内湖”,不但无法从亚洲获利,最终还会因为矛盾累加激化而害人害己。

 

(三)南海成为亚太地区的矛盾纠结点。美国多面出击推销亚太新战略,插手南海问题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要点之一针对中国预设的主要战场是四大海域——黄海、东海、台海和南海。

中国黄海、东海、台海和南海的交邻国家,对中国领海和领土存在自我认为的争议,所以,这四大海域也是该地区的矛盾集中点和易激化点。南海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时空的变迁,毫不奇怪的成为周边各国的矛盾纠结点,而美国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坏作用。中国的南海主权受到挑战,南海的领土面临被蚕食和瓜分的危险。

 

13.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对中国国家利益构成威胁和挑战。

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对中国的挑战,是对中国领海和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全面崛起的威胁,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形成了长期的牵引力,造成了巨大的民族伤害。美国炮制的“空海一体战”构想,针对中国预设的主要战场是“四海”——黄海、东海、台海和南海。美国的行为,对中国的台湾回归、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平崛起构成了巨大的阻碍。
  美国在“四海问题”上怂恿中国的对手挑起争端,企图将莫须有的争端复杂化、扩大化和国际化。例如,美国虽然没有在钓鱼岛归属上表态,但新修订的“美日安保条约”却把“钓鱼岛有事”纳入其中,表示如果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上发生冲突,美国将站在日本一方。美国虽然在南沙、西沙等海域的划界上没有发话,但是曾明确表态,如果南海地区国家发生冲突,美国将站在中国的对立面。奥巴马、希拉里及美国参联会主席和太平洋总部司令都曾公开宣称,如果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在南沙岛礁发生冲突,美国不会袖手旁观。

我们认为,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具有无法掩盖的现实挑战。

 

14介入南海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要点之一。

美国在东南亚有几个签订双边军事协议的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目前美国正在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军事关系;同时,美国也在加强与其他非盟国的军事关系,如与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干预有两个重点指向:一个是朝鲜半岛问题,另一个是南海问题。美国已经有充分的军事干预南海的设想和预案,并且加快了实施步骤。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对朝鲜和中国的挑衅。

南海是美国贸易和石油运输的蓝色命脉,也是美国向印度洋、波斯湾、中东投射军力的重要通道,还是美国的亚太盟国日本、南韩的主要海路。所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惜违反国际法,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侵犯中国领海主权,是可以预想到的。

美国插手南海问题是“火上浇油”,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对美国也没有俾益。

 

15.美国围绕太平洋紧锣密鼓地搭台布阵。

美国在APEC峰会上力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企图以经济利益绑架盟国。向澳大利亚派驻军队,增加兵力,加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奥巴马访问印尼,出席东亚峰会,不顾中国反对,硬将南海问题端上会议桌……这一切表明:美国不仅要重返亚太,而且要坚守亚太。

从2009年奥巴马在日本声称“我是太平洋总统”之后,美国对推进亚太行动的步骤都提前进行了想定。澳大利亚曾经是美国非常紧密的伙伴,无论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都参加了。但是澳大利亚没有从这些战争中得到任何好处,即使澳大利亚不参加战争,这些国家也不会打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美国的忽悠和逼迫。澳大利亚地很大,人很少,军事力量很弱小。美国一直在冷战期间为澳大利亚提供“保护伞”。

澳大利亚欠着美国一笔安全账。澳洲紧靠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两个海峡是该地区的工业大国日本和韩国油轮必经的航线。澳洲还有两个重要的港口:一个是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另一个是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温德姆港。美国要在达尔文港附近扩建或新建一个比较大的军事基地,派驻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澳的盟军首先从达尔文港发起了对日军的攻击。1943年,美军的轰炸机又是从达尔文港起飞去攻打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

2011年6月,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曾宣布即将达成在新加坡部署舰只的协议。五角大楼近日表示,美国和新加坡正在协商在樟宜海军基地驻扎美国海军的两艘新型沿海作战舰,并已进入达成协议的最后谈判阶段。在新加坡永久驻扎军舰表明美国不会退缩。这令一些美国官员“感到兴奋”。

与奥巴马总统宣布将在澳大利亚永久驻扎海军陆战队所引发的轰动相比,最初宣布在新加坡驻军的消息几乎没有激起什么涟漪。

前者是将250至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部署在距离中国2500英里(约4000公里)的地方,而后者则距离中国近得多。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要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线所在。由于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还位于领土争端愈演愈烈的南海南部边缘,所以美军驻扎新加坡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反常行为,被中国视为更大的威胁。

我们认为,奥巴马用的是短兵相接,希拉里用的是前沿部署。前沿部署之前是军事术语,现在也被用在外交上。军事上的前沿部署就是要抵进目标的前沿,贴近目标的区域部署军力;外交上的前沿部署就是要抵达目标的边缘,针对目标开展外交攻势。

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套路并不新鲜,只不过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推行的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政策的翻版。艾森豪威尔将台湾选定为牵制中国的战略支点,支持和控制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利益追加。现在,奥巴马选定的一个新的撬动支点是南海及周边地区。

如果重新整合从中东北非到印度洋、东南亚、亚太地区这条线,以哪里作为战略支点呢?在美国的盘算里,就是南海这片区域最合适。从东亚到西亚、从中东到非洲,亚太地区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带,而南海具有超巨的军事价值和外交功能。美国一旦抓住了可以撬动亚非大板块的这个战略点,就抓住了它的影响力、领导力和控制力。

由于南海显现的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如果立足于南海展开军事行动,就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向印度洋、中东和非洲推进,又可以避免持续性的面对面,缓冲与这几个地区的矛盾;在战略撤退时,守住南海就等于占据了亚太,控制了亚太就可以幅射中东北非。美国可以利用南海周边小国与中国的矛盾,牵制中国。这个意图是非常清晰的,在外交上契合了美国的区域战略。近年来,美国也是按照这个区域战略设想和行动的。美国政府知道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也明白印度的发展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美国深入印度洋,就会使美印矛盾弹跳出来。现阶段美国还不想将印度树为敌国,因为现在印度距离挑战美国的实力还差很远。美国想掌控整个亚太地区,就必须解决中国。俄罗斯不会直接出面干涉,可能性最大的是发挥一个裁判或平衡者的角色。

 

(四)美国加紧亚太军事布局,封堵中国,也许有利可图,但消耗综合国力,得不偿失。美国的前沿部署只是一种摆设。中国的防卫软肋在远海。

资本精英集团希望依靠投入战争的资本发财,但最终会因战争的失败打水漂;而国家的军费开支,最终还是要由国民埋单。增加税额和减少福利是统治者在穷途末路时的不二选择。

美国必将因巨额军费支出耗尽国力,降低国民的生活水平,增加贫困人口的数量,由失败国家蜕变为邪恶国家,坠毁在巨大的社会黑洞。

资本主义国家是由战争而兴起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也必然由战争而衰退成为没落主义国家。

 

16.亚太新战略不会使美国更强大,只能是劳民伤财。

我们认为,华盛顿倾心策划的亚太新战略对美国发展有正面的作用,但也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对增加美国的综合国力,既有助益拉动的一方面,也有消耗衰减的一方面。

美国正在加强同盟国比如日本、韩国的自贸区建设,这对美国是有好处的。美国也在加强和中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这对完成奥巴马提出的出口在2014年前翻一番的计划可能有所助益。如果把精力集中放在加强和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上,这对国内建设是正面的。

然而,美国正在想方设法孤立中国、局限中国,这对美国没有好处,只有负面影响。中国约有14亿人口,2020年前可能会增加到15亿。除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国家外,没有任何一个其他亚太国家能够容纳美国如此巨大的出口量;除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外,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市场能够帮助美国把对外出口量翻一番。欧洲也要加大出口,不然走不出经济困境。日本本身也是出口大国,而不是进口大国。整个亚太地区只有中国是一个最大的美国产品未来的出口市场,关键是美国能否打破政治禁忌,在有些方面放弃对中国的戒心,消除对中国的误解,降减同中国的摩擦,向中国出口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果美国能在处理中美关系上转变立场,就能顺利达成出口翻一番的计划。美国会不会选择这条道路呢?

美国同中国周边国家在加强双边和多边关系时都是从军事上入手的——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加强与该地区的传统盟国及非盟国的军事联系。这些军事举措,对美国的综合国力只有消耗,而没有积极的增长作用。

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出访亚太地区时强调,尽管美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不佳、军费面临削减,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不会变弱。同时,美国还参与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寻求在亚太设立新的军事立足点。“美军加紧亚太军事布局”,成为国内外媒体热炒的话题,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美国穷兵黩武,美国领导人是好战分子。这对美国树立正面形象极其不利。

 

17.美国企图“全面封堵”中国不现实。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现阶段有两个意图:一方面,美国是通过这一系列举动对中国施加压力,实施战略威慑;另一方面,美国是要保证其对所有的亚太国家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归根结底,美国极力推动解构中国,正是为了最终征服亚太地区所有的国家。

希拉里式的前沿部署会不会对中国构成“全面封堵”呢?目前,从美军的布局来看,真正实现对中国的“全面封堵”并不现实。美国围困中国、遏阻中国的战略构想和军事动作,是小儿科式的幼稚梦幻和精神障碍式的疯狂妄想。

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利用国际水道和国际海域进行交通,包括军事力量的正常航行,都是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美军在这些地区部署再多的基地,也不可能阻止中国海上力量正常通过国际水道和国际海域。实际上,美国加紧亚太军事布局更多的是为战事做准备。美国远离亚太地区,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必须借助在这一地区的基地,否则就无法完成兵力部署,无法展开作战行动。因此,美国加紧亚太军事布局的举动,更多的还是着眼于战事。对中国发动挑衅事件,伺机侵略中国,是美国军事指向的不变目标。

我们认为,“和则两利,战则俱伤。”中美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如果中美发生全面对抗,甚至爆发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这两个大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将会造成两败俱伤,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的局面。一旦发生极端的军事行为,美国的前沿军力、周边基地以及航母和军舰,就会处于中国远程火力的精确打击之下。中国的远程火力精确打击武器足够强大,完全可以在50分钟之内压制美国的网络系统和军事行动,摧毁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军力部署。

如果美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岛链式U型包围圈被斩断,美军在亚太地区能否生存都是问题。而要从美国向亚太地区重新投射军力,不知多久才能抵达。“远水不解近渴。”美国人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只是好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根本起不到预想的威慑作用,又谈何“封锁”呢?建议美国学习北京修筑六环路的范式,在中国周边筑造六重岛链。

不过海洋不是平面,岛屿也有倾斜度,美国在亚太打造的“围堵工程”迟早会因财政破产或军事失败而沉入海底。

 

18.中国的防卫软肋在远海。

对美国加紧亚太军事布局的举措,我们应该用更加平淡的心态去看待,既要正视,又要泰然处之,不要过分炒作。不过经常高喊“狼来了”也有好处,那就是给华盛顿造成一种中国畏惧美国前沿部署的错觉,牵动美国继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对于海上贸易和交通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能源运输几乎全部通过海路,美国的前沿布局会对我们的海上“生命线”造成威胁。
  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需要穿越近海和远海,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美国和亚太国家敢在中国的家门口放炮,但不敢轻易攻击中国的货轮,只敢扣押一些渔船,抓几个渔民。然而,这些海上交通线有一个很长的延伸,遍及世界各地,远离祖国,缺少军力的有效保护。中国的船舶是海上移动的领土,没有护航就存在危险。所以,中国真正的防卫软肋并不在沿海地区,而在远离大陆的海洋上。

军事力量仅是保护自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美国用前沿部署的方式对中国施压的手段很不高明,因此要付出更多的投资代价,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我们认为,面对压力,我们要做的始终是切实加强自身国防力量的建设,加紧反制手段、高端武器的研发和装备,不断提高中国军队的防御和攻击能力。中国的军事装备越先进,军事力量越强大,军事思想越前沿,针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小。

真正的战场在军事力量背后的经济、能源、技术、外交、文化和传媒等领域,打好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于中国的未来更重要。

侵略者都是得陇望蜀之辈,任何国家行为的失算或失败,都会助长战争狂人的侵略扩张欲望。军事对决是这样,其他领域的竞争也是这样。

 

(五)美国将小国绑上战舰,对中国进行蜂群围攻。亚太国家心态复杂,有的担心沦为美国的“人质”,有的孤注一掷,有的心怀叵测,有的叶公好龙……南海正在上演“浪尖上的闹剧”。可是“龙王”仍未发怒,笑着看戏。

尽管中国坚持表示,东亚峰会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合适场合,可是在美国的煽动下,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还是讨论了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与会国首脑共有18个,其中16个都提及了南海问题。只有柬埔寨和缅甸的两国领导人没有提及海上安全问题。

 

19.既然美国及其走卒毫不顾及中国的关切和主张,那么中国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正面回击。

2011年11月17日,温家宝总理同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尼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表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这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要突出团结、发展、合作的主题,坚持东盟主导,增强东盟-中国10+1和东盟-中日韩10+3机制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各种干扰,坚持既定性质、方向和合作领域,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和平合作势头发挥积极作用。

苏西洛表示,东盟不赞成在峰会上讨论具体的政治、安全问题。他说,在全球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东亚要肩负起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任,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东亚峰会各成员国要齐心协力,坚持东亚峰会的原则,维护和平、合作大局,确保峰会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然而,在美国的鼓惑和策动下,竟然有16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第六届东亚峰会上提及了南海问题。美方表示,这次有关南中国海问题的讨论是“建设性的”,奥巴马总统对此“感到鼓舞”。

“来而不往非礼也。”2011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东亚峰会上就南海问题义正辞严地阐明了中国的立场。他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推动务实合作,并为最终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而努力。这是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共同意愿。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没有因为南海争议受到任何影响。各国根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得到了充分保障。南海是中国、本地区其他国家及世界各国的重要运输通道。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航行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在各国共同努力下,东亚保持了和平稳定。实现东亚的长治久安,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东亚国家有智慧、有能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温家宝掷地有声地重申:在当前形势下,东亚峰会继续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坚持团结、发展、合作的主题尤为必要,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20对待南海问题和美国的前沿部署,周边国家的心态很复杂。

美国插足亚太,对中国发起又一轮围攻。一些亚太国家希望借助南海问题挑战中国的容忍底线。美国的介入为他们的图谋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在处理这类复杂的外交和军事问题时要把握好度,并应该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策略。

我们认为,在中美对抗中,澳大利亚面临处于“被绑架”的困局。这也是所有的亚太国家共同面临的尴尬处境。美国的军事力量进入这些国家的国土,这些国家就成为美国前沿部署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独立性。一旦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发生军事冲突,这些国家就会被迫成为交战的一方,处于“被绑架”的状态。同时,美国的军力部署进入到这些国家,势必对这些国家的正常生活,甚至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和军事行动——与盟国联合军演、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驻军以及插手南海的一系列言行已经将海水搅浑,致使世界上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大国顶撞。美国制衡中国,其他亚太国家在表面上或短期内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微小的、局部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也将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害,带来难以摊薄和承受的压力。

印度、日本、菲律宾等紧随美国的指挥棒转,特别是处于亢奋期的菲律宾,竟然恬不知耻地称赞美国是“地区稳定的力量”。越南、南韩等认贼作父,心怀叵测,对中国领海和领土垂涎欲滴,做梦都想着侵占。

有的亚太国家担心沦为美国制造麻烦和发动战争的“人质”。澳方认为,如果美国的军力部署造成中美对抗的话,澳大利亚将会处于“被绑架”的状态。有的国家担心美国军舰在自己的海域开展军事活动,因此而惹火烧身。印尼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像中国一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存在表达了关注。印尼外长马蒂在巴厘岛说:“我不愿看到由此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紧张局势和相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印尼海军前参谋长苏哈托诺警告,美国可能将印尼拖入争端,因为“他们的舰队很可能通过我们的海域进进出出”。泰国和新加坡表现出典型的叶公好龙心态。泰国外长素拉蓬呼吁东盟国家“必须在新朋友美国和老朋友中国之间保持平衡”。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则坦承,东盟国家不希望被夹在大国利益竞争中间。

我们认为,东盟内部并没有把遏制中国崛起当共同利益的基础,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愿这片区域的水变浑,在大难临头时就连菲律宾也未必忠诚于美国。这些东南亚国家应该记得曾经依赖美国的教训,中国与其打交道的方式则温和谦让得多,他们不该以怨报德。

然而,东盟各国大多数都有火上浇油、趁火打劫、火中取栗的情结。他们原本希望两个大国的博弈能给本国谋取利益最大化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但在中美对峙的背景下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决策困境。频繁的“二选一”终将令小国疲于奔命。这种长期存在的政治黑洞必将吞噬相关国家对美国日趋式微的迷信,导致跟随热情减退或完全丧失。除了个别贪欲极端膨胀的国家,仍会在中国忍让中得寸进尺,甚至登鼻子上脸,越发骄横跋扈,其他国家都会见好就收,重新取舍,改弦易辙,与中国二度修好。

对美国的军事布局和亚太国家的利益取向,我们还是要平和的、淡定的、辩证的来分析评测。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保持主动,又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例如,中国在处理与印尼的关系时就表现出成熟的大国外交方略。2011年11月17日,温家宝总理利用出席在巴厘岛举行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时机,同印尼总统苏西洛举行了会谈,表示中国愿同印尼一道积极落实达成的各项共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参与印尼六大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鼓励中国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加强油气、煤炭、电力等传统领域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要尽早启动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委员会,利用两国海上合作基金,加强务实合作。

温家宝是在表达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要突出团结、发展、合作的主题,坚持东盟主导,排除各种干扰,坚持既定性质、方向和合作领域”等意见,同时讲这番话的。中国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存在放弃应该坚守的原则和主张,也没有因为印尼是美国的盟友而疏离彼此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中的原则性、适时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说明:这是《南海的纠结:中美将卷入无边界海战?》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其余内容将陆续发表,请感兴趣的朋友予以关注。)

 

2011年11月—12月10日

联系短信:14747373659

我的更多博文

  • 南海的纠结:中美将卷入无边界海战?
  • 中美关系:观念、战略、目标、政策和方法(修正稿)
  • 中美关系:观念、战略、目标、政策和方法
  • 美国对中国的全系统战争正在向大战的极点推进
  • 中国在战争中也要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