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d-379磁力链接:淳安都文化----西门出城为一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22:44
西门出城为一都  西门出城为一都,历史有记载。《嘉靖淳安县志》云:梓桐乡在县西,辖里十,今辖都四,即一、二、三、四都。而辖西廓、仙坛、召石这些“里”,就是西门出城不远,故老百姓一直称:西门出城为一都。原淳安县古城就在龙山南麓,遥对南山(今称神龙岛),现已静静地卧在千岛湖底了。古城称淳城,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由当时新都郡太守贺齐所筑,史载为“郡城”,至唐神功元年(697)州移建德,新安县治始迁入,方为县城。也称“贺城”。淳城,名为城,却没有城墙,传说此地呈牛形,牛于栅,风水相克,故不能筑城墙。虽没城墙,却有多处城门。据清康熙癸丑《淳安县志》载:“嘉靖三十七年(1559)知县海瑞建城门六:南曰澄清、东南曰振德、东曰还淳、西曰环翠、东北曰孝义、北曰巩安,各建城楼以司启闭,以严瞭望。”东门传说曾有李白题“还淳”的石匾门额,有人说此石匾在新安江水库形成前夕,拆来建在排岭大码头的高石磅内,尚难考证。南门面对新安江曰澄清,真有诗情画意。东门与南门中间的振德门,老百姓称水门,下大雨城内居民来此观看水位。除了海瑞修建的六处城门外,后来又在西门与北门中间的地方(天镜山脚)筑了座城门,取名“通安门”。据说是一位风水先生见到城内民房联成一片各有城门出入,只有西门至北门是冈阜,此地筑了通安门,表示城内百姓尽皆平安。西门高十余米,阔六米,有高耸宽大的“环翠”门额,可谓“碧水青山环翠绕”。西门出城为一都,走出环翠城门,曾有明代姚鸣鸾知县迁建的“养济院”及清代钱学沫知县建的“育婴堂”。一路牌坊林立,据清光绪《续纂淳安县志》载西门外有:晚节重恩坊 为尚书胡拱辰立;大夫坊 为知州汪绅立;三座进士坊 为应颢、王宾、卢鸿立; 世科坊 为王宾、王宥、王子言、王子谟。举人王子瑾立;联芳坊 为汪昱立;科贡传芳坊 为汪一源、王一淳立;在西廓村还有为黄功成立的武觧元坊。西门出城里许,“香火灵祠在,钟声杳靄间”,有庞大恢宏的建筑群——西庙,连绵数十亩。内有正殿、侧厅、后宫、奎楼、戏台等。庙外和戏台西侧还有房屋楼间,庭院中有两汪水池、一汪植荷;一汪养鱼。池旁垒有假山,假山间古柏苍虬、花草香郁;庭前双桂参天,清馥袭人。长廊与侧厅间有“翠屏如障”题额,中壁嵌有陈寿著《三国志》上的《贺齐传》。正殿有贺齐塑像,庄严威武高大。整个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四季香火不断。西庙最闹猛是每年正月十二的盛大庙会,待到贺老爷出巡的踩街活动时,“贺”字帅旗开路,“肃静”、“迥避”大牙牌前导,持十八般兵器的勇士及捧帅印,持巨笔的文官伴随,放神铳、敲锣打鼓、撑彩旗、兵丁紧跟,而后是踩高跷队伍,迤逦前行。一路爆竹、神铳震天动地、沿途跪拜香烟缭绕,那真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西庙有很多田产出租给当地百姓,那里就有西庙村,西门出城很多村名皆带西字,不远就有西廓村、西坑村、西州上。还有牛尿坑口、下陆家埠、上陆家埠等村。到小金山摆渡,这渡叫召石渡,对岸有上中下邵家、程家等。程家,也有人称二都程家,而《程家村志》说:“程家村,原名锦坡村,位于淳城五公里为一都一图统领。”西门出城即一都,而城内即三十六都,故有“一都的牛吃了三十六的麦”的传说。初上任的淳安知县不相信,还作为疑案来断,实际上这也是事实,因风潭洲土地肥沃,一都、三十六都的百姓都有土地耕作。不过一都农民牵牛不好在城内大街上走,而有一条马巷,专为赶牛赶马行走,一都农民的牛在风潭洲土地界外吃了三十六都城里农民的麦子,是普通小事,知县明白,就不大惊小怪了。一都的村落,大多在城郊,有很深的人文底蕴,西庙村就不必说了,而西廓村曾出了很多名人。宋代淳安著名的进士世家徐陟,宋钦宗时入学大司,因厌恶官场后归隐西廓,精研五经,名声大振,人称“五经”先生,并称之为“五经徐”。后迁居威坪始新源河村,其子孝纪、孝恭同榜进士,后侄孝宁、三子孝友又荣登进士、人称“五经徐世有八才子”。还有明代曾任广西养利州知州的汪绅、诗词名家汪若浚、汪世泽等均为西廓人。又如小金山程家,村庄坐落在形似大师椅中,背靠凤山,左右各一珑,恰似扶手。珑山古樟成林,翠柏成行,环抱村庄,村北有三进四厅,雕梁画栋的程家祠堂,前有朝门“睦亲第”园门 “尊睦门”。村前一片良田,面对江东笔架朝山,左峙狮山,右邻小金山,后立凤峰气势雄壮而儒雅。据移民前统计,全村人口514人,大学生21人,留学2名,中专师范毕业生27名,工程师2名,会计师3名,国家干部59名。历史上、县、府、郡、邑庠生46名,可谓是人杰地灵之名村。然而,为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淳西一都所有村庄都以身相许、沦淹水库、奉献一切。据《程家村志》记:当时移民家具带不走,一张八仙桌作价1元、太师椅每张0.5元,酒坛0.2元等给供销社收购。一都移民大部分是肩挑一担箩,背着一口锅,徒步大行军。可谓是“千年祖家一朝别,背井离乡走四方!”1960年12月5日,西庙村曾出现“十一名妇女背儿告状”的奇特事件。原来西庙村有180户648人,于1958年春天,徒步行军移民至本县里商公社向阳大队。其中10户53口人住在地主项朝源一幢大房子里。人挤人,人碰人,后来断粮饥荒,10户人家竞死了11人,全村移民两年死去62位老人孩子。人们极其恐慌害怕。于是村妇女主任徐三良带着11位妇女各背着儿女到金华专署去告状。惊动了大领导,答应重迁的要求。不过徐三良妇女主任半个月后被开除党籍(后来才恢复)。西庙村后来转移龙游等地。西廓村、西坑桥转移江西,上下陆家埠分别移浙江开化、松阳、江西宜黄、安福县;程家村移桐庐严陵等地。移民辛酸,难诉恩怨,真是一部苦难经!移民前的一都村庄都罗列在新安江两岸。新安江,山如碧玉簪,水如青罗带,蜿蜒飘逸。它发源于安徽休宁率山主峰六股尖东坡(海拔1350米),桀骜不驯的江水因天然落差,腾跳高山峻岭,穿越峡谷深涧,纳百川,下滩头,流过安徽至浙江淳安、建德注入钱塘。真是“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新安江全长293公里,流贯淳安68公里。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过青溪水》,似乎道出新安江流经淳安的图景:“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里的黄花川就是水流到了淳安与安徽交界的黄江潭而后追逐青溪水,黄江潭以上安徽境,坡陡土薄,一下雨,水土流失而使江水泛黄。而过了鸠滩就是“水落黄光石,浪花浮岛屿”的黄江潭,这里深澈舒缓,寒碧荡漾成青溪而后流经威坪,江面开阔,绿水潆洄,轻舟白帆,滩鸥横江,渔歌唱晚,可谓“青溪清我心”,“笑揽青溪月”了。过威坪到浦坑,江水历峡,乘奔御风,轻舟如矢,两岸青峰叠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空谷传响,清荣峻茂,妙不可言。而后流经云屯滩,湍急奔腾,此地云屯巨石参差罗列如云涌江中,真是“石本云根云作石,青溪江水障回湍。”云屯滩下是慈滩,先前新安江滩多潭密,明代汪广洋有诗曰:“三百六十滩水清,桃花春浪近来生。”清代黄仲则似乎更身临其境:“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如此滩多,如在枯水期逆水行舟,困难艰险。民间流传“一条新安江,难字三点滩,三百六十滩,滩滩泪汪汪!”那时船工用竹篙顶着下腹,像弯弓一样蜷曲着,还有下船光身在急滩中用肩膀硬把船扛背上去。岸边的纤夫,躬着瘦骨嶙峋的身子,用力踩着沙滩,有的大姑娘,衣不蔽体,光着脚丫,和男纤夫一样匍匐在地爬着前行,那苍凉的船工号子使人心颤骨疏。新安江顺流过阳城滩、云滩、悬藤滩、息滩、慈滩、牛石滩、养村滩、过了响山潭,下面江滩上有一块巨石,如同龟形,叫龟石,就是龟石滩。与江东面的召山遥遥相对,而召石隔江就是淳安一县之胜的小金山。小金山最早被看成风水宝地是东汉建安时以会稽令督新都的龙骧将军汪文和,《续纂淳安县志》载:“龙骧将军汪文和墓在小金山左。”宋代洪扬祖曾写《小金山记》:“山居水中像金山,故以是名。”淳安素有“铜桥铁井小金山,石峡书院活龙山”的民谣来歌颂名胜。《郑玉小金山游》载:“新安江东流三百里为淳安县,未至县十里,江心兹山焉,古树肃然,山烟苍山间,石色棱曾,苔藓如丝,上有佛寺……一石出滩中如龟形,激流而上,号龟石滩,出临水上,盖一县之胜,聚会如此。”历代讴歌小金山诗文不计胜数,如徐楚的“屹立中流拥翠微,几番清晓叩玄扉。”又如汪万顷的“青溪一柱石,今古砥中流……谁说金山小,名公选胜游。”还有位知县爱小金山爱得神魂颠倒,清代雍正八年(1730)广东东莞人姚梦鲤,中进士后来淳安任知县,他恤民苦,建仓廒,备灾荒,深得民心。任期满离淳,对淳安山水尤且是小金山魂牵梦萦,归里郁郁寡欢,后写了《梦游小金山记》邮寄到淳。文道:“今别淳,山邻如在,山景依然,吾莞距淳虽四千里外,寝寐间日若舟过徘徊,况城郭人民,古今物望更倍于有情山水……”“天光云影碧相涵,百顷玻璃一望间。”水淹金山历半世,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年小金山一带的一都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物华天宝,人勤康阜。《小金山记》云:“锦江对镜,梨白胜雪;西洲一株红桃敌绣,左璀右璨,与游者衣冠相照映。乃若林峦之幽,泉之洁,麓之高、崖之瘦、洞之邃,龟石之怪,则四时等一,清古荣萃不变……”这里描述胜似世外桃源。一都人不仅种菜栽稻,粮食富足,而且大量蔬菜挑进城去卖,并有多种多样水果,桃红梨白枇杷黄,绿满田野花果香。他们更擅长做各种豆腐、白豆腐、油豆腐、烘豆腐、腊豆腐、毛豆腐、赏汁豆腐、风味霉豆腐等。还有野生的“柴叶豆腐”,民间称“神仙豆腐”。其原料为野生的腐婢柴叶,农村称“豆腐柴”“救命柴”“观音柴”。早年春天三月,青黄不接,农民饥荒,去山上摘此柴叶捣碎滤汁,再将硬柴烧出的灶炉灰过滤之水,因含碱,倒入腐婢柴叶汁中,搅拌均匀,稍后凝固鲜嫩、翠绿、光滑、剔透的豆腐。其味鲜美,同时性凉,具有药疗作用,能祛风去湿,收敛止血,解毒疗伤。农民称:“三月日长天,饥饿叫黄天,摘得青柴叶,豆腐活神仙。”小金山,一带还盛产苦槠,如程家村祖坟岭上生长着一颗有600余年的苦槠树,绿荫盖云,夏天乘凉,只三尺高的树杈上靠坐如沙发,三支树杈连接处,竟能围坐十余人,可下棋,打纸牌,谈古论今,逗笑唱歌。秋天满树果子成熟,风吹果落,村民三五成群捡去做成豆腐,自己食用多余就进城出售。苦楮豆腐圆润光滑,韧性强,绵香爽口,久食不腻,可佐之肉丝鸡丁、虾仁、木耳炒烩,亦可加入姜末,蒜泥等配料烧煮各式羹汤,味道鲜美。还可消暑解热,生津止渴。据《程家村志》记,该村还有“神树——木瓜树”每年开花结果,果实呈椭圆形,长约10-15厘米,香气扑鼻。每年正月十三日,村里要开“乾”“坤”两会,就要摘木瓜摆盘、据说从前有一年,田禾遭洪水淹没,颗粒无收,孩童抢着摘木瓜充饥,有个孩子暴食肚痛,因当时缺医少药,结果肠梗组死了,其父悲痛欲绝叫上人用干柴将木瓜树烧死。不想,后来竟从树根萌发小树苗,又成长结果,村人讲这是那孩子变的神树,更加爱护它,木瓜也用来做药材。不过这神树连同村庄都沦淹千岛湖水底了。千岛湖底原来的新安江鱼类也很丰富,冬鳜夏鲤,鳗鳖鳡鳅,应有尽有。两岸人民很多会捕鱼捉鳖,捉鳖的人能认识鳖路,用一铁钩杈寻着鳖路循着路迹、穷追不舍准能满而归。捕鱼一般用撤网、栏网,还有的置专用捕鱼船,养鸬鹚捕鱼的小船,称“浪里钻”,像箭一样穿梭在水浪中。鸬鹚呈黑羽毛,长长的鹰勾嘴,锋快尖利,它非常勇猛威武,灵巧敏捷,既是快速逃离的鱼,鸬鹚也能一下叼住。遇到大鱼,几只鸬鹚合力捕获抬上船。可惜,它们只能叼咬鱼,却无法吞食,因捕鱼人将它的脖子用细绳捆扎住。只有它努力捕鱼,带回家后,方解开脖子绳锁,让其美食饱餐一顿。早年那“叶叶渔舟穿梭急,群群鸬鹚叼鱼忙”的新安江景,似乎已成遥远的梦了。历史总是变迁的,时代总是发展的,现在千岛湖的淡水鱼的种类大大超过昔日的新安江。60多万亩的水库面积有鱼类83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还孕育了品质优越的“淳”牌有机鱼。有鲢、鳙、青、草鲤、鮰、鳡、银等10余个品种,品质纯正、味道鲜美,无泥腥味、蛋白质高等特点。“淳”牌有机鱼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鱼认证,还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有机鱼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曾获浙江省著名商标。“淳”牌有机鱼还作为国宴用鱼进入北京中南海,可谓是名扬四海,誉满五洲。昔日一都碧水淹,而今千岛更奇艳,人文历史蕴湖底,水满金山映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