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是什么意思中文:直呼音节教学方法的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6:33

直呼音节教学方法的探讨

 

“注·提”实验汉语拼音教学由传统的拼读改为直呼,从我们地区教学实践看,改进教学方法必须注重一些难点的解决,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作一些探讨。

一、两种教学方法

直呼的方法从形式上可分为两大种:一种是分析法,一种是综合法。

(一)分析法

分析法是依靠拼读达到直呼,是从零件到整体的做法。这种方法是在学生一开始接触音节就把音节教给学生,与传统拼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省去了拼读的过程。学生只知道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无需拼读,是按照声母的发音方法,做出发音的部位动作,然后一口呼出带调的韵母,声韵连读成音节。如看到“xué”能马上呼出“学”。我们地区“注·提”实验拼音教学普遍使用的直呼方法有:“声韵连读法”、“声母支架法”、“声介合母连读法”、“本音拼音过渡法”。这几种直呼方法都属于分析法范畴。

1.声韵连读法。即看到一个音节先看清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声母轻短,韵母重,前紧后松一口气,中间不能有停顿地快速连读,熟练以后就能达到直呼效果。

2.声母支架法。即看到一个音节,先做好发声母的口形动作(支好发音的姿势),然后看准带调的韵母,一出声就把声母的本音与带调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读出来。如“ba”是先把嘴唇合上像发“b”的形状,然后发“a”的音,便能呼出“ba”。

3.声介合母连读法。就是把声母与介母(i u ü)构成“声介合母”并把它当作一个零件。凡是拼读带有介母的音节,只需把音节分成“声介合母”与韵母两个部分就可以声介合母和后随韵母连读直呼出来。例如“kuang”这个音节,只需“ku”与“ang”连读就行了。

4.本音拼音过渡法。就是用声母的本音与韵母相拼,开始是三呼成音,接着引导学生过渡到一呼成音。

(二)综合法是从音节整体入手达到直呼,这种方法首先是出现音节,使学生建立整体认读的定势。就是在汉语诸多音节中,确定bo、po、mo、fo……与声母呼读音相一致的23个音节为基础音节,然后按照汉语音节的声韵组合规律,更换基础音节中的韵母组成新的音节,并把换韵后的音节直读出来。例如:教“bo”用“a”换“bo”中的“o”读“ba”,再用“i”去换“bo”中的“o”读“bi”,即用韵母依次去换韵。因此,称为“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是一种完全不用拼读的直呼方法。直读的关键:一是基础音节在分音基础上感知声母的发音动作。二是声母、韵母要熟练,声调要准确。三要学会换韵以及换韵直读的方法和技能技巧。

用直读法教学,需要对拼音教学的内容,按直读法的训练要求,重新组合。我区实验教师用直读法教学汉语拼音,仅用6周时间就能干净利落完成直呼音节的教学任务。

二、解决三个难点

汉语拼音教学由拼读改为直呼,扩大了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促使学生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状况下,早日进入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教学的实践来看,教法的改进要与指导学法并重,只有注重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循规律,解决韵母教学中的难点。

复鼻韵母教学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若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收效甚微。要是引导学生按迁移规律学习,效果则不一样,如单韵母可采用看口形,编儿歌的方法先指导学生学好“a”,然后就能指导学生遵循单韵母口形由大到小的排列规律,自看口形,自编儿歌来强化记忆。有了这个基础,在复鼻韵母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遵循复鼻韵母的规律,教好、学好复鼻韵母。例:复韵母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感知什么是复韵母,再用“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的发现式学法”寻找复韵母形体的规律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老师示范发音,学生看老师口形变化,揭示发音规律:是从前一个元音到后一个元音,自然逐渐地变动舌头、嘴唇以及整个口腔共鸣器的形状。如,教“ai”时,根据复韵母形体和发音规律学习发音,即先做好发“a”的口形再将舌位、口形很快滑向“i”,上下牙齿对齐,气流不中断,一口气读成“ai”。下面学生就能遵循这个规律,学习其余的复韵母。前后鼻韵母分别有韵尾“-n”和“-ng”,同样启发学生遵循规律去学习。即先做单韵母发音口形,接着很快滑向韵尾,不让气流中断,一口气读出来。实践证明遵循规律学习韵母,即帮助学生读准音,牢记形,又减少了学生的机械记忆,解决了难点。

(二)用过渡法排除声母呼读音中的元音干扰。

用分析法进行直呼教学是一种好方法,但必须要排除声母呼读音中的元音干扰,否则将影响直呼的顺利进行,即“b”的呼读音尾部就是元音“o”。因声母的呼读音拉长了拼读的过程,阻碍音节一口呼出。若一开始就教声母的本音,学生不容易模仿。因为发本音大多数声带不振动,发音不响亮,有的甚至听不清。如果讲发音的部位、姿势,都是口腔里的功夫,面对一年级新生,那确实是一件难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可利用教材编排上声母配图的特点,从发展语言入手,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声母读音,以呼读音开路,掌握其发音方法后过渡到发声母本音。如教“m”通过看图说图的内容提出妈妈的(ma)的音,指导学生先发“m”的呼读音,领会“m”发音时有一个双唇闭合的动作,然后要把音发到最低的限度,甚至听不到声音,只是自己感觉双唇闭合再突然张开为止。告诉学生这个双唇闭合动作就是声母“m”的本音。再让学生体会一下声母“m”呼读音和本音的发音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习其他声母时,排除了元音的干扰,为直呼音节解决了难点。

(三)举一反三,促使直呼能力的形成。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模仿。他们往往以老师的示范为阶梯,在操作活动的实践中才能领悟,才能发展。因此直呼音节教学同样要给学生一个“阶梯”,这个“阶梯”就是“举一反三”的规律。

“注·提”拼音教材适用分析法进行教学。从第三课起,每课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大体分成三部分。一是声母和与声母呼读音相一致的基础音节。二是音节拼读练习。三是配有图的拼音词或拼音句。教学时,首先从语言入手学习声母由呼读音过渡到发声母的本音。把与声母呼读音相一致音节定为这一课的基础音节,老师示范发音,给学生一个清晰准确的感知,再分音,分解声母和韵母,然后选用一种直呼的方法指导学生一口呼出音节,体会声、韵成音的过程。学生模仿练习呼读,这是举一。学生有了一个学习的“阶梯”可引导学生模仿类推练习呼读其余的音节,这是扶。由举一到扶要致力于启发学生领会直呼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便可让学生练读拼音词或拼音句等,从而训练他们见形知音的能力,这是反三。每课如此训练,使学生逐渐牢固建立视觉分析和言语动觉分析之间的联系,能把视觉传入的书面音节,经过大脑识别转化为口头语音时,学生的直呼能力也就形成了。因此,后半部分复鼻韵母音节教学,只需紧抓韵母,以韵母为线索让学生运用直呼技巧类推地进行音节的直呼认读。

实践证明,直呼音节教学运用“举一反三”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能促使直呼能力的形成,而且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巩固效果,要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复习时要做到在巩固已知中扩展新知,在扩展新知中巩固已知。使新与旧有机统一起来。例如学了单韵母音节再编一些全是单韵母音节的儿歌让学生认读。音节是已知的,句子是新的,内容是新的。促使学生熟练地直呼音节,这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