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兜舞歌词:低调处世 赢得睿智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6:51:53

低调处世 赢得睿智人生

2011年2月18日

 

做人与处世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前提,而纵观古今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用低调演绎精彩的人生。

 

    低调处世与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人环境,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辉煌事业。低调处事与做人,并非凡事都退在人后,当自己的合法权利被别人侵害也不发声音、自己的人格尊严被别人侮辱也不加反抗,这不是低调,而是懦弱与窝囊。低调处世与做人,是处世不要太招摇、做人不要太张扬,不炫耀成绩、耍小聪明、比拼心计,不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要清醒认识自己,将本事慢慢拿出来在实践中展现;要真诚对待他人,以自己的能力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刻伸出援手;往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为什么大凡低调做人与处世者往往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原因。

 

    春秋后期越国的名臣范蠡,他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人吴俯首称臣。范蠡在吴国作了两年人质。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追随越王勾践二十多年,苦身戮力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他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然而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携妻带子,秘密离开了越国。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过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三年后,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范蠡的成功之道,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强者最好的外衣是低调。知道自己何时该低调,何时该退让,是智者为人处世的最佳良策,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的至理名言。月盈则亏,水盈则溢。水与月都是自然界最有“道”的两种事物,连它们都不能太满,何况人。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人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

 

    我们再看一则“低调原来是高明”的故事。大唐盛世,位居宰相高位的人中,最没有为官威风的,娄师德算是首屈一指了,但这不是说他的相貌猥琐,没有官样,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

 

  有一次,他与宰相李昭德一同入朝,此时的娄师德有些发福,行动迟缓,脚步难免跟不上。李宰相一副火爆脾气,走几步就得等一会儿,没几次就烦了,忍不住张口骂道:“你只配做个田舍夫!”娄师德听了,不仅不恼,还笑着回答说:“我不种地,让谁种呀?”娄师德虽然官位不低,种地的事他还真没少干。他带兵守卫西北边彊,为了调动大家开荒的积极性,亲自下大田与士卒犁地开荒,引水灌溉,与士卒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为封疆大吏,娄师德甘于做一个种地的“田舍夫”,透露出他一贯的处世风格。

 

    在日常生活中,娄师德也从不搞特殊化。他作兵部尚书时,一次巡视并州,入境后,近处的官员们都来迎接并且随行。到了中午,他怕人多打扰地方官,便招呼大家一齐在驿站吃饭。结果饭上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碗里的是精细的白米饭,而别人却一律是粗糙的黑米饭。他便把驿长叫来,责备说:“你为什么用两种米来待客?”驿长很惶恐,说:“一时搞不到细米,我该死。”娄师德说:“这不好,客人不应分成等级。”便换下黑米饭和大家一起吃。

  在为官上,娄师德也谦逊退让。狄仁杰曾经跟他一起为将,他发现狄仁杰是个难得的人才,就秘密向武则天推荐,狄仁杰由此被委以重任,直至主政朝廷,走上宰相高位。后来两人一同主持朝政,狄仁杰有点看不起他,屡次向武则天建议让他去当营田大使。武则天察觉到了狄仁杰的意图,便把实情告诉他。狄仁杰听后惭愧不已。

 

    娄师德就是这样,即使别人误解他,也从不计较,更不辩解。在众人的眼中,他这宰相当的实在有些窝囊,而在娄师德看来,这不仅算不得什么,甚至还远远不够。他在与弟弟的一次谈话中,让人窥探出了心底的秘密。娄师德的弟弟将赴代州(今山西代县)作刺史,行前他对弟弟说,“我在宰相的高位,你又作了州牧的大官,难免遭人嫉妒,怎么样才能免除祸患呢?”弟弟说:“从今以后,哪怕有人往我脸上吐口水,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干它就是了。”娄师德说:“有人往你脸上吐口水,说明他恨你。你把它擦干,不是表示讨厌他吗?你可以不擦,让它自己干!”唾面自干,才是低调的最高境界。

 

  其实娄师德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忍让的好好先生,而是一个文武兼备,功绩卓著的将帅之才。他弱冠之年就考中了进士,学识过人,后投笔从戎,“从军西讨,颇有战功”,取得过八战八捷的战绩。此后,他长期在与吐蕃接壤的河陇地区任“一把手”,前后四十余年,“民夷安之”。有如此的功绩,又从无骄矜之色,将低调进行到底,或许可以说正是娄师德最为高明之处。他所生活的时期,也是武则天篡唐为周,起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镇压反对派的政治上最为险恶的时期,同为宰相的李昭德被斩杀于闹市并暴尸,狄仁杰、魏元忠在狱中九死一生,勉强保住了性命。唯有娄师德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和迫害,一直活到70岁,“鞠躬尽瘁”死在了官位上,死后还备享哀荣,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娄师德的能容能忍,并不都是天生柔和的性格使然,诚如荀子所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这种谦让和低调,实在是一种至高的智慧。

 

    环顾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意气用事,高调为人,张扬处世,凡事都想争个高低、辩个输赢,其结果大多争来争去,只落的个争了一肚闲气、一片埋怨,即使暂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极有可能被嫉妒被排挤被打击,到手的很快又失去,很是得不偿失。当然,在这里笔者不是提倡懦弱、不是一味忍让,而是说得意时无需趾高气扬,失意时不必妄自菲薄。

 

    古人云:“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我们今人若想走上一条成功之路,为人处事就不是小事。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年代,学习无疑是我们毕生的需要。然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多汲取他人为人处事的方法与经验,也是最好的学习。

 

    范蠡、娄师德的低调人生,不正是他们睿智人生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