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妻白书 迅雷下载:大学的文化使命//大学应引入文化管理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17:27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作为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一般说来,大学的文化使命主要包括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整合多元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创新等内容。在新形势下,大学应当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不断完善大学的文化功能,努力完成肩负的文化使命。
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我国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管理者应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时刻保持文化清醒和自觉,不断深化对大学本质和办学规律的认识,提高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主动性,摆脱功利性的干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并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以此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学文化建设思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还应明确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正确处理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努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自觉担负起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整合多元文化。大学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地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牢固树立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大学文化建设多样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以此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注重民族形式、民族风格,积极培养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充分利用大学自身的独立性、开放性、选择性、宽容性和系统性,对不同文化和价值冲突进行协调、平衡、化解、融合,使多样的文化潮流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保持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坚守理性的文化批判传统,揭露和批判社会中存在的落后、陈旧、腐朽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担当起批判、创新以及维护人类精神文化的历史使命。
培育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指引。大学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注重发展和谐文化理念,重视培养和谐文化建设队伍。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导,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努力促进大学人文环境和校园组织的健康发展。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自觉纳入高校整体办学规划之中,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凝聚激励人心等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符合大学教育实际和发展前景的专业化管理机构,用高层次、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主流文化陶冶师生情操。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和谐文化,使大学文化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推动文化创新。探求未知是大学的职责所在。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文化创新,首先要立足学校实际,找准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和特色是大学的生命。高校应在坚持大学文化共性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并积极培育自身独有的个性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应立足于时代前沿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和新需要,大力倡导探索和创造精神,不断提高文化创新的活力和能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转化创新,逐步构建起大学的文化创新机制;通过不断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积极推动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发挥大学作为新知识、新技术“孵化器”的重要功能。
(任祥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我价值与组织目标共同实现,十分契合大学学院的特性,因此,应当引进文化管理的理念对大学学院进行治理。
文化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人为中心”和“观念人假设”两个理论支点上。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把关心人、发展人作为主要目的,是以人的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为最高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而“观念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其观念的影响巨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文化管理强调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把塑造共同价值观,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石。
在管理理念上,文化管理理论实现了从以任务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这体现了现代性的核心理念。在管理目标上,文化管理把发展人作为基本目标,将处于二元化状态的管理目标和个人人生目标进行融合协调,将外在目标转化为内在目标,实现愿景融合。在管理方式上,文化管理主要通过激发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力、内在的创造力,以内生性的动力去创新、创造。在管理主体上,在文化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的“产品”,一方面,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实现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去锻炼人的意志、智力和体力,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大学学院的特点使其在治理中与文化管理的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文化管理是一种间接的、柔性的管理,它通过柔性的人文关怀,促进情感和谐,利用内力驱动,凝聚精神力量,保证了组织发展始终葆有清晰的使命与目标。对大学二级学院治理而言,创建一种合适的学院文化,通过融合愿景、完善制度、建立机制、营造氛围等策略,促进教师共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达到文化治院的目标。
第一,提炼精神文化,促进愿景融合。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是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认同的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核心价值观和进取精神的集中体现。首先要以现代大学精神为指引,提炼学院的文化精神、治院理念。学院应当借助制定五年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等时机,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改革发展的目标,把个体精神追求、人生目标与组织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目标有机统合、有机融合,进而形成共同的学术理想、共同的事业追求,形成学院的治院理念、发展思路、行动纲领,成为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和使命。其二是将文化精神、治院理念以物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固化。提炼学院文化精神,要融入其他形式的文化之中,如修订院史、设计形象标识、提炼院训。将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日常使用的实物上,并在大型活动中使用强化,通过确认共同的文化符号,体认、明了学院的发展脉络,达成对学院的文化认同。其三是要经过强化培训。要围绕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学院的改革发展目标,开展系统的、长期不懈的“愿景教育”,促进教职工尽快融入到学院文化中,并认同学院文化,使学院的改革发展目标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实现个体化的人才向有机性的人才的转变。
第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保障管理规范有序。制度建设首先要贯彻办院指导思想和办院理念,并根据精神理念,建立制度规范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师权力、学生权力,对内部权力体系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其次要发挥引导、规范与激励作用,建立行为规范系统,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加以强化,指导行为实践。学院要坚持稳定的制度与阶段性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使用“引导”与“激励”两个杠杆将教师的认识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结合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教师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促进每一名教师建立自主发展机制。 其三要建立确保制度有效运转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一方面追求文本规章的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重视执行制度时的公平与公正,推动有序竞争、合理竞争,营造依法治院、民主治院的氛围等。
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个性发展的和谐氛围。首先是营造学术氛围,搭构有利于师生个性成长的平台。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等,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设立科研机构和共同攻关科研课题等,搭建学术科研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学术合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是营造在家氛围。我国现行的办学体制,使学院还承载着很大的社会功能,学院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因此,不仅要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师生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要塑造良好的风习,创建家园环境,要在核心价值观引导下,通过娱乐、聚会等活动;通过交流、赞赏、工作等仪式,通过参与管理、建设,有形地、程式化地展示学院的内聚力,增强安全感、亲情感、归属感、荣誉感,使师生员工从内心认同这个团队。
(朱振林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