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茹分手快乐歌词:佛教艺术巨作在法门寺(陶瓷艺术大师陈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38:42

佛教艺术巨作在法门寺(陶瓷艺术大师陈棣)

下载 (124.45 KB)
2011-12-10 08:56 下载 (123.64 KB)
2011-12-10 08:56陈棣(笔名铁黄),1973年生。现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312月参展新加坡《东方收藏》——中国当代名家陶瓷书画精品展。作品参加慈善拍卖活动,所得资金全部捐助新加坡进觉福利协会、龙华禅寺-全国肾脏基金会洗肾中心、进觉儿童医药基金等三家福利救助机构。为需要救助的人们及需要关怀的儿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200410月参展景德镇千年华诞——《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新浪网新闻中心对陈棣的釉下高温色釉窑变瓷板作品进行了独家采访和报道,并于新浪网首页滚动播出。
200512月第十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广州日报以“高温颜色釉人体创作第一人”为题进行了独家采访和整版报道。
作品获2005年大韩民国龙山国际美术大展奖励赏、2006年第12回日本Masters芸術の森展秀作赏、2006年韩国乐天画廊国际H.M.A.展大奖、2006年第38回国际公募日本新院展银赏(新日本美术院)、2006年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2007年第29回国际交流韩国心美展大奖、2007 “泰山杯”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2007年第二届山东省青年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一等奖、2007年第39回国际公募日本新院展金赏(新日本美术院)、2007年韩中修交15周年国际美术大展国际作家赏、2007年获“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8-2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首届中国佛教陶瓷艺术展创作《三十三体观音圣像》。  
其作品入选《世界陶瓷艺术家作品精粹》、《高端收藏—景德镇现当代陶瓷艺术》、《水墨》、《收藏家》、《中国画家》、《东西南北》、《陶瓷与收藏》、《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作品集》、《景德镇现代艺术陶瓷投资与鉴藏》、《中国当代书法艺术鉴赏》、《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选集》、《中国写生作品集》、《中国青年教师优秀美术作品选》、《广州日报》、《青岛日报》、《景德镇日报》、《财富时报》、《青岛文学》、《青岛画报》等多部典籍和专业报刊,出版“世纪经典—中国当代画坛实力派名家系列《陈棣作品选集》”、《陈棣现代陶瓷艺术》。陈棣釉下高温色釉窑变陶瓷绘画作品,是完全将色釉作为绘画颜料进行的二度创作,由于它特殊的材质、神奇而独特的窑变效果、大胆的主题选择、多元的画面构成,使它区别于传统的陶瓷绘画,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种类。因其偶然性、不可复制性、工艺的复杂性,使其艺术价值得到大大提高,成为国内外收藏界追捧的热点。




妙色观自在
——陈棣的33联幅高温颜色釉人物瓷板画《三十三观音圣像》
                       
作者:张建建 (《首届首届佛教论坛》艺术总监)

20093月,《首届中国佛教陶瓷艺术展》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时刻同期首展。参展近400件作品,现身就获得了观者的同声赞叹。陈棣所制33联幅高温颜色釉人物瓷板画《33体观音圣像》以其巨大的规模、依法而制的准确造像,精致瑰丽的工艺以及传神的意匠功夫凸显在群作之间,引起了佛教高僧和艺术行家们同声的赞誉和称奇。在杨静荣先生讨论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的文章中,他特意把陈棣和几位杰出的中青年艺术家放在一起予以分析说到:这几位艺术家都受过专业系统的美术教育,文化底蕴不同于单纯的大师,这样的作品一定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此作之前,我所见陈棣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其位于景德镇的小小展室里陈列的几种风格的作品,却分明表达出陈棣在高温颜色釉技艺方面所做的诸多努力——纯粹抽象的颜色釉瓷盘似乎在做色釉窑变的实验,颜色釉人物画传达出艺术家意写传统人物的传神赋形之功底,花卉题材则洋溢出各色釉料神秘诡奇的兼用和搭配,一些具有时尚特征的形象却又分明记录着艺术家内心里跃动着时代的审美意趣。尤其在看到了艺术家参展2007年韩国陶艺展并被皇室贵胄予以收藏的《供养菩萨》这件作品的印刷品的时候,我即固执的确定了必定要邀约陈棣参展的意愿。而且我同时奢侈地确定了,这将是一套前无古人的大型的佛教人物画瓷艺系列作品。
因为我看到了陈棣所作几乎是笨拙与扎实的瓷艺技法实验,看到了艺术家在探索传统人物画在瓷艺上实现的创新思维,更是看到了陈棣那一颗纯净而又华富的艺术家心灵。自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策划该项展览时的重要意旨:创造佛性般若与化古为新融为一体的精绝作品,需要寻找到能够创制出精致而又华美的、富有艺术创新精神的实践的艺术家。
这是一套33联幅的大型佛教造像套画,合乎佛教法度义理为其第一要旨,经义所谓“色身及相身,不离法身”是一点不能逾越,其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人物形象、姿势乃至衣饰等等的细节规制无疑表达了留给艺术家的是宗教情怀与美学价值的崇高要求。不过,佛经也给观音圣像的形象确认和美学期待提供了了诸多的资源:《法华经.?普门品》提供了观音菩萨为摄化世间而有三十三种变相的义理依据,人们心目中所诉求雍容华贵的美人原来也是观音法相的一种智慧性的点化;而《无量寿佛经》里面描述出的华藏世界诸相,亦揭示佛教心灵是如此地华瞻与富有:“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绘盖幢旛,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以金缕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玲,光象晃曜,书极严丽。柔软光泽、馨香芬烈。又众宝华,周满世界。”
遵循经义和经图的规制,去塑造华丽而又高贵的人物形象,在作品的构思过程,陈棣确实花费了太多思维的煎熬与踌躇、疑惑。于是我们看到,其基础的形象以魏晋造像的庄严法相作为参照,以满足宗教造像的严谨法度,其中各个观音变相的形象内容,则遵循着早唐佛教密仪所要求的诸多姿态和手势契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任意作为,因为在佛教徒看来,这些姿态和契印无不具有诸多不可思议的大力功能在其中,观者往往视之为其中蕴藏着无畏金刚之浩大力场的秘密。浓郁而又强烈的宗教情怀以此而得与建构起来。以此同时,艺术家又选取了大唐人物绘像的丰腴高贵和艳丽粲华风格,亦交织了宋代人物绘像的飘逸雅致和简淡清逸的意匠经营,配合其意绘与工写的笔法,亦辅之以敦煌画像和唐卡画像的瑰丽色彩,将一幅幅庄严崇高的观音造像绘制成为既华丽庄重又优雅飘逸的人物群像,大众观之则感欢喜愉悦,行家赏之则觉其意蕴宏深、创意湍飞。就这一套33幅观音造像而言,我认为是艺术家将其纯净的宗教情怀浸入了华富丰赡的美学追求的巨大成功。从佛教造像的现代发展角度来说,如此这般的艺术创造,亦标志着陈棣实现了学术的和艺术的双重成功。
纯粹艺术地来看,这一套巨型作品,其实也是高温颜色釉瓷艺在人物瓷板画上登峰造极的应用。我曾经试想过,如果这个题材不采用这些璀璨之极的瓷艺技法的话,它们能否实现经书上面的那些美好愿景?
高温颜色釉,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经温度极高的窑火煅烧之后,其“窑变” 幻化出来那般万千璀璨如珠如玉如凝如脂的灿润光华,无疑便是《无量寿佛经》所描述的那些不可思议华藏境界的实物再现。其中那些“光象晃曜,柔软光泽”的肌理细节,配合着庄严法相之中那些飘逸的“曹家样”的衣裙纹饰,那些多样丰富的颈项间的圆光,又有圆光中的化佛菩萨,那些繁复的天冠以及其中的多彩化佛菩萨,乃至那些诸多华丽的璎珞、头饰,豪华的裳衣、曲柔的饰带、耳环、腕钏以及各型各式的法器、宝器,座下的莲花辐轮,等等,不仅传达出艺术家对于诸多古典人物纹饰的知识和想象力,同时也将颜色釉“窑变”的魅力通过这些细节而实现得淋漓尽致。在通观这些华瞻宝相时候,再靠近去考察其中种种细节,我不得不由衷的赞叹,就是这些不可思议的“窑变”肌理,所有一切用无温、或者中温原料绘制的绘画作品,不论是哪种类型,都不可能与火、矿交织而出的高温色釉相媲美。其间每一轮圆光其实就是一轮如镜如玉、斑驳泛光的宝轮,每一条飘逸的饰带其实就是流动的琉璃宝光,圣像上面那一件件曼妙的饰物,不啻如钻饰一般,摇曳着光彩,闪烁出无尽的窈窕光韵,前人所说“贵逾珍宝明逾镜”,再次在艺术家的工作中得到了明证,虽然其中太多的艰难和失败,终于可以通过这一套用高温颜色釉制作的观音圣像的美学努力和技艺努力,而达到了几近完美的结合。
“土火凝其质,心智化为神”,上海龙华古寺的照诚大和尚为《首届佛教陶瓷艺术展》的题词,高度概括了陶瓷圣像绘制的特质,我以为亦可以用来作为陈棣所作《三十三观音圣像》的写照。记得在陪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一行专家观看展览时候,陶瓷釉料研究专家杨静荣先生一一兴奋指点着《三十三观音圣像》若多窑变细节给专家们介绍时的情景,我一下就明白了,陈棣所制人物画阿娜多姿的造型加上这些发色准确的釉色的魅力,确实把“妙色观自在”的佛教艺术的崇高美学观念予以了实现。


附录:《首届佛教陶瓷艺术展》首展导览手册关于陈棣作品的介绍文字:
该作品全套33幅,绘观音菩萨本像与32种变化身形象共33幅观音圣像,依经文描述创意,参唐、宋及敦煌佛画风格,用颜色釉绘制,经高温窑变完成。线形婉美流畅,形象妙好庄雅,釉彩瑰丽天成,又嵌入信光大和尚专为此作撰著并书写的《33观音圣像赞词》于上,其规模宏大史无堪比,其技艺精湛无出其上者,堪为史无前例之当代瓷艺巨制奇观,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另:经由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依据严格的评估程序对这套作品的艺术价值、宗教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陈棣作品《33体观音圣像》价值15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