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成长的歌谱: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11:16

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内容摘要:

 

 加强实验教学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实验教学过程看成师生共同合作、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尝试着分组探索性实验教学,采用问题→实验→讨论→归纳→科学抽象→结论→应用等环节组织教学。首先,设置探索情境,提出问题。其次,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设计是进行实验探索的关键一步,决定着探索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最后,还需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运用,并适时的进行扩展。

 

关键词:设置探索     创设情景     适时拓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加强实验教学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实验教学过程看成师生共同合作、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以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定律,之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许多学生根本不动手,只是旁观。而我认为,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又是化学的基础和灵魂,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像力,调动起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能够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借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着分组探索性实验教学,采用问题→实验→讨论→归纳→科学抽象→结论→应用等环节组织教学,效果很好。              下面就分组探索性实验教学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首先,设置探索情 境,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近似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在确定探索问题时,我认为在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索的程度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宜小不宜大。例如:在讲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设计成学生探索性的实验教学,在上课一开始,我变了一个小魔术,在事先涂了酚酞的纸花上喷上氢氧化钠,结果花变红,后再喷酸液,纸花又变为无色,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及兴趣,什么原因呢?学生立即调动思维,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提出,学生认为,花变红是因为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再变无色有可能是由于喷的酸和碱发生了反应,碱没有了。然后,提出进一步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更深的思索。是不是这样的呢?如果是,那么酸和碱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

其次,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设计是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结构上进行的总体规划过程,它是进行实验探索的关键一步,决定着探索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在教学中我总结出,设计的实验一定要力求效果明显、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步骤少、时间短且有阶梯性。并最好能在实验中提示学生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实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及探索的乐趣。根据这个思路我在讲授中和反应时是这样设计实验的:

   投影:实验一、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缓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不断的搅拌,当杯中溶液恰好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提示实验注意:加入盐酸前一定要测温度,并且不断搅拌。并思考问题:1、实验的现象。2、加入酸后溶液的碱性有何变化3、加入酸前后温度有何变化,这些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分组做实验,实验完毕,各组学生积极思维,探究结论:红色逐渐消失,温度升高,由此说明此反应是放热的,且溶液不再是碱性。于是我进一步启发,那是什么性呢?继续探究。

  投影:实验二、取烧杯中少量实验一的所得的溶液,另取一支胶头滴管,向其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提示实验注意:加入一滴。

学生做的都相当认真和踊跃,反馈交流:有的组,变红色。有的组滴一滴无颜色,再滴好几滴才变成红色,何以出现差异?学生在自己实验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思维和讨论,认真比较各组实验仪器的微小差异,实验现象的不同,讨论得出:在实验一时有可能是盐酸加多了;滴氢氧化钠,变红,此时的溶液呈碱性的。我继续追问提出:那么要使溶液呈酸性的,需要要加入什么?酸!学生立即回答。我适时指出在实验操作中如果酸多了,溶液呈酸性;碱多了,溶液呈碱性。酸和碱恰好反应,则溶液呈中性。通过完成这二个探究实验,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中和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这一难点。在此基础理论上我进一步设疑:酸和碱反应呈中性后到底生成了什么新物质呢?

  投影:实验三、取实验二少量溶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至干,看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边做实验边热烈的分析讨论:有白色固体,认为是食盐,认为它是中性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了盐和水 ……水到渠成,至此,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中和反应的定义,很顺利的书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思考,还从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认为,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并且各自的特性消失,两者恰好反应时溶液成中性。

最后,还需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运用,并适时的进行扩展。学生掌握了知识后还需注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以中和反应为例,进一步指导阅读,调动学生思维。提出中和反应的一些实际应用,治理酸雨,中和土的酸碱性等等。

在近一年的不断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深感探索性实验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实验探索过程中对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或设想,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独立的去发现一些新事物、新问题,追求新的知识。学生在愉快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发现的乐趣,达到了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学会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并且加工信息,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