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萧立之答案:以色列为什么打巴勒斯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41:56

',1)">以色列为什么打巴勒斯坦?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问题(简称“巴以问题”)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当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并声称他们对巴勒斯坦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却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此过程中,两个民族相悖权利的撞击与冲突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到2002年依然热点不断,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问题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地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强邻与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的情况。
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4000年在此定居的迦南人。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移居此地,并将此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特人的土地”。
公元前1025年,同阿拉伯人、迦南人共同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希伯莱语“与神摔跤”的意思)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占领了犹太王国,并把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开始了犹太人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的时代。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从而结束了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立国的历史。
罗马帝国时期,犹太人为了反抗罗马人的入侵,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但遭到失败并被大批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阿拉伯帝国,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0多年来,他们在这一地区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到1918年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只有不到6万,仅占当地居民的8%。
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长达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处境悲惨。中世纪欧洲各国是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它们视犹太教为异端邪说,并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以至屠杀。艰难的处境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催化剂,使犹太复国主义从一般的愿望发展成了具体的政治性运动。
问题的形成历程
起初,政治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只是世界犹太人中的一个边缘运动,至多只是欧洲犹太人中的一种思潮,多数犹太人对此没有兴趣,甚至反对。犹太人不认同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犹太人包括一些着名人士和领袖,意识到在巴勒斯坦复国必然伤害当地人民的利益,于道义不合,他们建议去寻找一块“没有人民的土地”,用来建立犹太家园。
但历史的发展并不总是符合理性和道义的。19世纪后期,沙皇俄国开始对犹太人屠杀,东欧各地也开始了反犹、排犹活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开始疯狂杀戮犹太人,迫使大批犹太人不得不加入到复国的行列。一些大国,包括英国、美国,为了推行对阿拉伯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也纵容与支持了犹太复国运动。
1917年11月,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当年11月6日,英军入侵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巴勒斯坦属于正在与德国一起对英作战的奥斯曼帝国),并在一战结束后取得了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英国以执行《贝尔福宣言》为由,采取了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到1939年,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近45万,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1/3。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平方公里,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这样人口占巴勒斯坦总人口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拥有了近60%的土地。
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应借此大好时机以武力建国。1947年11月30日清晨,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的武装冲突。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
此后,又发生了4次中东战争。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土着的巴勒斯坦人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背井离乡,加入到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形成的巴勒斯坦难民行列;一部分在以色列本土上成为以色列的少数民族;大部分留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成了没有国家的被占领区居民。
但巴勒斯坦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要求恢复合法民族权益和建立国家的斗争,从20世纪50年代的费达因(敢死队)到有纲领、有组织的巴解组织,直到1987年开始的全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大起义,巴勒斯坦人民的力量不断壮大。
不断的战争最终让阿方明白:以色列是不能被常规战争所消灭,以色列在战争中是越打越大。而以方也明白:不可能通过一次常规战争达到一劳永逸地解决自己的安全问题。双方终于意识到,谈判是惟一的出路。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1993年9月,巴勒斯坦人的组织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与以色列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但由于巴勒斯坦人民是处在“理与力”相悖的状态,在遇到关键问题时,双方总要有一番较力,和谈的进程一波三折。
问题的关键所在
巴勒斯坦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其关键所在就是参加和谈的以巴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都是针锋相对的,是一种“零和博奕”———一方所得即为对方所失,双方可以让步的余地相当有限。这是中东和谈困难的一个实际情况。比如耶路撒冷问题,巴解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强调,没有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行使全部主权,就没有巴以和约,要求以色列应根据联合国决议把耶路撒冷同其他西岸地区一起归还巴勒斯坦。但是以色列方面表示,以只同意归还西岸和加沙的大部分土地,前提是以色列继续对东耶路撒冷拥有主权。而自奥斯陆协议以来的两次长期、大规模的巴以冲突的导火索都是由耶城纠纷引起的。
除了耶城地位问题,双方和谈的焦点有如下几个:领土如何划分、定居点前途、巴勒斯坦难民出路、水资源分配以及双方未来关系等。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事关巴勒斯坦能否顺利建国及将来国家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巴勒斯坦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困难,这使它在与以色列的和谈中砝码较少。这些困难主要是:一,巴勒斯坦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几乎全部控制在以色列手中,所有的出入境口岸均由以色列掌握;二,巴的经济落后且畸形发展,严重依附于以色列,一旦建国,难以独立运转的经济将使巴的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出现空前困难;三,巴至今尚未建立独立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电力、燃料等战略能源完全控制在以色列手中,80%的淡水也受其支配;四,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这两块巴勒斯坦领土相隔数十公里,连接两地的安全通道若为巴关闭,巴勒斯坦的正常运转将陷入严重的瘫痪。
同时,国际社会对巴建立实体国家的立场并不一致,没有形成统一的和强有力的后盾:惟一可以主导和平进程并能影响以色列态度的美国对此并不支持。“9·11”事件后,美国虽有积极表示,但缺乏具体行动,尤其是在反恐战争进行顺利的情况下,美国态度有所反弹;日本、俄罗斯欧盟态度模棱两可,它们支持巴建立独立国家,但认为巴应先完成与以的和谈,避免单方面采取行动;阿拉伯和第三世界国家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但是这些国家也从现实出发,认为巴应争取以的认可。
所有这一切决定了巴勒斯坦人民斗争的长期性。
寄希望于未来
就巴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双方很难和平共处,但几十年来,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双方的事实存在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回避的现实。单靠巴以双方之间进行交涉,一种可能的前途就是双方武力冲突不断,而和平却遥遥无期————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
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有三种可能:一是以色列再出现一个像拉宾一样的人物,真正用“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与建国问题;其二是阿拉伯国家真正团结起来,全力支持自己的同胞,使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从而保证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第三是期待能决定天平方向的国际力量来主持正义。回顾历史,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大国的介入一直对和平进程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其中,美国是惟一可以左右以色列政策的国家。
中东和平进程如同蹒跚走路的小孩,有时会跌一跤,有时会走到不该走的地方。但是只要向前走,就会有光明和希望。
近来,以色列持续袭击巴勒斯坦加沙地区,引发巨大的人员伤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巴以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世人的眼光再次聚焦这一地区……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端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犹太人于公元前11世纪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后来,由于外地的入侵和战乱,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流散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当地居民与陆续迁入的阿拉伯人融合在一起,形成最早的巴勒斯坦人。从此,他们世世代代居住了下来。19世纪末,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份份踏上回归之路,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从此,阿犹两族开始土地争夺大战
……
1947年4月,在美、英、苏、法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大会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做出了分治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规定在巳勒斯坦地区同时建立犹太国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巴勒斯坦。引发了周边阿拉伯国家的不满,由此,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以后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谈判,但收效甚微……
特别是2001年3月以色列沙龙政府上台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巴以问题的背后是各方利益的较量与博弈,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到了大规模屠杀,从而加剧了犹太人对建立自身的国家充满了渴望和期待,尤其这种愿望在得到了美英等国的支持之后,更加肆无忌惮;这一地区也临近世界着名的石油产区波斯湾,同时也是伊斯兰世界重要的反美阵地,以色列可以说是美国安插在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一把利剑;巴以两国对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权争夺;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对双方宗教信仰的难以认同……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巴勒斯坦”一词的原意是指“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在希伯莱语中,“巴勒斯坦”被称之为“埃莱兹·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地”。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着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
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中东战争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其中最主要的战争有5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翌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了第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大部分领土,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战争结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
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
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巴以冲突的关键
巴以和谈中的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等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据联合国高级难民署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600万难民,而巴勒斯坦难民是其中最大的难民群落,总数接近350万。从第一代难民的出现到目前已经有52年的历史,接近3代人。据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1996年的统计,其中难民约为470万人。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和谈的最关键、最棘手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5万,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全城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旧城即东耶路撒冷,多宗教古迹,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包括大小33个阿拉伯村庄,居住着10多万阿拉伯人。新城即西耶路撒冷,是在19世纪后逐渐建设起来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
组成整个耶路撒冷市的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不是个行政区划概念,而是个政治、地理甚至是民族概念。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原本被联合国指定为国际城市的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西区被以色列占领。分割东、西耶路撒冷的停火线由于在以色列地图上是绿色的,所以又称为“绿线”。
以色列建国前,大量犹太移民居住在新开发的西耶路撒冷,故西耶路撒冷又称犹太区,东耶路撒冷过去一直是阿拉伯人占居民的绝对优势,被称为阿拉伯区。1950年以色列宣布其占领的西耶路撒冷为首都。1967年以色列夺取东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通过法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95年12月4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将以定都耶路撒冷视为非法。
根据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的协议,耶路撒冷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但是以色列方面仍我行我素,坚持耶路撒冷是其“统一的和永久的首都”,并继续推行在东耶路撒冷兴建犹太人定居点计划。1999年9月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启动后,双方围绕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进行了几十轮公开和秘密谈判,但始终无法克服双方在该问题上的巨大分歧。特别是2000年7月巴以美戴维营首脑会谈,由于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等问题上分歧巨大,会谈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巴方坚持认为,根据联合国242号决议,以色列必须撤出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因此,与以色列共同拥有耶路撒冷或收回东耶路撒冷是巴方不容改变的谈判底线,没有东耶路撒冷,就绝不同以色列签署结束战争状态的永久和平协议。
多少年来 以巴冲突是围绕一个问题即为圣地 即为耶路撒冷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问题的关键以下引用维基百科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从橄榄山西看,近处是耶路撒冷老城,远处是新城 雅法门由於耶路撒冷对於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前10世纪,大卫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罗门在该城建造圣殿。此後,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徵,犹太人无论流散到何处,礼拜时总是面向耶路撒冷。在旧约圣经中,耶路撒冷被提到过700多次。长期以来,耶路撒冷对於犹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犹太人对这座城市的迷恋程度是如此之强,以至於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
自从7世纪起到191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後主宰耶路撒冷长达1000多年。作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点,耶路撒冷被数以亿计的逊尼派穆斯林认为是第三圣地。耶路撒冷最显着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穆斯林国家很久就已经将耶路撒冷看成是一个具有特别的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城市,绝不愿意放弃。阿拉法特甚至对美国总统柯林顿说到,如果他在东耶路撒冷问题上同以色列妥协,他担心自己会遭到暗杀。
在以色列国成立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约旦)的首府。英国托管政府在处理犹太移民的问题上引起诸多争议,最终被迫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联合国处理。1948年底一次以阿战争後,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和约旦分割,西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首都,东耶路撒冷被约旦占领。1967年以後,全部耶路撒冷都处於以色列控制之下。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的地位尚不确定。按照以色列法律,住在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如果放弃原有的约旦国籍,将自动获得以色列国籍;但大多数巴勒斯坦人拒绝接受以色列国籍(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承认以色列的占领),因此只拥有永久居住权。
他们可以在以色列自由行动,但假如他们移出以色列(比如搬到巴勒斯坦地区),他们将失去这个权利,不得再移回。因此他们无法访问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亲友,即使那些亲友就住在几千米外的西岸。另一个有争议的事情是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前没有在人口普查中记录到的家庭成员的地位。假如他们要回到东耶路撒冷与他们的家庭团聚的话,他们必须得到以色列内政部的批准。巴勒斯坦人抱怨说以色列当局任意拒绝申请,因为他们想限制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口,以色列当局说他们对待巴勒斯坦人是公正的。
这些争议也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权组织经常批评的地方。目前,以色列已经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声称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将设在东耶路撒冷。目前,巴勒斯坦在该市最醒目的正式存在是东方大厦,20世纪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总部。将耶路撒冷作为一座国际城市的建议是基督教人士提出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是人数最少的,但对他们来说,耶路撒冷也是一座圣城。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教宗的支持。受支持最多的是将耶路撒冷分割开来,以色列获得城市的犹太区以及哭墙,老城的其他部分和圣殿山归一个新建立的巴勒斯坦国家。一些以色列人反对任何基於文化、历史或宗教分界的分割。另一些以色列人认为对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重要的老城可以成为一座多边控制的国际城市。
巴勒斯坦人支持耶路撒冷作为一座自由城市,但是这个支持的可靠性受到怀疑,许多阿拉伯人控制区内的犹太建筑被破坏,比如不久前纳布卢斯的约瑟墓。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无法保障阿拉伯人不破坏这些地方以及为朝圣者提供人身安全和自由。
谁改变了世界     知识改变命运    心灵的呼唤      屁无色却有“味”    音乐歌曲之导航    健康来源于食物的平衡配搭     慧眼看世界     电脑知识大全     善言妙语之导航     空间美化之导航   时尚杂志随你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