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哭by炎久的微博:新同学 教你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_铜仁学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18:04
对于那些刚刚或很快就要进入大学生活的新生而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更多的事情要自己“独当一面”,新鲜、好奇,更有一些迷茫。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地融入大学氛围,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呢?
学习劲头不可泄
对新生来说,绝对不能因为闯过了高考关就泄劲。在大学里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劲头,定下明确的目标。中学时,同学都是在老师带领下学习;大学强调自学,要靠同学自己主动学习。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有的同学不了解这点,上课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从不进图书馆,晚上看电影,周末各校串,总之悠闲自在。“会吃亏会后悔的。”因为,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有人给你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红榜……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
而且,大学的课程和中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开课基本分为专业课、基础课和公共课。英语、计算机和高等数学等就是典型的基础课程。很多新生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认为基础课程没啥用,往往“重专业轻基础”。如果在大一大二打基础的两年里不好好学,等到大三大四专业课深入学习才后悔的话就迟了,四年大学很可能虚度。
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既要认真,又要有所区别。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的现象。
时刻保持自信心
有的同学入校后发现,在原来学习生活的小圈子里自己是尖子,但大学里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没了,甚至陷入技不如人的自卑中。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普通一员,都应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而不是相反。在学习生活中,你的参照物应当确定为今日的“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妨自问:我比起刚入学时进步了吗?有哪些收获?只要努力不停止,只要每天都在成长,就够了。在参加社团时切忌“贪多嚼不烂”,最多也不能超过三个,避免过多的社团活动影响了学习。
与同学和睦相处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对每个新生来说,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就是宿舍舍友间的关系。谁都希望在在未来的四年里能和成长于不同环境、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同学相处好。原本大学就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学会与人交往、善于融入集体也是同学们在大学应掌握的一门“学问”。但很多新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溺爱、顺从,对于大学里的集体宿舍,很多学生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感到茫然。
在舍友相处中,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和体会。寝室生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尊重他人的同时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比如打水是个辛苦活,可宿舍的每个同学打水时都不应该只拿自己的暖壶,而是有几个壶空着就拿几个。珍惜寝室生活环境,也会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心境。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都是由于寝室同学关系不融洽引起的,所以家长平时要多提醒孩子在这方面注意,教育孩子处事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理智和宽容是大一新生的首门“必修课”,这会让他们很快赢得朋友。对于有些学生还要尽快学会普通话,不要只局限在“老乡”的小圈子里。
为了与同学和睦相处,交往顺畅,首先,新生与人相处应本着诚实的原则,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人的诚心。其次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特性,找到相同点,交往起来就较容易方便。与人交往时,既要自尊,不要为了交往而有意委屈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在与同学交往时,应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不要过于敏感。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关心热爱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总之,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相处。
尽快成为“校园通”
一般来讲,大学的校园范围都比较大,教学设施要比普通中学齐全得多,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大学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认识到:要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入学最初的几个月里,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
此外,新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大学里,教学内容所包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单凭坐在教室里苦读书是难以应对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理财避免赤字
不少家长都是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入孩子的银行卡,有些在家时没管过这么多钱的同学难免有“一夜暴富”的感觉。看中的衣服、喜欢的CD恨不能都搬回宿舍;大把的空余时间要么四处“出访”高中老同学,要么游历南北……某一天钱用尽卡刷光的时候才发现,一学期才只过去二分之一,接下来的日子吃啥?这样的情况在新生中尤其是第一学期并不鲜见。没有父母的督促,缺乏消费计划,盲目冲动性消费太多是不少新生的通病。
经过高考的洗礼,大学新生们步入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然而大学不是天堂,也不是娱乐场,而是步入职业前充电加油的场所,大学也会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原先升学的愿望已实现,新的目标尚未找到,难免陷入暂时的迷茫,同时也感觉到大学与中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需要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社会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与中学生担任的校内角色不同,在中学时,不少人是在校内或班内担任一定职务、受人尊敬的学习尖子,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成为不担任任何职务的普通学生。大学新生须适应这种由出人头地到默默无闻,由高材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此外,大学生与中学生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正在发展中,职业方向和社会角色不够确定;而大学生的职业方向基本确定,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标准要比中学生高得多。因此,大学新生要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处处用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学做人又学做事。
奋斗目标的转变
大学是人生成才、成就事业的一个新起点。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而学必先立志”。大学生应从高考胜利的满足和陶醉中清醒过来,根据学校教学的客观现实和自己的实际,制定出个人在学业、思想道德、心理发育等素质培养方面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略,以增强进取的内动力,为再创大学阶段的人生辉煌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维方式的转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生活节奏快,活动空间大,结交的人多,面对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大学新生的思维方式要做到由“非成人化”向“成人化”转变。在思考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时,要力求做到辩证全面而不要唯心片面,要远见务实而不要目光短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而不要盲目冲动或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考虑后果。
生活方式的转变
准大学生们在生活自理方面,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中学时,有些生活琐事依靠父母亲友的帮助,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等个人生活都由自己处理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应适应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自主而合理地处理好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和第二课堂活动。
交往方式的转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来源不同。中学生大多在家乡就读,同学间充满乡音乡情;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语言、个性、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交往方式要有所转变。新生们要注意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集体”为中心的转变,在班级里要多关心他人,在宿舍里要相互礼让。首先,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要提倡主动交往;其次,同学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为人要诚恳热情,待人宽律己严,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三是与同学交往要坚持与人为善,要搞“五湖四海”、全方位交往,而不要有老乡观念,搞宗派、拉帮结伙等庸俗作风,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交往中注意要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比如衣着整洁大方,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待人诚恳,不卑不亢,讲信用,守时间等。还要消除交往中羞怯情绪,培养交谈中“说”与“听”的技能。注意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全方位的交际能力和处事艺术。
大学新生“四要”
一要学:学生以学为主,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既然学习,就必须付出一番努力。一般说来,理工科学生下的工夫要比文史专业学生更大。新生入学伊始,多向学长请教,多向他们讨教学习方法、课程重点与如何选修课程等等。
二要玩:大学生以玩为辅,而且要有目的的玩,玩出“价值”来。你可以参加感兴趣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有:英语俱乐部、电影沙龙、文学社、模特队等。至于加入哪个社团,如果能有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等“高人”指点迷津最好。
三要观察:这里所说的观察不仅是对科学现象有敏锐、独到的观察力,还要对身边所有的人和事都要有观察力。尤其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善于观察,不仅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更能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四要勤思考:观察之后,便要学会思考。刚进大学,所有的事看起来都是如此新鲜。就拿“学生社团”来说,并不都好,选择时必须多多思考,不应一时兴起而草率决定。
大学到底学什么
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的学习已完全不同于中学。迈入大学校园,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任务十分艰巨,既要学专业知识,也要学专业外的知识;要学科学研究方法,也要学实验、技术操作;既要学做事,也要学做人。首先,大学里所学知识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前面任何一环没有学好都将会影响到后面课程的进行。另外,学生在校期间还要在外语上通过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要通过水平测试,学习的任务并不轻松。
学习任务不同
中小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升学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则是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专门的技能,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与整个社会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学习内容不同
大学的学习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但这些课程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服务。此外,大学还根据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实验、实习及社会调查等许多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知识和新内容的课程。大学里各种各样的讲座很多,要积极参加学校里的文化活动,应多与学者交流,多与同学交流。
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同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不同。大学课程,老师在课堂上大都只讲重点。新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发现课程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大学学习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一定要改变往日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和各种兴趣小组,这对于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不同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就业挂钩,主要实行学分制,该学什么,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可根据个人特点有所侧重。大学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意识要求很强。因此,大学新生要转变学习方法,了解所学的专业和就业,规划职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大学新生如何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
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的现象。
一、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把专业课学好。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
二、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目标不清,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他们愿意听,有兴趣学。但这种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学习兴趣,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剂。
因此,大学新生要端正对公共课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努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部分实用性强的公共课(例如外语)要当成专业课来学习。
三、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的现象。
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致较高,认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不严,大学生较少产生逆反心理。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毕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学生真正投入地学习的不多。学习目的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太积极,上课时注意的集中程度不高,认识能力也较少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