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离开央视是真的吗:中国官方警惕经济放缓造成社会动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14:54
社会稳定,有赖于国民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有赖于国民对政府政策的信任,而不是有赖于国家机器的强力压制,不是有赖于“舆论引导”的掩耳盗铃!
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群对未来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对不良的预期越来越感觉无力改变,对自己的权利被剥夺而赴诉无门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会潜藏无数不稳定的因素!大禹王在几千年前都知道,治服洪水,要靠疏浚河道,以使水畅其流,堆坝堵水,一朝溃决,其害更甚!
先说教育。不说大学教育,只说国民义务教育,国民义务教育也喊了几十年了,但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东西之间、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却严重不平衡!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数千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论是知识教育还是心理健康,都情形堪忧;即使跟随打工的父母有机会在城市读书的儿童,也因为户籍问题,很少能享受与城市儿童同样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有限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因为名份问题,随便会遭到被“城中村改造”而强行拆迁的命运;即使同样是城市中的孩子,在中国目前这种资源靠权力分配的情况下,也并不都能有机会公平享受良好教育资源,因为最好的教育资源,往往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靠近权力中心的地方。
在此情况下,想接受好的教育,怎么办?只有靠“拼爹”,靠关系,靠自身的“实力”,没有“实力”的,想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几乎是妄想,即使是有“实力”的,经过“教育”这个抽血机的压榨(除了赞助教育的直接费,还有就近租房、课外班等等间接费),也基本干瘪了!
再说医疗。中国目前“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小小的感冒发烧,上一次医院,动辄二三百,多者四五百,如果住院,少则万儿八千,多则数万,让人谈医色变,视为畏途!
三说分配。
中国目前分配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按照现行的法律体系,土地分为国有和农民集体所有两种权属性质,先说农村,政府为了“国家建设和公共利益”可以征地,开发性用地的一级开发权也掌握在政府手中,出于政绩形象考虑而热衷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出于地方财政考虑的土地一级开发收益,共同鼓荡起政府从农民手中征地的冲动,按现行补偿标准,从农民手中征地,只补偿十年左右的青苗费,一亩地不过区区几万元一次性补偿,农民从此失去了做为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的土地,大部分人得不到技术培训,得不到就业安置,进入不了城市社保体系,区区的土地补偿坐吃山空以后,再次沦入贫困;也被政府征走的土地在市场上转手一卖,立即身价数倍十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而这些,已经与农民无关了。
城市中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地方政府以城市建设和开发为名,以房屋重置价给被拆迁人补偿,然后以“招拍挂”的形式在二级市场上出卖,一级开发垄断,二级市场拍卖,这中间的差价,几乎是天文数字,土地溢价收益,一是进了地方财政,二是进了开发商腰包,高企的房价,转嫁给购房者,拿到拆迁款的被拆迁人,也只能到偏远的郊区去买房。
2008年的4万亿政府投资,如果算上配套的银行贷款的话,总额应该有十几万个亿,加之09年10年分别超发的10万亿基础货币,再算上最小的乘数效应,想一想吧,新增了多少流动性?在外需与内需都不振作的情况下,这些钱流向了哪里?一部分流向了政府主要的基建项目,另一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在房屋总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流动性货币增加了若干倍,房价,于是飙升!有房者和无房者,有幸抄底者和没有抄底者,收入差距分化,俨然成了两个阶层,焦虑感,开始在全社会弥漫。
......
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网没有健全完善,行政权力介入市场成为利益攸关方,社会初始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焦虑感会越来越浓厚,对未来的预期越来越不乐观,加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欧美日本等主要外需市场的衰退同时出现,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这种情况下,要做的,是多疏导,多顺气,而不是靠外力压制来维稳,让整个社会成为没有减压阀的高压锅!
如果说进行政治改革、社会再造和建立完善的利益博弈机制,在目前的中国还不现实的话,那么,加快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完善普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人群和地区的转移支付,进行二次分配,适其时也!
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社会动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