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毕重回星光大道:【引用】针灸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7:23

【引用】针灸笔记   

2011-11-20 16:02:1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yuxiaole1980《针灸笔记 》

针灸辩证

  六经外接六气内接脏腑

  太阴经:主湿 主水液的代谢

  少阴经:主热 主宰人体的元气

  厥阴经:主风 主阴血的储存

  太阳经:主寒 主人体腠理的开闭和营血的运行

  阳明经:主燥 维持人体的干燥程度

  少阳经:主火 主人体的气机舒展(三焦经外科多用)

  1.太阴经:太渊配太白具有补益肺脾益气化湿的作用。

       治肺气久虚、久咳气短、气喘、肺气肿、肺部张、气虚不顾尿频尿急。

       尺泽配阴陵泉(合穴)合主逆气而泻

       功效:升脾降肺

       主治:降逆消肿胀、利湿

  2.少阴经:主阴份的出入转枢,泄火清热。多用于热邪内闭、疮疔火毒,心络脑络的瘀阻。

       通里配照海主治中风后的语言不利、脑萎缩

  3.厥阴经:为阴份之里,养血调经,育阴安神多主风

       内关配蠡沟(络穴)主治月经周期紊乱、更年期失调

根本在四肢,标结在胸腹。

因为四肢末端穴位稀疏,互不干扰,四肢末端是阴阳经气交汇的场所,所以五输穴主全身疾病,胸腹的穴位,多主局部的疾病。

井穴:阴阳交汇之所。

荥穴:清虚热 益阴血 可用于低热盗汗

输穴:益气化湿

经穴:温通经脉疏散风寒治表证

合穴:调脏腑利气机益精气

4.太阳经 主宣发升阳,温阳解表

京骨和腕骨(原穴)主治阳气不足的肩背酸痛。

后溪和申脉主治脊髓病变瘫痪。

5.阳明经 腐化水谷主传导

商阳和历兑可清泄阳明郁热,主治胃火牙痛。

手三里和足三里可补益胃气,主治慢性消化不良,腹泻。

6.少阳经 主筋骨募原之间,有清泄疏泻的作用

支沟和阳陵泉可疏泄少阳,主治气滞便秘、胁胀。

外关和临泣可清泄少阳

气海:位于脐下一寸五分。“气海者,元气之海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藏血”。

主治:治疗气病的要穴

1>        气虚证。“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我临证取气海以扶正,用以治疗气虚络阻的中风(半身不遂)、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肺气虚的喘促短气、气血亏虚的头痛、眩晕等气虚证。

2>        气陷证。气海为元气之海,故气虚机能减退者少气倦怠,清阳之气不能升举者头目昏花,气陷于下,诸脏气失其升举之力者腹部坠胀、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心脏瓣膜下垂病等,均应以灸气海为主。

3>        气逆证。灸气海可以治疗奔豚、气喘等症。

4>        气滞证。气海可以治疗郁气郁气滞的胁痛,闪挫腰痛等病。

治疗妇科病的要穴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妇女虽以血为本,但赖气生又赖气行,故凡由于气病而影响血病的,均应取气海治疗。如脾气虚衰、不能统血的崩漏,取气海以益气摄血。气血两亏、无血以行的月经后期,气血两亏、胞宫失养的痛经,均宜补气海以补气养血。由于气滞而造成血瘀的痛经、月经不调,取气海以行气活血。

中脘:位于脐上四寸,中脘腑之会穴,胃之募穴,脾之结穴。
主治:
1>        治疗脾胃虚弱、寒邪伤中、气血亏损及久病正不胜邪之要穴。灸中脘以温中,治疗寒邪伤中的急性胃脘痛;灸中脘以益中气,治疗虚性老年性高血压病以及气虚络阻的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热补中脘、气海、足三里、大椎以补益中气、扶正祛邪,用以治疗久痹,如关节痛、、腿股风(坐骨神经痛)、漏肩风等病。此法对于老年体弱或针刺局部穴治疗数次面而效果不显著者,尤为适宜。
2>        治疗肝失疏泄、肺失肃降、心肾不能相交之证。脾胃居于中焦,通连上下,是人体升降运动的枢纽。因此,在临床取中脘,不仅可治疗脾胃升降功能扮演的疾病,具有升清降浊的功效。而且对于肝失疏泄、肺失肃降、心肾不能相之证,亦需取中脘进行治疗。如独取中脘(灸)以理气宽中,治疗郁证及气厥非常有效。取中脘以降逆,治疗呕吐、呃逆、妊娠恶阻以及喘息等病。
3>        治疗气郁痰结,蒙蔽神明之癫疾和风痰上扰、心神被蒙的痫证。古有“脾为生痰之源”以及“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的论述。故临症取中脘以化痰,治疗气郁痰结、蒙蔽神明的癫疾,风痰上扰、心神被蒙的痫症,以及湿痰咳嗽和痰浊壅肺的哮喘等病。

膻中:位于两乳之间。膻中为气之会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洛阳一、任脉之会。

主治:

1>        气逆证。用于痰浊壅肺、气郁伤肺的哮喘实证以及湿痰咳嗽,具有化痰降逆、止嗽平喘之功效。

2>        气滞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产后乳汗不足,起着通调气机、疏肝通乳之作用。针刺下乳,以患者年轻体壮、产后时间短、胎次少者效果佳。针刺膻中有明显的催乳作用。

3>        气虚证。针刺膻中有调整气机升降功效。用于治疗心脏病(冠心病),虚中夹实证。

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关元为人体元阳无阴交关之处,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其穴性为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穴。

主治:

1>        抗衰老。关元为补益肾气之要穴,故人过五十可两年一灸关元;人过六十可每年自立冬日起,至立春日止灸关元百日,每日雀啄灸10壮,可以补益肾气,益寿延年。

2>        预防中风。灸关元补益肾气,可预防中风。

3>        预防骨质增生。灸关元补益肾气,可预防骨质增生。

4>        多用于治疗虚证。关元百日灸,治疗反复发作的肾虚腰痛。灸关元以补肾气,灸食窦以补脾气,灸通里、内关各10壮以补心气,治疗心气不足的心房纤颤。灸关元、食窦治疗肾不纳气的虚喘,如心脏病的气短,灸之甚佳。灸关元以温补脾肾,治疗脾阳不振及肾阳衰微的水肿。灸关元补益肾气,治疗下元不足、膀胱失约的遗尿(小儿夜尿)、夜尿频以及小便失禁。灸关元以补脾肾,治疗虚性老年性高血压。灸关元温经散寒、行血止痛,治疗寒凝血瘀的痛经以及遗精、阳痿等病。

人中:位于鼻柱下。人中属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主治:

1>        醒神开窍。人中为急救之要穴。治疗煤气中毒、癫痫发作、出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中暑不省人事、中风闭证(脱证宜固,非刺人中所宜)、晕厥等病。

2>        安神定志。治疗癫证、狂证以及彻夜不眠。

3>        行气止痛。治疗腰脊强痛、腹痛(胃肠痉挛)。

4>        清泻阳热。治疗上消多饮、牙痛。

5>        助阳行水。治水肿。

6>        开噤。治牙关不开。

7>        通经活络。

大椎:患者坐位低头,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取之。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

主治:

1>        疏解表邪。治疗痄腮,独取大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卓效;治疗疟疾,以灸大椎效果为佳。

2>        清泻毒热。大椎点刺出血,治疗疔疮生于督脉者,大椎、委中(放血)、与合谷合用,治疗发际疮甚效。

3>        清泻阳热。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出现中消症(消谷善肌)者效果为佳。

4>        补阳益气。主治冷哮,在缓解期灸之可心防止发作。防治荨麻疹的风寒证,止虚汗,主治久发气虚的癫痫以及气短不语、诸虚百损等证。

5>        补阳益气,疏风散寒。大椎与合谷、太冲同用,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的全身关节痛。

6>        益气通络。主治半遂、患肢欠温者,小儿麻痹(上肢、下肢皆可取用)、漏肩风、肩关节肌肉萎缩。

百会: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主治:

1>        升阳举陷:灸百会可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清阳不升的头昏、头痛。

2>        清泄阳热:“欲泻诸阳之气,先刺百会”。以三棱刺百会放血对中风病实火有明显效果。

3>        安神定志:治疗癫狂

4>        补益脑髓:用于肾虚、头昏、耳鸣、失眠。

5>        通经活络:主治中风、半身不遂。

放血疗法:

内经“血实者宜决之”指出了放血疗法适用于实症。“治火之法在针则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之”。指出了放血疗法还适用热症。“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血不及者厥阴之虚,故出血者宜太阳阳明”。所以放血疗法多取太阳阳明经。

刺血的两大治疗作用:

1>泻热降火

2>行血祛瘀

治疗举例:

1>        百会放血用于高血压、中风急性期

2>        角膜炎:耳尖、太阳穴放血个人认为优于抗生素滴眼液

3>        扁桃炎:少商、商阳放血

4>        口疮:阿是穴放血,用于实火。

5>        痤疮:大椎点刺放血同时配合大黄粉、鸡蛋清调配做面膜外敷效果较为理想。

6>        发际疮:大椎点刺放血

7>        高热:“出血者发汗之一端也”。大椎放血,有惊厥者加十宣。

8>        扭伤:阿是穴点刺放血可行血去瘀。

9>        “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对各种痹症放血都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荨麻疹的针灸治疗方法

本病多由腠理有固,血分有热,风邪侵袭,或胃肠素有积热,不得发泄。对荨麻疹的治疗应以清泄血热,祛风,调理中焦为治疗大法,针治穴位分三组:

1.        委中、尺泽。点刺放血,这组清泄血热力量大。

2.        曲池、血海、风池、风市、外关、膈俞、风门、肺俞、这组穴祛风力强,每次可挑选3-4个穴位进行针治。

3.        中脘、天枢、三阴交、足三里、公孙。这组穴位的功能以调理中焦,健脾和胃为主。

三组穴位,主治不同,临床上根据病情交替选择使用

些不同看法。
疑点之一:辩证无纲。拜读已毕,实未能查明,所谓辩证之纲何在?虽首倡六气,但后文太阴、厥阴、阳明、少阳四经所论,又与六气并无关联可言,您之辩证,欲辨归何?
疑点之二:选穴无常。辩证之目的,首先是指导临床选穴。而以先生之辨,辩归某经之后,又该如何选穴呢?按文例,涉及腧穴包括原穴(阴阳经具有),络穴,合穴,井穴四类,问题有三:1 如何决定在诸经中怎样选择上述各类穴进行治疗?2 文中所列各例是否为诸经常法?3 每组之两穴配合有何依据?
疑点之三:病症无俱。作为辩证体系,需要容纳临床所见各种表现,而文中所举之病及症,仅为举例之法,其与临床病症涵盖尚有很大差距。则先生于其他症状的分析,又当以何论?

总体印象,在缺乏充分临床的基础上,强以六经合六气,是将理论僵化;辩证思路不清,脏腑观念渗入,是诊断不明;于五腧穴的注解,是搀和难经五腧穴主治之谬后,更多臆断之辞,难以为据。
言辞激烈,唯求真正学术之交流,冒犯处,还望见谅。

針刺絕骨、承山、豐隆、太沖、合谷、鳩尾、長強、風府治療顛狂癇病,幾個療程便愈。一定要依順序針刺,依序起針,留針35分鍾,不能多不能少,一生二,二生三,二一添作五。取穴合八卦之數,個中奧妙,自己體會。 除太冲,合骨,绝骨,鸠尾,丰隆等适合仰卧取穴的应仰卧取穴,至于留针时间,各位可运用留气之法,使针感尽量保持35分钟了,不一定针在穴中就是留针呀,手法只是形而以,粗守形,上守神,各位应该比我了解呀.呵呵,不通之处,各位自量,混沌之初真穴现,恍兮惚兮除玩疾.我今玄门传奥理,尘封真髓千古传.